黒蒙性白痴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黒蒙性白痴


家族黑蒙性痴呆(Tay-Sachs disease,TSD)是不准确的中文名称,因该病的患者不一定表现为智力下降,台湾地区翻译为“泰伊-萨克斯二氏病”较为恰切。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与神经鞘脂代谢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神经元的肿胀退化死亡为特征,在德系犹太人和居住在美国路易斯安那的法裔加拿大人中发病率最高。



介绍


爱尔兰裔美国人次之。该疾病分为婴儿期(infantile)、青春期(juvenile)和迟发型(lateonset)三类,其中婴儿期TSD是最严重的发病类型,患儿通常在2-3岁时死亡。目前仍然没有有效治疗TSD的方法,但近年来采用产前诊断方法进行杂合子筛查使其发生率有所下降。

病因


TSD是机体内己糖脱氨酶A(hexosaminidase A)功能异常引起的。HEXA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主要分布于神经元溶酶体中,其功能是裂解用于组成神经元胞膜的神经节苷脂GM2 (GM2ganglioside)。位于15号染色体上15q23-q24位点的HEXA基因编码α亚基。当该基因发生突变时,患者各种组织中己糖脱氨酶 A将缺失(婴儿期TSD)或功能不全(迟发型TSD),导致大脑皮质和小脑的神经元及轴索中神经节苷脂GM2在溶酶体内积聚、沉淀,使神经元肿胀并对其有毒性作用,最终产生进行性神经退化死亡,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即TSD患者发病,其中1278insTATC基因突变是在德系犹太人和居住在美国路易斯安那的法裔加拿大人中TSD 发病中最常见的。当β亚基基因出现突变则出现Sandhoff病。

遗传特点


TS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当得到双亲遗传的HEXA基因突变各一,其携带者将患TSD。而 HEX A隐性突变类型多达90种以上,因此TSD的发病时间和严重程度与HEXA基因区的突变程度相关。如果两个染色体上均是严重的HEXA基因变异(以hs代表),那么这个孩子的基因型为hshs,将会在婴儿时期发病:出生后4~8个月间出现症状,有严重的智能及精神运动发育紊乱并在3岁左右死亡。如果其中一个染色体上产生的基因变异是轻微的(以hm表示),那么该婴儿的基因型为hshm,他(或她)将会在长大后患迟发型TSD。其发病较缓慢,具有更多种类的神经学改变以及精神异常。

临床症状


患有TSD的婴儿出生后4~8个月间出现症状,最初为呆钝、淡漠,以后坐时头不能抬直,肌肉无力,体重逐渐降低,已有的运动反射消失,视力减弱以至于失明。视网膜神经纤维变性使黄斑区血管脉络暴露,眼底镜检查可见有诊断意义的桃红色斑点,周围有变性细胞构成的灰白色圈,视神经乳头苍白,几个月后可完全失明,痴呆和不能运动,病情进展,肌肉出现强直痉挛,反射活跃。腱反射亢进、颈肌反射呈阳性,常有惊厥发作。病儿有时狂笑、高叫,在1岁时很胖,最后极度衰竭、消瘦,但肝脾不增大,无严重贫血。

若为迟发型,其神经学改变包括进行性肌张力异常、脊髓小脑退化和运动神经元病变。患者显示正常的视觉功能,眼底无明显变化。患者眼睛最主要的异常是扫视的多步骤性,即一次扫视由一系列小的扫视组成,一次较大幅度的眼球运动中出现明显的减速,再大幅度的扫视将未到目的地而过早突然结束。这些病变可能由过早的扫视终止神经冲动引起。另外患者眼平稳随意眼动和慢相视动能力下降。以上症状表明,迟发行 TSD患者主要的病变为扫视异常但传入视觉系统正常。眼球运动范围不足、明显减速和过早的扫视终止暗示在正常情况下抑制脑桥神经元的调控回路的破坏,从而允许脉冲神经元放电直到眼球运动结束为止。另外,还有一些患者表现为躁狂与抑郁并发的情感性精神病。

在近年发表的文献中描述了选用小鼠作为模式动物研究TSD。特异性的破坏编码α或β亚基的基因,小鼠则分别相应表现出TSD或Sandhoffdisease的病理特征。这些小鼠表现为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内出现神经节苷脂沉积症时典型的膜被胞质小体,同时其中也出现多晶内容物。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弥漫性髓鞘形成水平低下。HE染色切片下,软骨细胞、骨细胞和肾小球上皮细胞胞质中出现明显的空泡样变;同样的空泡样细胞也出现在结缔组织、角膜、心瓣膜、动脉壁、肝脏、脾脏、皮肤以及几乎全身脏器。这些空泡细胞PAS、colloidal iron和 alcianblue染色均阳性,表明细胞内的堆积物为粘多糖。此外,经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不能降解粘多糖;这些小鼠的尿液中有粘多糖的排出。另一篇文献报道了利用小鼠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病模型研究了TSD中出现的神经炎症。在所有的有症状的小鼠模型中均表现出一种进行性的局部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扩增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该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与小鼠临床症状的出现在时间上完全相符,说明炎症反应在TSD发病机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分词: 黒蒙 蒙性 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