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作品名称: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者:苏轼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山前山后水浪浪②!

农夫辍耒女废筐③,白衣仙人在高堂④!

作品注释


①灵感观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时钱鏐所建。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祀观音菩萨。

②山前山后水浪浪:一本作“前山后山雨浪浪”。浪浪,形容雨声之响。

③农夫辍耒女废筐:是说雨妨碍了农事。

④白衣仙人:即观音。这里暗指官吏。

作品简析


此诗作于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正是王安石大行新法的时候。苏轼对新法取保守态度,对新法的弊端强烈不满,对官吏漠视百姓深为痛恨,对人民的生活疾苦十分关注,因而常在诗中讽世论政,希望“有补于国”。 宋朝在文字上的控制,比唐朝要严。因此,像杜甫、白居易等敢于针对时事而发的诗歌,在宋人中很难找到。苏轼因诗(“乌台诗案”)几乎送了性命,因此创作时便有所顾忌,此诗的讽刺意味因此含而不露。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