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蒙古国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走进蒙古国


本书是作者赴蒙古国考察与探访经历的图文集,作者先后18次深入蒙古的每一个角落,详尽地记叙和描绘了蒙古国的人文历史及自然风情。全书共分五部分,分别从蒙古印象、自然艺术的国度、人与自然和谐的赞歌、蒙古西部行有感、探访成吉思汗诞生地这几个方面叙述。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



版权信息


作者:孟松林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 第1版 (2007年1月1日)

平装: 155页

开本: 16开

定价:¥56.00元

ISBN: 7811150352

条形码: 9787811150353

商品尺寸: 23 x 17 x 1 cm

商品重量: 322 g

ASIN: B0011EYSD4

内容提要


通过“蒙古印象、自然艺术的国度、人与自然和谐的赞歌、蒙古西部行有感、探访成吉思汗诞生地”五个部分,全面细致地介绍了蒙古国的自然、人文、艺术等环境内容。

作者简介


鄂伦春族。1956年出生,成长在位于大兴安岭腹地的鄂伦春自治旗。198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呼伦贝尔人民医院从医十年,成为中华医学会肛肠学会最年轻的理事。1991年又被组织选派,回到家乡鄂伦春自治旗担任副旗长、旗长。2001年调任呼伦贝尔市委统战部长、政协副主席、市委常委。自弃医从政后,多年来在国内的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表现森林草原风光和北方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摄影作品以及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论文考察报告,多次获奖。现兼任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会长,内蒙古中华文化学院名誉副院长、客座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摄影家协会会长,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前言


《走进蒙古国》这本书,精彩之处当然首先是孟松林与萨其尔图两位摄影家的作品,让我们叹为观止。不过,仔细阅读之后,我会觉得,更引人入胜的则是孟松林先生的文字,以及在这些文字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一颗美好又纯真的赤子之心。

这颗赤子之心原该是人人皆有的,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的人都在后天的教育环境所造成的偏差之中逐渐失去这美好的特质,在浊世之间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最后终于让明珠蒙尘。

幸好,这位“生在大兴安岭森林,长在呼伦贝尔草原”的鄂伦舂人孟松林,还始终葆有这颗不受世俗价值观念所影响的赤子之心。因此,在他十几次的蒙古国之旅,近身观察这一片土地,其上的族群,以及绵延了千年又千年的文化之时,所累积而成的心得才会抒发得如此动人。

一开始,他就是啧啧的赞叹:“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美丽的地方,这样纯朴的民族风情。蒙古国是一个恢弘宽广的国家,她的森林,草原,沙漠,湖泊,保持着世界上独有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像一幅多彩壮美的风光画卷。”从2002年7月第一次到达之后,孟松林就开始了他往后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之旅,从2002年到2006年,以飞机,火车,越野车等种种交通工具深人蒙古国,除以相机来摄取美景之外,更以文字来抒发心中的感动。

而令我们这些读者深深感动的,却是这位创作者的一无所求!是的,孟松林并不是为了今天的这本《走进蒙古国》的出版才去蒙古国的。他不是记者,更非专业的旅游作家,这本书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他对蒙古国的土地,族群,文化的热爱,而渴望与在汉文化里生活的朋友们分享他的探索与发现。

在呈现出这样一份精彩的成绩报告之时,孟松林并不祈求读者对摄影者和作者自身的赞许,这位创作者一无所求,不求名,不求利,只求大家如他一样能够领略和感受到蒙古国的富饶与美丽。

他就像是我们一位远游归来的兄弟,渴望与我们分享一切。这份热情,因而使得这本书不会等同于一本旅游指南(虽然他在书后也附加了一些信息),也不等同于一本文化简介(虽然他也搜集和阅读了许多史料),而是远远地超越了这二者之上。

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从这本书开始而对蒙古国动情的。

旷野无垠,时光悠长,生命在此,乍看虽似脆弱与渺小,却始终能够绵延不息,并且,还能够发展为亘古所无的帝国勋业,不单是帝国疆域横跨欧亚,那对无数文化的影响更如源头活水,至今独见奔流与滋润的痕迹。

如今已受各国学者所赞叹与肯定的许多存在于游牧文化里无形的精神资产,诸如坚忍,勇敢,合群,互助,信任以及体谅等等的美德,其实都是这个族群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时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所积累起来的。

人与自然,彼此善待,在浩瀚的天地之问永存一份感恩之心,这就是游牧文化里最令人珍惜与敬重之处。唯有拥有这样的美德,人们才可能拥有如此富饶的国土啊!而今天的蒙古国,从民间以至政府,在脱离了苏联的束缚,大步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之中,也始终没有离弃自身这古老又美好的传统。今年是2006年,离公元之1206年,成吉思可汗统一蒙古,在斡难河源登基,开展蒙古帝国辉煌大业的那一刻,刚好是整整八百年!

后记


记录着我赴蒙古国考察与探访经历的图文集《走进蒙古国》,即将付梓了,回想起这五年多所经历的一切,真有股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十八次赴蒙古国考察,虽然走过蒙古国二十二个省中的二十个省区,但是感觉好像刚刚起步一样。

我是鄂伦春人,由于民族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我又不懂蒙古语,不可能更多的读懂蒙古人,更何况是一个蒙古国。为此,要想更好地完成这本首创之作,必须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创作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最难的是,几乎找不到用中文介绍蒙古国的书籍与资料,只是在一些杂志上看到点滴描述蒙古国的文章。好在我比较幸运,得到了很多朋友、专家的帮助,使得本书顺利完成,这是中蒙人民友谊之果。

我真诚的感谢,和我有兄弟般情叉的蒙古族朋友、呼伦贝尔市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宝立道先生,他一直给我当蒙古语翻译。在考察过程中,他与我同甘苦,共患难。他准确的蒙古语翻译水平,使我有了完成本书的信心。几句话,难以言表我的感激之情。也许,宝立道更接受的是我对蒙古民族和游牧文化发自内心的这份情感。

在蒙古国,我结识了很多的朋友。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大学副校长、历史,地理学家苏赫巴特尔老师,6O多岁的人,不但和我一起旅途颠簸,艰辛探险,而且,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蒙古国的历史,地理,人文和民俗,本书记载的史实内容大部分都是他所讲述的。摄影家萨其尔图先生,多次与我乘车同行,饥饱无怨,每天都讲好多趣闻轶事,使我增长了许多见识。

还有我的朋友巴达玛先生、孟和苏和先生、罗布桑先生,钢巴图先生、奥云其其格女士、索米亚女士,还有好多蒙古国的朋友,他们从各个方面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支持,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觉得作为中国人,更应该了解和熟悉我们的北方近邻蒙古国,在中国,蒙古国不应该是被遗忘的国家。

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曾经在呼伦贝尔盟医院担当外科医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汉语言写作训练。因此,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与错误,是我的朋友们,他们从各个方面积极地支持我,无私地帮助我,才使本书得以顺利完成。

当我把还没有成形的初稿寄给著名画家、诗人、作家席慕容老师,并请求给我写序时,席慕容老师答应了我的请求,写了题为《惊艳》的序,蒙古著名词作家克明老师,也写了使我激动不已的跋《森林的眼睛看草原》。还有乌日图那顺、黄建平、乌嫩其、卜兆军、包芳、包荔荔、唐凯元、唐凯旋,还有我的妻子德学英,他们也从各个方面给予我积极的支持,我深深的感谢他们,这是一本凝聚着大家心血与真诚的作品。

我的挚友北京洛娃科技实业集团的董事长、总裁胡克勤先生,我的朋友北京山水名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天铭先生和黄鹂女士,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艺术造诣,给本书增添了艺术色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我只是“蜻蜓点水”似的、讲述自己在蒙古国的经历和见闻,但是如果通过我的感受,以及摄影图片,能让读者领略到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游牧文化”、“游牧文明”的真谛;了解“草原游牧转场”是人与自然最为和谐的生产方式;了解蒙古国原生态,无污染,未破坏的美丽自然是蒙古人民留给世界的珍贵礼物,那么,我会觉得我没有愧对蒙古国这片圣洁的土地;没有愧对日夜陪伴我的蒙古朋友们;没有愧对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

写到这里,我激动的思绪又回到蒙古国。莫嫩草原的辽阔;肯特山的灵气;蒙古大沙漠的浩瀚;阿尔泰山雪峰的雄伟;还有库苏古尔湖那人间仙境般的风光,眼前仿佛就是一幅巨大的秀美风光画卷。

再见吧,美丽的蒙古国!我还会来看你!

目录


惊艳(代序)

前言

第一章 蒙古印象

1飘逸的乌兰巴托

2难忘的口岸经历

3博物馆有感

4奔赴库苏吉尔湖

5千年古都哈喇和林

6呼伦贝尔苏木

7蒙古国的“水牢”

8我所接触的蒙古国警察

9空中“巴士”

第二章 自然艺术的国度

1聚焦蒙古马

2醇香马奶酒

3国宝马头琴

4狂欢的节日——那达慕

5敖包与圣山

6查干萨日——春节

7天籁之音——喉麦

8蒙古奶茶

9婚俗拾遗

1O礼仪之邦

11久违的鼻烟壶

第三章 人与自然和谐的赞歌

1古老的游牧习俗

2自古传承的生态观

3依恋驯鹿的查腾部落

第四章 蒙古西部行有感

1温馨的乌布斯湖

2圣洁的雪山

3科布多怀古

4狂奔阿尔泰戈量草原

5神奇的阿尔泰

6回归的哈萨克人

第五章 探访成吉思汗诞生地

1千古神话成吉思汗

2记忆久远的温都尔汗

3艰难之旅达达勒苏木

4诞生秘境一一德伦宝力德格山

5布利雅特老猎人

6高原怀古

7难忘归途

附:赴蒙古国旅游的有关事宜

附: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


蒙古奶茶

我非常喜欢喝奶茶,吃蒙古奶食和手抓肉。在蒙古国,不论走到哪里,都能人乡随俗,品尝不同风味的蒙餐。心情也好,经常在愉快的气氛中,享用美食,享受人生。

蒙古国蔬菜很少,也很贵。不喜欢吃肉食的人很难适应蒙古的环境,尤其是到乡下苏木几乎是清一色的肉食,很难看到蔬菜。

虽然,蒙古国的饮食文化,餐饮种类,较为单调,不属于国际上知名的美食料理,但是,蒙餐还是非常富有特色的,是中,蒙,西餐结合的产物。蒙古国的餐饮分为白食和黑食,白食即为奶食,黑食即为肉食。略微有别于内蒙古的蒙古族饮食,蒙餐馆都带有西餐的风格。

在蒙古国小饭店叫馆子,跟汉语的叫法一样。在蒙古国你会发现,中国的饮食文化对蒙古国影响很大,好多的菜名叫法与中国相同,如白菜,咸菜,干饼,包子,馒头,醋等等直接称呼就可以,就是你不懂蒙古语也不要紧,按照中文讲蒙古人也能听懂,这是几千年来,汉文化对蒙古民族影响的结果。

蒙古人是以肉食为主的民族,宰杀牛羊后,不论什么部位和脏器,几乎没有扔的东西。清洁整理后,烹饪出各种各样的美食料理。不论是城市,还是牧区,饭店餐馆均有奶茶,面包,炒饭,色拉,鲜菜罐头,羊肉面条等蒙餐食品,更为叫绝的是烤全羊,蒸羊背,手抓肉。但是,在蒙古国的牧区吃“手把肉”要现杀现做。不论是城市、还是牧区,不是随时都备有新鲜牛羊肉。冬季除外。蒙古国的牧区每逢星期日不杀羊。我的蒙古朋友告诉我,蒙古人是靠牲畜生存的民族,一直在杀羊,杀牛,有时杀骆驼和马,还有狩猎,生活中充满血腥杀气。所以,星期日不杀生,不见血,给牲畜一个安宁的日子。蒙古国的有些地区,太阳落山之后也不杀羊,这些习俗随着地区的不同习惯也有不同。

也许是寒冷的缘故,蒙古国西部库斯古尔省冬季几乎是吃马肉,马肉包子,马肉面条。夏季几乎都是吃用风干肉做的面条汤或菜汤,蒙古国的烤羊头,烤羊排,味美香脆。特别是烤羊包肝,香嫩可口,营养丰富,值得一吃。风干肉的味道也特别香,非常好吃。

蒙古的茶食是世界有名的,古往今来,蒙古人离不开奶茶。中国湖北产的“川”字号砖茶在蒙古地区非常有名气,古代蒙古还当作货币使用。不论是认识不认识,只要进蒙古包,主人一定会端上奶茶招待你。在蒙古国随着地区的不同奶茶的味道都不一样,东部地区的奶茶,茶叶放的少,不放盐,显得奶茶清淡适中,东部的蒙古人说“喝这样的奶茶不渴”。西部的奶茶,牛奶和茶叶放的多,放盐,所以,奶茶显的色重味浓。再配上奶皮子,奶干,还有特制的炒面,香浓可口,西部蒙古人说“喝茶就得喝浓香的茶,要不然还不如喝凉水”。我非常习惯喝西部的奶茶,咸淡和我们呼伦贝尔的奶茶一样,百喝不厌。一个人喝上一暖瓶奶茶是平常事。特别是在零下三十五度,寒冷透骨的冬季,带着满脸的霜花,满身的寒气进入蒙古包,喝上几口热腾腾的奶茶,温暖人心,户外的寒意早已是烟消云散。

蒙古国的小饭馆最常见的食品是奶茶和包子,炒面,炒饼,面条。没有酒,蒙古国规定,在不具备条件的小饭馆不许卖酒。包子几乎全是肉馅,配有少量的洋葱,咬一口,溢出的是香浓油浸的肉汤。蒙古的羊肉面条味道特别,清水羊肉汤下面条,放点盐和葱,没有酱油和味精等其他调料,味道鲜美自然,十分可口,我回家做草原风味的羊肉汤面条,但是怎么做也做不出有蒙古包味道的面条。

相关分词: 走进 蒙古国 蒙古 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