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鼠尾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湄公鼠尾草


中文学名:湄公鼠尾草

拉丁学名:Salvia mekongensis stib

科:唇形科

分布区域:中国云南西北部。



基本资料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湄公鼠尾草的全草。

【功 效】:清热燥湿、清肺止咳。

【主 治】:肺热咳嗽。

【性味归经】:苦,寒。肺、胃、大肠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2克,水煎服。外用:捣敷或研末。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形态特征


年生草本;根茎粗短,其上被有棕褐色残存的叶柄;根粗大,长可达30厘米,粗达1厘米,扭曲状,纵裂,其上有多数纤细的须根。茎1-5,自根茎上升或直立,四稜形,被疏柔毛或渐变无毛,具少数叶对。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稀有近圆形或椭圆形,长3-9厘米,宽2-8厘米,先端钝或圆形或锐尖,基部心形或浅戟形,边缘具圆齿或圆齿状锯齿,稀有重圆齿,草质,上面被或密或疏的紧贴长柔毛或短柔毛,下面在脉上被开展的疏柔毛或幼时密被长柔毛,余部具腺点,叶脉大多数近掌状开展;基出叶叶柄最长,长约为叶片2-3倍,茎生叶叶柄向上渐变短至近无柄,被疏柔毛或变无毛。轮伞花序具2花,下部者疏离上部者密集组成长6-10厘米顶生总状花序,有时总状花序下部多少分枝而组成总状圆锥花序;最下部苞片叶状,具齿,上部苞片卵圆形或宽卵圆形,先端锐尖,具小尖头,基部楔状渐狭,两面被长柔毛及腺点,边缘具缘毛;花梗长约4毫米,与花序轴密被长柔毛及混生腺毛。花萼钟形,长1-1.5厘米,外面在脉上被具腺长柔毛,余部被小腺点,内面满布微硬伏毛,二唇形,唇裂至萼长1/2以上,上唇三角状卵圆形,全缘,先端具3个小尖头,下唇半裂成二齿,齿长三角形,先端渐尖。花冠黄色,长3.5-4厘米,外面在冠筒背部及上唇被具腺疏柔毛,内面离冠筒基部5-6毫米有斜向不完全疏柔毛毛环,冠筒长约为花萼3倍,下部筒状,在花冠外突然背部膨大,直伸或向上弯,至喉部宽达1.1厘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或稍外弯,长宽约6毫米,先端微缺,下唇比上唇稍长,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宽约8毫米,先端微缺,边缘波状,侧裂片斜卵圆形,宽4毫米,边缘具小缘毛。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花丝长约5毫米,扁平,药隔长约6毫米,弯成弧形,上下臂等长,二下臂横生药室,药室较小,先端联合。花柱伸出,先端不相等2浅裂,后裂片较短。花盘前方稍膨大。成熟小坚果未见。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草地,海拔2800-4100米。

相关分词: 湄公 鼠尾草 鼠尾 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