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2010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办科[2010]11号


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委),超级稻研究协作组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超级稻示范推广,发挥超级稻在全国水稻增产增收中的带动作用,我部决定2010年在全国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力争推广面积达到1亿亩以上,实现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推动全国水稻平衡增产。现将《2010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将任务细化到人、到田块,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

附件:2010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二〇一〇年三月八日

附件:


 2010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近年来生产实践充分证明,超级稻推广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我国稻作科技水平,而且对促进水稻生产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主要支撑作用。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国超级稻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进一步挖掘水稻高产优质和节本增收潜力,我部决定启动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目标,以推广高产优质超级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构建科技与生产良性互动、产学研紧密衔接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确保推广1亿亩,亩增产一百斤、节本增效一百元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超级稻品种保障和栽培技术支撑体系。继续加大超级稻育种材料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快南方超级早稻品种和适宜中低产田的一季超级稻品种选育及认证,拓展超级稻品种的适宜区域范围。加强超级稻综合栽培技术的集成,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确保超级稻品种增产潜力发挥。

(二)推进超级稻高产与高效、优质的协调统一。系统梳理东北、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华南稻区超级稻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超级稻品种与轻简生产技术结合上的突破、高产与优质结合上的突破。要在不明显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开发超级稻高产潜力,保障超级稻的产品品质提高和市场效益的提高。

(三)整合资源形成超级稻推广合力。围绕超级稻双增一百的目标任务,统筹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并与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高产创建等相关科技资源衔接,汇聚超级稻领域的人、财、物等,构建农科教、产学研更加紧密的科研推广网络,加速水稻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应用。

(四)创新推广工作机制。按照行政组织推动、专家技术负责、农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方式,以项目县为平台建立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两服务体系;构建由首席专家、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快速示范推广新机制。

二、目标与任务分解

2010年,计划在全国示范推广超级稻1亿亩,实现亩增产100斤、增收100元(简称“双增一百”)的目标,达到增产、增效、增收的协调统一,为“十二五”全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奠定基础。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东北稻区推广1850万亩:辽宁550万亩、吉林600万亩、黑龙江700万亩。

——长江中游稻区推广3100万亩:湖南1100万亩、湖北900万亩、江西750万亩、河南350万亩。

——长江下游稻区推广2200万亩:浙江300万亩、江苏800万亩、安徽1100万亩。

——华南稻区推广1600万亩:广东550万亩、广西850万亩、福建200万亩。

——西南稻区推广1250万亩:四川700万亩、重庆200万亩、贵州250万亩、云南100万亩。

三、技术措施

(一)选用主导品种

各地要以经农业部确认的80个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因地制宜地选择主导品种。

 (二)确定主推技术

推进良种良法良机的配合,分区域确定主推技术。

1.东北稻区

(1)主推技术

无纺布覆盖旱育稀植技术,钵盘育苗摆载技术,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技术,“三化一管”超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重点抓好关键问题

针对东北稻区化肥投入量大、低温冷害频发、稻瘟病重、育苗播种量大等问题,一是组装完善以省肥节水增效为目标的综合配套集成技术;二是建立以选用耐寒品种、早育苗、适时早插秧、增施磷钾肥等为核心的低温冷害综合防控技术;三是建立以选用抗稻瘟病品种、稀植栽培、少施氮肥、节水灌溉、及时药剂防治为内容的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四是以稀播种育壮秧为目标,完善无纺布覆盖旱育秧技术和大棚旱育秧技术。

2.长江中游稻区

(1)确立主推技术

强化栽培技术、机插秧技术、旱育秧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好气灌溉技术、抛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2)重点抓好关键问题

针对水稻产量不稳定,中低产田较多,季节性高温危害和晚稻花期寒害严重,稻飞虱、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虫为害重等问题。重点抓好:一是筛选适宜品种。选择适宜于贫脊土壤、抗旱性较强的超级稻品种。二是旱育壮秧。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素质。三是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性,对于泠浸田施行超级稻垄作技术。四是及时发布水稻高低温灾害预警。尽快作出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损失。五是实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根据病虫测报,加强对稻飞虱、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统防统治工作。

3.长江下游稻区

(1)主推技术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强化栽培技术,塑盘旱育抛(摆)秧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重点抓好关键问题

针对秧苗素质不高、超秧龄移栽、栽插密度不足、搁田不到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病虫害加重发生等问题,一是培育壮秧,培肥秧田地力,适期播种,提高秧苗素质;二是合理密度,适时栽插,提高栽插质量,保证足穗高产;三是适期适度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根系活力和成穗率,壮秆抗倒、减轻病虫害发生;四是推进统防统治,加大对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褐飞虱等病虫害的测报与防治,提高防治位率;五是推进秸杆全量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稻田可持续生产能力;六是建立防灾减灾预案,加大台风暴雨、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及灾后技术指导。

4.华南稻区

(1)主推技术。

超级稻高产高效强化栽培技术、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重点抓好关键问题

针对该区高温、多湿、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相关病虫害爆发的生态关系,稻田土壤的肥力不均衡、秧苗质量差、基本苗不足等问题,重点抓好四方面:一是旱育壮秧,通过降低秧田播种量,提高秧苗质量。二是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区域的温光水土条件、产量目标、品种类型,合理确定基本苗。三是统防统治,针对危害范围广、对产量影响大的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等病虫害,加强预测预报,切实做到统防统治。四是建立防风减灾技术预案,为华南稻区水稻稳产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5.西南稻区

(1)主推技术

旱育秧栽培技术、抛秧技术、强化栽培技术、“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重点抓好关键问题

针对该区高温、寡照、多湿等气候特点,病虫害危害较重,稻田水利条件相对较差,易受到干旱威胁,丘陵山区土壤肥力较低,水稻种植密度不足,秧苗素质偏低等问题。一是提高穗数。通过增加用种量,增加栽插密度,提高有效穗。二是培育壮秧。加大旱育秧推广力度,提高旱育秧技术到位率,提高秧苗素质。三是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四是强化病虫防治。加强预测预报,实施统防统治,提高病虫防治效果。五是防灾减灾。建立高温干旱等灾害预防技术方案,及时指导生产应对。

 (三)强化科技服务

1.着力建设高产示范区。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实施示范县开展高产示范区建设,每个超级稻示范县百亩核心方不少于5个、千亩示范片不少于2个、万亩辐射区不少于1个。同时,对参与实施百亩核心方的农户登记造册,内容包括农户姓名、住址、面积、技术联系人等。百亩核心方产量指标:东北、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目标产量在亩产750公斤以上,双季稻区两季亩产1100公斤以上,其他地区单季亩产700公斤以上;千亩示范片产量指标:东北、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目标产量在亩产700公斤以上,双季稻区两季亩产1000公斤以上,其他地区单季亩产650公斤以上;万亩辐射区产量指标:东北、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目标产量在亩产650公斤以上,双季稻区两季亩产900公斤以上,其他地区单季亩产600公斤以上。

2.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各级超级稻示范推广承担单位要联合相关超级稻研究单位,充分利用科技入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平台,广泛培育超级稻示范户。每个示范县培育的示范户不少于1000个,并对示范农户登记造册,明确具体技术负责人,争取做到示范区村村都有示范户。让广大农民不出村组就能看到增产增收效果,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逐级开展技术培训。根据水稻生产及其技术应用的区域性特点,分品种、分区域、分生产季节编制水稻生产技术明白纸,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内容和方式的水稻生产技术培训。其中:各稻区培训由农业部和各区域首席专家负责,主要培训内容是各稻区共性技术,培训对象为水稻研究项目参加单位、省级推广部门及部分市县级单位。各省(区、市)培训由当地超级稻示范推广单位和首席专家负责,联合相关水稻研究参加单位共同实施,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各省水稻品种特性、集成的生产技术及推广中的典型经验,培训对象主要包括省市县推广人员及部分种粮大户。各超级稻示范推广示范县要根据当地实际,组织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4.巡回开展技术指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和有关技术人员在水稻生产的关键季节,分区域开展超级稻示范推广技术指导服务和调研活动3—5次。各级超级稻专家指导组成员要深入生产一线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促进超级稻品种与当前主推水稻生产技术结合,提高超级稻技术到位率。

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和准备阶段(时间:1-3月)

制定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认定一批超级稻品种,部署相关工作;各区域专家组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各省(区、市)制定本地的实施方案,遴选推介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明确责任专家、落实各实施县、面积和保障措施等;各实施县落实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具体措施等。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时间:3-10月份)

按照实施方案,分区域(五大区域)、分类型(早中晚稻)组织实施。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加强落实,召开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引导和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示范展示,进村入户搞服务;超级稻专家协作组要加强技术培训,及时解决重大的和应急性技术难题;各实施县技术指导员要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等,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9—12月)

分层次组织开展测产验收,汇总相关数据,总结科技行动的好成效、好模式,挖掘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会同部内相关司局和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负责总体方案制订、综合协调、政策落实、督导检查和总结宣传;超级稻主产省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各实施县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到田。

 (二)加大资源整合和资金投入

采取有效措施,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确保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整合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涉及水稻产业)等项目资源,并与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公益性行业科技、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水稻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工程项目衔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利用好相关项目平台,形成合力,发挥项目叠加效应。各地也要采取措施,统筹项目资源和技术力量,实现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要通过政策、项目和奖励,进一步引导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三)完善科技服务机制

一是实行专家技术负责制。发挥超级稻专家协作组的作用,明确超级稻专家协作组的职责,实行专家技术负责制。由首席专家牵头,东北、西南、长江中游、下游、华南五个稻区专家组组长负责,超级稻栽培技术组配合,17个省区市专家具体组织,各实施县具体实施,建立“国家首席专家—区域专家—省专家—县级责任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工作网络。二是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在每个实施县明确一批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在关键环节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三是实行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机制。各级专家要联合推广部门在实施县建立超级稻核心示范基地,开展品种和技术的集中示范展示,培训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户的作用,以户带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四是探索多元化服务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服务机制,大幅度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四)加大总结宣传力度

按照实施的目标、内容、责任分工和组织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考评,对实施效果较好的单位和县市,在下一年度安排项目时予以倾斜;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予以表彰奖励。要充分挖掘、及时宣传典型经验和好的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面,赢得更有力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氛围。

附表:2010年全国超级稻分省计划及责任专家(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