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试行)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西乡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试行)




(一)校园环境管理


1、校园环境布局要因地制宜,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1)体现审美情趣,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涵;(2)体现教育性,创设环境影响的良好氛围;(3)体现科学规范化布局,教学、活动、生活三区分离。

2、公共场所要净化、绿化、美化,设施规范有序,标志清晰,定期或不定期维修、维护,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3、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干净、整齐划一,学习园地、标语、制度栏等构建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激励气息。

4、部室建设要体现专业特征,理化生等实验室要有科学氛围;艺术类室要显示出较浓厚的艺术特色;劳动实习场所要有明显的科学价值。管理制度科学,可操作;资料规范、真实、具有管理效能,体现实施的达到度。

5、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厨房、厕所等场所是学校环境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管理要到位,设备、卫生等不留"死角";二是功能齐全,体现工作、学习保障和个性化特点。

6、学校环境管理要体现育人功能,从爱护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做起培养学生爱心和文明行为习惯;环境管理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人人行动共同创设工作、学习、生活的优美环境;严明校内环境管护,影响、整治周边环境,共建平安、快乐、高雅的校园环境。

(二)教职工管理


1、领导班子建设是教职工管理的核心。(1)班子成员思想作风过硬,正直、公道、勤廉;(2)业务素质强,履职效果好,堪为表率;(3)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集体领导的管理效能,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当好"班长",对上履行法人代表的法定职责,对校维护全体师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开展;班子其他成员要恪尽职守,团结协作,扎扎实实履行职责。

2、构建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创新制度,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形成良性工作运行机制;二是认真执行《西乡县教师队伍管理基本要求》和《西乡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办法》,营造激励竞争机制,真正体现工作绩效;三是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制度约束和人文关怀结合;四是充分发挥党、工、团的作用,管理民主,教学民主。

3、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是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为学生高度负责;要求和促进教师严谨治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使自身的思想修养、业务素质、教育教学绩效等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淘汰;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谐相处,团结共事。

4、建立健全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科学考核评价教职工的工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三)学生管理


1、正确的学生观是学生管理的关键,任何形式的教育影响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时代特征,依法行使教育权;学校德育目标要明确,学生的思想教育要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全过程;法制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要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广泛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营造全方位的教育影响环境。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依据《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切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制度体系,重于疏导,严格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等。

3、"学困生"和"思想障碍生"是学生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做好此项工作一是要改革、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建立适合新课程理念的学生管理模式;二是营造全方位、立体的教育环境,以良好的环境改变人、影响人;三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广泛培养学生正当的爱好,积极开展班、团、队、文体活动、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各类学生发展创建平台。

4、建立家、校、社区联系制度,适时家访、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学校等,发挥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充分利用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培养法制意识;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环境。

(四)教育教学管理


1、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之中;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开设计划开课,围绕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落实进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小学和初中生要进行综合素质考核,实行等级评价。

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高中不超过8小时。按省教育厅规定,初、高中生每天到校时间夏季不得早于7:00,冬季应适当推迟;城镇中小学一般不得早于8:00;农村小学要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本校学生居家分布情况参考城镇小学制定到校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量控制在一小时之内,初中一、二年级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之间。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正确的质量意识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要建立立体的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三维目标",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加强教研教改,推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一是牢固建立新课程改革就是推行素质教育观念,要以"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为校本教研的基本出发点,发挥"课改信息、"各级培训的专业"引领"作用,精心组织校内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同伴交流与研讨活动,形成本校推动课改的工作思路和有效途径;二是各学科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课题实验,通过"选题"、"论证"、"立项"、"制定实施计划"、"实验探索"、"结题"等一系列教研教改活动,促进全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升各学科教学的科技含量;三是研究学生及学法,培养学生学习的新理念。

4、严格落实《西乡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对教学工作的各环节都要有明确规定;教学计划既要通览全局又要具体到各学科、各阶段;坚持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抓教学常规,既要注重"量"的到位,更关键的是"质"的到位,要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目标,确保质和量的到位;要在教学过程中促进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常规落实中保证教学成绩的提高。

5、信息技术教育应当达到双重目标,一是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1)制订并落实远程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2)各校能结合实际恰当应用适当模式进行教学,对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教学要有培训安排、课时规定、检查考核办法等。

(3)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要有评价标准和检测方法,既要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又要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考评内容之一。

6、充分发挥音、体、美、理、化、生等其它教学仪器和设备的作用。利用学校现有音、体、美器材开展好艺术教育,上好活动课;按时开放图书,提高借阅率,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理、化、生及小学科学课实验管理要按有关规定办。各类设备无闲置。每学期发挥使用效益状况有制度、有检查,并列入考核范畴。

7、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执行学生入学巩固有关规定,健全义务教育档案,实行义务教育报告制度;所有学校都要切实执行县教育局学籍管理规定,严格按学生转学、休学等有关要求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五)安全管理


1、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强化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形成人人肩上有安全责任的安全运行机制。

2、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应急机制,落实安全监管岗位(校舍、门卫、楼梯、食堂、宿舍等),明确安全责任,并按期签订各类安全责任书。

3、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西乡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西乡县《中小学安全常规基本要求》和《学校卫生食堂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强化师生安全教育。根据地域条件、季节变化和学生年龄特点,定期进行卫生健康、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灾、防电击、防食物中毒、防野生动物伤害等教育,增强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4、成立护校队,加强安全保卫,防火,防盗,防滋扰,确保师生及财物安全。

5、加强安全检查,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注重安全过程管理,对校舍要定期检查和及时维修,特别要注重食堂、饮水卫生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要天天检查,坚持出入库登记餐餐留样制度,及时消除隐患,建立安全工作考核档案,学期末或年终对安全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并兑现奖惩。

6、集体活动要精心布置安全工作,制定完善的安全防范预案,严防学生脱离教师管护范围,出现监管空档。

7、严格控制教学班额,每班学生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人数。

8、坚持安全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回顾交流讨论安全工作情况;每月向上级进行安全月报告;发生一般安全事故,在规定时间内书面报告上级,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要在第一时间迅速报乡镇政府和县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并做好善后工作。

(六)后勤工作管理


1、后勤工作必须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观念,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工作,工作人员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经费使用有计划,坚持民主理财,定期审核和公布账目。

3、各类财物有专人管理,有严格的购买、登记、维修、报损、移交制度。对学生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校舍安排、使用合理。各类财物管理效果好。

4、重视师生在校食宿的管理与服务,定期开展生活检查,及时解决师生食宿问题,不断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5、办好校办企业,管好劳动实践基地,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勤工俭学工作管理的意见》(西教发〔2006〕60号文件),积极稳妥地开展中小学劳动实践活动。

(七)档案资料管理


1、建立健全各类文书档案和电子档案,有专人负责,有一套管理和移交规定,充分发挥各类档案的使用效益。

2、档案按学期整理,按年度装订。可按以下类别归档:制度考核类、安全类、德育类、智育类、体音美劳及社会实践类、教研类、荣誉类、文秘类、学籍类、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