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仇池


仇(qiú音)池,一指由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的统称。二指位于甘肃的仇池山。三指洪洞县仇池。 仇池国历史 地理 前仇池(296~371) ( 介绍一 介绍二 仇池国世系 ) 后仇池(385~443) ( 帝王世系 ) 氐族散亡 ( 武都 武兴 阴平 ) 《魏书列传第八十九》记载 洪洞县兴唐寺乡仇池村 仇池国历史 仇池国指由杨 详情>>

仇池

东晋时仇池杨氏内附,置仇池郡。北魏初置仇池镇,后复为郡。治所在洛谷城(今甘肃成县西北洛谷镇)。西魏废。 详情>>

仇池郡 仇池 池郡


仇池在线

仇池在线是甘肃省西和县综合性的门户网站,旨在宣传西和风物,仇池文化,同时也为西和助记词关心西和发展的朋友们一个交流的平台。 详情>>

仇池 在线


仇池

仇(qiú音)池,一指由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的统称。二指位于甘肃的仇池山。三指洪洞县仇池。仇池国历史地理前仇池(296~371)(介绍一介绍二仇池国世系)后仇池(385~443)(帝王世系)氐族散亡(武都武兴阴平)《魏书·列传第八十九》记载洪洞县兴唐寺乡仇池村仇池国历史仇池国指由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政权(296—371)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385—443)的统称。仇池位于今甘 详情>>

仇池


仇池笔记

[英]TheNotesofChouchi仇池笔记二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此书亦为读书笔记及所见所闻之记录,是《东坡志林》姊妹篇,体裁、宗旨皆相同。《四库全书总目》疑其书为“好事者集其杂帖为之,未必出轼之手著。如下卷杜甫诗一条云:杜甫诗固无敌,然自致远以下句甚村陋也。绝不标其本题,又不举其全句,其为偶阅杜诗,批于致远终恐泥句上之语,显然无疑。他可以类推矣。又如蒸肠诗一条,记醉 详情>>

仇池 笔记


仇池

仇池公,是历史时期内东晋、后赵等政权,为仇池之主所设的最高爵位。如,杨毅(334~337)为仇池公,杨初(337~355)为仇池公,杨国(355~356)为仇池公,杨俊(356~370)为仇池公,杨纂(370~371)为仇池公。当然,这其中也有个别自封者。 详情>>

仇池公 仇池 池公


仇池古国

东汉建安年间,氐人杨腾率领部众迁至仇池定居下来。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西晋文帝时,氐人杨飞龙受西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寻访古迹昔有成汤, 详情>>

仇池 古国


仇池

简介前仇池(历史世系)后仇池(历史世系)氐族散亡(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简介仇池国指由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政权(296—371)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385—443)的统称。仇池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城南四十五公里处。《水经注》记载仇池山“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丰水源,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前仇池历史杨氏家族本来是略阳(今陕西汉中)清水氐人,在秦、汉时期一直定居陇右。 详情>>

仇池国 仇池 池国


仇池国古城遗址

位于甘肃西和县大桥乡南部西汉水和洛峪河交汇处的仇池山上,距县城南60公里。由于仇池山地处西和、武都、成县、礼县4县边境,史称“背蜀面秦,以其峭绝险固,襟武都、带西康,自古为形胜镇戍之地。”古城遗址以孤高奇险闻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仇池山海拔1793米,相对高度791米,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流,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二水汇流而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雄关。因上有大池与良田百顷,故名仇 详情>>

仇池国 仇池 池国 古城 遗址


仇池国志

一、张维所辑《仇池国志》本书讫今有两种版本,第一种,1949年由甘肃省银行印刷厂印制的铅印本;第二种,上海图书馆1961年抄本。二、李祖桓编著的《仇池国志》本书由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 详情>>

仇池国 仇池 池国


仇池

简介地理位置历史传说简介仇池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和县南境的大桥乡,地理位置在东经105°20'与北纬33°45'之间,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顶面积约5×3平方公里,小舟之状,四周红岩石壁、险要无比,历史上,军、寇多次安营扎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称。赵逵夫教授认为,之所以把“常羊之山”认定为仇池山,主要理由有3条:其一,《山海经》中对常羊之山位置的描述,和仇池山的方位相符;其二,常羊 详情>>

仇池山 仇池 池山


仇池

仇池石,即为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所产的英石。该石色泽清润,扣之如馨,虽仅一拳,但其间峰峦涧壑,层叠窈窕,奇巧殊绝。宋代苏东坡在杨州时获得绿、白两块岭南奇石,石上山峦迤逦,云穿山脊,犹如甘肃的仇池山四面陡绝,山上却可引泉灌田,十分奇特,借杜甫“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的诗句,遂将此石题名为"仇池石"。盛产英石的英德市北与乳源县、曲江县相连,曲江亦蕴藏着丰富的英石。《云林石谱》仇池石:“韶州之东南七八十 详情>>

仇池石 仇池 池石


陇南西和古仇池国遗址

仇池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和县南境的大桥乡,地理位置在东经105°20'与北纬33°45'之间,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顶面积约5×3平方公里,小舟之状,四周红岩石壁、险要无比,历史上,军、寇多次安营扎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称。仇池山自然风景清秀险要、神奇壮观,如伏羲崖,麻姑洞、锦屏窑、无根水、小有天、西石勺、滚龙珠、吉祥山,河图池等,古代建筑曾经有伏羲殿、女娲宫、形、道、神三教的教堂、太 详情>>

陇南 西和 古仇池 古仇 仇池 遗址


万古仇池

仇池山,地处甘、川、陕三省交界,属秦岭和大巴山相错之地,面蜀背秦,形势险要仇;具体位置在陇南地区西和县60公里处的大桥乡南端,上古时代,因有仇维道人在此隐居,起名“维山”。山巅绿野平旷,村舍相望,桑竹葱翠,沃田百顷,因此又叫“百顷山”。简介景点介绍简介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令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这是诗圣杜甫在游历了西和县仇池山后的惊喜吟唱。东汉建 详情>>

万古 仇池山 仇池 池山


西和古仇池国遗址

西和古仇池国遗址是东晋初年白马氐人杨氏建立氐人地方割据政权的中心。仇池山出名,更早在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开山图》云:“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人文始祖伏羲就出生在仇池山主峰伏羲崖。今日仇池山,千峰浮动,奇峦竞秀,山下江河奔涌,峡谷古秘幽深,是游人步行探险,寻古探幽的绝佳去处。 详情>>

西和 古仇池 古仇 仇池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