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


历史概述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力学实验室和高温高压实验室,两个实验室均始建于二十世纪60年代,其中构造力学实验室在60年代以褶曲、断裂形成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1966年郉台地震后则以地震成因与前兆研究为主要方向;高温高压实验室则以成岩成矿为主要研究方向。

1978年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建立后,以构造力学实验室和高温高压实验室为基础,成立了构造物理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成因机制与地震动力学。1982年被列为国家地震局重点实验室,1990年被列为国家地震局重点开放实验室,1997年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评估,并于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

1978年以来,构造物理实验室在岩石破裂和摩擦与地震震源物理过程、地震前兆特征与物理机理,地壳和上地幔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流变性质与地震成因机制及动力学等方面进行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同时结合实际观测资料开展了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取得过许多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实验室先后承担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委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百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余篇,获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多项。

现况简介

目前实验室拥有标本尺寸较大的双轴和三轴伺服加载系统及多通道数字化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如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声发射测量系统)、128通道低 频宽动态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应变场及断层位移场测量系统)、48通道中频宽动态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多通道波速测量系统等,可供实验研究构造变形破坏过程及其物理场的时空演化,为地震机制、地震前兆场及机理、断层相互作用与地震危险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拥有多套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和岩石物理实验装置,可供研究地壳、上地幔温压条件下岩石的流变性质和物理性质及水岩相互作用等问题,为断层应力状态、地震成因及地震发生条件、孕震动力学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含特聘工作人员)14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和高工6人。实验室通过依托单位接受地质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固体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现在站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人。

实验室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的多家实验室有合作或交流关系,其中与美国地质调查所、日本地质调查所等单位长期保持合作关系。

构造物理实验室设有专项基金,接受合作研究课题的申请,邀请科学家来实验室工作,旨在共同推动构造物理学研究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构造物理实验室热情欢迎国内外有关专家来实验室访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