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下沙




下沙概况


下沙一词是一普通的方位名词,特别在沿海沙洲称谓中较普遍。

杭州市下沙即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104.7平方千米。目前在34平方千米建成区已构建了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园区环境、便捷的生活设施、高效规范的政府服务,目前辖区人口40万。曾被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评为中国75个城市开发区投资环境最佳开发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多家机构联合评为跨国企业投资的最佳开发区。

迄今,已吸引30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累计引进合同外资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引进内资工业企业248家,投资总额155亿元人民币。其中列入全球500强的企业已有24家公司在开发区投资38个项目。2000年4月设立国家首批试点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2005年5月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杭州)计算机与网络产品产业园。 杭州开发区是我国最大的移动通信生产基地之一,聚集了摩托罗拉、东方通信、三菱、富士康、华宇电子等主机及相关配套企业;日本东芝公司建立了年产24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全球生产基地;是浙江省以生物基因工程、天然药物及制剂、医疗器械为重点的医药工业生产基地,引进了九源基因、美国眼力健、康莱特、日本泰尔茂、旭化成医疗器械、浙大药业等一批生产企业和研发中心;是日本松下公司在中国建立的最大家电生产基地,总投资2.4亿美元、占地24万平方米的松下杭州工业园正在全面建设;是浙江省最大的饮料生产基地,集聚了可口可乐、康师傅、娃哈哈、百事可乐四大著名品牌。

2004年,杭州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工业总产值504亿元,外贸出口25.4亿美元,分别位居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第11位、第9位、第7位。

新世纪大学城


杭州开发区大力实施“科教强区”战略,建成浙江省最大规模的下沙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区规划面积10.91平方公里,15所高校,20万在校大学生。经过五年建设,下沙高教园区已全面建成投用。目前,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高校在师生达30万人。依托下沙高教园区,开发区管委会正在着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留学生创业园,构筑起15所高校和700多家现代制造企业互动发展的平台,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经济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努力增强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

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


根据杭州市“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杭州城市东部178平方公里是杭州大都市的副中心(即下沙副城)。建设目标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集教育科研、商务居住等功能的花园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围绕这一目标,杭州开发区正在全面实施由“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调整,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大力培育发展城市功能。当前,正在全面推进下沙新城行政商务中心区(8平方公里)、轨道交通、连接主城的快速公路和城市快速公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利用13公里的钱塘江江景资源,打造杭州东部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规划建设15万人居住规模的沿江大型生态居住区,建设福雷德文化广场、华元十六街区、西子阳光商城、金池商贸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生活生态环境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建设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目标,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服务设施。福雷德文化广场、华元十六街区、邻里中心、金池商贸、盛泰星尚城、和达东东城等,为客商和居民提供了商务、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的极佳场所。为进区企业建设一批白领、蓝领公寓,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杭州拥有"休闲之都"美称,开发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创业的环境。充分利用钱塘江12千米岸线资源和生态湿地的自然环境,精心打造沿江休闲景观长廊、5个大型生态及主题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0%。2001年3月,开发区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水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均达国内一流水平。现代化、国际化、人文化的城市副中心。

生活生态环境


简介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建设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目标,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服务设施。福雷德文化广场、华元十六街区、邻里中心、金池商贸、海达大酒店、文化体育中心、松下健身中心等,为客商和居民提供了商务、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的极佳场所。为进区企业建设一批白领、蓝领公寓,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基础设施

开发区已在34平方公里建成区内,营造了良好的供电、供水、供热、道路、电信、宽带、排污、排雨水、地块平整等“八通一平”投资发展环境。

电力:开发区主要通过华东大电网供电,现有220KV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4座,同时建有热电厂1座。2007年新建成220KV月雅变、110KV新港变、110KV松合变。对企业实行双回路不间断供电。2008年规划开工建设220KV元东变、110KV上沙变、110KV教东变。

供水:目前,开发区供水能力20.5万吨。

排污:区内建有大型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能力120万吨,一、二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能力55万吨,三期预计2009年底前投入运行。

供热:开发区热电厂供热能力300吨/小时。

天然气:开发区内11号路作为主干,管径为DH300;20号路目前11号路-15号路段已完成并通气,15-23段今年计划实施完成,管径为DH300;14号路目前11号路-15号路段已完成并通气,管径为DH200;其他路的管道目前未计划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和调整。区内企业基本上不用天然气、煤气和特殊气体,只有少数企业用。(截止2008年3月25日)

通讯:开发区程控电话总容量25万门,目前已装机12万门。

商业金融及生活配套设施

日本人学校:杭州日本人学校坐落于下沙德胜快速路南侧,校舍总建筑面积5846平方米,总用地面积23468平方米。该学校设六个年级,六个班,已于2008年4月竣工,并正式开学。该学校是杭州市首家日本人学校。

金融:浙江省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省份之一,杭州聚集了汇丰、渣打、三井住友等多家外资银行分析,而开发区已拥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杭州商业银行、下沙联合银行等8家银行9个一级支行,不用出区便可办理各种金融业务。

休闲娱乐:福雷德文化广场、华元十六街区、西子阳光新城、凯恩戴斯大酒店、宜必思酒店、文化体育中心等,为投资客商和辖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商务、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

职工住宿:开发区专门为企业提供蓝领公寓和白蓝领公寓,解决了企业后顾之忧。

教育医疗:全区共有4所公立小学,2所公立中学,4所民办学校。在校中小学生近2万人。目前,下沙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多个,综合医院两个。其中,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的浙江省东方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3月28日,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68万平方米、总床位1200张的杭州市下沙医院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现代化示范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白杨街道


白杨街道位于杭州市区东部,据杭州市中心约20公里,由原下沙镇析至,于2002年9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区域,东至文津路与11号大街,西至文渊路、2号大街、1号河渠、6号大街与1号大街相接,南至12号大街,北至绕城公路,管辖面积为9.2平方公里;同时受开发区委托管辖面积为24.8平方公里,总管辖面积34平方公里。街道管辖区内有景园、月雅苑、大北、高教、邻里中心5个社区,常住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约15万人,常住外籍人员和台胞900余人。

白杨街道辖区由高教园区、工业园区、开发区公建区、住宅区、出口加工区五大主要功能区域组成。辖区内有开发区主要政府机构、金融单位和配套服务部门;有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14所高校;有包括摩托罗拉、西门子、东芝可口可乐、中策等数十家全球和国内知名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400余家;月雅苑、未名园、文苑风情、大北、裕园、文汇苑、香榭里、北银、景园、清雅苑等住宅小区坐落其中,一批大型大型商贸设施福雷德文化广场、华元十六街区、西子阳光商城、金池商贸等已建成使用。

下沙街道


简介

下沙街道位于杭州城区东部,东、南临钱塘江,西与九堡镇相连,北与杭州市余杭区、嘉兴海宁市接壤。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境内。距杭州市中心15公里。区域面积95.3平方公里,四至为东北从下沙东郊园向南沿海宁市围垦接壤处至钱塘江边;南以钱塘江为界;西与九堡镇八堡村、九堡村接壤,往北与余杭区乔司镇吴家村、胜稼村、学稼村接壤;北到乔司监狱往东至省第六监狱与余杭区乔司镇吴家村、南苑街道大园村及海宁市许巷乡唐桥村相接。该区域内的白杨街道(四至范围为:东至杭州经济开发区文津路、11号大街;南至12号大街;西至文渊路、2号大街、1号河渠、6号大街、1号大街;北至绕城公路,面积9.4平方公里)除外。街道下辖头格、智格、七格、高沙、上沙、中沙、下沙、元成、新元、松合、东方、湾南、新沙等13个社区,常住人口2.5万,外来人口约10万人。

建置沿革

区域系钱塘江沙土冲积而成。名因解放初曾建下沙乡而得。解放前夕,属杭州市第六区禾丰乡十六堡。1950年10月,建四格乡、三元乡。1951年6月,建下沙乡、新元乡。1956年,由下沙、新元、四格和三胜乡一部分并建下沙乡。1958年,称九堡公社下沙、四格管理区。1961年,建立下沙公社。1983年12月,称下沙乡。1998年10月,置下沙镇。2004年7月,在原有区域范围内建立下沙街道办事处,辖中沙、下沙、头格、七格、上沙、元成、新元、松合、湾南、东方10个行政村;智格、高沙2个社区和下沙1个居民区。

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

下沙街道因地制宜,确立葱韭蒜、蔬菜瓜果、豆类、特种水产养殖、特种禽类饲养、野生蔬菜、花卉苗木等7大类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方向。1998年,投资15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02亩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内大棚连片,四季常绿;道路通畅,路面水泥硬化;排灌迅捷,横沟直渠三面光。并采用了自动化灌溉、机械化耕作、工厂化育苗等先进农技。养殖业日趋兴旺,下沙街道有围垦土地7000余亩,钱塘江水资源优势明显,十分适宜养殖业的发展。通过积极扶持养殖大户,延长土地承包期,以及土地租赁和资金贷款的倾斜等措施,鼓励养殖户规模经营。

招商引资

按照“扬优势、借外力、打基础、求发展”的思路,依托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下沙街道的良好投资软硬环境,吸引了日商茂里塑化和台商安辰仓储设备,以及通讯设备、塑化制品、食品等行业的内资企业,先后进入下沙安营落户,投资总额逾1亿元,新建厂房达10万平方米。这批项目的启动投产,将使下沙工业经济的基础实力明显增强。

消逝的习俗——抢潮头鱼

抢潮头鱼,以性命与潮水相搏,危险刺激。20年前,曾为下沙人的一宗生活来源。钱江上潮,潮头卷起江海之鱼甚多,抢鱼人拣一理想滩位,携自制潮兜、鱼鹰两工具(潮兜:柄长5尺,网袋长2尺;鱼鹰,为尺半木杆,杆头钉一大铁钉,柄上钻孔穿丈许麻绳),跟潮头疾跑,看准潮头之鱼,用潮兜捞起大的即回跑。如是几十斤的大鱼,则用鱼鹰之钉,插入鱼鳃下之腹中,拉开绳索,跑回岸边即成。夜潮时,还须辅以火把(自制,用竹管灌煤油,口上塞紧棉花,点火即成)照明。夜潮鱼多,但危险。两股潮水分岔处,俗称剪刀潮口,为鳗鲡绞团和大鱼汇集处,抢此潮头鱼,危险性更大。抢潮头鱼,须体力、胆量、经验兼备之人可为。当时,抢捞到一尾1.5公斤重的鱼,其值可抵一日劳动工分值;如抢到几十尾大鱼或鳗团,即相当10天或1月的收入。据统计,下沙有近百人为此葬身潮水,故当时政府明令禁止,但屡禁不止。现在,下沙人民生活步入小康富裕,已无人再为这点小利,冒险去与潮水相搏了。

邵武市下沙镇


简介

下沙镇素有“邵武的东大门”之称。位于邵武市东部郊区,距市区12公里,东与建阳市麻沙镇相毗邻抵武夷山旅游度假区45公里,西至灵杰塔,南通哂口街道办事处,北与水北镇接壤,属于近郊型乡镇。镇内有着传说中的赤脚大仙搬来的鸡鸣峰、三蛇出洞的风水山、李家红菇基地山、三座水硅、三所亩会、一座灯心桥以及三棵千年古樟树和名贵珍稀树种—“竹柏”。古建筑有100多座,仍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像汉光武帝时期的邓家祠堂、建于明朝的鸡鸣峰寺、杨源古寺以及明清时期的“张氏宗祠”、“大夫弟”、“林家庄”等古迹。镇内205省道和武邵高速公路贯穿东西,设有高速屯上互通口,武邵高速公路、316国道、205省道和鹰厦铁路交叉通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钨、石英、萤石、云母、煤、铀、沙金等,其中以煤与萤石的储量最为丰富。2007年开工新建的武邵高速公路穿越境内19公里,为下沙交通网又平添了极具现代气息的浓重一笔。 下辖下沙、屯上、胡书、分站、洛田五个行政村和1个水库管理所,总面积98平方公里,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00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830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5人;有19个党(总)支部,543名党员,其中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土地面积93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73.3公顷,是我市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林地面积8533.3公顷,森林覆盖率68%。2008年,下沙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6689亿元,增长22.7%,其中,工业总产值7.3亿元,增长23.7%,农业总收入3689万元,增长6.2%;财政总收入8759万元,增长56.31%;地方级财政收入1869万元,增长68.53%;农民人均纯收入5287元,增长10 %。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镇内现有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公办(私立)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校等各1所,完小3所,教学点7个,学校占地总面积约37945㎡,建筑面积约12579㎡;有教学班32个,其中小学26个,中学6个;有在校生628人,其中小学357人,中学271人;小学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6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4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5.7%;中学专任教师按编制配齐,学科基本配套,教师专业结构基本合理,现有专业教师26人,有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8人,二级教师13人。优越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学质量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吸引周边乡镇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学校被评为评为“省级农村示范学校” 。 卫生事业全面进步。辖区内拥有1所一级乙等卫生院和4 所村级卫生服务所,承担着该镇近万人的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等服务,全镇居民普遍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镇。医院占地350㎡,建筑面积1200㎡,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妇幼保健、放射科等,全院8名主治医师、4名护士。

文化体育

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继1998年被评为“省农村体育运动先进乡(镇)”、“省农村体育运动达标镇”、“南平市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等称号后,全镇人民倍受鼓舞。现全镇各村均建有文化室、文化俱乐部,组建有女子健身操队、秧歌队、锣鼓队、篮球队、业余文艺队等11支乡村业余文艺队伍共100多人,乡村业余文艺队伍已成为我镇具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经常参加市、镇、村举办的各类庆祝活动,为对外宣传工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上海下沙


下沙一词是一普通的方位名词,特别在沿海沙洲称谓中较普遍,如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又分西沙(上沙)、东沙(下沙)等,在崇明岛历史形成中,也有上、下沙之别,上沙后形成为今崇明岛,下沙即历史上有名的下沙盐场,形成了今天的浦东平原,下沙盐场最兴盛时,盐场衙门、松江府盐课司、两浙路盐运使司衙门均驻新场镇,下沙盐为当时东南最受欢迎、质量最佳之盐,当时下沙又称鹤沙,栖息有为宋代大科学家沈括说的天下最好的鹤。下沙地区后立有南汇县等,今为浦东新区,下沙镇今更名为航头镇。

福建长乐市下沙度假村


沙度假村,距长乐市区中心东南25千米处,周围有"壶江泛月"、"御国归帆"、"灵峰迎旭"、"屏嶂铺霞"4景。她背倚天池山岚光山色,面对东海万顷碧波,风光秀丽,景色宜人,1979年开发为福建省海滨娱乐中心后,更成为我国东南度假胜地,特别是每年七八月间,每日到此消夏的人数以万计,最多时达到日3万多人次。

下沙历史

下沙镇是南汇地区最古老的集镇之一,在其未成镇前,此地因地僻风清和鹤的产地而曾名鹤沙。

鹤是象征长寿、清高和吉祥的一种鸟类,自古已深得人们的青睐和钟爱,更何况一千多年前这里所产的鹤,据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30年-1094年)所著《梦溪笔谈》中的记载称,竟还是一种不属“凡格”的鹤,她“丹顶绿足,龟背斑纹”,不同凡响。正因为这样,因此这里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向往,宋室南渡时曾引来了王迪、瞿榆维和吴潜(南宋淳祐年间任左丞相)的父亲等一批名士在此定居下来,到元代,还引来了著名书画家赵盂頫 (1254年-1322年)和文学家杨瑀 (1285年-1361年)等一大批文人学者经常来此遨游息居。众多文士的到来既为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同时也使这里变成了一个人文荟萃之地。以后,这里的鹤虽然不知已于“何年海外去”了,但是此处“招鹤轩前的好风景”和“鹤窠村里的鹤坡塘”却依然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吸引着大家能继续来此一游,追忆那世事之悠悠。

鹤沙地区形成集镇,根据史志的记载,那应该是南宋乾、淳年间(1165年-1189年)华亭县设置浦东、袁埠、青村、下沙、南跄五大盐场以后的事情了,由于下沙盐司署设置在这里,才使这里逐渐成集,并从此改名成了下沙镇。

南宋末期,特别是元代,是下沙镇最为兴旺的时期,在此期间不仅由于这里是下沙盐场盐监司署的所在地,而且这里同时还是当时统辖下沙、青村、袁埠、浦东、横浦(原南跄)5大盐场的两浙盐场松江分司的所在地,因此当时下沙镇官商云集的确繁荣已极,俨然已成了当时松江东部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下沙镇在元代以前的确是浦东最大的集镇,以后随着瞿氏家族的被籍没和盐监司署的迁去新场,这里才开始逐渐衰落了下来。但是到明末清初,下沙镇却仍不失为南汇地区的一个较大集镇,据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老镇西南隅平整土地时出土的一块碑记上的记载,当时下沙镇的镇区范围还是比较大的,其西端可延伸至今的航头镇鹤鸣村界。下沙镇区范围有如此规模,其长期留传下来的每年农历三月廿八迎神赛会时必须将位于老镇北街节使堂里的神像先抬到今沪南公路以西约1公里的岳庙中宿上一夜后再迎回的习俗,就是一个明证。但是到解放时, 我们见到的下沙老镇镇区规模已经不同了,沪南公路以西早已成了一片农田,据说这也就是1861~1862年期间太平军进入南汇时战火留下的遗憾。 沧海桑田,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地变化着的,记述过去将勾起人们对家乡故里的无尽思绪,让人们思念她,热爱她,愿有过辉煌过去的下沙镇在新的年代里能再创辉煌

下沙盐场

早期最有影响的盐场。

下沙地区早在隋代已有人煮土盐,唐代已有煮海熬波制盐之业。五代后汉乾祐年间(948~950年),下沙盐场已是华亭五场之一,其盐场规模、产量、质量、税额已居华亭诸盐场之冠。北宋后期,下沙盐场所辖面积甚广,包括当时南汇全部地区,和川沙县全部沿海地区,南邻奉贤,北迄宝山。元陈椿著《熬波图》序言中说:“浙之西、华亭东百里实为下沙。滨大海,枕黄浦,距大塘,襟带吴淞,扬子二江,直走东南皆斥卤之地,煮海作盐,其来尚矣。”可见下沙盐场之广袤。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在下沙设盐监,管理盐的生产、运销、课税等盐政;置两浙都转盐运使司松江分司,管辖吴淞江以北的江湾、大门、南跄、黄姚、清浦等场,吴淞江以南的青墩、下沙、袁浦、浦东等场。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下沙盐场已统辖三场,除本场外,尚有南场和北场。元代,下沙场统领六场:下沙南场、下沙北场、大门场、杜浦场、南跄场(在浦西)、江湾场。明初,下沙盐场分为三场九个团。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盐场署迁新场,后又迁大团,但仍称下沙盐场。明嘉靖年间,松江分司亦南迁。

元代和明代初期,是下沙盐场的鼎盛时期,盐产量为浙西所属27个盐场之冠。元初,华亭五场部产量定额为3.12万吨,下沙盐场定额达6683吨,占21.4%。明正统年间下沙盐场总产量达8450吨。

下沙盐场以煮盐技术高超和质量优异而著称。元代,下沙盐场已经创造出了一整套独特的煮盐方法,共有八道工序:①筑摊场;②摊灰;③开河引潮;④堆灰淋卤;⑤运卤入团;⑥上拌煮炼;⑦捞撩晒盐;⑧起运存库。元代,还发明了莲管试法,用竹管盛装四枚挑选出来并经过泥浸处理的标准石莲,根据其浮沉情形即可测定四等卤水,使掌握卤水深度有了更科学有效和简单易行的测试手段。

明代后期起,因沙涨水淤,咸潮渐远,盐灶逐渐停煮。清道光十年(1830年),全部盐灶停煎。

下沙望族

当时的下沙镇镇区范围颇广,其中仅世代为盐官的瞿氏家族一家所建的宅第“瞿氏园”占地即已达300余亩。

瞿氏是宋末至元代南汇地区最富有的一个家族。该家族的先祖随宋室南渡后,从瞿榆维于嘉定年间(1208-1224年)开始任下沙盐场盐监起,到他的儿子瞿哲、孙子瞿君用就一直把持着下沙盐场。到了其曾孙瞿霆发一代,这时候虽然南宋政权已为元所替代,但是由于瞿霆发率下沙场之众归附元有功,因此反升了官,曾先后被任命为上海县盐局副使,并提举上海市舶司,后来又被升任为两浙都转运副使。

元代是下沙盐场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作为下沙盐场世家的瞿氏家族并没有放弃对盐场的控制。瞿霆发的弟弟震发、电发,儿子时学、时懋、时伦,孙子先知等都曾先后在这里做过盐官,继续把持着下沙盐场,直到明初,瞿氏家族被籍没查抄为止。

瞿氏家族长期把持着下沙盐场,下沙盐场的盐民灶丁们也用“口下血”(见《熬波图》自题诗中“盐是土人口下血”句)养肥了这个家族,使他们成了当时浙西最大的一家财主。据史书记载,当时他家积聚的财产十分可观,真是“富可敌国”,其中仅占有的土地一项(包括佃官田在内)即可达7300顷。如此富有的一户财主,当时他们在定居的下沙镇上还曾修建过一座规模极为宏伟而富丽的宅园,号“瞿氏园”,据史志载,该宅园当时亦有“江南第一园”之誉。

“瞿氏园”现在虽然已为历史的尘埃所堙没,但是“瞿家宅基”这一地名却至今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瞿家宅基”位于今下沙老镇的西北侧,它东*咸塘港,西迄马奶桥港,南依原下沙老镇市河,北至今下沙服装厂,占地竟达300余亩。园内飞溪流水、奇石时花、修竹古木、亭台楼阁,布局考究,极尽富丽致趣之能事,其中有些建筑至今尚为人们所称道,如大宴宾客用的“百客堂”、集稀世古琴于一室的“百琴轩”、收藏古籍用的“宝书楼”等,这些都是当时极具声誉的有名建筑,曾吸引过无数文士为之折腰。

当时下沙镇上能拥有如此大规模的一个“瞿氏园”就可想象到了当时的下沙镇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了。

音乐专辑


歌手游鸿明的专辑, 主打歌「下沙」是一首相当诗意的情歌,以管弦乐和合成器共同交织出壮阔的情境。

曲目

01. 下沙 (作词:林利南;作曲:游鸿明)

02. 21个人

03. 只是那个人

04. 寂寞化石

05. 寻你

06. 落单的候鸟

07. 荒芜心田

08. 四个冬季

09. 本来

10. 国王的新歌

歌词

每个人都有无法忘记的人

思念会像细沙穿过你的灵魂

轻轻开了门 只有风雨声

我觉得爱情让人变得残忍

原本相爱的人变成心头的针

越是爱的真 越是伤的深

就像黑夜和白天 相隔一瞬间

明知道说再见 再见面也只有明天

天空啊下着沙 也在笑我太傻

你就别再追寻 看不清的脚印

天空啊下着沙 也在为我牵挂

把爱葬在沙里 还有你的消息

你走了 就走了 不要想起

风走了 沙走了 不要想起

大学名录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传媒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分词: 下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