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要点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2010年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要点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0年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闽教职成〔2010〕7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现将《2010年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校、本单位实际,扎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各项工作。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一○年二月十一日

2010年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要点

2010年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和2010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产业发展急需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按照“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制度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全面完成《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有关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一、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重点

1、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启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针对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着力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下的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为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十四个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做好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加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加强为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服务的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扩大紧缺人才领域相关专业培养规模,为区域产业调整和振兴提供各类技能型人才支撑。参照教育部颁发的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促进专业设置密切对接产业、企业、岗位和生产过程,对应专业技能、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努力建立与区域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相衔接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

3、积极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精神,以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模拟仿真实训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为核心,建立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手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资源库,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信息化素质培训,推进信息化环境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4、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推进机械、通信、化工、建筑建材、旅游、鞋服、闽台合作等省级职教集团(联盟)和各设区市区域性职教集团的实质性运作,切实发挥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规模化平台功能。职教集团内有关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和机构要加强协作,落实一批订单式培养、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共建实训基地和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项目。根据主导产业、重点产业集群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继续推动职教集团的组建工作,争取再组建若干个职教集团。

5、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推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需求对接,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课堂对接车间、师资对接师傅、校长对接厂长,努力提高中职毕业生对技术性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扩大订单培养规模,鼓励“企业落地建厂、校企签订订单,企业落成开工、学生进厂就业(实习)”,进行同步培养人才。不断完善“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顶岗实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探索建立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险。

6、深化中职招生改革。进一步拓宽招生工作思路,广泛动员和吸引应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高毕业生以及农民工、企业员工、军人等更广泛的人群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鼓励中职学校与企业、乡镇、军营、社区联合办学,扩大招生规模。继续实行灵活的招生机制,采取提前招生、集中录取、多次补录等多种办法,全力完成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确保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

7、搭建有利于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的“立交桥”。实施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高职单招”改革,在4个招考专业增加技能水平在考试中的要求,对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的中职毕业生给予照顾录取,探索高职院校人才选拔的新机制,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的通道,满足中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二、力求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取得突破

8、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推行以学分制为为核心的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分阶段、工学交替完成学业提供制度保障。针对中职生源多样化的现状,加强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管理,鼓励中职学校针对学生实际,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进一步完善“双证书”制度,不断提高中职毕业生取得与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建立健全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研究制定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9、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建立省、设区市、校级三级技能竞赛制度,办好2010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动各设区市、中职学校定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实现技能竞赛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人人都有技能竞赛的经历。发挥以赛促教的导向作用,引导技能教学的改革和课程模式的更新,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专业技能水平。把技能竞赛同职业资格认定、技术等级评定、就业准入和升学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

10、实施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二期)”专项投资和省、市、县(区)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在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训基础设施建设和配置设备的基础上,兼顾扶持学生生活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为海西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保障。

11、进一步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指导和推动7个县加快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均挂牌成立县级职教中心的目标。加大投入,推进县级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在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标准的基础上,具有与专业设置相配套、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训设施设备和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县级职教中心主体学校学生宿舍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以县级职教中心为核心,建立健全覆盖县、乡镇、村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12、着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使骨干专业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实训工位和场所,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仿真实训环境。积极探索企业和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新模式,依托行业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支持每个设区市依托职教集团、大中型企业等社会资源,在重点专业领域建设1-2个集实践教学、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中心),有条件的设区市争取建设2-3个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中心),面向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共享。

13、创建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国家级示范学校和优质特色学校。组织和指导有条件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做好申报工作,争取2010年全省有一批中职学校建设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国家级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发挥其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14、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继续选派100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继续举办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核定职数内设置一定比例“特聘教师”岗位,允许打破学历、身份限制,吸收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考核和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增加专业教师相关职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促进专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建立健全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通过集中培训、跨地区联合培训、校本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逐步形成省、市、校三级教师资培训和教研网络,开展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和教学研究,提高中职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