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不表现有神经系统体征,且用各种检查并无明显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者。



发作特点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在40岁以后发生,女性较为多见其临床表现有如下特点:

(l)疼痛发作常无预兆,为骤然发生的闪电式、短暂而剧烈的疼痛。

(2)疼痛的性质多种多样,可呈撕裂样、电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等。

(3)患者在疼痛发作时有特殊痛苦的表情,常以手掌或毛巾紧揉病侧面部,以期减轻疼痛,有的发作时不断地作咀嚼动作,发作严重者常伴有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并有面部发红,眼结合膜充血、流泪、流涎等症状。

(4)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至一二分钟而骤然停止。

(5)疼痛常先起始于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以后逐渐扩展。如疼痛起于眶下神经时,则向下眼险、鼻翼及上唇部放散;起于三叉神经第二支时,则向下颜、下唇部、额部放散;起于眶上神经时则向同侧额部及上险部放散。少数病例疼痛蔓延至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有时甚至向对侧蔓延。

(6)间歇期无任何疼痛,经一段时间后又可再发。发病初期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也较长,但病情大多逐渐加重,以后疼痛发作亦愈来愈剧烈,间歇期亦愈来愈缩短,以致终日不止。

(7)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很少自愈。

(8)部分病例发作与气候有关,一般冬、春季发作较多。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以下几种学说:

⑴ 局部刺激学说

三叉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发生了炎症性病灶,如副鼻窦炎、牙源性炎症等,或外伤性病灶,形成长期慢性刺激,可使神经发炎、纤维化,半月神经节中毒,进一步使分布在三叉神经根上的滋养血管,发生功能障碍、痉挛,最后发生继发性缺血,导致感觉根脱髓鞘病变,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⑵压迫学说

三叉神经系统感觉根的某一处,受到各种原因的压迫或牵拉所致三叉神经痛。

① 血管性压迫学说:

机械性压迫三叉神经,即脑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对三叉神经根的压迫,是引起疼痛的一重要原因,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常采用了血管减压的手术方法治疗该病。

② 骨性压迫学说 :

此类压迫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其压迫的主要原因是因岩骨胶抬高,骨孔狭窄和岩上窦变异等原因而至三叉神经痛。岩骨角的抬高多为先天性,一般右侧多与左侧。骨孔狭窄也多为先天性的,而后天性引起的骨孔狭窄,多为颅脑损伤颅底骨折所致。其三叉神经疼痛的范围与狭窄的骨孔是一致的,如卵圆孔狭窄,疼痛发生在下颌分布区域内。骨质增生及骨膜炎症引起的增生,均可使骨孔狭窄。此种情况多为后天性,且多为老年患者。

⑶牙合系统紊乱学说

牙合系统功能紊乱,可致三叉神经痛。早在 30 年代,口腔科医生就在临床中发现,三叉神经痛的好发部位多在上颌支和下颌支,此类患者常常伴有牙合系统的紊乱。如牙尖早接触,严重锁合,深覆合,多数后牙缺失以及合面过度磨耗所致垂直距离过低等。以上这些牙合关系的紊乱,可使关节周围的肌群痉挛、肌功能障碍。此种情况形成一种小量的异常冲动,并不断向中枢传递,使中枢失去了动态平衡,而发生功能紊乱。

⑷缺血学说

在 40 年代末就有人注意到,曾使用血管扩张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并取得一定疗效。说明扩张血管后,三叉神经根缺血可得到部分解除,除去了三叉神经的缺血性的刺激,终止了疼痛的发作。以后有人经调查发现,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患者的三叉神经痛发病率高,三叉神经痛的发病与年龄成正比,是因为年龄越大,越容易患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之故。近几年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缺血不能单独作为一种病因,但可作为一种辅助因素。三叉神经系统缺血,使该系统局部营养不良,从而降低了神经活力和局部的抵抗力;再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三叉神经可出现疼痛。

⑸中枢病因学说

三叉神经系统中枢部的脑内核团、丘脑及大脑机能障碍并发生器质性病变,而导致三叉神经痛。有人发现,疱疹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沿三叉神经系统任何通路(主要是通过嗅神经和三叉神经)侵入颅内,并潜伏在三叉神经节与脊神经节内,当侵袭支配三叉神经的大脑皮层时,可引起三叉神经疼痛发作。

⑹变态反应学说

有人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因神经生理性和化学性的机能紊乱所致。这种变态反应的原理至今不清,可能是因为过敏体质的患者,由于胃酸缺乏而导致蛋白质消化异常,组胺样物质大量吸收入血,随血循环达三叉神经根部及半月神经节,引起该部组织水肿,压迫和刺激三叉神经而引起疼痛发作。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探索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明,反复发作,难于治愈,现治疗方法虽然不少,但均不理想,目前还没有可彻底根治的疗法。解放军463医院针灸科对本病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最早时采用循经取穴的传统针刺方法,选取面部、四肢的胃经与胆经穴位,施以针刺,但收效甚微。后来又经过8年的探索,创造了通过穴位来刺激三叉神经分支的新的针刺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近期疗效。经针灸专家与神经科专家的共同鉴定,一致认为治疗方法有创新,针刺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

新一代射频靶点热凝术是最专业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对各年龄阶段都安全,也是比较有效、对神经破坏最小的方法。这种疗法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疼痛诊疗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是传统射频热凝法的新突破,加入影像监测进行治疗,除却传统的射频热凝法的缺点,定位准确,在上海多家医院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具体治疗方法

眼支痛主穴选鱼腰穴,配穴取头维穴、本神穴;上颌支痛主穴用四白穴,配穴取太阳穴、颧髎穴;下颌支痛或上颌支、下颌支痛时主穴用下关穴,配穴取夹承浆穴、颊车穴。在针刺主穴时要注意针法,如针刺鱼腰穴时用1~1.5寸毫针,以30度角向前下方刺入0.3~0.5寸左右,有麻胀感时,捣刺3~5次,留针30分钟;针刺四白穴时用1~1.5寸毫针,以45度角斜向前上方刺入0.5寸左右,有触电样针感时,提插3~5次,留针30分钟;针刺下关穴时选用26号2寸毫针,直刺1.5寸左右,有触电样针感时,提插3~5次,留针30分钟;针刺夹承浆时用1~1.5寸毫针,以30度角向前下方刺入0.5寸左右,有触电样针感时,留针30分钟。其他配穴均采用常规针法。每日或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因本病发作时多属实证,所以多用泻法,仅有少数虚证病人采用补法。本疗法主要是通过针刺头面诸穴,强烈刺激三叉神经分支,使筋脉疏通,气血调和而疼痛停止。

新一代射频靶点热凝术是运用调温射频仪器,针尖只有0.7mm大小,在仪器的监测下穿刺,针尖直达病灶,作用于半月神经节,只阻断病变神经的痛觉,其它感觉仍在,使病变神经不再传递疼痛。也就是说术后就不痛了。避免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危险性,在 C臂机监测下,只毁损病变神经,不损伤其它神经,达到治疗目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