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力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方法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想像力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方法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5月1日)

平装: 24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32开

ISBN: 7532126420

条形码: 9787532126422

尺寸: 21.4 x 14.6 x 2 cm

重量: 381 g

作者简介


王琢(1958-)(满族)辽宁绥中人,1985年毕业干东北师范大学日语系,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日本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1988年起至今,任教于海南大学;现任海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从2003年4月起,日本文部科学省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后研究。1995年,译著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内容简介


目录中的*表示:上下结构(汤;玉)组成。

媒体评论


序一:“我是惟一一个逃出来向你报信的人” 墨哲兰

我只能作为一个读者面对王琢先生的博士学位论著,《想象力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方法》,而且这种面对具有“我”与“陌生者”的解释学特征:

初次阅读中,是什么浮现出来搭成可理解的“桥”?

我同时在导读海德格尔的《从一次关于语言的对话而来——在一位日本人与一位探问者之间》。那位“日本人”是东京帝国大学的手冢富雄教授。其时(1954年),大江健三郎才十九岁,两年后升人东京大学读法国文学专业。日本人很有意思,战前迷德国现代哲学如海德格尔,战后迷法国现代文学如萨特。大江健三郎赶在后面的浪潮中了。

顺便插一句,在西学取向上,中国人似要比日本人早退一个世纪,即更倾向于古典,如较之海德格尔的黑格尔,较之萨特的马克思。换句话说,我们进入现代的心态要比日本人老,因为更爱一元独裁的决定论。

五十年代,大江健三郎深受其影响的主任教授渡边一夫博士,与访问海德格尔的手冢富雄教授,应属同代人,或许还都感受着熟谙德法两国哲学而又独具审美气质的九鬼周造伯爵及其名著《粹(Iki)的构造》的影响吧。

女概是这个非常表面的原因,使我在阅读《想象力论》时,自然带着一个海德格尔式的问题:“能够用西方的概念系统去解释日本的文学本质吗?”换句话说,大江健三郎走向世界,是否像黑泽明的《罗生门》,无非是把日本文学用欧美的概念和技术对象化为欧美人习惯认同的东西?

其背后更深的探问乃在于,同样受西学的影响,日本人能作为“日本人”走向世界,那么,中国人就能作为“中国人”走向世界,如同海德格尔作为“德国人”、萨特作为“法国人”走向世界一样;三者的比较如何可能?

坦白地说,这是我读王琢博士论著的前理解预设。我要在这个预设下看大江健三郎的“想象力’’究竟能想象到什么程度?

从王琢的论著中可以看出,大江健三郎的西学谱系是法国的萨特、加斯东巴什拉、英国的布莱克、德国的本雅明。他从这些人的埋论中吸取有关“想象力”、“经验”、“体验”及其“结构”的思想资源,为了用于自己的小说创作与评论实践。

这些人的“想象力”理论其实并不重要,大江健三郎的“问题”在哪里以由它决定的想象力“取义”走向了怎样的“解决”,才是重要的。例如,“想象力”——究竟是“去蔽”、“否定”,还是“超越”、“还原”;究竟是“构成意象”,还是“改变意象”;究竟“意识”是由“知觉与想象力”构成,还是由“记忆一知觉一想象”构成;究竟“想象力”最后赋?神秘的“预言”所预言到的是“死的黑暗”,还是“生的光明”;——根本不是一个谁对谁错的二值逻辑问题,重要的是大江健三郎借此由西方转回日本转回自身的解释动机与向度。

大江健三郎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已经不满“私小说”传统对小说空间的限制。“私小说”传统排斥“想象”,认定“想象”就是“虚构”、“不真实”,就是“谎言”。也就是说,“真实”,主要是“个人的日常的真实”成为“私小说”的生命线。为了这种“真实”,日本小说不仅从“社会性”缩回到“私人性”以至“私密性”的内心,喊出“脱政治”的口号,而且更走向极端,即“刻意去寻找现实人生中难以体验的苦难,诸如婚外恋、近亲乱伦等有违于普遍性日常认识的畸形化生活,进而在这种烦恼一迷惘一苦难中营造出酷似真实的私小说”(见“绪沦”)。

早于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恰恰足以“私小说”的传统风格“走向世界”的。

我们暂且按东方人目前的眼界把得“诺贝尔奖”当作“走向世界”的标识。这个“世界”其实是西方人的世界,以西方人的尺度为尺度,也就是说,是西方人将(他们的)世界“世界化”了。眼下我们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如何使世界还原成世界人的世界,那要看“诸神”之强力与智慧的较量程度来决定。此系题外话。

不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川端康成似乎都可以作为这样一种文化民族性的证明:“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

目录


《比较诗学丛书》总序 饶芃子

序一:“我是惟一一个逃出来向你报信的人” 墨哲兰

序二:小说是怎么写的? 严绍*

第一章 绪论

一 以“想象”为核心的理论批评

二 想象性真实与形象的分节化:私小说批判

三 政治的想象力:“天皇制”批判,

第二章 大江想象力论的源流

一 从形象到想象力

二 改变形象的想象力

三 预言一神话与想象力

第三章 作为创造原理的想象力

一 “活字”的形象

二 想象力与经验

三 想象力与体验

第四章 语言、形象与想象力

一 语言的文体化与活性化

二 想象力与形象的分节化

第五章 政治的想象力

一 想象力与文学介入

二 全体化:核时代的想象力

三 边缘化:民众共同的想象力

第六章 余论

一 写什么——想象力的生产(一)

二 怎样写——想象力的生产(二)

附录一:大江健三郎与诺贝尔文学奖

——兼及中国当代文学的思考

附录二:文学应该给人光明

——大江健三郎与莫言对话录

附录三:大江健三郎创作年谱

参考书目

人名与术语索引

后记

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