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绿道网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珠三角绿道网




概况


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从2010年起,广东将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构成珠三角绿道网的主体框架,将绿道打造成为广东省的“标志工程”。2012年后,引导珠三角绿道网向省内东西北地区延伸。力争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将珠三角绿道网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志性工程。

《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意见》发布。《实施意见》要求,逐步开展6条区域绿道的建设工作,构建珠三角绿道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广东省建成安居、康居、乐居、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城乡。将珠三角绿道网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志性工程。《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编制省立公园——珠江三角洲绿道建设规划”的任务要求,将把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高密度住宅区内的开敞空间联系起来,构建珠三角绿道网,并选取若干“区域绿道”,按照“省立公园”的模式进行保护和利用。

自2010年起,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6条区域绿道,串联200多处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

珠三角6条区域绿道走向


1号绿道:主线长约310公里,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为特色,西起肇庆双龙湖旅游度假村,经佛山、广州、中山,至珠海观澳平台,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

2号绿道:主线长约470公里,沿珠江东岸布局,以山川田海为特色,北起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经增城、东莞、深圳,南至惠东稔平半岛巽寮休闲度假村,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

3号绿道:主线长约360公里,横贯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闲为特色,西起江门帝都温泉,经中山、广州、东莞、东至惠州横沥黄沙洞自然保护区,途经60多个发展节点。

4号绿道:主线长约220公里,纵贯珠江三角洲中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北起广州芙蓉嶂水源保护区,向南途经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温泉度假村,途经20多个发展节点。

5号绿道:主线长约120公里,纵贯珠江三角洲东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北起惠州罗浮山自然保护区,途经东莞、深圳,南至深圳银湖森林公园,途经20多个发展节点。

6号绿道:主线长约210公里,纵贯珠江三角洲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滨水休闲为特色,北起肇庆贞山,向南途经佛山、江门,南至江门银湖湾湿地及古兜温泉,途经16个发展节点。

绿道的分类


分为3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

生态型区域绿道 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线设立,通过对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创建,连接和管理,来维育珠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保障生物多样性,可供进行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生态型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区域绿道 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设立,包括登山道,栈道,慢行休闲道的形式,旨在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郊野型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区域绿道 主要集中在城镇建成区,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和城镇道路两侧的绿地设立,为人们慢跑,散步等提供场所,发挥贯通珠三角绿道网的作用。都市型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规划


结合珠三角城乡空间布局、地域景观特色、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的特点,根据绿道所处位置和目标功能的不同,《绿道网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区域绿道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并提出了分类建设指引。《绿道网规划纲要》结合珠三角资源和城乡发展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交通网络建设等实际情况以及各城市的发展意愿,研究提出了珠三角绿道网总体布局的构想,包括主要功能、路线走向等主要内容。

绿道控制范围


绿道网是一个开放的线性空间,除以下允许保留和进入的用地类型或项目外,在绿道控制范围内严格限制与区域绿道功能不兼容开发项目的进入:

1、耕地,园地,林地,水域,湿地;

2、公共性开敞绿地:各类公园,游乐园,野营基地,野生动物园,名胜古迹等;

3、体育运动设施:高尔夫球场,滑草场,赛马场,马术表演场等;

绿化比率高,景观佳或旷地型用地:自来水厂,小型污水厂等大型公共设施以及现存的具有岭南特色的村落等;

4、生产性绿地:花圃,苗圃,植物园等;

5、游憩服务设施:农家乐,渔家乐,烧烤场等;

6、其它:纪念性林地,防护林等。

意义


绿道网意义重大,可以解决珠三角结构性生态廊道保护体系缺失的问题,满足城乡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为进一步扩内需促增长,转变发展模式提供新载体,为推动珠三角生态保护和生活休闲一体化及城乡建设奠定基础。

名词解释


绿道:查理斯莱托的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这样定义:绿道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它可能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

绿道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可以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

绿道网是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成的网络状绿色开敞空间系统。这些绿道通过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将珠三角具有较高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类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重要节点串联起来,同时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并对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实施空间管制,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在构筑珠三角区域生态安全网络的同时,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活游憩空间。

世界最早的绿道


“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美国景观设计大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67年完成的作品: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Boston Park System)。其设计理念是:改良美国城市环境,在都市之中保留、恢复自然,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在城市工业社会之中的和谐关系。该规划将北国东部城市波士顿的四个大型公园以及其他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长达25 公里。

全球绿道纵览


美国东海岸绿道

从美国北部的加拿大边境延伸至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全长约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连接了两个国家、15个州、1个特区、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及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美国绿道建设的要求是:所有居民都应能在15分钟内从家或工作场所到达最近绿道。

英国伦敦“绿链”

1929年,英国大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制定了《伦敦开敞空间规划》,引入了绿化隔离带概念。1976年后的伦敦规划继承并发展了“绿道”理念,并将该理念加以延伸,形成包含不同类型的绿色通道组成的“绿链”(green chain)理念,其目的除了保护大多数开敞空间之外,还重视开发这些绿色通道的旅游休闲潜力。

德国鲁尔区

为改善旧工业区及旧城区的城市形象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7个“绿道”,将原本脏乱不堪、破败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目前,鲁尔区已成功整合了区域内17个县市的“绿道”,并在2005年对该“绿道”系统进行了立法,确保了跨区域“绿道”的建设实施。

法国卢瓦尔河绿道

法国卢瓦尔河流域绿道法文名称“La Loire à vélo”,意译即“骑自行车的卢瓦尔河”。此“绿道”位于法国中西部地区,全长近800公里,横跨法国卢瓦尔大区和中央大区两个行政大区、6个行政省、8个大中城市以及1个地区级自然公园,沿途设有14个自行车租赁和维修服务点,150个可接待自行车的餐饮住宿点,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

相关分词: 珠三角 珠三 三角 绿道 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