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3版 (2008年7月1日) 平装: 286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220076220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作者素材积累近30年,采访知情者超过百位,以其当年在西南三线接触彭德怀元帅的独特视角深情撰写,故而内涵丰富,细节真实,读来令人肝肠寸断,浮想连翩。1965年秋,彭德怀奉毛泽东主席之命,出任总部设在成都的西南大三线建委副主任。不久,“文革”爆发,这位威名赫赫的元帅横遭揪斗,身陷囹圄,最终惨死京城,而遗骨又流落巴蜀。《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以生动朴实的文字叙述了彭德怀忍辱负重,在大西南任职期间工作、视察、生活的情景,着重披露了他与林彪、“四人帮”作殊死斗争的内幕,再现了其音容笑貌、高尚情操、坦荡胸怀及铮铮硬骨。

原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荒煤说,《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不仅是对彭德怀元帅建设三线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的真诚缅怀,也是对全体三线建设同志们所取得伟大成就的真诚纪念和鼓舞”。

编辑推荐

《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王春才,江苏建湖县人,1935年生于苏州。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扬州工专建筑专业,同年入川投身大西南建设。1965年起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国防工办、四川省国防科工办从事三线建设规划实施协调工作,先后担任科长、处长。1983年调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任规划二局局长,1994年任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本是高级工程师,却与文学有缘。1957年开始业余习作,时断时续地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其中《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三线》一书曾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四川省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奖;经北影厂改编摄制的《彭德怀在三线》电影,获文化部“华表奖”提名、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主编有《中国大三线报告文学丛书》(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中国大三线》、《三线建设铸丰碑》、《航程》等书。2000年以后出版了《苍凉巴山蜀水情》(四川人民出版社)、《日出长江》(中国文史出版社)、《九九艳阳天》(中国文史出版社)等书。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目录

1、赴任前后

不当国防部长也罢,“锄头一响,不愁吃穿”

“什么彭老总,彭老总!我是彭德怀,叫我老彭、彭老头

“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打起铺盖卷走就是了,我急于上三线哟!”

落脚成都永兴巷7号

运筹帷幄:“一点、一线、一片”战略

控制使用,不让接触军工,彭德怀是有感觉的

“不管他,干我们的正事去!”

彭德怀视察后指示:平战结合,有备无患

元帅与炊事员对弈,“他娘的,我又输了,再来一盘”

“共产党员能这样搞特殊吗?”

有人喊打倒彭德怀,医生举不起手

彭德怀向部下拜年,他笑眯了,与孩子们一起放鞭炮

“哎呀,张婆婆,白糖紧张,还放了糖呀?”

精心理发头一回

相见时难别亦难

彭德怀与程子华

拒绝合影,保护彭真

2、川东之行

彭德怀重视先进典型

华蓥山看“干打垒”

“要搞几个专业蔬菜队”

彭德怀一拳砸在桌子上,“什么兵变基地?造谣啊!”

“什么收买人心,他可是个大好人呢!”

红岩村前,“了解历史,告诉未来,好得很哕”

“雷锋爷爷!”

将帅情深,“台上台下一样坐嘛”

马识途夜访彭老总

3、成昆线上

风雨中重返长征路

“你随便说,不清楚我再向你请教”

身处峨眉不上山

大渡河上谈水电

踏着泥泞,他走进乌斯河隧道

“新长征路上的奇迹”

“建设社会主义,离不开知识分子呵!”

他将鲜花放在碑林前,带头脱帽深深三鞠躬

一担热水,彭德怀分成许多份儿,让大家分享

补缴饭钱

三到会理,万端感慨

“用不着打针,我怕,一打针我就哭”

4、情深似海

石棉矿播放歌曲:《毛主席派人来》

“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进坑道看看吧!”

上书总理谈石棉矿综合利用

不忘当年老船工

5、金沙江畔

去攀钢,让毛主席睡好觉

“干得好!旗开得胜”

弄弄坪上,元帅挥手,“这是一个伟大战役……”

“这样我就放心了”

“爬点山算什么,上!”

医务室里闯进彭大将军

彭德怀火了,说:“不安全,工人不怕,我为什么怕?”

彭德怀喜出望外:“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

取消演出,彭总不解究竟

“彭总看准了,照他的指示办”

铁水奔流江水红

6、川南纪行

彭老总排队治牙

地委副书记过江迎彭总

意外发现,“要像高县这样抓植树造林!”

“母亲病危,彭总命令我回家探望”

井下见彭总,工人们说:“国家干部都像这样就好了!”

“我们厂生产化肥,对彭总有什么保密的!”

“你们是专家,又是科学种田,我相信能高产”

“你们脑子里未装上五亿农民!”

离别之情,肺腑之言

7、花果山上

“人民才是真猴王”

古窑换新颜

本性难移,他依然讲真话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他关心煤矿工人每月收入

希望志愿军退伍战士再立新功

职工食堂“六月雪”,绝

依依惜别花果山

8、艰难日月

风雨已经到来

“毛主席发动的红卫兵运动,我不能不支持啊!”

“让他们去闹吧,我们赶到六盘水开会去”

踏遍青山人未老

“希望多开辟些篮球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拦车告状,彭总协调工农关系

突出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

坐在彭总身边看电影

复信侄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

托付大侄女保存手稿

“彭德怀的存款更不能取”

9、将星陨落

“快回去口巴,天这么冷,以后再不要出来了”

“我不走。日本鬼子、美国鬼子都见过,有什么了不起!”

“小田,以后不要在市内鸣枪了。”

困惑中给毛主席写信

彭大将军被绑架

火车上审讯彭德怀

江青说:“怎样发落,我自有安排!”

给毛主席的最后一封信

保险柜里的秘密

被关押期间发出的几封信

“即使走遍天涯也要将芳芳的病治好!”

10、忠魂天涯

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彭总骨灰在何处

“王川”是谁?

揭秘“王川”

四川人民向彭总骨灰三鞠躬

军委首长在军用机场迎接骨灰

273号骨灰架,人们缅怀景仰元帅的地方

浦安修完成彭总生前遗愿

“霜叶红于二月花”

11、学习欧阳海

(一)

(二)

(三)

(四)

(五)

附录访彭总夫人浦安修

初访浦老

二次登门

彭总手迹

“战场有戏”

修订再版记

序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有过一次重大的经济布局战略转移,这就是从1965年开始,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持续了十多年的三线建设。这一段历史,由于当时保密的原因,不大为人们所了解。

“三线”这一概念出自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在这个构想中,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三类地区,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主要是指我国西部纵深腹地,即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川、滇、黔、陕、甘、宁、青、晋、豫、鄂、湘、粤、桂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这一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较远,距西面国境边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当时“要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是较理想的战略后方。

简单地说,西南地区云、贵、川三个省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投资占全国三分之一,而四川又是重中之重。毛泽东主席非常关心西南三线建设,他说:“攀枝花建设不起来,我睡不好觉。”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千军万马奔赴三线,在荒芜沉寂的千百条山沟里安营扎寨,逢水架桥,遇山开路,艰苦奋战,建成了几千个厂、矿,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和国防实力。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浸透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以及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血。

后记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彭德怀元帅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不久由彭总警卫参谋景希珍口述,丁隆炎同志整理的《在彭总身边》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我很快购得此书,反复阅读。书中虽然也涉及了彭总到西南大三线工作的一些情况,但彭总究竟到了哪些地方?这段时间彭总的工作、生活情况到底怎样?均无详细记载。

1983年,我写了《多亏贺老总捅了一棍子》一文,在《人物》杂志上发表了。这篇文章被《工人日报》全文转载,《成都晚报》、《文摘周刊》等报刊也广为摘登。原西南三线建委机械局副局长徐奕培同志看到此文后,非常高兴,让我到他家去一趟。见到我,他吃力地对我说:“我已‘死过”两次了,活不了多久了,老王,《多亏贺老总捅了一棍子》这篇文章,你写得活灵活现的,你能写贺老总,也一定能写彭老总。我了解一些彭老总在西南三线工作的情况,想把它介绍给你,你去写吧!当年三线建委局级干部有的已经去世,有的已离休,有的在住医院。如果现在不抢救有关彭总的材料,以后就得不到了。我希望你完成这个任务。”徐老一席肺腑之言,使我深为感动,当即向他表示:我一定尽力完成这个任务。

在徐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春瑜策动下,1986年10月开始,我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整体构思,加紧搜集素材。最难得的是,彭总秘书綦魁英同志保留了一本日记,上面详细记载了彭总在三线工作期间的活动日程,对我起了一个“导向与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