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克女神像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乌鲁克女神像




名称


乌鲁克女神像

类别


雕像、石雕

年代


公元前3500~前2500年

原属


两河流域

简介


两河流域一些最古老的文化,诞生于公元前4000年的原始公社初期。作为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文明(希腊人把两河流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河间地”),它可以分为“埃尔-欧贝德”、“乌鲁克”、“捷姆迭特-那色”三大文化分期。这些名称,是因产生文化的地域而命名的。

乌鲁克文化期是三大文化期的中期,它的特点是发展了陶器。在这个时期,乌鲁克兴建了许多神庙,其中有用生砖砌成的高坛,据说它就是一座“白庙”的地基(所谓“白庙”,其名称由来于它有白色的墙壁)。这一尊女神头像即发现于此。 这一尊大理石女神头像可能是当时专供祭祀用的一种宗教偶像。头像的眼眶没有眼珠,只有两个很大的洞,显然,曾用宝石或其他珍贵的石头作镶嵌的,在眉毛部位有一道深槽,乃是留作镶嵌黄铜或金子的地方。至于头像的其余部位,可能是木料制成的。这尊头像的脸部造型比较秀丽,在女神的头顶部位,一定还添置过其他装饰物。

其创作年代据测是在公元前3500~3000年代。现在这尊石雕像被收藏于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内。 在两河流域的中部,巴比伦以东的哈法奇,史前考古家们还从一座神庙的废墟中发掘出许多保存完好的小雕像,其中最大的高约76.2厘米,据说它就是植物神阿勃(Ab);另一些雕像就形象的姿势看,可能都是祭司或供养人。这一组雕像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的眼睛都留出很大的洞,显然也和那一尊《女神头像》一样,是留作镶嵌彩石眼珠的,所以眼眶的空间都留得很大,具有夸张性。古代的艺术家们很早就善于用镶嵌手法,来加强人物的眼神,可见,作为人的五官中最重要的器官--“灵魂之窗”,早已不是现代人所独有的观念了。 这一组雕像都呈圆柱形状,而且双手都交叉在胸前,直立,姿态是程式化的。不仅如此,连雕像的头发、胡须也都和大型雕像一样,是精心地编织的,这反映出古代苏美尔人很注重头发与胡须的审美意义。这十几个祭司或供养人雕像的制作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700~前2500年间,现被收藏于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内。

文化背景


两河流域一些最古老的文化,诞生于公元前4000年的原始公社初期。作为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文明(希腊人把两河流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河间地”),它可以分为“埃尔-欧贝德”、“乌鲁克”、“捷姆迭特-那色”三大文化分期。这些名称,是因产生文化的地域而命名的。

乌鲁克文化期是三大文化期的中期,它的特点是发展了陶器。在这个时期,乌鲁克兴建了许多神庙,其中有用生砖砌成的高坛,据说它就是一座“白庙”的地基(所谓“白庙”,其名称由来于它有白色的墙壁)。这一尊女神头像即发现于此。 这一尊大理石女神头像可能是当时专供祭祀用的一种宗教偶像。头像的眼眶没有眼珠,只有两个很大的洞,显然,曾用宝石或其他珍贵的石头作镶嵌的,在眉毛部位有一道深槽,乃是留作镶嵌黄铜或金子的地方。至于头像的其余部位,可能是木料制成的。这尊头像的脸部造型比较秀丽,在女神的头顶部位,一定还添置过其他装饰物。

文物档案


【名称】乌鲁克女神像

【类别】雕像、石雕

【年代】公元前3500~前2500年

【原属】两河流域 【馆藏】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