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史的证言:战时体制下的日本文学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昭和史的证言:战时体制下的日本文学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6月1日)

平装: 24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60145051

条形码: 9787560145051

尺寸: 20.6 x 14.6 x 1.4 cm

重量: 322 g

作者简介


胡连成,1962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侨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日关系史、近现代日本文学史。 1999年7月~2000年7月,任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2003年7月~2004年7月,任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特别研究员兼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 已出版专著:《走向西洋——近代中日两国官派欧美留学之比较研究(1862-1 912)》(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已出版译著:《明治前期日中关系史研究》([日]法政大学名誉教授安冈昭男著,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12,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内容简介


《昭和史的证言:战时体制下的日本文学》讲述了:战后60年来,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各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和法西斯势力策划战争和推动战争的状况,已经进行了很多揭露和批判。但遗憾的是,对于包括文学家在内的日本国内支持战争的民众势力,却没有进行充分的揭露和批判,这种状况亟需改变。《昭和史的证言:战时体制下的日本文学》的工作,就是改变这种状况的努力之一。

《昭和史的证言:战时体制下的日本文学》的目的在于,揭示日本文学家在战时体制下全面或部分地协助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的事实,促使人们对于目前日本国内潜在的军国主义势力和极少数猖獗的右翼势力保持警惕。《昭和史的证言:战时体制下的日本文学》对于战时体制下文学家这一群体的战争协力行为持批判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昭和史的证言:战时体制下的日本文学》一味地纠缠文学家的战争责任和战后责任。《昭和史的证言:战时体制下的日本文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深刻反思历史,以史为鉴,反对战争,捍卫和平。

目录


绪论1 关于战争责任的极少数与绝大多数问题

绪论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第一章 非常时期、准战时体制、战时体制与日本文学

第一节 非常时期、准战时体制、战时体制及其核心意识形态:军国主义一

一、关于非常时期、准战时体制、战时体制的分期问题

二、关于军国主义

第二节 日本军国主义对国民的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第二章 九一八事变后的日本文学状况(1931-—1937)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文学

第二节 非常时期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第三节 昭和八年:“转向的季节 ”的来临

第四节 “反动的收获期”——另一种“文艺复兴”

第三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的文学状况 (1937—1941)

第一节 战时体制与日本文学

第二节 战争文学的“赫赫战果”

一、战争文学第一篇:种山润的《战场》

二、“战地报告文学”第一篇:林房雄的《上海战线》

第三节 战时文坛的倒霉蛋和幸运儿——石川达三与火野苇平的场合

一、倒霉蛋石川达三及其《活着的士兵》

二、幸运儿火野苇平及其《麦子与士兵》

第四节 笔杆子部队

一、文坛霸主菊池宽

二、“笔杆子部队”的“辉煌战果”

第五节 争先恐后——御用文学团体纷纷成立

第六节 战争期间的丑陋表演——狂热的诗人们

一、反战诗人与天皇制国家权力的不对称较量

二、御用诗人为侵略战争大唱赞歌

第四章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的文学状况(1941—1945)

第一节 文学家的12月8日

第二节 “文坛的解消”——日本文学报国会的成立及其活动

第三节 战时文学的越境——3次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召开

第四节 军国末日——文学的非文学状况

第五章 文学家的战争责任与战后责任

第一节 文学家的战争责任

第二节 文学家的战后责任

结语 历史记忆的选择性失忆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