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员会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员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具有政治联盟的特点,是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

1927年5月,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酝酿组织新的政党——中华革命党。1930年8月9日,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会议通过了《政治主张》,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干部会,邓演达被选为总干事,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31年,邓演达在上海被反动派逮捕,11月惨遭杀害,党的组织受到严重的挫折。但党内以黄琪翔为首的坚定分子并未停止战斗。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11月10日,临时行动和会在九龙召开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以反蒋联共抗日为总方针,推选黄琪翔为总书记。

1941年3月,参与发动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6年5月,中央机关由重庆迁到上海。同月,在重庆成立了四川省干部会。

1947年2月3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国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通过了党的《章程》以及《关于党的纲领、路线和基本方针的决定》;选举章伯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邱哲等25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彭泽民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韩卓仙等10人组成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发表宣言,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扶持下疯狂发动内战,破坏和平建国的罪行,呼吁“全国同胞及民主党派共同推进团结、实现和平统一,建立独立自强之中国。”同年3月,农工党在四川重庆成立了重庆市党部并以“四川干部会”的名义进行活动。1948年5月,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949年1月,农工党参加了筹备新政协工作。同年9月,农工党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

早在1928年,农工党的前身——中华革命党就开始在四川发展,以岷江大学为基地,培养骨干。当时的主要负责人是岷江大学校长黄子谷。1938年冬,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由汉口迁重庆,以半山新村3号为中央机关的联络点,组织活动主要集中在重庆和成都两市。1946年5月,正式成立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四川干部会,黄朋豪任主任委员。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于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后,农工党重庆市党部于同年3月成立,由王继善任主任委员,有党员一百多人。这一时期,在重庆的农工党员积极开展活动,迎接解放。

1950年3月,农工党在四川成立了重庆市整理党务委员会(后改为重庆市临时工作委员会)。成都市、川东区、川南区、川北区的党务均属重庆市临时工作委员会管辖,并着手进行组织整顿和党员登记工作。当时全省地方组织只有重庆、成都两个,共有党员200人。1950年8月,原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合并为四川省后,陆续在成都、重庆、自贡、内江等地发展党员。随着组织的壮大,1953年3月,农工党四川省工作委员会在成都成立,中央特派员夏康农任主任委员。1956年12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产生了农工党四川省第一届委员会,刘星垣任主任委员,刘宗宽、邓作楷、郭仲衡、周绪德任副主任委员。1958年10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刘星垣任主任委员,邓作楷、周绪德为副主任委员。1962年7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刘星垣为主任委员,邓作楷、周绪德、唐阳春为副主任委员,赵去非为秘书长。“文革”中,农工党四川省委会被迫停止了一切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工党四川省各级组织恢复活动。各级组织坚持贯彻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方针,加强组织建设,以大中城市为主,中上层为主,医疗卫生界为重点,吸收新成员,使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1979年12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刘云波为主任委员,吴应琪、郎育三、杜琼书、刘宗宽、刘承志、杨云书、赵去非为副主任委员,赵去非兼秘书长。1984年4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刘云波为主任委员,杜琼书、刘承志、杨云书、李克光、韦思琪、张光于为副主任委员,杨云书兼秘书长。1988年6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李克光为主任委员,刘云波为名誉主任委员,韦思琪、刘承志、杨云书、张光于、刘敏如为副主任委员,易明昭为秘书长。1992年6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李克光为主任委员,韦思琪、张光于、易明昭、唐运张为副主任委员,易明昭兼秘书长。1997年5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唐运张为主任委员,刘云波、李克光为名誉主任委员,张光于、易明昭为名誉副主任委员,刘敏如、刘晓峰、梁德荣、许震环、李恒明、王正荣为副主任委员,陈久康为秘书长。2002年4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刘晓峰为主任委员,李克光、唐运张为名誉主任主委,易明昭、张光玗为名誉副主任委员,王正荣、侯一平、张庆文、李国友、韩盛玺为副主任委员,钟勤建为秘书长。2007年4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选举刘晓峰为主任委员,王正荣、钟勤建、侯一平、张庆文(女)、李国友、韩盛玺为副主任委员,夏华祥为秘书长。2011年5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通过了刘晓峰同志因调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辞去农工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的决定,并选举王正荣同志为农工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截止2007年12月底,全省共有12个市级委员会,2个县级委员会,29个省直总支、支部。党员5670人,其中文教界746人,占13%,科技界592人,占10%,医卫界3552人,占62%,其他780人,占15%,中高级知识分子占91%以上。建有成都、绵阳、德阳、乐山、攀枝花、宜宾、自贡、内江、广元、遂宁、达州、巴中等12个市级委员会。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赋予民主党派的光荣使命。农工党全省各级组织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予以高度的重视。近五年来,我党全省各级组织的负责人多次应邀参加中共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统战部等有关部门召开的座谈会、协商会、工作汇报会、情况通报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考察、调研活动,分别就我省和各地的大政方针、政府工作、地方法规草案、经济建设等建言献策,得到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

近五年来,我党全省各级组织以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导向,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医药卫生、计划生育、农业、教育、交通、能源、社会治安、反腐倡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有较高水平和质量的提案、议案。这些提案、议案资料翔实,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采纳,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截止2007年底,全省农工党员在各级政府司法机关担任实职的43人,受聘担任各类特约人员的102人,有各级人大代表171人,各级政协委员587人。

民主党派与政府有关部门对口联系工作,自1991年我会与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建立对口联系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对口联系工作进展顺利。1995年5月,我会与省卫生厅和省计生委分别签定了《对口联系意见书》,明确规定了双方的联系人员、方式、内容等,形成“领导重视,职责明确,运作规范,注重实效”的良好局面。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及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全省各级组织充分发挥我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特点,遵循我党中央“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沟通信息、注重实效”的指导方针,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支边扶贫和咨询服务活动,努力为我省两个文明建设做好事,办实事。主要有: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大力开展智力支边、卫生教育扶贫、定点合作等,如实施“农宜合作”、“农马合作”、“农富合作”等项目;为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计生技术人员;开展义诊活动;积极牵线搭桥,开“三引进”;积极参与农工党重庆、广西、云南、贵州共同组成的“农工党四省五方协作区”的科技咨询服务;以康定藏文中学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扶贫,送医送药到老、少、边、穷地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