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人民政府2006年工作报告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余庆县人民政府2006年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2月8日在余庆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杨兴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十五”及2005年工作回顾

2001年以来,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绩,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三个文明”和谐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

过去五年,是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的五年。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918万元,比2000年增长85.1%,年均增长13.1%;财政总收入达10130万元,比2000年增长73.19%,年均增长11.6%;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4亿元,年均增长58%,比“九五”期间净增48.58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840万元,在2000年基础上翻了1.1番;二、三产业分别较2000年上升23.5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的65.7∶17.9∶16.4转变为40.9∶41.4∶17.7。从总体上看,我县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县域综合发展实力明显增强。

过去五年,是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的五年。农村发展条件持续改善,五年累计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新建、修复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0余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6.16万亩,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3万亩。实施退耕还林5.3万亩,以工代赈坡改梯1.6万亩、异地扶贫搬迁448户1581人;农业产业化进程迈出新步伐,五年累计建成优质茶园5万余亩、红金桔基地1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万亩、八角等中药材基地1.2万亩。成功举办CCTV-7《乡村大世界》走进余庆大型活动,苦丁茶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荣获“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称号。粮油生产稳中有升,烤烟产业提质增效,畜牧业快速发展,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逐年增加,达5.5万人,非农经济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达30%。

过去五年,是区域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交通条件大幅改善。五年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相继建成县乡公路237.6公里,修建、拓宽改造村级公路400余公里,实现乡乡通油砼路和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一纵三横六联线”的骨干公路网初步形成。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对县城、龙溪、构皮滩、敖溪等集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县城河东新区、白土坎片区、敖溪移民通道、构皮滩环北路等新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五年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9%。城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加强了市政及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连续两年获得全省“黄果树杯”竞赛二等奖;全面完成一、二期农网改造,邮政网、电话网、广电网覆盖到10个乡镇和大部分村,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5部,开通有线电视并实现光纤数字化传输。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以“四在农家”活动为载体,新建、改造村级办公楼27个,建成示范点243个,覆盖67个村(居),“五通三改三建”率达86%以上,惠及群众5万余人。

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供销系统、粮食系统等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基本完成;全面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进瑞安水泥厂、中水公司、华闽电冶厂、世纪阳光茶业公司等骨干企业落户余庆。五年累计合同利用外来资金2.5亿元,到位资金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7倍。构皮滩非公有制经济试验区取得初步发展,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过去五年,是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绩的五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投入教育建设资金近亿元,办学条件极大改善,“两基”巩固成果丰硕,余中进入省级示范性高中行列,职中获得省级重点职高称号,高考五年输送大专以上新生3331人。组建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完成县、乡妇幼卫生与计生服务机构的资源整合,三级防控网络进一步完善,顺利通过第一、二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验收,获得省级卫生县城称号。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建立了人口计生“九大工作机制”,在全国首创农村“两户”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首批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体育事业有新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绩突出,“四五”普法依法治理顺利通过省市验收,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国防教育、民族宗教、气象服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县志续修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档案、救灾救济、优抚安置、人民防空、统计、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构皮滩电站余庆施工区库区移民搬迁稳步实施,确保了电站建设的如期开工、按期截流、顺利推进。全县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过去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清理取消行政审批项目38项。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建立政府门户网站,组建政务服务中心。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认真执行工程建设“六制”管理规定,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专项资金加大了审计力度。坚持民主决策和重大事项向社会公示制度,深化政务、村务、厂务“三公开”,“诚信政府、透明政府”基本构建。稳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管理集中收付,实施政府采购累计节约资金470万元。出台了重大事项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和听证制度,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得到提高。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是完成“十五”目标任务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目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深入实施“八大战略”(注1),取得一系列新的成绩,为“十五”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8622万元,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4618万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65459万元,增长28.3%;第三产业完成27841万元,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331万元(含构皮滩),同比增长34.5%。

——财政收支运行平稳。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10130万元,占预算的100.7%,同比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813万元,净增931万元,增长13.5%。完成财政总支出2410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30.5%。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怃恤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352万元,同比增长77.9%;农业支出2455万元,同比增长56.1%;教育支出5881万元,同比增长20.3%,增收节支效果明显。农村税费改革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农村经济稳中有升。粮食总产量达19.1万吨,同比增长2.7%;油菜籽总产量2.02万吨,同比增长1.74%;收购烟叶17.45万担,担均价达517元,实现产值9030万元,同比增长13.6%;畜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40920万元,同比增长11.83%,占农业总产值的39.3%。以苦丁茶、果蔬、中药材、精米等为龙头的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不断壮大发展,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彰显。

——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在受各种生产要素影响的情况下,仍保持产销两旺势头,实现工业总产值32956万元,同比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046万元,增长36.4%。以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三产总产值42560万元,同比增长17.6%。

——城乡建设成效显著。修建了狮子场、新寨等10条109公里通村公路,全面完成10个乡镇车站立项规划和湄潭至余庆二级公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县城总规进行第二轮修编,完成敖溪、构皮滩两镇的总规修编和一批新村建设规划编制。电力调度大楼、县医院住院大楼、传染病院全部竣工;余中综合教学大楼、疾控中心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县城中华路及供水管网改造全面完成;湄凤余灌区一期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14个中小学危改项目和凉风中学、大乌江中学学生宿舍建设;广播电视自然村“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5个,较去年增加12个;合同利用外来资金14480万元,同比增长13.9%;到位资金10230万元,增长95.9%。外商投资范围不断扩大。

——社会保障能力增强。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25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5%,低于省控制目标1个百分点。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309人,同比增加430人;失业保险参保5977人,同比增加1288人;工伤保险参保已达188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5307户14148人,累计发放保障金213.24万元,救助农村特困户2104户6860人,发放救助资金145.2万元。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840万元,同比增长22.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12478万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016万元,同比增长23.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64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9元,同比分别增长7.22%和9.4%。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申报并确定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小学、初中净入学率分别达100%和98.7%,启动“双高”普九,高中教育稳步推进。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人口出生率为9.96‰,自然增长率为3.99‰。文化艺术、卫生保健、广播电视、体育、公共事业都有新的发展。扶贫开发有序推进,争取、配套、贴息贷款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239.2万元。率先全面完成构皮滩电站余庆库区移民搬迁。旅游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余庆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大乌江回龙渡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县“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顺利完成。国防建设不断加强,成功组建了县预备役连队。县志续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发展令人振奋,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中央、省、市驻余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此作出努力的广大干部群众、驻余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余庆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予政府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五”发展历程,分析过去一年情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二是农业增长方式粗放,农业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难;三是工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骨干企业培植不够,招商引资难;四是财政支出部门攀比风严重,增收节支矛盾突出,财政赤字逐年攀升;五是各类人才短缺已直接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六是投资和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政府机关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必须把握的重点。

“十一五”发展目标和2006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十一五”是我县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余庆,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开放的新余庆,是人民寄予我们的厚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根据县委九届六次全会《关于制定余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全面推进以小康余庆、文明余庆、生态余庆、平安余庆、开放余庆为中心内容的和谐余庆建设。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2010年达到3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7.5%,达到11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达到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达到7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4.8%,达到2.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1.58亿元;招商引资年均增长15%,达到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9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3%,达到418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5%,五年累计145亿元;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恩格尔系数(注2)降到42%;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3%,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基础建设,建成富强余庆。建设二级公路147公里,三级公路244公里,四级公路388.5公里,新建大乌江大桥、小乌江大桥、昌湾大桥,构建“一纵三横六连线”和“三大公路循环圈”的公路格局。完善大乌江航运配套设施,加快乡镇水上交通码头建设,新建大乌江港、构皮滩港货运及客运码头和水口客运码头,新建团结水库、方竹、李家寨、群益水库4个游船码头。抓好县城、敖溪、小腮防洪工程;完成高寨、八大、群益水库除险加固;新建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2座,续建小Ⅱ型水库1座;实施湄凤余灌区二期、太平灌区节水改造。实施乌江流域、余庆河流域、满溪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修建蓄水池1500口75000立方米,解决6.9万人/6.95万头人畜饮水困难。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兴建龙溪、构皮滩、大乌江、敖溪、松烟等镇垃圾处理场,实现重点乡镇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力度,新建、扩建乡镇自来水厂。加快城镇街道建设,改扩建县城道路16.2公里,改扩建重点建制镇道路20公里。努力推进旧城改造,大力发展住宅小区,加快政府廉租房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步伐。

二优化产业结构,创建活力余庆。按照“巩固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一是巩固提高农业。重点抓好粮油、烤烟、畜牧、果蔬、苦丁茶、中药材等八大产业生产基地建设。建立5万亩优质玉米基地、5万亩优质杂粮基地、4万亩绿色蔬菜商品生产基地;建成10万亩高产茶园、2万亩中药材GAP(注3)生态基地;发展柑桔、梨等水果5万亩;建成优质肉猪基地、优质肉羊生产基地和优质肉鸡养殖基地。二是做大做优工业。建成龙溪工业园区,到2010年建成面积达6平方公里,园区工业企业达30家,形成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化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白马山、小乌江、木叶滩、白水河、冷水河电站。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建立以观光旅游产品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产品、生态旅游产品为主体,以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和科考探险为补充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四是大力发展交通、商贸、房地产等重点服务业。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建立以县城为中心,遍布城乡,干支相连,辐射周边的客运网络体系。力争规划建设大乌江码头物流园区。加快县城、龙溪、敖溪商贸中心建设,完善城镇各功能区、专业批发市场,到2010年基本建成白泥、龙溪商贸中心。

三加强生态建设,建设秀美余庆。到2010年,建设2个生态示范镇和30个生态示范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平方公里,石漠化综合防治245平方公里,封山育林4万亩。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3个、天然林保护区1个,建森林公园1个。强化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开发整理土地增加耕地60.66公顷。加强蓄水能力和供水能力建设,新增蓄水量60万立方米,发展节水工程灌溉面积200公顷。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全面推行矿业权有偿使用。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做好废弃物、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加强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把风景旅游资源保护放在首位,防止自然风景人工化,实现风景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法制建设,打造平安余庆。继续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加强青少年法纪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提高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惩滥用职权和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重视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和信访工作,有效疏导和化解民间纠纷;强化社会防范,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机制和长效机制;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加快3个乡镇法庭、8个司法所、9个乡镇派出所办公阵地建设,建成公安局刑侦大楼和公安局行政拘留所。抓好移民维稳工作,逐步建立起移民维稳长效工作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预防和减少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高度关注民生,构建祥和余庆。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进一步规范低保,扩大保障面,提高保障标准,全面推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突出抓好农村卫生工作。重点抓好县医院门诊大楼、县计生妇保中心综合楼、县中医院住院部大楼、县白内障复明中心综合楼建设。建立10个乡镇卫生院和66个村卫生室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县紧急救援中心,提高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全县人民生命安全。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县体育活动中心,建成符合大型运动会项目标准的体育场馆。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成10个乡镇文化站、17个村文化室的改造和新建。新建县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历史文化陈列馆、老年公寓、10个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县档案信息中心。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一五”发展的起步之年,抓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加快我县小康社会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意识,抢抓发展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研究重大问题,突破重大项目,采取重大举措,加快发展步伐,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增长14%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11360万元,增长1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900万元,增长13.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增加190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914元,增加500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21.5亿元,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8亿元,增长18%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18亿元,增长1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破解“三农”问题,着力夯实农业基础和改变农村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由村庄小农业向市场大农业转变,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改变农村面貌。

实施政策惠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城乡之间各种要素合理流动的良性循环机制,打破城乡二元壁垒。整合扶贫、农发、阳光工程等培训资金和项目,加强对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以强化服务为重点,继续拓宽农民外出务工等增收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有序流转,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农民规模经营性收入。建立抑制因灾、因病等返贫的长效保障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提高生活水平,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实施科技兴农,积极推进市场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产业为依托,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培育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展12万亩优质水稻,15万亩优质油菜,继续优化烟区布局,确保烟叶收购16.5万担;规划建设5万亩高产茶园,努力拓展营销市场;大力发展畜牧业,发展30个养殖小区和4000户养殖大户,实现产值4.5亿元。抓好特色产业的提纯扶壮,积极扶持信邦药业、世纪阳光、大凉山米厂等加工企业。进一步落实信贷和税收政策,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基地、联农户,推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包装,切实提高农副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的增值链条。

实施基础强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大中型耕作机械购机补助30%的政策,提高农业收割、耕作、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程度。扎实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坡改梯和粮烟水配套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完成4000亩坡改梯,2.5万亩粮烟水配套工程。抓好高寨水库灌区农业综合开发、湄凤余灌区续建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毁修复等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群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立项审批工作。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5000人/5000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进一步抓好气象监测预警,加强人工增雨防雹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深化“四在农家”活动,着力改变农村面貌。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县财政将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安排360万元支持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比上年增加60万元。结合农村沼气建设、养殖小区建设、“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强村庄建设规划管理,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并村并寨试点,实现资源整合利用,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二、立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多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总量

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切实提高县域工业的质量和效益,谋求经济总量扩张,确保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000万元,增长18%。认真抓好能富民强县的中小项目和增加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民心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增强产业发展的聚集能力,采取“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利益驱动、资源吸纳”的方式,促进更多的存量和增量资本向发展潜力突出、发展前景看好、发展优势明显的企业聚集,重点扶持中水公司、瑞安水泥、华闽电冶等企业,在生产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做大做强,使它们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抓好《余庆旅游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逐步启动景区景点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发展后劲。进一步探索旅游产业开发模式,按照“着眼大电站、建设太平湖、带动乌江游”的发展思路,走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路子,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工作,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培训和重点引进,培养一批旅游管理、营销、服务人才。优化旅游资源,挖掘旅游文化,加快大乌江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包装。认真做好“四在农家”为主的乡村旅游规划,推动旅游业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以扩大就业为目标,进一步壮大餐饮、娱乐、社区服务、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以繁荣经济为根本,积极发展保险、中介咨询、房地产、现代物流、信息产业等新兴服务业,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提高到20%以上。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消除一切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规定和不合时宜的做法,加大引导、扶持、服务力度,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农业产业化领域发展。继续抓好构皮滩非公有制经济试验区建设,从政策、人才、资金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确保取得实效。

三、立足增加城镇容量和提升城镇品位,着力增强城镇辐射能力,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

坚持县城和乡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突出个性特点,高起点规划城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原则,倾力打造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绿色城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提前搞好项目规划,确保规划先行。加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管理,实行红线、绿线控制和绿色图章审批制度,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

树立精品意识,高标准建设城市。通过招商引资、国资运营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加快县城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继续推进河东新区、白土坎片区开发;实施县城新华书店经梓桐阁到老大桥街道、乌江路、翠屏路人行道板及管网改造;力争启动余家巷、粮食局、供销社、建设局片区、梓桐阁片区的招商开发;抓好法院、检察院、药监局、工商局、国土局、质监局等单位办公楼建设。按照“完善规划,突出特色,多元投入,吸引人口,产业集聚”的思路,结合上级“以奖代补”等政策,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构皮滩太兴路、龙溪24米大道、大乌江南岸开发建设,开工建设构皮滩、龙溪党政办公楼,修建龙溪、敖溪、构皮滩3个乡镇法庭。继续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城修建3座公厕,开工建设塔山森林公园、县城网球场和老年公寓。

强化综合行政执法,高水平管理城市。继续实施“美化、净化、亮化、绿化”工程,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环境治理力度,切实解决好集镇垃圾处理、背街小巷污水沟清理、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等问题,盘活香港路粮油市场。深化环卫体制改革,逐步将城市公共事业项目推向市场,拓宽城市建设管理的投融资渠道,推进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改造县城路灯设备,在主要路口设置交通指示灯。加强单位庭院绿化,保持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大力提升余庆形象,力争跻进省级园林县城、全省文明县城和全国卫生县城的行列。

四、立足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着力投资拉动和消费带动,努力搭建经济发展平台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打破制约发展瓶颈。按照“一纵三横六连线”和县内“三大公路循环圈”的公路布局,开工建设湄余二级公路、龙家至石莲和白泥至聚凤县际公路,完成10条通村公路镶边及三条通村公路硬化,全面打通三大公路循环圈。建成松烟、大乌江等7个乡镇客运站,完成余庆货运站建设。抓好构皮滩电站库周公路复建工程,完成构皮滩库区水上交通规划。切实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确保晴雨畅通。积极发展经济型、实用型、安全型的中小型客运车辆,解决农民乘车难、乘车险的问题。

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环境是资源、是竞争力的意识,努力创造一流的服务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完善和规范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一个窗口对外”、“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制度,实行收费项目、标准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全社会开放意识,牢固树立“县内县外一个样”的观念,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重点突出能源、旅游、农产品加工、畜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招商引资。认真研究招商新策略,采取政府招商与企业、民间招商相结合,直接与间接招商相结合,以外引外、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等各种方式并用,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绿陶土加工和小乌江电站招商开发等项目引资成功,实现招商引资增长15%以上。

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实现持续投资拉动。认真实施“项目立县”战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投入政策,结合“十一五”规划,认真抓好项目库建设,做好一批立足资源,突出优势的大项目、好项目的论证、评估和争取工作。按照“主动出击、用足政策、用活关系、跟踪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抓紧启动一批对改善基础设施、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做到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保证项目的争取和实施永续不断。

着力培育消费市场,发挥消费带动作用。抓住构皮滩电站建设机遇,规划建设敖溪、松烟、构皮滩工业品市场,启动龙溪工业品市场建设,形成以龙溪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的市场流通网络。引导露天市场、马路市场向规范化市场转变,推动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完善消费政策,扩大居民消费,鼓励和引导住、行消费,加快落实住房货币化改革,扩大公积金住房贷款规模,大力发展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热点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积极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消费维权工作,抓好教育收费、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的监督检查,改善消费环境。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展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民消费增长。

五、立足消赤减负,着力拓宽思路和广辟财源,做大做强财政经济蛋糕

夯实基础,培植财源。进一步创新生财机制,由政府直接投入转为间接引导式投入,继续采取财政贴息、奖励、盘活资产、盘活资金、转贷等形式扶持生产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项目要重点扶持茶叶、果蔬、特色种养业,促进其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工业要加大扶优扶强力度,促进优势行业、名牌产品迅速发展壮大,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建立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财源体系,实现财源多元化。进一步健全财源建设激励机制,鼓励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

狠抓征管,强化监督。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强化税收征管,不断挖掘税源,做到应收尽收,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继续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工作,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从严控制和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强化财政性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实现管理有方、用财有效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县财省管,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工作,促进县乡(镇)消赤减负。

健全机制,防范风险。继续树立“服务地方,壮大自我”的“双赢”理念,加大对结构调整、工业重点项目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后劲的成长型行业要重点支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诚信环境,做好信贷资金的发放与回收工作,加强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建设,教育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借贷观念,建立规范、安全、有效的信贷秩序。

六、立足可持续发展,着力抓好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利用好资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实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在政府采购、办文、办会、接待、车辆管理、用水、用电等方面,厉行节约,努力构建节约型政府。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好环境。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排污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现排放总量控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贯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方针,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建设好生态。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工作,分阶段实施构皮滩水电站2.5万亩森林植被恢复。结合实施安全饮水和生态富民家园工程,开展创建生态镇、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生态效益型企业活动,争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七、立足以人为本,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余庆”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实施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范围。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抓好龙溪二中、松烟中学、钟山中学等5所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实验小学教学楼,合并城关中学与白泥中学,建设白泥中学教学楼;巩固发展高中教育和幼儿教育,开工建设县职教大楼,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着力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积极弘扬先进文化,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地方特色文化保护,繁荣文艺创作,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营造倡导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构建新型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制定切合县情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实施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着力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基层计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新建大乌江、敖溪计生妇保站。大力推进依法管理进程,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先进县”。

加强公共卫生和体育事业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机制。改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件,扩建松烟、构皮滩、花山等6个乡镇卫生院,搬迁建设敖溪卫生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医疗救治和服务能力。认真做好“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创建和验收工作。加强药品监督,开展医德医风整治,进一步净化医疗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继续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社区和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举办余庆县第二届运动会。

加强移民和安全生产工作。认真抓好构皮滩电站移民技能培训和后期扶持,完成思林电站移民搬迁任务,做好移民维稳工作。坚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以道路交通、小煤窑、非煤矿山等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按照打造“平安余庆”的要求,强化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健全治安社会化防控网络,确保国民经济安全发展。

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把促进和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保障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和运作机制,深入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认真抓好国防教育和预备役工作;着力抓好殡葬改革、军烈属优抚工作,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继续做好防灾救灾、档案、修志、保密、信访、统计、气象、民族宗教等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八、立足提高行政水平,着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建设“高效、求实、创新、透明”的人民政府

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认真学习贯彻《公务员法》,切实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努力建设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的高效、求实、创新、透明的人民政府。

依法行政,科学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和完善政府决策论证、专家咨询、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群众建议征集等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切实把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用到强化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上来,把财力、物力更多地放到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

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重实践、说实话、办实事。继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加强法治型、学习型、开放型、务实型机关建设。积极推进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大体系”建设,对重点项目和工作分解细化,明确工作标准,强化督查考核,形成事事快节奏、件件求实效的优良工作作风。

廉洁自律,勤于政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政府部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强化政务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决策真正落到实处。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把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工作热情保护好、发挥好,干实事、干好事、干群众满意的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推诿扯皮等不良作风,集中解决政府部门和各级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功夫下在抓落实、求实效上,真正形成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的工作风尚。

各位代表,余庆已经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战略起点上,开始进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形势催人奋进,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全县各方智慧和力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今年的各项任务,为加快推进余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注释:

(注1)八大战略:即农业稳县战略、工业强县战略、城镇靓县战略、开放兴县战略、旅游名县战略、财税富县战略、协调优县战略、依法治县战略。

(注2)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人们常用它来衡量民众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

(注3)GAP:是欧洲特殊药物制造协会1998年3月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提出的,是“植物与药用动物良好的质量控制”的英语缩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7月正式颁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认证管理办法(试行)》、《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2003年11月1日,正式受理中药材GAP认证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