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绵疫病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西葫芦绵疫病




基本信息


中文名:西葫芦绵疫病

英文名:Summer squash and Black—skin summer squash Phytophthora rot

病原中文名:辣椒疫霉

病原拉丁学名: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病原分类地位:鞭毛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西葫芦、黑皮西葫芦

主要为害部位:果实

为害症状


为害叶、蔓和近成熟果实。叶片染病初现黄褐色斑,后生白霉腐烂。茎蔓染病,蔓上现绿褐色斑,多呈湿腐状。果实染病,初在近地面处现水渍状黄褐色斑,后病斑凹陷,病部密生白色棉絮状霉。严重的病瓜腐烂。

病原形态特征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在CA培养基上菌落呈放射状或均匀絮状,气生菌丝中等或繁茂,菌丝宽3~10微米;孢囊梗呈不规则或伞状分枝,细长,粗1.5~3.5微米;孢子囊卵形至肾脏形或梨形至近球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形态变异大,大小40~81×29~52微米,长宽比值1.4~2.7,乳突1个明显,个别3个,高2.7~5.4微米,孢子囊基部钝圆形或渐尖,脱落后具长柄,柄长17~61微米,萌发成菌丝或间接萌发释放游动孢子,每个含14~36个孢子;游动孢子肾脏形,大小10~15×8~10微米,鞭毛长;休止孢子球形,8~10微米,间接萌发能形成卵形小孢子囊,大小8~13×6~8微米,有的形成厚垣孢子,球形至不规则形,顶生或间生,18~28微米;藏卵器球形,大小22~32微米,平滑,柄棍棒状,偶圆锥形;雄器球形至圆筒形,无色,围生,大小10~20×9~14微米;卵孢子无色,球形,平滑,直径21~30微米。病菌对淀粉利用能力极强。生长最适温度24~28℃,最高36.5℃,最低7℃。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北方寒冷地区该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种子上不能越冬,菌丝因耐寒性差也不能成为初侵染源;在南方温暖地区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田间25~3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完成一代,易积水的菜地,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相关分词: 西葫芦 西葫 葫芦 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