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辜会谈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已引起台湾岛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在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汪辜会谈”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闻等领域的交流进行了协商,签署了四项协议,受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历史背景


1990年,台湾当局推动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该会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1991年3月9日开始运作。海基会是台湾当局授权与大陆联系、协商、“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是台湾当局推选大陆政策的重要工具,与“总统府国家统一委员会”、“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构成一套对大陆工作的体系。在海基会成立前夕,11月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就海基会即将成立发表谈话说:“对于台湾省的任何团体和个人,只要是真正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三通”和双向交流,我们都愿意与之接触,进行讨论”。

为便于与海基会、商谈,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成立。该会是一个社会团体法人性质的民间团体,以促进海峡两岸性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从1992年3月至1993年4月,海协与海基会进行了多次事务性商谈,并且协商筹开“巴夯会谈”。

简介


四项协议

四项协议包括《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和《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在《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中,“双方认为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确定了两会事务性协商的议题,同意就台商在大陆投资权益及相关问题、两岸工商界人士互访等问题择时择地继续进行商谈,就加强能源、资源之开发与交流进行磋商,并同意积极促进青少年互访交流、两岸新闻界交流以及科技交流。《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则商定了海协与海基会各层级负责人的定时会谈与机制。其他两项协议则由两会付诸实施。

“汪辜会谈”推动了两岸谈判进程,也促进了两岸交流蓬勃发展。但这样的大好局面后来遭到了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的蓄意破坏。1995年李登辉借私人访美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毒化两岸关系,两会协商被迫停止。

海协会

80年代以来,随着海峡两岸政策的调整,两岸的各种交流与交往进入持续调整发展的阶段。同时两岸间的民事纠纷、渔事纠纷以及走私、偷渡等问题也越来越多,且层面日益扩大,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增添了许多困难和麻烦,亟待解决。虽然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后,双方就上述问题进行过多次商谈,但由于接触层次较低,海基会所获授权不足及政治的影响等原因,进展一直不大,因而有必要由两会高层次负责人直接坐下来进行商谈,以早日解决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大陆方面为解决这些问题曾多次提倡通过接触谈判解决两岸关系中的具体问题,经过艰苦努力,促成了第一次“汪辜会谈”,会谈于1993年4月27日上午正式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

会上,海协会汪道涵会长首先发言。他重申了这次会议是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的,充分说明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并集中论述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的8个具体问题:

1.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主张;

2.直接“三通”应当摆上议事日程;

3.关于两会共同筹开民间的经济交流会议(制度)的建议;

4.台商在大陆投资和大陆经贸界人士访台问题;

5.两岸劳务合作问题;

6.台湾参与开发浦东、三峡、图们江问题;

7.合作开发能源、资源问题;

8.两岸合作开发台湾海峡和东海无争议地区石油资源问题。

此外,汪会长还就两岸科技、文化交流及两会会务问题提出了意见,阐明了观点。

接着,辜振甫董事长就两会联系合作、共同打击海上走私、犯罪及两岸经济合作,青少年和科技文化交流等问题发表了意见,表示愿意设法促进两岸企业界人士互访与海协会商讨筹开民间经济交流会议及共同开发和利用资源与能源问题。辜振甫还表示,目前两岸情势还不能开放双向投资,但又强调希望大陆更具体地保障台商的权益,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具体问题。此后,唐树备和邱进益就有关具体问题和双方存在的分歧的部分多次进行磋商和会谈。会议第3天,即4月29日上午,在唐邱会谈的基础上,汪道涵会长和辜振甫董事长代表两会正式签署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信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会联系会谈制度协议》及《汪辜会谈共同协议》4个文件。至此,“汪辜会谈”顺利结束。

“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断之后的首次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江泽民总书记对这次会谈给予高度评价:汪辜会谈是成功的,是有成效的,它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两岸及国际社会均对会谈普遍给予高度评价,认识“具有相当深刻的政治意义”。

首先,双方在会谈中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为今后各领域的互助合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标志着两岸的“谈判时代已经来临”。

第二,两会联系与沟通管道的确立,开启了两岸沟通正常化、制度化的大门,对今后两会领导人互访及解决两岸交往中存在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会谈的成功有助于增进两岸的互信,说明只要双方本着“求同存异,平等协商”的原则坐下来谈,许多问题都可望得到解决。然而,就在这次“汪辜会谈”之后,台湾内部的台独势力不断设置障碍,否定“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持续处于僵持状态,计划举行的第三次“汪辜会谈”一下子变得遥遥无期。两次意义非凡的“汪辜会谈”,势必把两位老人的名字紧紧相连,一起载入历史。

第一次“汪辜会谈”


早在1992年1月8日,海协成立不到一月,即邀请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等负责人来访,海基会回复“将于双方便利之时专程回拜访”。1992年8月4日,海协汪道涵会长致辜振甫董事长的邀请,提出就“当前经济发展及双方会务诸问题,交流意见,洽商方案,共利两岸”。

1993年3月25日至27日,两会举行工作性商谈,为“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准备相关事宜,并且就“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两项协议草案达成一致意见。4月8日至11日两会负责人在北京进行“汪辜会谈”的预备性磋商,就会谈的时间、地点、人员、议题及有关问题达成8项共识,其中确定“汪辜会谈”的性质是“民间性的、经济性的、事务性的、功能性的会谈”。会谈期间,两会负责人还草签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协议》。

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时,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海皇大厦正式举行。会谈举行了两天,辜振甫董事长和汪道涵会长展现了高度的智能,克服会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促成会谈顺利举行,签署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和“辜汪会谈共同协议”等4项协议。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推动了两岸协商,也带动了两岸交流的蓬勃发展。但这样的大好局面遭到了李登辉的蓄意破坏。1995年李登辉以私人访美为借口,在国际上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两岸关系陷入危机,第二次“汪辜会谈”受到阻碍,两会协商被迫停止。直至1998年,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气氛有所缓和,辜振甫与汪道涵才再度会面。

“汪辜会晤”


1993年4月“汪辜会谈”规定的商谈议题由于台湾方面的阻挠而无法落实的情况,海协决定倡议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1994年2月,汪道涵向辜振甫发出在北京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的邀请,希望通过会谈促进两岸经贸、科技合作和其他领域的交流,并进行政策性对话,提高两会商谈的水平。1995年5月海协负责人赴台,与海基会进行第二次“汪辜会谈”的第一次预备性磋商。由于李登辉去美从事制造“两个中国”的活动,6月,两会商谈不得不停止。

1996年9月,海协负责人在美国访问时公开表示,如果两岸的政治气氛合适,海协愿意得到授权,与海基会为两岸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安排进行商谈。1997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再次郑重呼吁台湾当局及早与我们进行政治谈判。

1998年10月,辜振甫率海基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北京,与汪道涵会长在上海举行了“汪辜会晤”。这次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双方还达成了包括两岸继续进行政治对话及汪道涵会长应邀访问台湾的“四项共识”。但这一新局面不久再次遭到李登辉的破坏。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拆毁了两会商谈的基础;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拒不承认两岸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持续陷入紧张僵局,两会未能再续协商,汪辜无法再度会晤。

意义


“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这次会谈的成功,对扩大两岸经贸、科技合作和人员往来、各项交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5月6日,江泽民会见台湾一个大陆考察团时说,“汪辜会谈是成功的,是有成果的,它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下一步”。

“汪辜会谈”以后,海协努力全面贯彻“汪辜会谈”的各项协议,一方面举行有关促进两岸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的商谈,一方面同胞交往中产生的事务性问题的商谈。但是,台湾方面采取“连环套”的作法,要求优先解决“两岸劫机犯遣返”、“协商处理两岸海上渔事纠纷”、“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人员遣返及相关事宜”三项事务性问题,否则不能进行两岸经贸、科技、文化交流方面的商谈。

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以下简称海基会)辜振甫董事长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下简称海协)汪道涵会长代表两会于本年4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进行会谈。本次会议为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与功能性之会谈,海基会邱进益副董事长与海协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副会长兼秘书长邹哲开等参加会谈。双方达成以下协议:

本年度协商议题

双方确定今年内就“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人员之遣返及相关问题”、“有关共同打击海上走私、抢劫等犯罪活动问题”、“协商两岸海上渔事纠纷之处理”、“两岸智慧财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及“两岸司法机关之相互协助(两岸有关法院之间的联系与协助)”(暂定)等议题进行事务性协商。

经济交流

双方均认为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双方同意就台商在大陆投资权益及相关问题、两岸工商界人士互访等问题,择时择地继续进行商谈。

能源资源开发与交流

双方同意就加强能源、资源之开发与交流进行磋商。

文教科技交流

双方同意积极促进青少年互访交流、两岸新闻界交流以及科技交流。在年内举办青少年才艺竞赛及互访。促成青年交流、新闻媒体负责人及资深记者互访。促进科技人员互访、交换科技研究出版物以及探讨科技名词统一与产品规格标准化问题,共同促进电脑及其他产业科技之交流,相关事宜再行商谈。

签署生效

本共同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三十日生效实施。

本共同协议于四月二十九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唐树备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邱进益

重要人物


辜振甫

辜振甫,生于1917年1月6日,字公亮,台湾彰化鹿港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台湾知名企业家。辜振甫政商关系微妙,被喻为早年鹿港红顶商人,早年曾因台湾独立的立场坐过牢。曾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总统府资政等要职,亦为和信集团首脑。

2005年1月3日凌晨,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因晚期癌症不治,在台北病逝。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电唁缅怀“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在唁电中评价他:“信守九二共识,为发展两岸关系、推动协商进程倾心劬力。”

汪道涵

汪道涵(1915年3月27日-2005年12月24日),原名汪导淮,安徽嘉山县人,同盟会元老汪雨相之子。

相关分词: 汪辜 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