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谷亭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鱼台县谷亭


凡人名都有含义,凡地名都有来历。就说微山湖西的鱼台县吧,秦朝的时候叫“方与县”,到了唐朝,就根据鲁班的故事,改成鱼台县了。

鱼台县的驻地叫谷亭。鱼台和谷亭两个地名,都是因鲁班爷的“奇巧”留下来的。

鲁班是个大忙人,从滕州往外,方圆千儿八百里的,木匠铁匠泥瓦匠,遇到过不去的坎,就都上门来请他。

滕州与鱼台,一东一西,隔湖相望。有一年秋收的时候,鲁班刚从曲阜给过世不久的孔子,盖完庙回来,就从湖西跑来一班同行,进门就说是盖了个亭子上不了盖,盖了个大堂上不了梁,到期交不了工吃不上饭事小,脖子上头吃饭的家什都难保。

鲁班跟到现场一看,两摊子活确实都大敞着口。八角亭这边,直挺挺竖起的六根盘龙柱前,用一整块青石雕琢的亭盖趴在地上,横竖足有一间屋面子大小,一圈人围着干转悠,没法子把它托上去;而大堂那边呢,什么料都备齐了,可就是三根南洋柚木大梁都截短了一尺半,掌墨师愁得头搭拉到地。

鲁班指了指秋收场上码着的一垛垛粮堆,说了声:“走,借来用用。”随即领头走进场院,一弯腰,左右开弓,一胳肢窝夹起一只一二百斤沉的麻袋,径直码到亭柱根前,众人一看,登时醒悟了八九分。人多手稠,不到一个时辰,袋袋谷米便铺出了一条步步登高的斜坡,坡面上铺上了木板,木板上摆放了滚木,随着一阵“嗨哟嗨哟”的号子声,像安了轮子的亭子盖,在众人一阵前拉后拥中,稳稳当当地盖在了六根亭柱上。靠堆谷米建成的亭子,人自然就把它叫作了“谷亭”。

在远古,人类对起重吊装大型物件还没法“下牙”的时候,鲁班的这一“金点子”,攻克了无数难题。以至若干年之后,滕州人铸造铁牌坊,仍沿用了此法,不同的只是“谷堆亭”改成了“土围脖”。

人们一边欢呼谷亭的建成,一边瞅着截短的大梁想不出招儿,面对满桌的鱼肉,光苦楚着脸,拿不起筷子。倒是鲁班先动了手,拿着筷子不忧不愁地左右来回比划。忽然,他把桌上的一盘鱼拉到自己面前,把另一盘鱼也拉到自己的面前。众人正怀疑他一顿饭吃不下两条大鱼时,他却猛地把筷子的一头插到了一条鱼的嘴里,另一头插到了另一条鱼的嘴里,中间架了空。一个眼珠转得快的掌墨师腾地跳起来:“两条鱼能架一根筷子,不也能抬起一架梁吗?我怎么没想到用这个‘接锄杠’的巧法,雕两条木鱼,咬住大梁的两头呢?”另一个掌墨师兜头敲了他一巴掌:“你的个脑瓜子能想起,那不也成了俺的鲁班大师兄了!”

尽管“二鱼抬梁”作为一种建筑结构的创新,随其美丽的传说,出现在华夏各地,但真正的“鱼抬梁”,就在以用“抬”“台”谐音得名的鱼台县。何况,谷亭镇就在它的地面上呢。

相关分词: 鱼台县 鱼台 台县 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