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马镇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勐马镇


勐马镇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隶属于思茅地区孟连县,勐马镇是一个以傣、拉、佤为主体,多种(15种)民族共存的边境山区少数民族乡镇,总面积达530平方公里。勐马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成了镇、村、社、农户和开发商五类股份合作制的嘎渣格局,走出一条“勐马经济模式”之路。

中文名称:勐马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云南省

面积:530平方公里

人口:24307



概况


勐马镇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隶属于思茅地区孟连县,是一个以傣、拉、佤为主体,多种(15种)民族共存的边境山区少数民族乡镇,总面积达530平方公里,总人口24307,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87%,主体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8.79%,辖8个村委会,6个镇属企业。

以橡胶公司龙头企业为依托,发挥龙头效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完善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出了一条“专中有兼,兼中有专,专兼结合”的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实施了高、中、低的产业经济带布局,用骨干项目覆盖贫困地区带动发展,全面实施村村有企业,社社有项目,户户有股份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镇、村、社、农户和开发商五类股份合作制的嘎渣格局,走出一条“勐马经济模式”之路。勐马镇现有水田21310.8亩,旱地25709.2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39469亩,茶叶基地11287亩,橡胶58971.51亩,咖啡11081亩。

气候特点


地处低纬度南亚热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2-23.4℃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563毫米,地形东南高,西北低,最高海拔2603米在拉夫大黑山的昂朗山顶,最低海拔500米在南马河与南卡江的入口处勐啊,属明显的立体垂直气候。勐马镇雨量充沛,土地广阔肥沃,适合发展多种热区经济作物和各种热带水果。

历史沿革


勐马镇以驻地得名,勐马是傣语地名,“勐”为地方,“马”为来到之意。“勐马”即从其它地方迁来居住的村庄。解放前属孟连宣抚司召根达管辖,解放初期(1949~1953年)为澜沧县南卡区,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后改为勐马区,1969年改为勐马公社,1984年改为勐马区,1988年2月改为勐马镇。

民俗风情


勐马镇是傣族世代傍水而居,擅长捕捞,傣族民居为杆栏式建筑,布局为楼上楼下,楼梯平台、阳台。楼上主要设宴会厅、卧室,楼下主要设有杂物堆放处、粮食储藏处、猪鸡牛马厩等。

傣族妇女服饰美观大方,艳丽而简洁。妇女上身一般着白色或蓝色紧身背心内衣,外穿白色或黑色无领窄袖大襟短衫,下着各色花布或织绵筒裙。男子服饰则过去上穿白色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布质纽扣,下身穿宽裆大筒裤,腰系布带,喜挂挂包,带短刀。傣族主要以糯米和大米为主食。傣族信仰小乘佛教,讲究生死轮回,性情淳朴,温和善良。

基础设施


勐马镇辖区内有孟勐公路穿镇而过,辖区范围内建成有42公里的二级路面,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乡村公路里程达到300多公里。40个村民小组(队)已开通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为36%。已建成55个地面卫星接收站,农村电视覆盖率达到95%。辖区内有建有2个自来水厂,共投入资金46万元解决了群众饮水难的问题。

2006年共投入集镇建设资金1970万元,其中:一是投入560万元完成了集镇中心到红塔中学路段上长80米,宽20米的南马河大桥改扩建工程。投入340万元的勐马镇自来水厂已竣工验收,并为集镇范围内的用户和群众供应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在集镇范围内占地3亩的二级客运站建设。完成了勐啊口岸小集镇建设开发的前期工作,投资500万元长134米,宽14米的勐康大桥已竣工验收,投资370万元的联检楼和投资200万元的连接线公路正在建设之中。

经济发展


勐马镇是孟连县通往缅甸的主要通道之一,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依托干线发展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较好。镇域经济主要以橡胶、茶叶、咖啡三大产业为主。拥有橡胶面积66167亩,已开割26326亩,年产干胶3102吨,销售收入4270万元;拥有茶叶种植面积11800亩,投产面积达10811亩,年产干茶484吨,售收入600万元;拥有咖啡种植面积10118亩,已投产7824亩,产鲜果2982吨,加工咖啡豆727吨,销售收入656万元。

2006年,以勐马村芒蚌组为示范点,89户农户负责实施完成的冬早蔬菜样板250亩,每亩产值达到426元。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145期5980人次,小组及现场培训117期4860人次,培养种粮示范户100户;推广“两杂”面积27788亩,常规良种203推广2000亩,良种覆盖率为80%。开展了电脑农业推广水稻5030亩和玉米503亩。

2006年,受洪涝灾害的影响,粮食作物受灾3527亩(其中病虫害590亩),成灾410亩,经济损失8.95万元,经济作物受灾25914亩,经济损失338.94万元。通过采取扩大冬农开发种植面积,引导农户种植品质好、价值高的农作物,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挖渠修沟排水等措施,使全镇粮食产量得到增加。共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966亩,年总产量1147.09万公斤,平均单产280公斤,比2005年增加1555.38亩,总产增加35.24万公斤。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14272.7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16.9%;实现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728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8%;实现贫困人口552人的脱贫,完成计划任务的1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7.05‰,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的目标。

畜牧业发展


按照“一防二治三引导”的方针,针对出现的各种疫病,对境外的禽类及偶蹄动物进行监控,严堵带有疫病的畜禽入境,2006年共出门诊5250次,共诊疗、阉割家畜8560头,驱虫24550次。组织兽医技术人员分挂到各村组、企业,建立挂钩联系牌8个,并与养殖重点户签订10份防疫协议,举办各种培训12期167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60份。共实施牛冻精改良15头,产杂交牛1头。全年实现生猪存栏15021头,出栏10391头,比2005年增805头;大牲畜存栏5367头,出栏1009头;山羊存栏712只,出栏213只,家禽存笼56155羽,出笼67913羽。监督检查12次,检查屠宰场4个,肉产品市场2个,经营屠宰户45个,饲料门市11个,交易市场2个,养殖大户12户,查处无证上市交易仔猪940头和猪肉1头,并进行了补免、补检及没收,对经营户进行教育。全年共查获从国外偷运大牲畜入境14起126头牛,全部遣送出境。

林业发展


在管护好往年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基础上,完成规划林浆纸基地23620亩。在护林防火工作中,共召开防火宣传群众会12次,3527人次,发放护林防火须知6310份,挂历184份,重新组建以民兵,青壮年为骨干的义务队伍24支356人,与17个境外邻近边民小组签订防火协议,加强了防火措施建设,有效地控制了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在林政执法中,共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18份,其中杂木51M3,思茅松40M3。共兑现退耕户的国家补助费65万元,受益293户1172人。在农村利用新能源方面,2006年共完成沼气建设20口,使沼气用户达899户,沼气使用率达74.3%。

扶贫工程


2006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155万元,其中群众自筹743万元。一是完成东乃村西地组和双相村芒广组省级重点扶持村建设40万元;二是完成安居工程建设525户,投入资金945万元;三是完成上海对口扶贫东乃村完小教学大楼建设,投入资金30万元;四是重点村项目建设3个点即腊福新寨组、腊福村付俄一组、贺安村贺莫组共投入资金共60万元。上海援助项目两个点即腊福大寨组、贺安老寨组投入资金共80万元,已全部通过县级部门验收。新建文明路12900平方米,改造自来水5公里136户,新建三面光水沟1公里,会议室3间,厩舍改造374间,厕所5间,基本农田地建设100亩,新建节能灶384口,农户培训21期2360人次,受益群众达3096人。在东乃、帕亮、双相三个村新安装有线电视网络20套,受益群众461户1900人。

社会事业


教育工作

现有中小学17所,其中小学15所,共有1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计4558人,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贫困生共3906人,减免金额达到28万元。全镇共有教职工276人,代课教师61人,适龄儿童2326人,已入学2318人,入学率达99.65%。先后改造学校危房780平方米,新建楼房900平方米,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50万元资金用于双相村完小的学生住宿、办公楼的建设即将破土动工,有效的改善了我镇的办学条件。

卫生工作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消除污染源,改进生活工作环境,共开展宣传动员会7次6800人,开展活动7次,参与活动1.5万余人次,消除垃圾65吨,出动车辆60辆次,消除卫生死角1050处,清理污水沟1100米,水井消毒113口。开展灭蝇、灭蚊喷洒3次,机关单位2次,村寨1次33个组1997户,喷洒面积达155100平方米,受益人口6306人。以伤寒、痢疾疫区及热带易发病区为重点开展了2轮水源消毒,井水消毒119口,改厕105座。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共发放宣传材料500份,宣传展板6块,出黑板报50期,电视广播20次。

民政、残联工作

现有五保户147户154人,特困户246户619人,共组织发放救济粮29吨(其中:发放到学校的救济粮6.4吨),毛毯400床,纯棉被280床,衣服170袋、石棉瓦900片,受益群众3586人次。共有40户残疾人列为茅草房改造对象,投入改造资金16万元,补助生活用具40套共2万元。

移民工作

共接迁永善县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移民444户1863人,其中生产安置1837人,随迁26人。开展各种实用技术的培训共6期360人受训。移民群众已购买了30辆小轿车跑客运、3辆农用车做运输,3台联合收割机从事农业生产,有11户开起了小商店,做起了小本生意,有1户在县城办起了塑料加工厂,购买了180多辆摩托车。积极为移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调解移民之间和当地群众的矛盾,现有19户与当地群众通了婚。为使移民群众将来能有长远的经济发展基础,组织了18名移民代表到思茅考察学习。

集镇建设


勐马的集市贸易比较活跃,市场的建设在集镇的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勐马集镇中现建有3个农贸市场,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多,现仅有215万平方米的集贸市场已不能满足集市规模日益发展壮大的需要,扩大市场规模已势在必行。

2006年,通过积极向上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向下鼓励和发动群众量力而行地结合实际投工、投劳、投资金的方式,年累计共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达498万元。其中:水利设施建设投入330万元,基本农田地建设投入133万元, 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5万元。为了使农民群众的生产用水得到保障,保证农业的发展,农民增收。全年共组织15个村民小组2000余人对辖区内的南哈大沟、南抗大沟、南嘎大沟、帕亮大沟、勐马大沟、勐啊大沟进行全面的清理维修,实现改灌面积10247亩,增灌农田6500亩,对南哈大沟,南养大沟等几条大沟进行抢修,有效的确保了群众的生产用水。

灾后重建


勐马镇恢复重建工作、逐步完善村庄配套设施和环境整治。利用异地搬迁项目,投入资金150万元改良沟渠2条,修理公路沿线沟渠1条,沟渠治理共计456立方米。

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个,投入资金15万元,主要建盖村组会议室。已建好会议室1间,垃圾池1个,厕所3间。

人畜引水和电路照明工程。群众照明电已接通85户,剩余未完成的计划下半年继续实施,人畜引水则充分利用老管道进行取水,确保人畜引水需要得到满足。

利用世行贷款项目(畜牧扶贫资金建盖猪厩)投入资金337500元,135户群众每户2500元,大力发展农村畜牧养殖。在村寨庭院绿化美化建设中,群众自发栽植樱桃树1210株。由县林业局提供4000株墨西哥柏树也正在积极规划种植中。

兴边富民送温暖工程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勐马镇“兴边富民送温暖工程”已全面展开。一是组建122人的“兴边富民送温暖活动”工作组,倾听群众诉求,了解村情民意,推进橡胶产业利益分配测算工作。对群众急需解决的建设项目,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好事。

为准确掌握茶叶、咖啡两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因价格问题引起的农企矛盾。座谈会上,镇领导还分析了当前茶叶、咖啡市场行情,农企合作发展和独立经营的利弊,引导茶农、咖农清醒认识农企之间的关系,诚信经营,着眼长远发展。并要求企业要深刻吸取“7.19”事件的经验教训,尽快与农户就茶鲜叶和咖啡鲜果价格问题进行协商,达成统一意见,把矛盾解决在萌芽阶段,进一步规范管理,规范利益关系,明析产权,完善相关法律手续,建立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相关分词: 马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