瓦尔特巴德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瓦尔特巴德


Wilhelm Heinrich Walter Baade,1893-1960

瓦尔特巴德1893年生于德国施洛庭豪森,先后在蒙斯特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并于1919年取得哥根廷大学学位.暂居汉堡后,他于1931年前往美国,成为加州帕萨蒂娜附近的威尔逊山天文台的一名正式职员。尽管巴德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天体物理学,但是他对太阳系也颇为关注,曾发现10颗小行星,其中就包括那颗声名显赫的伊卡鲁斯——其运行轨道比水星更靠近太阳。

二战期间北美实行灯火管制,对于正在天文台观测的巴德来说是"天赐良机".他把直径100英寸的胡克反射式望远镜对准了仙女星系,理想的观测条件使他成功地获得了浓密的星系核心处单颗恒星的观测数据,从而确认了他的“星族”理论:恒星可以被明确的划分为不同的星族,星族1主要有高温年轻的恒星构成,而星族2中最亮的恒星则是年老的红巨星。旋涡星系的旋臂主要有星族1的恒星构成,而核心主要是星族2的恒星。

二战结束后,巴德离开威尔逊天文台前往帕洛玛天文台利用最为先进的海尔望远镜来研究暗弱变星。功夫不负有心人,巴德的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两类不同的造父变星一类是属于星族1的,其光度是属于星族2的造父变星的2倍。

直到1958年,巴德一直待在帕洛玛天文台,其后他回到德国,成为哥廷根大学的教授。两年后在哥廷根离开人世。

?

相关分词: 瓦尔特 瓦尔 尔特 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