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数字强震台网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云南数字强震台网


一、强震观测的目的及意义

强震观测的目的是取得破坏性地震震中附近的强烈地面运动和结构反应信息,用于编制和修订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各类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使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更为科学合理。

近年来,强震观测所获取的记录数据在系统研究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探索震源模式和发震机理,确定震源参数和余震迁移特性,计算近源地层的速度结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强震动观测数据的快速处理、传播和共享,使强震动观测台网在地震应急反应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建设高密度的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和大震快速反应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国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制定的十年防震减灾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应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就是要确定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提高各类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为此,迫切需要尽快建设一定规模的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取大量近场强地震动记录,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必需的基础资料。

二、云南强震观测的历史及现状

1970年通海7.7级地震发生后,我省正式开展了强震的流动观测,取得我省第一批强地面运动记录资料。

经“九.五”建设,目前,云南强震台网由23个强震台(阵),25台强震仪组成,其中有15台数字化强震仪。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云南获取了一批有价值得强震记录,如88年的澜沧-耿马地震,获取了我国首条超过500gal的近场记录,2001年施甸5.9级地震,获取了我国第一条超过500gal的主震记录。因此云南已成为我国获取强震记录的主要场所。

三、云南强震台网建设内容(草案)

1.建设217个固定强震台;

在国务院认可的三个地震危险区内建设217个固定自由场地数字强震台。

217个数字强震台中,有10个是对现有模拟强震台的改造。项目完成后,云南强震台网将完全由具有远程监控能力的数字强震仪构成。强震仪通过电话线与监控中心连接,实行远程管理。

2.在昆明市,建设70个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台;

在昆明市城、郊区,建设70个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台。速报台通过电话线实时或准实时地与监控中心连接,在地震发生后10分钟内发布地震动强度(烈度)图,为政府的快速应急提供依据。

3.建设三个专用台阵:

(1)建设一个活断层影响台阵(30台数字强震仪),用以研究断层对地震动的影响。

(2)拟建设一个由8个观测点构成场地影响台阵,用以研究场地及盆地对地震动的影响。

(3) 建设一个大型水坝观测台阵,台阵由21个观测点构成。目的是获取典型大型水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征,为改进其抗震设计方法提供基本数据,同时还可监测大坝的安全。

4.建设西南流动观测基地(40台数字强震仪)

该基地负责西南地区的流动观测 。

依据地震短临预报和地震趋势意见,国家地震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各强震动流动观测基地进行地震应急、执行流动观测任务。

5.建设一个西南强震观测中心

西南强震观测中心由西南地区(云南、四川)的数字固定强震台网、昆明烈度速报系统、专用台阵、流动基地、数据处理中心组成。数据中心负责西南地区强震观测数据的处理、发布,并将有价值的强震记录及时上报国家数据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利用强震观测数据,使强震台网发挥最大效益。

四、项目的预期效益和基本水平评估

1.科学效益

本项目完成后,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强震动观测台网密度将有较大幅度提高,这将大大加快我国近场强震动记录的积累速度,为研究震源机制、强地震动衰减规律、场地对地震动的影响、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各类典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等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资料,进一步推动和加快地震工程学和近场地震学的发展,项目的预期效益和基本水平评估之一。

2. 社会效益

昆明市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台网建成后,可以为震害快速评估和制定震后应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这对提高防御地震灾害能力、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经济效益

可以依据我国自己的强震动观测资料,制订和修改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各类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使工程结构的设计建造更为科学合理,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效果。这将大大减轻未来地震时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程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这无疑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4. 水平估计

本项目完成后,我省的强震动观测台网密度将显著提高,平均达到9.2台/万平方公里,重点监视防御区平均将达到30.7台/万平方公里,昆明市的强震动(烈度)速报台网子台平均密度可达每50平方公里1台。台网全部采用先进的数字强震仪和遥测技术,使我国强震动观测技术发生质的变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分词: 云南 数字 强震 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