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




图书信息


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作 者: (奥)罗伯特穆西尔 著,施显松 译

出 版 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字 数: 170000

开 本: 大32开

I S B N : 9787560836522

定价:¥16.00

内容简介


《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是穆西尔的处女作,发表于1906年,为作者在大学撰写哲学博士论文期间所写,先后遭到多家出版社拒绝,最后Rowohlt接受了这部作品,被评论界誉为第一部带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特色的小说。不过,独具特色的穆西尔式精神探索在这部小说中初露端倪,他精细地分析了青少年发育成长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穆西尔非常神奇地预测到日后被印证的事实——理性化的现代社会走向专制与暴力的必然性,以及制度对个人的压制。

编辑推荐


罗伯特穆西尔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主人公特尔莱斯总是对现实中那些理所当然的事物进行哲思,在同一瞬间进入不同的两个世界,穆西尔借此开始了他对20世纪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以及人类认识能力深层次的探讨。小说通过论述这个特殊人物从进入困惑到摆脱困惑的令人不可思议过程,探究穆西尔如何捕捉微妙的“另一状态”。

作者简介


罗伯特穆西尔(Robert Musil),1880年生于奥地利的克拉艮福特(Klagenfurt),1942年死于日内瓦。他生前最重要的小说有《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三个女人》、《生前的遗物》以及《没有个性的人》等。穆西尔是在死后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现在,文学史上人们将穆西尔与乔伊斯、普鲁斯特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被称为小说散文化的开创者之一。

译者简介:

施显松,1973年出生,湖北黄冈英山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本科毕业,1998年起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并以论文“一半是自己,一半是表达一一评穆西尔的《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上海同济大学德语系。自幼爱好文学,中学时代就曾在全国性的刊物《语文报》上发表过文学作品,其文笔不辍,作为年轻的日耳曼学者,时至今日已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翻译作品二十余篇(部),涉及作家包括穆西尔、卡夫卡、博托施特劳斯、彼得毕克塞尔、茨威格以及厄普代克等。

前言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曾讽刺德语,说它只配用来与马讲话。其时为16世纪上半叶,马丁路德通过翻译《圣经》而初创德语——诗人海涅说,路德把《圣经》译成了“一种还完全没有出生的语言”。自那以后,作为一个文化单元的德意志才算上了路。德意志在欧洲常被称为“中央之国”(das Land der Mitte),至少在文化学术上这大概是可以成立的。

马丁路德为德意志确立了一个优良传统。有统计资料显示,作为被翻译的文字,德语仅次于英语和法语,位居世界第三;而在把其他文字译成本民族语言方面,德语则在世界上占居首位——德国竟是当今世界第一翻译大国!

看来这个德意志最合乎鲁迅先生的理想了:既会“摹仿”又会“创造”。而这个理想自然也可以意味着:不会“摹仿”亦不会“创造”。先生还说:如果再不“拿来”,再不“摹仿”,那就依然无助,依然无望,终将落个“恨恨不已”而已。

我们设计的“同济欧洲文化丛书”之“德意志文化系列”,宗旨正在于体现鲁迅先生的理想:摹仿与创造并举。丛书相应地分为“译作”与“著作”两个系列,此外加上《德意志思想评论》。只要好书好文,门类大可不限,但大抵以诗(学)与哲学为重——也算应了洪堡老人的教诲:一个民族的文学(文化)的永恒成果,首推诗与哲学。

丛书名目上标以“同济”两字,固然是为了彰显吾校与德国、德语、德意志文化之历史渊源,但也决不划地为牢,而是以此邀请学界同仁伸出同济之手,协力推进我国的德国文化翻译与研究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