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重文




概念


重(chóng,阳平)文 (wen,阳平):一般认为,重文就是异体字。《现代汉语词典》对”重文”的解释是”<书>异体字。”<辞源>(修订本)解作:”凡字音义俱同,而形体不同者,古谓之重文。”

“重文”概念的提出


我国最大规模系统收集整理异体字的是东汉的许慎,他首创先例,在《说文解字》中提出了“重文”这个概念。可是,由于许慎对“重文”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导致了后人历来对重文的认识存在混乱现象。因此,重新认识〈说文〉重文的内涵,对汉字学的学习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有关“重文”概念的不同意见


学术界也有不少人认为重文等同于异体字。蒋善国曾说:“说文里的重文就是异体字。这种‘重文’字形虽异,可是音义完全相同,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余国庆说:“古文、籀文、与篆文是属于不同时期的形体上的差异,或体、俗体,都是一个字的不同形体。所有说文的或体、俗体,都是一个字的不同形体,也就是异体字。”林清书指出:“〈说文解字〉的重文实际上就是异体字。”早在40年代初期,沈兼士先生就提出了“重文并不尽是异体字“的观点。他说:”许书重文包括形体变异,同音通借,义通换用三种性质,非仅如往者所谓音义悉同形体变易者为重文。”也有学者认为,战国时期东土六国的文字,俗称蝌蚪文,大部分来自于孔壁出土的书简,这些蝌蚪文相对于秦篆,被称为重文。

《说文》的重文即异体字,包括古文、籀文、篆文、秦刻石、或体、俗体、奇字、通人掌握的字、秘书中的字,共九类。《说文》以小篆作为字头,与小篆不同的古文和籀文则作为重文。这是正例。有时为了立部的需要,把古文作为字头,把篆文列为重文。这是变例。秦刻石即秦朝时在石头上刻的文字,也是小篆。或体指另外的形体,多为小篆。俗体指在民间流行的字体,限于小篆。奇字指古代某种特殊的字体,属于古文。通人掌握的字,指来源于专家的特殊的字。秘书中的字,指那些讲阴阳五行、秘密而不公开的书里所用的特殊的字。这两类字也限于小篆。在以上九类重文中,古文、籀文、或体三类占了绝大部分,其他六类为数很少。

相关分词: 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