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底层的10亿人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最底层的10亿人


虽然全球经济空前繁荣,但仍有10亿人口被甩在了发展的行列之外,沦为全球经济社会中最底层的10亿人,而这其中有70%居住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长期陷入停顿或衰退,而且至今看不到改进的希望。这些人和这些国家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构成了世界不稳定的因素。本书剖析了制约这些国家发展的各种陷阱——战乱陷阱、自然资源陷阱、恶邻环绕的内陆陷阱以及小国劣政的陷阱,提出了帮助这些国家摆脱困境的建议。



图书信息


基本信息

作 者: (英)科利尔 著,王涛 译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

字 数: 175000

版 次: 1

页 数: 171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508612041

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理论

定价:¥30.00

作者简介

保罗科利尔(Paul Collier),牛津大学非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主任及英国政府非洲委员会顾问,非洲经济问题的世界顶级专家之一,《挣破战乱陷阱》的作者。

内容与评论


内容简介

最贫穷国家为何日益衰败?如何起死回生?

虽然全球经济空前繁荣,但仍有10亿人口被甩在了发展的行列之外,沦为全球经济社会中最底层的10亿人,而这其中有70%居住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长期陷入停顿或衰退,而且至今看不到改进的希望。这些人和这些国家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构成了世界不稳定的因素。本书剖析了制约这些国家发展的各种陷阱——战乱陷阱、自然资源陷阱、恶邻环绕的内陆陷阱以及小国劣政的陷阱,提出了帮助这些国家摆脱困境的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将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全球减贫事业当中,本书对于国人了解全球贫困状况、贫困的优抚机制以及当前国际上有关减贫的各种建议和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创新之作,它富有洞察力地思考了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诸多空白领域。

——索罗斯(George Soros)

本书是对当代发展问题极有深度的思考和重大的挑战。

——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 ,美国前财政部长

保罗科利尔为我们贡献出了一本讨论发展问题的杰作。他的分析和建议有理有据,行文的方式也异常出色,那些关心最贫困的世界且能为他们做些事情的人们定会乐于阅读本书。

——欧内斯特塞迪略(Ernesto Zedillo),耶鲁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墨西哥前总统

保罗科利尔的书很有份量:他清楚地向我们说明了在世界上最贫困的10亿人身上正发生着什么,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怎样才能使他们在一个财富不断增长的世界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机遇。他的观点应当作为政策讨论的核心。

——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Nicholas Stern),伦敦经济学院教授,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目录与书摘


目录

第一篇 问题何在?

第1章 落后与崩溃:最底层的10亿人

第二篇 陷阱

第2章 战乱陷阱

第3章 自然资源陷阱

第4章 恶邻环绕的内陆陷阱

第5章 小国劣政的陷阱

第三篇 中场:全球化能拯救吗?

第6章 错过的顺风船:被世界经济边缘化的最底层10亿人

第四篇 救助之道

第7章 为了拯救的援助

第8章 军事干涉

第9章 法律与章程

第10章 扭转边缘化地位的贸易政策

第五篇 为最底层的10亿人而奋斗

第11章 一份行动方案

书摘插图

第一篇 问题何在?

第1章 落后与崩溃:最底层的10亿人

第三世界缩小了。40年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一直是如何解决10亿人的富有世界与50亿人的穷困世界之间的对峙。由美国所制定的、规划了直到2015年经济发展进程的千年发展目标,就将对这一问题的考虑融人其中。然而很显然的是,到了2015年,这种将发展概念化的方法就将成为明日黄花。贫困世界的50亿人中有大约40亿人生活在增长速度很快的国家之中。发展的真正挑战还是在于那些正被甩在后面且常常濒于崩溃的贫困国家所包括的最底层10亿人。

最底层的贫困国家与21世纪共存,但它们所处的现实却犹如身处l4世纪:内战、瘟疫、蒙昧。它们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亚,其他则散落在世界各地。回顾20世纪90年代,甚至是在介于冷战结束和“911”事件之间的黄金10年里,这些国家的收入也下降了5%。我们必须学会将熟悉的数字颠倒过来:整整50亿人已经繁荣昌盛起来,或者至少从发展态势上看是如此,而有10亿人却深陷在最底层的泥潭之中。

这个问题,不仅对挣扎在生死边缘上的10亿人来说意义重大,对我们而言同样非比寻常。在21世纪,物质生活的安逸、全球化的传播和经济的独立,都使这些混乱的巨岛越发容易受到伤害。而现在问题就已经很麻烦了,当最底层的10亿人从一个日益云波诡谲的世界经济中被分离出去后,再想将其融合只会变得更难,而不是更容易。

这也是一个官方商业发展历程和民间发展历程都不去正视的问题。官方商业发展是由援助机构和获得工程合同的公司所推动的,它们会带着虽死不僵的官僚作风来捍卫自己的观点,因为它们喜欢事情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一种对包含了5/6人口发展的定义,使自己获得了走遍天下的通行证,准确地说,是走遍除去最底层10亿人之外的地方。在最底层,生存环境尤为艰辛。每一个发展机构都在委派员工去乍得和老挝任职的问题上犯难;而像巴西和中国一样的国家却总是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世界银行在每一个主要的中等收入国家都建立了庞大的办公机构,却没有派出过一个人长驻中非共和国,所以也不要指望着官方商业发展会心甘情愿地改弦易辙。

民间发展历程是由摇滚明星、知名人士和非政府组织所推动的。就其声誉而言,它确实将关注点放在最底层10亿人的生存状况上。也多亏了民间的努力,发展问题才会被提到八国峰会的议程当中。但不可避免的是,由于人们对口号、影像和愤怒的需要,民间力量不得不将所要传达的信息简单化。不幸的是,尽管可以将最底层加亿人的困境问题简单进行道德化,可回馈却不会被简单道德化。这是一个需要几种政策共同实施才能够解决的问题,而它们中的一些是违反直觉的。不要期望民间力量能形成这样一种工作议程,实际上,民间力量有时就是一种没头脑的热心肠。

最底层贫困国家的政府又如何呢?时势环境造就了极端的人事。这些国家的领导者,有时是靠武装力量强行夺到政权的;有时则是靠从已贿得政权的人那里将政权诈骗过来的;也有时,有一些勇敢的人,不惜一切地努力创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即使这些国家的现代政府形象有时也不过是表面现象,就像它们的领导者只是在模仿着现代政府的脚本演出罢了。这些领导人坐在国际谈判桌上,比如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桌上,却没有任何可以谈判的。甚至在他们的政府已经彻底垮台后,他们的位子也还是继续被保留着:索马里政府已经对国家失去控制多年,却仍然在国际舞台上“代表”着索马里。因而,不要指望着最底层10亿人的政府能够规划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它们总是在恶棍与英雄的争斗之间分崩离析,而它们中的一些还几乎都不在其位。为了我们未来的世界可以生存,英雄们必须赢得斗争。但恶棍们却拥有枪杆子和金元,而且迄今为止他们经常占据上风的。如果我们不彻底改变策略,这种情形还是会继续。

所有的社会都曾经历贫困。大多数国家现在都摆脱了贫困,为什么另一些国家却深陷其中呢?答案就是陷阱。贫困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陷阱,否则我们便仍会处于贫困之中。我们不妨暂时将经济发展想象为瀑布和梯子。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存在一些神话般的梯子,大多数国家都正在使用它们。但也同样存在一些瀑布,一些国家就恰好碰上了它们。底层的贫困国家是不幸的少数,只有它们深陷泥潭。

陷阱以及被困其中的国家

很容易就能设想出这样一幅图景:某个国家就像我们的祖先一样一贫如洗,在经济上几乎停滞,而且只有很少的人受过教育。通过艰苦劳动、勤俭节约和聪明智慧,一个社会一般都能逐渐摆脱贫困,除非它被陷阱困住。发展的陷阱已成为学术论战的时髦领域,并分成了泾渭分明的左右两派。右派倾向于否认发展陷阱的存在,断言只要实施良好政策,任何国家都会摆脱贫困;而左派则倾向于看到全球资本主义在本质上就会创造出一种贫困的陷阱。

发展陷阱的概念已存在了很长时间,而最近则更多的与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的工作联系在一起,他关注的是疟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的后果。疟疾使一些国家停滞在贫困中,而因为它们的贫困,疫苗在这些国家内的潜在市场就无法保证制药公司获得足够的利润,这些制药公司也就不会对必要的医药研发进行巨额投资。本书探讨了四种被关注甚少的陷阱:战乱陷阱、自然资源陷阱、恶邻环绕的内陆陷阱以及小国劣政的陷阱。与许多现在正在步入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本书关注的所有国家都是贫困的。它们共有的特征是它们都被这种或那种陷阱所困,而且这些陷阱还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多年过后,还是有些国家从陷阱之中脱困,开始迎头赶上。不幸的是,追赶的进程近来停滞不前了。那些只是在近10年当中才完全摆脱陷阱的国家,如今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如今的全球市场对新进入者更加充满敌意。新近脱困的国家或许已错过了顺风船,它们会发现自己正身处一个炼狱般的世界之中,在这个世界中,种种外来因素牢牢制约着增长;这将成为我们讨论全球化问题的主题。当毛里求斯在20世纪80年代脱困时,它能蹿升至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而当邻国马达加斯加最终在20年后脱困时,却再也无法一飞冲天了。

虽然大多数国家都避开了本书所提及的陷阱,但总计大约有10亿人的那些国家却饱受其害。在对陷阱的表述背后的是一些与定义相关的问题。例如,陷阱之一是被陆地包围——尽管地处内陆并不足以构成陷阱。但一个国家何时算是内陆国呢?你可以通过一张地图将这个问题想个清楚明白。但扎伊尔在卡比拉总统上台后,又可以理解地将国名改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这个国家又如何定义呢?它确实是内陆国,但又拥有一小段狭窄海岸。苏丹也有一些海岸,可它的大多数人民都住得离海岸很远。

在定义这些陷阱时,我不得不多少有些武断地划分界限,这便造成了灰色地带的产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无疑向着成功奋勇直前,而另一些却在向着一种所谓的黑洞步步逼近。然而,对有些国家我们实在难以置评。或许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在迈向成功,我希望是如此,而我也是这样分类的,但有一些巴布亚新几内亚问题的专家却对此不以为然。主观判断不可避免地引来争议,但这样的争议却并不怀疑下述观点:存在一个黑洞,而许多国家正无可辩驳地一头向其撞去,而不是正在迈向成功。你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对这种主观判断了解更多。现在,请暂时先相信我的区分是能够自圆其说的吧。

相关分词: 最底层 最底 底层 10 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