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珂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袁珂


袁珂 (1916.7.12—2001.7.5),四川新都人,生于四川新繁县。神话学家。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

中文名:袁珂

别名: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新繁县

出生日期:1916.7.12

逝世日期:2001.7.5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



个人作品

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中国神话通论》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袁珂先生的大多数著作在香港、台湾均多次翻印,在国外有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克、韩国、世界语等多种译本。其作品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女娲造人》现被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上册第28课。

兼职


1941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大学中文系。1946年后历任台湾省编译馆编辑,台湾省教育厅编审委员会编审,西南人民艺术学院讲师,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专业作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生平


袁珂先生1916年出生,四川新都县新繁镇人,1946年到台湾省编译馆就职,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神话传说。1949年初,先生回到四川,一直从事文学暨神话学的研究工作;1987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2001年7月14日逝世。

贡献


袁珂先生在学术上的贡献举世皆知,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把神话传说当成学问来研究,是建立中国神话学的主力学者。第二、对神话学资料的收集、整理、梳理、分析、研究、出版,以及普及神话学知识方面的工作和著述甚丰,其中《中国古代神话》一书,改变了疑古派和言必称希腊者所谓的中国神话资料贫乏的误解和谬见;而《中国神话大词典》一书则是神话传说(包括对民间故事的提炼)资料集大成的巨著,笔者的论文《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就是从该词典中找出79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它们记录了一次天外星体撞击地球的全部过程。第三,袁珂先生提出并论证了广义神话的概念,扩展了神话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第四、袁珂先生长期鼓励、指导青年学者进行神话学研究,而且这种指导是客观的科学的不追求任何私利的。

文革时期


由于时逢文化大革命,1970年毕业后并未从事专业或与专业挂点边的工作。此后对神话传说中记录的远古自然和社会信息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解读社会文化现象,这得益于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和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一书。

1980年袁珂先生出版《山海经校注》一书,1984年成立中国神话学会,袁珂先生任主席,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参加有关的活动。

其他信息


此后袁珂先生编著《中国神话大词典》,欲选用《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一书的部分插图,特意写信征求笔者同意,并在《中国神话大词典》的凡例中注明:本书插图用及“当代王红旗、孙晓琴《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等典籍。”1998年出版《中国神话大词典》。

1999年,袁珂住四川省人民医院。2001年7月14日病逝。

著作研究


女娲补天时间

在甘肃一些民间传说女娲补天时间为农历的正月二十。这一天家家烙煎饼并在上面插上针,穿上红线。摆在地窖、水井、厅堂等地方,纪念女娲补天。现在很多地方还流传着这种习俗。

女娲造人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②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课文中说她“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并非一个神。

人来到这个世间是文章重点描写的内容。女娲揉团黄土造成第一个小人儿,这个“人”一落下地就具有了生命,开口叫她“妈妈”;女娲不知疲倦地造人,为了加快速度,她就藤条一挥;为了解决人类延续的问题,女娲“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作者娓娓道来,如同一条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不断前进,使人读来仿佛置身于那个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悦。

二、问题研究

《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作者又进一步就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作了丰富的想像。想像是大胆的,也是真实而合情合理的。

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像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

广阔的天地,莽莽榛榛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想像巧妙而富于人类经验;“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这正是这篇童话真实感人的地方。

练习说明

一.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这两则短文的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解题思路:先从文章中标出神话故事中的内容,其余就是丰富补充的内容。

参考答案: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二.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设题意图: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描述,是比较能体现作者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也是动人的地方。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的理解和感受。

解题思路: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统一。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教学建议

一、神话毕竟是神话,既要让学生体会神话的魅力,又要让学生明白科学事实与科学道理──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并让学生谈谈神话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了解神话的特点。

二、全文浅显易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然后加以点拨,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激发起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想像力上,可以通过其他类似的神话故事加以引导,更可以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进行想像的训练。

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59年 08月

工作简历:

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专业,北京市人,为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河南省管优秀专家(在原单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共完成科研项目20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1项为主持),三等奖1项,厅局级一、二等奖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为项目主持);著书6部;申报发明专利12项,获发明专利证书2个;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篇,一级期刊20篇。

教学工作:

曾承担 “高等有机”、“药物化学”、“波谱解析”、“有机化学”教学工作;目前承担 “中药化学”、“中药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

研究领域:

(1)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与新产品开发(2)中药及其制剂成分分析(3)果蔬等农副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评价

在研课题(项目来源、起止日期、经费数、承担任务):

在研课题:

(1)厚朴等中药饮片现代化加工技术的研发(浙江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25万,主持)

(2)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及其质量标准化研究(校发展基金,15万,主持)

(3)山核桃外果皮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省森培重中之重开放基金,5万,主持)

(4)浙产竹叶种质资源质量评价及其活性成分研究(省森培重中之重开放基金,3万,主持)

(5)复方中药制剂工艺与质量研究(横向,10万,主持)

论文目录:

近6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 《真空薄膜浓缩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2005,33(9):1358-1360《分析化学》第1作者 (SCI)

(2) 《A new flavonol glycoside from Tridaxprocumbens Linn.》2009,3:165-166. J Chem Res. 第1作者(SCI)

(3) 《含羞草中新黄酮碳苷的结构鉴定》2007,35(5):739-742《分析化学》第1作者 (SCI)

(4) 《Two New C-glycosylflavones from Mimosa pudica》2007,18(10): 1231-1234. Chin Chem Lett.第1作者(SCI)

(5) 《少花斑鸠菊中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2007,36(1):47-51《分析化学》第1作者(SCI)

(10)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淡竹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2010,30(3):804-808《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第1作者(SCI)

(19)《冬凌草提取物脱色除杂方法的研究》2005,25(3):25-28《林产化学与工业》第1作者(EI)

(20)《超临界CO2萃取冬凌草中熊果酸的研究》2006,26(2):131-134《林产化学与工业》第1作者(EI)

(21)《海南含羞草中黄酮碳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2006,41(5): 435-438《药学学报》第1作者(1级)

(22)《少化斑鸠菊化学成分的研究(Ⅰ)》2006,41(19):1458-1460《中国药学杂志》第1作者(1级)

(23)《含羞草化学成分的研究》2006,41(17):1293-1295《中国药学杂志》第1作者(1级)

(24)《含羞草水溶性成分的研究》2006,41(19):1643-1645《中国中药杂志》第1作者(1级)

(25《含羞草中酚性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2006,31(12):1029-1030《中国中药杂志》第1作者(1级)

(26)《少花斑鸠菊中的一个新三萜》2008,39(2):168-170《中草药》第1作者(1级)

(27)《猫人参化学成分研究》2008,39(4):28-31《中草药》第1作者(1级)

(28)《超声提取与微波萃取冬凌草甲素的工艺比较》2006,31(9):778-779《中国中药杂志》第1作者(1级)

(29)《超声提取-HPLC法测定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2005,36(12):1823-1824《中草药》第1作者(1级)

(30)《 冬凌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2006,37(9):1317-1318《中草药》第1作者(1级)

(31)《淡竹叶中荭草苷的微波萃取-HPLC法测定》08,39(11):1665-1667《中草药》第1作者(1级)

(32)《RP-HPLC同时测定淡竹叶中4种黄酮苷的含量》08,33(19):11-14《中国中药杂志》第1作者(1级)

(33)《HPLC同时测定草珊瑚中3种成分的含量》2008,28(9):1481-1484《药物分析杂志》通讯作者(1级)

(34)《草珊瑚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2008,33(15):1843-1846《中国中药杂志》第1作者(1级)

(35)《不同方法提取-GC/MS分析淡竹叶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2009,29(6):954-960《药物分析杂志》

通讯作者(1级)

(36)《羽芒菊化学成分研究》. 2009,40(7):1015-1018《中草药》通讯作者(1级)

(37)《山核桃外果皮化学成分研究》. 2009,40(9):1359-1362《中草药》通讯作者(1级)

(38)《厚朴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2010,41(5):33-36《中草药》通讯作者(1级)

(39)《含羞草中6种黄酮苷的RP-HPLC测定》. 2009,40(5):812-814《中草药》通讯作者(1级)

(40)《UPLC法同时测定冬凌草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2011, 31(6):《药物分析杂志》通讯作者(1级)

著译目录

(1)《有机化学》教材;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袁珂(副主编)

(2)《药物化学》;天津科技翻译公司;1996;袁珂(副主编)

科研成果

(1)冬凌草中抗癌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新工艺的研究;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项目主持

(2)继花叶中丹宁及多元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第3名

(3)车前草的提取工艺研究及其质量分析;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2001,项目主持

相关分词: 袁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