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研究的新视角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刑事诉讼研究的新视角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丛书名: 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刑事法学丛书

平装: 32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208081321

条形码: 9787208081321

尺寸: 23.6 x 16.8 x 2.2 cm

重量: 458 g

作者简介


汤啸天,男,编审,现任上海政法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兼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法治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法学研究》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等。著有《信访制度改革研究》等学术专著8部,发表论文90余篇。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研究的新视角》围绕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以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与诉讼参与人权利的合理配置为主线,对我国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我国侦查权、强制措施、检察权、审判权制度构架的得失,提出了完善的建议。研究中所涉及的内容是近年来学术界与实务界所关注的新课题、新问题、新举措,如强制措施的救济、检察权的配置、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举报人的保护、和解不起诉制度、社区矫正和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立等。同时,还涉及诱惑侦察、沉默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媒与司法的关系等诉讼法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作者采用比较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地进行法理阐述,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体现了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刑事诉讼权力的边界与制约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与人权

一、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的委托

二、国家权力运作的本意在于为民谋利

三、国家权力必须在法定的边界内行使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划界

一、控审分离——控诉权与审判权的界限

二、侦检一体化——控诉权的内部分工

第三节 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制约机制

一、以权利制约权力

二、以权力制约权力

三、以程序制约权力

四、以传媒监督制约权力

第二章 刑事诉讼之基侦查权研究

第一节 侦查的基本范畴

一、侦查的涵义

二、侦查的功能

三、我国侦查权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侦查权的分配

一、侦查权配置的前提

二、我国现行侦查权的分配特点

第三节 侦查权分配的比较分析

一、英关侦查权分配的类型简介

二、我国侦查权配置的缺陷

第四节 完善我国侦查权配置的思路

一、转变诉讼观念,加强权利保障意识

二、调整侦查程序之基本结构,引入司法控制

三、强化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提高防御侵害的能力

四、建立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规范侦查行为

五、设立司法救济制度,畅通权利救济渠道

六、实行拘留、逮捕权与羁押权的分离

七、切实保障人权,通过改革树立法律权威

第三章 从比较研究中看强制措施的改革

第一节 强制措施的概念、性质和种类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性质

二、强制措施的种类

第二节 强制措施的主体

一、决定机关

二、执行机关

第三节 强制措施的限制

一、法律保留原则

二、比例原则

第四节 强制措施的救济

一、事前审查机制

二、事后审查机制

三、证据禁止规则

第五节 我国强制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方案

一、我国强制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强制措施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完善强制措施的具体建议

第四章 对检察权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检察权性质的归属

一、关于检察权性质的争议

二、对各种学说的简要评说

三、对检察权本质属性的探讨

第二节 国外主要国家检察权的比较研究

一、法国检察权概况

二、德国检察权概况

三、英国检察权概况

四、美国检察权概况

第三节 对我国检察权的配置研究

一、宪政视野下的检察权定位

二、检察权科学配置是检察机关改革的基本方向

第五章 刑事审判权研究

第一节 审判权的基本特征

一、终结性

二、独立性

三、中立性

四、被动性

五、自制性

六、交涉性

第二节 我国审判权的现状及其完善展望

一、审判权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尚有较大差距

二、“控审分离”原则的贯彻期待破冰之旅

三、法院拥有执行权影响法院的居中裁判形象

四、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的规则有待细化

第三节 我国审判权的权能缺失及其弥补

一、独立审判与干预审判的角力

二、审判权与公诉权的衔接与制约

三、审判权与侦查权的正误交锋

第四节 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

一、现行审委会必须改革

二、对审委会制度的改革建议

第六章 对被害人相关制度的研究

第一节 对赔偿被害人损失的研究

一、被害人实现赔偿权利的方式

二、赔偿范围

三、我国法律对被害人赔偿的现有规定

四、我国刑事被害人赔偿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对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研究

一、部分国家的被害人援助制度

二、建立我国被害人援助制度的建议

第三节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

一、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特征

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三、国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简介

四、我国应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第七章 诱惑侦查亟待规范

第一节 诱惑侦查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一、机会提供型与犯意诱发型

二、确定的诱惑侦查与不确定的诱惑侦查

三、侦查人员的诱惑侦查与非侦查人员的诱惑侦查

第二节 国外有关诱惑侦查的立法简介

一、美国

二、英国

三、德国

四、日本

第三节 我国诱惑侦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诱惑侦查的立法处于“空白”状态

二、无法可依的诱惑侦查违反了程序法定原则

三、诱惑侦查在实践中缺乏有效的制约

第四节 诱惑侦查的法律限度

一、诱惑侦查的实用价值和高风险性

二、诱惑侦查不可或缺的法律规制

三、诱惑侦查的救济制度

第八章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探索

第一节 应当正确理解坦白、沉默、抗拒的含义

一、坦白、自首行为客观上节省了司法资源

二、保持沉默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

三、抗拒从严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第二节 陈述与沉默都是行使人权的行为

第三节 沉默权应当也必须有所限制

一、探寻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

二、沉默权在西方国家亦受限制

三、国内学者的限制性建议值得重视

第九章 制定“举报法”的建议

第一节 制定“举报法”的难点分析

一、举报人的惨遇是中国法制的悲剧

二、举报法的制定有待法治深入“官心”

三、举报法是规范权力拥有者的法

第二节 举报法应当尽早列入立法规划

一、举报“民间化”是对举报法的呼唤

二、保护举报人的现行规定已经滞后

三、举报人应当得到国家实实在在的保护

四、举报法应当是规范国家权力的法

第三节 举报法必须明确赋予举报人权利

一、举报人可以自由地选择举报方式

二、举报人有权拒绝直接充当证人

三、署名举报人具有优先知情权

四、署名举报人有申请和获得保护的权利

五、署名举报人有将功补过的权利

六、举报人有获得补偿与报酬的权利

七、举报人受到侵害有得到救济的权利

第十章 对排除非法证据的思考

第一节 识别与排除非法证据的关键环节

一、获取手段的非法性是非法证据的本质

二、侦查、检察、审判人员都是排除非法证据的责任主体

三、非法证据应自动排除、自动排除加例外、裁量排除并用

第二节 检方知晓非法证据信息后的行为选择

一、认真记录,立即汇报,实行初查

……

第十一章 从“暂缓起诉”到“和解不起诉”

第十二章 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的整合

第十三章 刑事辩护律师执业环境的改善

第十四章 新闻媒体与司法的互动又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