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三个一级学科。通过不同学科方向的合作、交叉,开展虚拟现实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进行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实验室主任赵沁平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和推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9人,包括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授16人。在读博士研究生8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300名。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虚拟现实中的建模理论与方法、增强现实与人机交互机制、分布式虚拟现实方法与技术、虚拟现实的平台工具与系统,在上述方向设立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实验室是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虚拟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2001年以来,承担各类课题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防预研计划等纵向科研项目近200项,累计到款1亿3千多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教材3部;获批软件著作权2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项。国家级科技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350 余篇。获批软件注册24项。

实验室拥有支撑虚拟现实领域高水平研究的实验设备和软件系统,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各种虚拟现实人机交互设备,数据采集与建模设施、有线和无线自组织网络、大屏幕多元化演播环境等。实验室还自主开发研制了若干支撑虚拟现实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如基于广域专用计算机网络的可以支持异地分布式虚拟现实研究与开发的支撑环境DVENET、分布交互仿真开发与运行平台BH HLA/RTI、实时三维图形平台BH_GRAPH、可用于多人协同交互的1立米和3立米无标定实时三维建模和虚实交互实验环境、2.4米挂载分布可调可控光源和相机的物体表面反射属性采集设备Dome、多种虚拟飞机座舱系统等。这丰富了实验室开发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的科研条件。

实验室遵循“开放、支撑、创新、引领”的指导思想,积极推动联合与流动,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热忱欢迎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到实验室从事创新研究,引领虚拟现实科学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