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千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杨德千


杨德千(1915年—),山西省清徐县人,1936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百团大战、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大小上百次战役战斗。1982年10月离休,北京军区装备部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



简介


杨德千1915年出生在山西省中部背靠吕梁、面向晋中的清徐县。上中学时他就接受了进步思想,1936年参加了军政干部培训班从此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两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杨德千年轻时曾参加山西新军决死2纵队。这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出现的一支新兴的军队,这个军队是抗日武装军队。在名义上,这个绝对是归阎锡山的部队的系列,事实上也只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一支部队,从上到下都有一整套的包括教导员、指导员,实行的是革命军队的一套制度。

1939年杨德千这支部队就正式纳入了八路军的序列了。原来在晋西南归115师,之后杨德千就转到晋西北,归120师指挥。后又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和平解放北平杨德千是随第一批部队进入的。

杨德千历任新军决死二纵队四团指导员、教导员,晋绥军区八分区三大队副政委,清太徐指挥部政治处主任。晋绥独五旅五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石家庄第六高级步校直属大队政委、一大队大队长,第六政治干部学校训练部副部长,军委防化兵学校政治部主任、防化兵研究院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政委等职。

爱心


2008年春节前,杨德千听说装备部开展向南方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捐款的消息,在公务员搀扶下,拄着拐杖第一个来到捐款地点,亲手将1000元钱放进捐款箱。

2008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因骨折住院治疗的杨德千,特意请人代他为灾区人民捐款1500元。

1990年以来,杨德千已资助了36名贫困学生,资金达10多万元。如今,他资助的学生中有8人考上了大学,有的专门选择读师范专业,并表示学成后到艰苦地区当老师,培养更多的孩子成才,有的毕业后留在农村当上了新农村的致富带头人。

晚年生活


1982年10月,杨德千作为副军职离休干部刚住进干休所时,家人为他制定了养生计划,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每天坚持理论学习不少于5个小时,还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天天有个小目标,天天有个新希望,天天有点小进步。

时光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德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但他总是想方设法克服。眼睛花了,他买来放大镜读书看报;听力下降,他戴上助听器看新闻、听报告;重病住院耽误了听课,他就让工作人员借来材料朗读。

病愈后及时补记笔记;记忆力减退,他自制“口袋书”,把书、报上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记在上面,不时拿出来翻看、思索,把重要思想、自己创作的诗词,用毛笔写成书法字画,张贴在墙上,经常学记吟诵。

杨德千是位老红军,按照级别,他身边配有公务员和驾驶员。这些年,先后有20多位战士在他身边工作过。无论谁在他身边,他总是说一句老话:“家里的活可以少干,但你们的学习必须抓紧。”

杨德千的生活十分俭朴,平时舍不得买一件贵重衣物,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饭。节省下来的钱,大都被他投入公益事业、扶贫帮困上。

荣誉


1940年5月被晋西游击队授予“模范党员”称号;1944年8月被晋绥军区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1952年10月荣立二等功1次;

他先后6次被北京军区或北京军区装备部表彰为“先进离休干部”;

1998年、2004年两次被总政评为“先进离退休老干部”;

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2008年“七一”,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

杨德千:麻雀战积小胜成大胜


人物小传

杨德千,1915年出生在山西省中部背靠吕梁、面向晋中的清徐县。上中学时他就接受了进步思想,1936年,21岁的他参加了革命。两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百团大战、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攻打霍州、同蒲路大破击、太行七月反扫荡等大大小小的上百次战役战斗中,都留下了他的战斗印迹。新中国成立后,杨德千先后担任军委防化兵学校政治部主任,防化兵研究院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

百团大战我们打了个胜仗

百团大战我从一开始就参加了。那个时候,我是吕梁军区第八分区二纵队四团一营的教导员。

百团大战实际上是105个团分工向敌人发起进攻,重点在正太线(石家庄-太原)。选择这个地方为重点,因为日本人在沿线每个地方都建起据点,威胁到了我们的太行和晋察冀根据地。

我们营的任务具体是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分段破坏敌人太汾公路的交通运输和通讯设备,相机杀伤日寇有生力量。一开始,我们的经验不足,就是把电线杆砍倒,把电话线都给断掉。但是过了两三天,敌人又抢修起来了。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现在手机这些工具,就是靠电话跟每个据点联系。

后来就有经验了,不但把电线杆锯断,还要从半截给它锯了,它就不能再利用了。还有就是破坏公路,重点破坏公路上的桥梁,这样敌人的部队就过不来了。再有就是发动部队和民兵,把山上的大石头滚到公路上,汽车就不好过了。

在百团大战中,我们营三连,也打了一个小的胜仗。那一次是路上来了三辆汽车,上面都是日本人,我们把第二辆车挡住了,还打死了车上十几个日本人。战士那个时候还没有见过汽车,有人说把汽车抬到山上去,但是抬不动。拿刺刀刺它的轮胎,也刺不动。

这次打完以后回来总结,在城市工作的一些战士和干部就讲,打汽车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挡风玻璃破坏了,挡风玻璃破了以后就不能开了。我们也通过这次战斗增加了经验。

转变战术 麻雀战积小胜成大胜

百团大战结束之后,日本人进行报复,轮番地扫荡。我们吕梁军区,有3000多日本人来扫荡,集中了兵力准备要跟我们决战。采用奔袭的战术,并且蚕食我们的根据地,在我腹地扎点,推行“三光”政策。咱们的部队不适应这个情况。上级指示正规部队实行地方化,把作战方式转变为高度的分散的游击战。把部队分散到各个据点周围围困敌人,把敌人“挤”出去。部队、地方实行精兵简政,年纪大的、身体差的和女同志都送到延安去,让身体好的、年轻的同志在这里坚持对敌斗争。

1941年的夏天到1942年底,是咱们的部队最困难的阶段。敌人对抗日根据地采取蚕食政策。比如我在的地区敌人就扎了三个据点,等于“钻”到根据地的腹地来了。这时候,部队组织机构精简,由大的兵团变为小部队分别活动。战术方式上也要转变,就像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样,提出高度分散的游击战的思路。具体的战术方法包括麻雀战、围困战、地雷战、伏击战等等。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呢?举例来说,要想消灭敌人的一个30多人的分队,需要集中咱们一个营的兵力,因为敌人的装备比我们好。但是集中一个营的话,目标太大、容易暴露,只能是分散的活动,这样既灵便又隐蔽。

打仗的方式叫麻雀战,这打一下,那打一下,即是高度的游击战。不要看不起麻雀战,今天打死一个,明天打死一个,也许十天就打死七八个敌人了。想一下子打死七八个敌人,这样的机会却很难找,可能还需要一个营的兵力。麻雀战,是积小胜成大胜的好办法。部队训练,还专门练瞄准。因为咱们的子弹比较缺,每一个战士也就是一二十颗子弹。弹药对战士说来,是最重要的宝贝。如果没有弹药的话,就得靠战斗中去缴获敌人的子弹。我们就是靠这样的战法,去渡过困难的阶段。

围困日军 通过送柴智取情报

1944年,军区给我授予了一个二级战斗英雄,那是怎么回事呢?当时,我是三大队副政委,带着部队围困敌人的据点,逼走了芝兰的敌据点后,敌人又在一个叫青沿的村,建了个据点,修了碉堡。我们三大队就围困了敌人一年多。我是负责总体作战的,根据上级指示,采取高度分散的游击战,战法上就是采取麻雀战、地雷战、情报战、围困战等等。军民联防,劳武结合,最后把青沿的敌据点又给“挤”掉了。

比如日本人在山上搞了碉堡,前面还有吊桥,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武器,打不了它的碉堡,也没有炸药炸掉它。又没有炮,顶多就是机关枪,怎么办呢?那就是采取打伏击战、麻雀战、冷枪战等战法。比如日本人有通讯设备,通过这些设备联系小队、中队和大队。我们这里一打起来的话,在县城的大队、中队知道了就会来支援。所以要首先破坏通讯。敌人出动时就分散打麻雀战,敌人困守碉堡时,就派神枪手潜伏碉堡附近,专打站岗的、换哨的、出操点名的,零打碎敲,积小胜成大胜。

还有一个战斗实例。山上据点里的日本人要洗澡,就把老乡的大缸弄成一排,让周围村里的人把柴火、水从山下挑到山上去。底下用柴火烧,日本人就在缸里面洗澡。我们不能给他掐断柴火、水的供应,因为情报要依靠这条线送到。日本人洗澡的时候,我们的人就跟着过去。因为给日本做工的人,心也是向着我们的部队的,我们就通过这种方式掌握日本人的情报。

但是,有一次日本人不但要柴火、粮食,还要三个“花姑娘”,并威胁说三天不送过去,就要把全村的人杀光,把房子全部都烧光。谁家的姑娘肯交给日本人?但是日本人要是找来怎么办呢?老百姓跟部队商量,我们就让妇女们都躲起来,部队埋伏在从碉堡到村子的山上。到了三天头上,没有老百姓送三个姑娘去,日军的黑田队长果然就骑着洋马,带队浩浩荡荡来了。走到我们部队埋伏这块,双方就打开了。专门有几个射击好的班长打黑田,虽然没有打到他,但把他的马给打坏了,把他也摔下来了。这样一打,黑田队长就进不了村子里,只好跑回去了。

连夜应战 保卫人民财产

老百姓和部队是鱼水之情,我们的战斗,就是要保卫老百姓的利益。有一个保护春耕生产的战斗实例,是在1944年初春,我们当时驻在石家岭村,离日本人的碉堡大概七华里远。那一天,我们在天黑以后转到三里地外的梦家山村。日本人得知我们部队转移了,就偷袭了石家岭村。村里的情报员跑过来报信,我们赶到时,就和敌人打开了。敌人一边火力掩护,一边牵走了村里的牛、羊,还抓走了人,逃回了据点。我们的战士也有两个负伤的。

天亮后,我们的部队进到村子里。有的老大娘哭哭啼啼,指责部队说:“你们子弟兵保卫我们的利益,你们保卫到哪去了?”战士们也不敢抬头,觉得内疚,没有保卫住人民的利益。还是一位老大爷说,损失已经遭受了,还是让战士们进屋吧,喝点水,吃点东西。

进屋后,战士们都说,我们要把老乡的损失补回来,纷纷来到大队部请战,而且提出宜早不宜迟,防止敌人把物资运到县城里去,要当天晚上争取夺回来,大家的求战情绪很高。那个时候,我们派人了解到,敌人碉堡在山上,但抓走的百姓和牛、羊在半山下的村子里。当天晚上,我们用两个连把全大队的机关枪集中起来,对准碉堡的枪眼和吊桥。大家分好工,有的是抢回牛、羊的,有的是解救被日本人抓去的村民的,有的是火力封锁碉堡的。战斗一打响,战士们冲到村子里解救被抓的群众,抢回物资。有的小羊羔站不稳,战士们就把它抱在怀里。有一头牛已经被杀了,正煮在锅里。战士们情急之下,干脆连锅一起抬着就走。碉堡里的日本人听到动静,叽哩咕噜地乱成一团,向村里疯狂扫射。但我们用机关枪封锁住了碉堡,掩护战士们抢回了人员和物资。

等在村头的乡亲们看到部队胜利回来,都高兴地欢呼:“子弟兵为人民!”“劳武结合,打好春耕仗!”这次战斗,真正体现了我们军民的鱼水之情。

相关分词: 杨德千 杨德 德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