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达爪龙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亚伯达爪龙


亚伯达爪龙(学名:Albertonykus)意为“亚伯达省的爪”,外形与鸟相似——有细细的腿、钳形的颌、粗短的臂和巨大的爪子。生活在距今约7000万年前。



叙述


亚伯达爪龙的身长估计值为70厘米,是已知最小型的北美洲阿瓦拉慈龙科恐龙。亚伯达爪龙具有极短的前肢、修长的后肢、长而硬挺的尾巴,手部只有一个手指,上有大型指爪。虽然目前没有发现亚伯达爪龙的颅骨,但根据发现于蒙古的近亲,可以建构出亚伯达爪龙的外形。亚伯达爪龙具有修长的口鼻部,内有微小的牙齿,相当类似现今的犰狳、食蚁兽。亚伯达爪龙可能食虫动物,使用单一指爪挖开树木,以里面的昆虫为食。如同其他阿瓦拉慈龙科,亚伯达爪龙的前肢相当适合挖掘,但因为过短而不能挖掘出洞穴。

根据目前的化石纪录,蚂蚁虽然在白垩纪就已出现,但不是常见的物种,而有建立土冢习性的白蚁,要到始新世才开始出现。因此,包含亚伯达爪龙在内的阿瓦拉慈龙类,可能以木栖性白蚁而食。在马蹄峡谷组发现过的硅化木,经常发现内部洞孔,被推测是白蚁筑巢的痕迹。

发现历史


在1990年代以前,古生物学界并不清楚阿瓦拉慈龙类的外貌与存在。虽然有零碎化石被发现,但它们从未被鉴定为独立的物种。直到近年,亚洲、南美洲发现了许多化石,古生物学界才意识到这群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存在。

在1910年,古生物学家巴纳姆布郎(Barnum Brown)在亚伯达省的干岛水牛跃省立公园发现一个亚伯达龙的尸骨层,至少发现了九副亚伯达龙的标本。但是经过两个礼拜的挖掘后,布朗停止挖掘活动。在1997年,加拿大皇家蒂勒尔博物馆再度展开挖掘活动,挖出超过20个亚伯达龙的标本。古生物学家尼克拉斯朗里奇推测,该地点是个掠食动物的陷阱。在2002年,亚伯达大学的菲力柯尔发现许多前肢、后肢化石,属于亚伯达龙的未命名种。这些化石目前存放在皇家蒂勒尔博物馆。

在2005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尼克拉斯朗里奇在比较该地点的化石时,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恐龙化石。在2008年,朗里奇与柯尔将这些化石命名为新属,亚伯达爪龙Albertonykus)。

分类


亚伯达爪龙属于阿瓦拉慈龙科,这是一群高度特化的兽脚类恐龙,阿瓦拉慈龙科的化石多发现于亚洲(单爪龙、鸟面龙)与南美洲(阿瓦拉慈龙、阿基里斯龙)。朗里奇与柯尔在命名时,也提出一个系统发生学研究,认为亚伯达爪龙是单爪龙亚科的姐妹分类单元,并假设阿瓦拉慈龙科起源于南美洲,并经由北美洲迁徙至亚洲。亚伯达爪龙的发现,有助于厘清阿瓦拉慈龙科的地理分布与生理特征。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 蜥形纲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Dinosauria

目: 蜥臀目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Theropoda

科: 阿瓦拉慈龙科Alvarezsauridae

属: 亚伯达爪龙属 Albertonykus
Longrich and Currie, 2008种:北方亚伯达爪龙 A. borealisLongrich and Currie, 2008 (模式种)

相关分词: 亚伯达 亚伯 伯达 爪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