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井流芳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橘井流芳


‘橘井流香’是镇江唐老一正斋门头上的一块匾。为康熙50年(1712年)诗文作家陈鹏年有感于镇江一正斋膏药的神奇疗效而书写,并赠于镇江唐老一正斋。

中文名:橘井流香

属性:牌匾

所指:一正斋膏药

地域:镇江



诗文作家陈鹏年


陈鹏年(1662—1723)清初大臣,诗文作家。湖南湘潭人。字沧州,郭金台孙。清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历任浙江西安知县、海洲知川、江宁知府、江苏布政使。两次入英武殿修书,官至河道总管,兼总漕运事。秉性刚直,敢于任事,不畏权贵。

陈鹏年在江宁任上,因得罪总督阿山下狱,江宁商民因此罢市,句容生童焚烧试卷罢考,百姓填街塞户争送酒菜,并愿代其受罪。

陈鹏年在任江苏布政使时,又因得罪总督噶礼,再次被诬下狱。镇江百姓奔走呼吁,情同江宁。康熙两次下旨特为其昭雪。

陈鹏年为官勤于政事,革除陋习,开仓赈灾,亲上治河工地督工。陈鹏年死时家无余财,是当时的廉吏、名臣。他博学工诗,擅长书法。著有《沧州诗集》、《道荣堂文集》、《河工条约》、《历仕政略》、《陈恪勤奏议》等,在英武殿奉旨撰修有《分类字锦》、《物类辑古略》、《月令辑要》诸书传世。

陈鹏年在镇江期间,得知焦山瘗鹤铭坠落长江,即派人打涝上来,保全了“大字之祖”,为镇江做了一件大好事。“越壬辰冬,蒙天语昭雪,洞及隐微,禁网始疏。乃间以一扁舟一至山下,寻探崖壁。适雨雪稀少,水落石露,异乎常时。乃命工人是相是伐,巉岩寻丈,力难全舁,是割是剔,不遗余力……自冬徂春,凡三阅月,劂工乃成,是为癸已二月既望。”(陈鹏年《重立瘗鹤铭碑记》)

陈鹏年曾患有筋骨疼痛之症,因镇江“得异人之授”之“一正斋膏药”而悄然痊愈,致使他深信“一正斋膏药”之疗效。在他任河道总督治理水患时,他又把一正膏药带到了治河工地,解决了广大河工跌打损伤、腰肌劳损、关节炎等筋骨疼痛病症。从此,镇江一正斋在河南、山东不胫而走,被奉为神药。据说,河南、山东一带,至今还有嫁闺女用一正斋膏药作陪嫁的风俗。

有感于镇江一正斋膏药的神奇疗效,陈鹏年书写了“橘井流香”四字,制成金字牌匾派人送给镇江一正斋,以示彰显。

“橘井流芳”的典故


那么,“橘井流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四个字来源于“橘井流芳”的典故。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苏姓人家的孩子从小喜欢修道,终于修成正果了,临登天时向他母亲留言,来年将大疫,园前橘叶一片,檐下井水一升可渡灾。第二年果然因黄河缺口,瘟疫横行,危急之时苏母猛然想起儿子的话,便将橘叶一片,井水一升,全家人煎服,果然苏家人幸免于难。后将此法传于家家户户,使一方百姓也度过瘟疫。后人遂用“橘井流芳”来传颂苏家人治病救人的高尚德行。

大概是一正斋膏药的特殊香气,陈鹏年在题词赠一正斋时,将“橘井流芳”的“芳”字改为“香”字。从此,“橘井流香”四字匾额,就成了镇江一正斋膏药疗效卓著,治病神效的金字招牌。陈鹏年赠匾一百多年后,道光年间状元——镇江人李承霖又在“橘井流香”匾额上加题跋一段,题词有“唐沐先德唐守义创立一正膏药店经过,有济世利人之功,见陈公题词,不胜敬仰……”等语。至此,“橘井流香”匾额百年间,得到了两位历史名人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也使“橘井流香”四字成为镇江一正斋专属的传世之宝。三百年来,正是“橘井流香”对一正膏的特殊褒扬,使得镇江唐老一正斋在海内外的声誉与日俱增。

令人扼腕的是“橘井流香”匾额在文革中被查抄了,至今无法找寻,不能不说是文化名城的一大憾事。

相关分词: 橘井 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