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赛场观众礼仪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运动会赛场观众礼仪


奥运礼仪的提法现在还比较少。但现实是,很多比赛因为观众的不懂礼甚至失礼,不仅在赛场上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甚至还有损国家形象。看起来都是一件件小事,但因为赛场往往是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些所谓的“小节”问题,不仅代表你个人,还代表着一个群体、一座城市,以至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遵守赛场礼仪、做文明观众,是必要的。

奥运礼仪

奥运会的开幕式

开幕式(Opening Ceremony)历来都是奥运会的重头戏。在开幕式上既要反映出以和平、团结、友谊为宗旨的奥林匹克精神,也要展现出东道国的民族文化、地方风俗和组织工作的水平,同时还要表达对世界各国来宾的热情欢迎。开幕式上,除了进行一系列基本的仪式外,一般都有精彩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团体操和文艺或军事体育表演。

开幕式主要有以下仪式: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宣布开幕式开始。国际奥委会主席和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在运动场入口迎接东道国国家元首,并引导他到专席就坐。各代表团按主办国语言的字母顺序列队入场,但希腊和东道国代表团例外,希腊代表团最先入场,东道国最后。

奥运会组委会主席讲话,国际奥委会主席讲话。东道国国家元首宣布奥运会开幕。奏《奥林匹克圣歌》,同时奥林匹克旗以水平展开形式进入运动会场,并从赛场的旗杆上升起。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跑,进入运动场,最后一名接力运动员沿跑道绕场一周后,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然后放飞鸽子。各代表团的旗子绕讲台形成半圆形,主办国的一名运动员登上讲台。他左手执奥林匹克旗的一角,举右手,宣读以下誓言: “我以全体运动员的名义,保证为了体育的光荣和我们运动队的荣誉,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参加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尊重并遵守指导运动会的各项规则。”

紧接着,主办国的一名裁判员登上讲台,以同样的方式宣读以下誓言:“我以全体裁判员和官员的名义,保证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完全公开地执行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职务,尊重并遵守指导运动会的各项规则。”

然后奏或唱主办国的国歌,各代表团退场。这些仪式结束以后,是团体操或其他文艺表演。这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工作量最大、准备时间最长、花费最多的项目,东道国往往提前一两年即开始准备,并挖空心思,以期能以恢弘的气势、独特的民族精神吸引来宾。开幕式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体操和表演的效果。

五、赛场礼仪要求

有关赛场礼仪的提法现在还比较少。但现实是,很多比赛因为观众的不懂礼甚至失礼,不仅在赛场上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甚至还有损国家形象。看起来都是一件件小事,但因为赛场往往是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些所谓的“小节”问题,不仅代表你个人,还代表着一个群体、一座城市,以至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遵守赛场礼仪、做文明观众,是必要的。

1、进场与退场

在体育馆或体育场观看体育比赛,要遵守公共道德,自觉维护秩序。

观看体育比赛,应该准时入场,以免入座时打扰别人。入场后,应该对号入座。不要因为自己的座位不好,而占了别人的座位。

如果赛后你还有个约会什么的,想快点退场,你就应该在终场前几分钟悄悄走,不要等散场时,在人群中乱穿乱挤。

散场的时候,要跟着人流一步步地走向门口。挤、推的话,可能谁也出不去,甚至还会出现危险。万一被推挤的观众围困,要记住“向最近便的出口缓行”和“顺着人流前进,切勿乱钻”。

2、比赛中

观看体育比赛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你的言行举止不仅是个人涵养的问题,也关系到社会风气问题。精彩的体育比赛振奋人心,欢呼和呐喊是很自然的事情。可以为你所喜欢的一方叫好,但不应该辱骂另一方。如果是精彩的场面,不管是主队的还是客队的,都应该鼓掌加油,表现出公道和友好。

在比赛中起哄、乱叫、向场内扔东西、鼓倒掌、喝倒彩的行为,是违背体育精神的,更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在比赛的紧要关头,尽量不要因一时激动而从座位上跳起来,挡住后面的观众。要知道,越是关键的时刻,大家的心情越是一样的。

体育场内一般不许吸烟。实在忍不住,可以到休息厅或允许吸烟的地方去吸烟。如果喜欢吃零食的话,记得不要把果皮纸屑随地乱扔。能产生较大噪音的零食最好别吃,因为大的噪音会影响身边其他观众的情绪。

看比赛的时候,不要带年龄太小的孩子去。小孩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很快就会对比赛没兴趣,继而来回跑甚至哭闹。这样的话,很影响你周围的观众。

观看体育比赛时的穿着,可以随气候、场所和个人爱好而定。但也要注意公共场所礼节。即便再热,不能只穿一件小背心,更不能光着膀子观看比赛,这样不大雅观。

在比赛中如果觉得裁判有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谩骂、起哄甚至围攻裁判都是不应该的。

3、我们介绍几种有特殊礼仪要求的比赛场景一是看花样滑冰。

想在比赛中拍照的话,必须关掉闪光灯。花样滑冰比赛中,运动员经常会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比如双人滑中的抛接等动作,如果选手正在做这些难度动作的时候被看台上的闪光灯晃了眼,就很有可能发生危险。

抛掷毛绒玩具等礼物和鲜花是花滑运动的一个惯例和习俗,但礼物和鲜花一定要用透明的包装纸包装严密,如果花瓣和细小的毛绒散落在冰面上,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选手的冰刀滑到上面就非常容易出危险了。毛绒玩具往往是礼物的首选。

鼓掌和喝彩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当选手摆好开场姿势准备开始表演时,观众应该安静下来,以便选手进入比赛状态,当选手完成了高难度的动作之后观众可以给予掌声和喝彩。滑冰选手最高荣誉是,在节目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

二是看网球比赛。

网球赛场要求安静的观众秩序。进入网球赛场后,首先要关闭手机或者将铃声调成震动,比赛过程中不大声喧哗,照相机不要使用闪光灯。

即使选手的比赛打得再精彩,观众也不能在任何时间随意鼓掌喝彩,一定要等一个球死球之后再鼓掌或者喝彩,鼓掌的时间也要适可而止,因为选手在准备发球的时候现场要保持安静,如果现场迟迟不能安静下来,选手就不会发球或者向裁判提出抗议。

在网球的比赛过程中,观众是不可以任意走动的,去洗手间或者买水等,最好在选手进行90秒休息的时候走动,在一个球成为死球的时候再回到座位上。

如果选手把球打到观众席上的时候,观众应该将球退回去。否则,如果没到换球时间的话,比赛会因此而中断,直到观众退回球或是等到换球时间。

网球比赛的比赛用球在一场比赛中换球的次数是有规定的,一般为单数局换球,不同的比赛换球局有细微的差别。在高水平比赛中,每个球的弹性以及和地面摩擦后掉毛的情况都是不同的,重量和弹起高度在高手眼中也是有差别的,所以比赛中选手会严格按照比赛的规定换球,中途一般不愿意换球。

三是看高尔夫球赛。

高尔夫运动被称为贵族运动,不仅参赛的选手要穿专业的服装,在现场观看的观众也有一定的服装限制。在国外的高水平高尔夫比赛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进入高尔夫球场不让穿牛仔裤。另外,为了保护草坪,严禁观众穿着高跟鞋进入球场。

观看高尔夫比赛时不能进入选手比赛的球道,一般的比赛组织方会将观众区与比赛区分开,如果没有区分的明显标志,观众也不要走到球道上。有些对高尔夫运动一知半解的观众在进场地观看比赛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些影响选手比赛的行为。

比如在选手推杆的时候发出声响或者鼓掌。高尔夫是一项相对比较“静”的运动,在选手准备推杆和推杆的过程中是要绝对保持安静。所以,观众除了要把手机关掉或者将铃声调成震动外,也不能随意鼓掌喝彩。为了保持安静,比赛要求观众的相机除了不能使用闪光灯之外,快门也不能有声音。

任何情况下都严禁触摸、移动球员的高尔夫球。

四是看乒、羽比赛。

运动员在比赛,特别是发球的时候,观众不能使用闪光灯给运动员拍照,不论是发球方还是接球方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对接球员。

运动员在准备发球的时候,整个赛场应该保持安静,观众的助威呐喊和鼓掌应该在一个球死球之后才可以。运动员比赛时,观众不要随意走动,最好在比赛暂停休息的时候再走动。

观看羽毛球比赛同乒乓球比赛几乎一样,惟一不同的是由于羽毛球比赛场地相对比较大,对于观众走动的要求可以稍微放宽,但也不能过于频繁。

五是看击剑比赛。

击剑是一种绅士、贵族运动。在观看击剑比赛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运动员比赛时,观众要保持安静。在击剑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总会根据对方的特点选择出剑、进攻的方式,这时观众不应发出助威声,以便运动员更好地思考和出招。

二是裁判发口令的时候,观众不能再助威或鼓掌,以便运动员更清楚地听到裁判员发号的口令。 裁判宣布开始比赛之后,观众要保持安静,等灯亮后,再鼓掌或者助威。

如果礼仪和礼节起的是规范作用,那么礼貌强调的则是在社交场合中通过适当的接人待物的态度和得体的行为举止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敬意。

礼仪与礼貌两者并不相等。如一位要人可以讲礼仪,但他可能忽略礼貌。请贵宾坐在自己的右首,这是一种礼仪,但说话时又时常用自己的餐刀尖指向别的宾客则是不礼貌(失礼行为)。

礼节是礼貌的具体体现。

礼貌是礼仪形式及礼节惯例的总和。

礼仪、礼节和礼貌是社交生活中固有的一部分,同文明进步相辅而行。

守时是交际活动中最起码的和较重要的一项礼节。在对外活动中,时间观念要强,不能随便迟到或早退。会见、拜会、访友应预约,不能贸然造访(先敲门,能门外谈则不进入,能站立谈则不入座,能尽速谈则不拖延)。

作为主人,要提前到场。如迎送外宾、举行宴会、会见会谈,一定要在外宾抵达之前作好各项准备。在适当的时间,合适的位置迎送客人。

参加外宾举行的活动,也应该按约定的时间到达。过早到达,会使对方因未准备就绪而感难堪;迟迟不到,让对方和其他客人久等,也是失礼的行为;因故迟到或早退,应向主人说明原因并表歉意。

外交上一国认为另一国的言论、行为、措施等损害本国的利益而不满时,一般均通过外交途径,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对方表示反对意见。根据事态严重程度不同,抗议可分为抗议、强烈抗议、最强烈抗议。活动当中一般不便当众交涉和纠缠,而中途退场则为表示抗议的一种做法。

西方在举行盛大而隆重的招待会或宴会时,一般安排专人在大厅的入口处唱名(唱名人根据来宾所持柬上的姓名或来宾另厅换取的名卡唱名)。

进入室内要脱帽、摘墨镜、手套并宽大衣或风衣(男士应协助女士宽衣)。

入座前与同桌就餐者一一握手或点头致意(已入座的长者或女士可不必起身便回礼)。

一般从座椅左侧入座和离座。

注意照料邻座女士入座(除自己的配偶外,男士还应照料右侧邻座的女士入座)。

入座后应将西服上衣扣解开,起身时即扣上。

在主人倡议下可宽外衣,但女士忌当中解扣、宽衣。

不熟悉西餐,订餐和用餐时应模仿他人。

演奏国歌时,要停止讲话,起身肃立(停止走动,主席台上就座人员亦原地不动,仍面向观众)。

回答者:不凡的小凡 - 童生 一级 1-23 20:54

一、奥运会的起源

1、奥林匹克运动会源起于古希腊人对宗教信仰,由于信奉神教,他们崇拜富有人性的诸神,进而在当时爱利斯的政治宗教中心——奥林匹亚,兴建“焦司神殿”并每四年举行一次祭神活动,同时配合举办运动会及文化活动。

古希腊信史记载,公元776年就有奥林匹克运动会,他们把这四年一次的活动称为olympiad。当时运动会的特色是:一是促使希腊各城邦团结,为确保运动员安全,在此期间是他们的休战期。二是由特使戴橄榄桂冠到各处宣布为时一至三月的停战,并趁机邀请观众参加。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期订在7至8月间,每次五天,分别实施下列活动:计有宣誓仪式由裁判、运动员集中神像前实施;传令吹号竞远、赛跑、角力、拳击、祭神仪式、演讲、朗颂、游览、会见朋友、战车赛跑、赛马、五项运动、纪念哀悼会、优胜者游行、欢宴、优胜者接受桂冠等活动。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培养团结精神、表演武功、宣扬文化、祭祀、缔盟、讨论条约、展览艺术品、诗会吟诗、哲学发表会、出售商品等活动的大集合,因此使民众沐浴在文化洪流,造成希腊文化的光辉期。

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法国男爵古柏丁于1892年发表其计划,认为复兴古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助于世界和平,而在1894年经第一届国际运动协会会议发表通过,并在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第一届运动会,迄今已近百年历史了,前后共举办24届。其中1916年第六届在柏林;1940年第12届在东京;1944年第13届在罗马,分别因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止举行外,至今实际举办21届次。

二、有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小常识

1、五环标帜

五环的五种颜色:蓝、黄、黑、绿、红代表五大洲,五种颜色加上底色白色共六色,正包括世界各国国旗颜色,可说是真正的国际标志。它是191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庆祝会时,由创始人古柏丁爵士所提,在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上开始正式使用。

2、奥林匹克格言

“faster-higher-stronger”(“更快、更高、更强”),这三句格言是法国传教士安利德顿任高中校长时,勉励橄榄球员的话,被采用也是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

3、宣誓

宣誓活动是承袭古奥委会的习俗,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实施,目前已成开幕仪式之一。宣誓由主办国的一名运动员和一名裁判员分别进行。奥运史上第一位宣誓者,为比利时击剑选手波恩。

4、会歌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开幕时,曾演奏一首优美的古典管弦乐,当时称为奥林匹克圣歌。于1958年国际奥委会会议追认通过为永久会歌。

5、为何四年一次

古希腊时代以8年为一周期,第8年的祭典是一大节日,但经当时的专家研究认为,为更符合人们生活周期需要,而缩短为四年。专家研究认为四年的缓冲期可使人与人之间一时的冲突、不合等现象都可以化解。

6、圣火

圣火存在远在古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代就有了,在运动会期中,象征光明和平的圣火就在祭坛上不停燃烧,无论如何不让它熄灭。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36年在柏林举行时,耗资三万美金首创火炬接力,由当时筹备会自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场遗迹,利用凹透镜,集取太阳热力引燃火炬,由运动员接送传递,于开幕时进入会场,从此圣火传递方式成为每届奥运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

7、元首秀

由国王或国家元首主持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典礼,来自1896年希腊第一届奥运会,即由希腊乔治国王宣布比赛开始,这个习俗也沿袭存在每届奥运开幕典礼中。到1906年后逐建形成条文,纳入规章中,元首致辞更有一定格式,只能说:“我宣布在某某举行的第某某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一句话而已,不能擅加增减。

8、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Olympic spirit)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它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世界上文化间的各种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以及观众生有不同的肤色, 穿着不同的服装,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不同的宗教仪式,用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种族的和文化的差异,又常常由于各国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而强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将世界上所有的体育文化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于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为引人注目。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就可能引发冲突。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就是要形成一种精神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可以摆脱各自文化带来的偏见,在不同文化的展示中,看到的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文化图景,从而使文化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的动因,而不是各自封闭的藩篱; 使矛盾成为互相学习的动力,而不是互相轻视的诱因。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才能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尊敬其他民族, 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 , 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 不断丰富自己,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真正得以实现。

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奥林匹克运动以竞技运动为其主要活动内容,竞技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比赛与对抗。在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 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竞争。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竞争才有意义,各国运动员才能保持和加强团结、友谊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实现它的神圣目标。

三、中国和奥运会

1、清朝光绪皇帝:和奥运会擦肩而过

清光绪21年(1895年),现代奥运会的发起人顾拜旦致函清政府,邀请中国参加将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1896年)现代奥运会。中国第一个接到奥运会邀请书的是清朝光绪皇帝,后因慈禧太后及其幕僚不懂得“田径”一词的含义而未能派队参加。

2、中国和国际奥委会的最早联系

中国和国际奥委会的最早联系始于远东运动会期间。远东运动会,原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1911年9月,由菲律宾、中国、日本共同发起成立了“远东业余运动协会”,简称“远东体协”。该会决定每两年一次轮流在远东各大城市举办“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发起人布朗向国际奥委会通报了远东运动会的情况。由于中国积极筹办和参与远东运动会,从而和国际奥委会发生了最早的联系,国际奥委会曾正式通知中国准备参加将在1916年举行的奥运会和国际奥委会会议,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未能实现。1920年,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远东运动会和远东体协。远东体协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联系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1921年,在上海举行第5届远东运动会,国际奥委会选派日本委员加纳五郎为代表出席并致词。自此中国开始和国际奥委会发生了历史性初步联系。

3、中国和国际奥委会的直接联系

1922年,国际奥委会选举中国体育界著名领导人、远东体协的发起人、历届远东运动会的赞助人、第2、5、8届远东运动会会长王正廷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第一个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中国人,炎黄子孙首次与国际奥委会“亲密接触”。至此,中国便和国际奥委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这是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互相认可和接受的重要里程碑。

4、中国正式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

1924年8月,全部由中国人组成的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上海成立,张伯苓任名誉会长,王正廷为名誉副会长,沈嗣良为名誉主任干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不但接管了先前由基督教青年会外籍人士主办的各种体育活动,还组织开展了更多的各种分区比赛,单项比赛、体育训练班等,而且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体协的分会组织。

1927年以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相继加入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重、拳击、足球、篮球8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其它国际体育组织。

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委会。古老的东方大国正式成为了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从此,中国和国际奥委会有了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