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战时内阁博物馆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英国战时内阁博物馆


内阁战时办公室Cabinet War Room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政府的秘密办公地,大多数房间在1945年二战胜利后便闭门谢客了,直到1984年内阁战时办公室按战时状态复原,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其中的丘吉尔博物馆则展示了丘吉尔的一生。



英国战时内阁博物馆


沿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往南走是白厅街。街两侧有英国皇家广场,有首相府、外交部、国防部和财政部等政府要害部门。街南头是英国议会和西敏斯特教堂等英国象征性建筑。一条查尔斯国王街与白厅街形成"丁"字,走过查尔斯国王街,在你左边的楼角处有一处以麻袋为掩体的洞口,不留心的人也许看不到洞口上写着"战时内阁"字样。这里就是二战期间丘吉尔指挥英国军民反法西斯的地下堡垒。

历史背景


30年代末,战争阴影笼罩欧洲,英伦三岛在紧张地准备应战。1939年8月末,二战爆发前一周,英国政府启用这个称之为"战时内阁"的地下指挥所。指挥所位于英国外交部对面一座斯巴达式政府办公楼地下。这里是当时政府拥有的唯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地下指挥所共有大小房间21间,分成四个部分:内阁会议室、丘吉尔的办公室和卧室、总司令部、警卫室。

英国战时内阁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的门不大,也不显眼,除洞口的沙袋掩体与周围建筑不协调外,其他看不出什么特别,深度也不过3.5米。拾阶而下,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不足10平方米的长厅。一面墙里用玻璃罩着德国人投下的炸弹,另一面贴满当时反映战况的报纸和英国在战争中的伤亡损失。再往前走是战时内阁会议室,面积约30多平方米,会议室的墙上挂满地图,一幅世界地图用红颜色标示出英国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分布,另两幅分别是欧洲和英国地图。房间为桌椅所占,排列成"凹"字形,每边挤坐5个人,就连与首相对面的凹进去部分也要挤下3个人。会议室仍保持当年的情形,工字钢加固的屋顶,墙上地图,桌子上原始文件和每个座位前的烟灰缸。可想而知,如此狭小的会议室只要几个人吸烟,一上午下来必会乌烟瘴气,好在丘吉尔也是烟民,且喜欢抽雪茄,丘吉尔首相面前的那个烟灰缸则是特大号的。

英国战时内阁博物馆解说员


解说员说,开会时丘吉尔比较民主,与会者可随时插话。为示此证,解说员播放了一段当时的会议录音。这是讨论英军进攻挪威某海峡的作战会议,会上丘吉尔坚持发动此次进攻。但军事幕僚却认为时机不成熟,特别是没有空中支援。开始时,丘吉尔没有一下子放弃自己的主张。他说,问题不在于空中支援,而在于英国将军不想打德国人。丘吉尔用词尖锐,但将军们初衷不改。双方陷入僵持。最后,还是丘吉尔妥协:暂不攻打驻守挪威峡湾的德国兵。这位口若悬河的辩才在军事问题上尊重并听从了军事专家的意见。

英国战时内阁博物馆地下室


地下室最大的房子是"地图室"(实际上是作战值班室,英国人美其名为地图室)。地图室面积40多平方米,四周墙壁上挂满各战区地图,不同颜色的书钉时刻标明各战区的战况。中间是个长桌子,桌上放着十多部五颜六色的电话机,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不同的级别。象牙色电话直通丘吉尔办公室。从摆放的椅子看,战时这里每天保持5名作战值班人员。它是二战期间英国政府指挥英军作战和本土防卫的核心。通过它,丘吉尔和其他阁员不时掌握前线情况;通过它,一线英军一次次地受领进攻和防御任务。50多年过去了,人已去,但地图室没空。这里的一切都保留着当年的模样,不同的是当年值班的真人换成了蜡像。

英国战时内阁博物馆丘吉尔物品


66A是丘吉尔首相的卧室,房间只有几平方米。里面的陈设简朴但有特色。一张单人沙发床、一张办公桌,桌上放着电话机、文件夹、水杯,床头上放着个大号烟灰缸、一支未点燃的雪茄烟放在上面,一个大手电筒是停电时用的,四周墙上挂满地图,一张单人沙发椅子上放着件米黄色衬衣,丘吉尔首相是穿着这件衬衣去世的。丘吉尔办公室的代号为66B,办公室陈设简单、普通,地图挂在墙上,桌上摆着文件、台灯、时钟和大烟灰缸。6年的地下室生活,丘吉尔指挥英国的千军万马怒斩德寇,在这里也留下了许多佳话和轶事。

丘吉尔的雪茄烟和地图


这是丘吉尔地下室生活最喜爱的两件东西。雪茄烟,丘吉尔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连同他常用的"V"形手势,几乎成了胜利者丘吉尔的化身。参观"战时内阁",最令人难忘的是处处摆放的地图。从一进门内阁会议室墙上的世界、欧洲、英国地图,到地图室战区态势图,再到丘吉尔卧室和办公室四壁、桌上和床上的各种地图,这一切都显示出这位地下室大老板的独特爱好。丘吉尔对地图的钟爱既有战略层的研究,也有战役战术层次的考虑。他的"铁幕"之说,也许就是面对地图的"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这位西方重量级政治领导人第一个站出来发表反共反苏联的"铁幕"演说,把欧洲和全球划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提出要把社会主义遏制在"铁幕"之内,保证西方诸国的利益。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时,丘吉尔就站在欧洲和世界地图前冥思苦想,构思着战争结束后大国重新瓜分世界势力范围的计划。因此说,丘吉尔钟爱地图不只与战争进程有关,丘氏也不只是个地理爱好者。作为西方政治家,他在从西方,特别是英国的国家利益出发,从地图上进行地缘政治的思考。

丘吉尔的好消息与坏消息


丘吉尔性格鲜明而外露。在66A卧室里,每天早晨醒来,丘吉尔首先要听取机要秘书给他读情况报告。他倚在床上像个不愿起床的孩子细听每一消息。消息有好有坏,机要秘书总是小心地观看着丘吉尔的举动,好消息和坏消息能引起他不同的反应。一位当年为丘吉尔做过机要秘书的女士回忆道:首相是一个感情极易外露的人,每天早晨当听到好消息时,丘吉尔便会从床上一跃而起,脸上也挂满了笑容;但听到坏消息时,首相总是懒洋洋地躺在床上,一声不吭,久久不想起床。这时的机要秘书必须像幼儿园的阿姨不急也不慢地等首相,直到首相起床了,她才能小心地离开丘吉尔的卧室。

英国人眼中的丘吉尔


在他们看来,丘吉尔既有睿智的一面,也有迂腐的一面;既有严肃的面容,也有俏皮的微笑。丘吉尔,出身于英国世袭贵族家庭,丘氏家族从17世纪末就开始为英格兰打天下,将军出了好几代,至今在英国牛津附近还保留着其先人因1704年布伦海姆之战获胜而得的一座大庄园。丘吉尔母亲回来探亲时提前临产,便把丘吉尔生在庄园里,该庄园也因此得名丘吉尔庄园。庄园内陈列着丘吉尔早年用过的实物和成长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是英国海军大臣,曾在1915年发动过达达尼尔海峡之战,结果英国海军用了一年的时间也没拿下土耳其人守卫的海峡,只得匆匆收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把丘吉尔推向了英国历史上伟人的地位。正如他在1940年就任英国首相时所说:"我似乎觉得我一直在肩负着历史命运前行,我过去的人生都是在为这一时刻和这一考验而准备的。"

BBC和打字员


从1939年9月3日丘吉尔"以武力反对武力"的宣战演说开始,整个战争期间每到紧要关头,英国人总能听到首相那稍微沙哑缓慢的演说。丘吉尔的演说极具有煽动性,这一切不仅要感谢首相身后的撰稿人,而且还要感谢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工作人员。作为政治家,丘吉尔关注新闻媒体,并与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战时内阁地下室中有一间专为BBC开设的机房。当时的技术不能保证对首相的讲话进行实况传送。为使首相讲话及时传出,BBC工作人员设计了这样一种程序:先请丘吉尔录好要讲的内容,尔后把录音送到地下室的工作间。加工处理后,工作人员迅速把声音传送给BBC总部,再由总部把首相的讲话传播出去。这一传播过程二战期间一直没间断过。当英国人侧耳聆听丘吉尔一次次煽情演讲时,他们也许不会想到这些讲话实际上是在这里录制完成的。

英国战时内阁博物馆地下室中部


有一间不大的房间,是战时内阁的打字室。战争期间,每时每刻都有11位女打字员在此工作。丘吉尔情感的外露有时让打字员摸不着头脑。据一位打字员回忆,每当他口述命令时,打字员必须集中精力去听他说出的每一个字,即使是老打字员有时也难跟上首相所言。当首相口含雪茄或离打字员很远时,打字员更得竖起耳朵听讲。听丘吉尔口述命令,打字员还得分辨出首相所言是命令还是聊天。有时,丘吉尔会借题发挥,跟打字员聊天,跑了正题。但一转眼首相又回到命令上。打字员稍不注意便会搞个措手不及。丘吉尔脾气急,命令口述完了,打字员也得马上把命令打印出来,他可立即签发。所以每当丘吉尔来到这里,打字员必然忙碌一番。但丘吉尔还是十分尊重这些不分昼夜工作的女打字员们。

大小21间房并不多,但笔者却走了2个小时,仔细地观看着仍保存完好的陈列品和说明。为进一步体验战时内阁工作人员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本人又从头走了一次地下室,用时不到20分钟。地下室低矮、简单和拥挤,且还散发着霉味,但丘吉尔首相和他的幕僚们在这里一呆就是6年。有几次德国人把炸弹扔到了洞口,但没有损害地下室工程。这里书写着英国军民反法西斯斗争极其重要的一页。

英国战时内阁博物馆观光感受


走出地下室,清新空气沁入肺腑,心情也轻松了许多。尽管是中秋时节,天又沉着脸,但对面公园里还是人来人往。公园湖内,黑天鹅、白天鹅、鸳鸯和叫不出名的野生鸟类在自由地游动着,岸上一群群鸽子在觅食。一对老人手提一大包面包,时而喂一下水里的生命,时而关照一下岸上的鸽子。人与自然和平地相处,其乐融融,公园里的景象与地下室的气氛截然不同。参观完战时内阁后,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人类应遏制战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