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王国


1 词语释义

王国(wáng guó),本意是指以国王为元首的国家,借指有某种特色的领域。也有同名人物,如东汉宦官王国、汉末反贼、十六国前凉司马王国等。



^汉语解释


1. 谓天子之国。

《书立政》:“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 唐杜甫《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王国称多士,贤良复几人?”

2. 指诸侯之国,或王爵之国。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故王国, 始皇君天下,故称帝。”《汉书彭宣传》:“﹝宣﹞入为右扶风,迁廷尉,以王国人出为太原太守。”

3. 指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所建之国。

《东观汉记光武纪》:“是时,名都王国有献名马、寳剑、直百金。”

4. 古谓施行王道的国家。

隋 王通《中说问易》:“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

5. 近代指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如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荷兰王国等。

6. 喻相对独立的领域或范畴。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一:“他们的灵魂深处还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王国。” 徐迟《向着二十一世纪》:“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最近问津于自然科学……在数学、在解析数论的王国里,探索隐微。”

^基本概念


1. [kingdom;domain;realm]。王国,汉语多对应英语的Kingdom,按照中文的概念,多指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政治实体,或国家元首为国王的现代主权国家。从发展史上,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时期,其王国和现代国家不同。随着征服和被征服,很多成为演化为现代国家,并由此形成当今各种政治体制的国家,如君主立宪制的英王国、君主制(政教合一)的部分阿拉伯国家;很多自始至终由单一民族的王国变为现代单一民族国家如朝鲜。 中国秦朝(先秦时期)以前的相当长时间内,由中原王朝天子封地被称为诸侯列国(state),有封王,如齐王、楚王等,中文称中国历史上这一时期的王国为诸侯。汉朝之后,封国制和郡县制并行,之后各个朝代各有分封,封国的统治者时称为“国王”,有的封国、地方割据势力、民族共同体演变为独立国家如朝鲜、越南。根据让如头晕的儒书,也是中国历代帝王推崇的王国概念是:在一个统一的帝国周边的向中国称臣的小国为王国。

2.以国王为元首的国家。当代的王国多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丹麦、荷兰、瑞典等王国。

3. 借指有某种特色的领域,借喻相对独立的一定的领域或范畴:自由王国,独立王国,北京是自行车的王国,在解析数论的王国里,探索隐微。

2 东汉著名宦官

东汉宦官,京兆人,“十九侯”之一,原为长乐太官丞。

东汉延光四年,当时阎皇后权朝,罢黜刘保的太子帝位,改立北乡侯为帝,北乡侯死后又与其弟阎显、宦官李闰、江京等人策划再立他人。公元125年十一月2日,孙程、王康、王国、黄龙、彭恺、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等十九个宦官在皇宫大钟下秘密商议,冲入省门,将江京一党就地斩杀。扶立刘保登基,并铲除了阎氏外戚,结束了外戚乱政的局面。

《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迎立后汉顺帝恩赐“王道为范县侯,(食邑)四千户”王国原先在邓太后处任职,又与蔡伦相善,他是这次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3 东汉末年凉州叛军首领

王国,凉州狄道人(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平四年》:夏,狄道人王国反。自黄巾之后,盗贼群起,杀刺史、二千石者,往往而是。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马腾、韩遂等人拥王国为主将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

灵帝用人之际,又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率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士兵拒敌。董卓提出迅速进赴陈仓,他说:“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埶,在于此也。”皇甫嵩却说:“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余。有余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埶 也。夫埶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觽,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后汉书皇甫嵩列传》)没有采纳董卓的建议。

王国率兵围攻陈仓,从冬到春,围了八十多天,但由于城坚守固,最后也未能攻下,部众疲劳不堪。只好于中平六年(189年)二月解围撤退。皇甫嵩立即起兵追击。董卓劝阻说:“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皇甫嵩说:““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后汉书皇甫嵩列传》)说完,便独自率兵追击,而命董卓殿后。皇甫嵩连战连捷,大破王国的部众,斩杀一万多人。董卓义惭愧又遗憾,愈加忌恨皇甫嵩。

王国被朝廷派来的军队击败,马腾、韩遂等人于是废掉王国,又劫持阎忠为主帅。不久阎忠病死,马腾、韩遂等人相互争权,势力有所衰弱。

4 十六国时期前凉官员

王国,前凉尚书令、凉州牧张瓘的司马。

《资治通鉴》第一百卷:“酒泉太守马基起兵以应,遣司马张姚、王国击斩之。”

5 明万历五年进士

王国,字子桢,耀州人。万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御史。出视畿辅屯田,清成国公朱允祯等所侵地九千六百余顷。张居正疾笃,疏荐其座主潘晟入内阁,帝从之。国与同官魏允贞、雷士桢及给事中王继光、孙炜、牛惟炳、张鼎思抗言不可,寝其命。已,极论中官冯保罪。且言:“居正死,保令徐爵索其家名琴七、夜光珠九、珠帘五、黄金三万、白金十万。居正子简修躬赍至保邸,而保扬言陛下取之,诬污圣德。”因发曾省吾、王篆表里结纳状。国疏自外至,与李植疏先后上。帝已纳植言罪保,植遂受知,而国亦由此显名。还朝,荐王锡爵、陆树声、胡执礼、耿定向、海瑞、胡直、颜鲸、魏允贞。寻出督南畿学政,以疾归。

起掌河南道。首辅申时行欲置所不悦者十九人察典,吏部尚书杨巍等依违其间,国力持不可。时行以御史马允登资在国前,乃起允登掌察,而国佐之。诸御史咸集,允登书十九人姓名,曰:“诸人可谓公论不容者矣。”国熟视,叱曰:“诸人独忤执政耳。天日监临,何出此语!”允登意不回。国怒,奋前欲殴允登。允登走,国环柱逐之,同列救解。事闻,两人并调外,国得四川副使。移疾归。而十九人赖国以免。

久之,起故官,莅山西。改督河南学政,迁山东参政。所在以公廉称。召为太仆少卿。复出为山西副使,历南京通政使。三十七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岁凶,屡上宽恤事宜。大盗刘应第、董世耀聚众称王,剽劫远近,督兵讨灭之。进右都御史,巡抚如故。国刚介。与弟吏部侍郎图并负时望,为党人所忌。乞休归,卒。

相关分词: 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