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端砚


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有与端砚齐名的歙砚。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砚石 端砚 端砚坊 起源和传说 工艺特点 ( 1、采石 详情>>

“广玉”铭琴式端砚

参见:广玉铭琴式端砚 详情>>

广玉 铭琴 琴式 端砚


“寒碧”端砚

清代(公元1644—1911年)长25厘米,宽15.2厘米,高4厘米原钱无咎家藏产于广东肇庆的端石,唐代以来就是有名的制砚材料,成为许多人追求的对象,包括文人和收藏家。名人们使用过的砚,更是收藏家们猎获的对象,此砚即为收藏家所收藏。端石制成的砚形状多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制,清代的“寒碧”砚呈长方形,长方形堂,周边和砚背没有琢磨,高低不平。砚首有“寒碧”二字,落款为“乙丑年,东洲居士。”乙丑年为同 详情>>

寒碧 端砚


八仙五灵端砚

清径17厘米厚5厘米端石。圆形。砚膛上部为卷叶纹饰,刀工简洁洗练。外缘饰刻水波纹。砚背饰为五灵,自右上依次为玄鸟、云龙、白虎、神龟、麟兽。砚侧主纹凸刻八仙人物及一小鬼,造型栩栩如生。或搭肩窃窃耳语,或直视正襟危坐,或闭目凝神以养气,或横箫管竹以自娱,或观小鬼游戏其间,一派仙境,天上人间。辅纹饰一龙舟,四季花树,水、岸呼应,淡烟流水,轻花似梦。 详情>>

八仙 五灵 端砚


板式端砚

清长16厘米宽11厘米厚3.5厘米此砚选用端州老坑之石,石色微呈猪肝紫,紫中泛青。质若小儿肌肤,嫩而不滑,握之稍久,掌中水滋。砚体雕琢素雅。特别巧用石中的黄扣眼,起画龙点睛之举。砚的一侧有隶书铭文。 详情>>

板式 端砚


北宋蝉形青花端砚

【名称】北宋蝉形青花端砚【年代】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材料】端石【规格】长19.6厘米【收藏地点】安徽省六安市文物管理所【出土时间】1995年【出土地点】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州铺镇枣树林墓葬【外形】砚体略扁,作蝉形。蝉身琢成砚堂,砚面坡状倾斜。颈部有一长方形槽,长4.4厘米,宽1.9厘米,深1.5厘米,有小圆孔与砚堂相通。槽上有盖,盖面正中有一活眼,并刻缠枝花纹。头部凹入作葵形水池,底部 详情>>

北宋 蝉形 青花 端砚


抄手端砚

基本信息文物说明文物注释基本信息名称:抄手端砚年代:五代材质:杂件收藏: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注音:chāoshǒuduānyàn文物说明该砚长12.9、宽8.3厘米。砚紫色呈长方形。砚面为斜坡状,前低后高,前窄后宽,砚的底部为抄手。此砚造型工整,石质细腻,线条简洁。为广东肇庆产端石砚。文物注释端砚: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 详情>>

抄手 端砚


抄手式端砚

清长15厘米宽8.1厘米厚5.7厘米端石。长方形。抄手砚,即是将砚的底部按一定规格凿空,形成前低后高的空间,前端和两侧留边相连,三边条形成砚足,平整着地,手可从后部插入,便于拿放。据说,此种形式为宋苏东坡所创。因其庄重、实用,故世代流行。此砚石色凝重,雕工简练。砚膛齐整,平滑润泽。砚膛与砚池大小深浅比例适当,衔接自然,功能实用。砚侧有铭文。 详情>>

抄手 端砚


雕孔雀端砚

雕孔雀端砚清朝时期长41厘米、宽33.4厘米、厚6.5厘米雕孔雀端砚砚面受墨处平而微凹,上部雕山石、松林、圆月,雌雄两只孔雀立于其间。端砚为砚中名品,砚石产于高要县(今属广东省),呈深紫色,其质坚细柔润。 详情>>

孔雀 端砚


端砚

开采砚石的坑洞称为砚坑。端砚砚坑位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羚羊峡东端南岸的斧柯山(又名烂柯山)和肇庆市北郊北岭山一带。各砚坑都有其不同的开采历史,采出的砚石也各具特色。较为著名的端砚砚坑有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绿端、宣德岩、朝天岩、白线岩、古塔岩等,其中又以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和宋坑所产的砚石最为著名。 详情>>

端砚


端砚品式

端砚品式极多,图饰匀称多变,线条挺秀有力;其常见者有:雕花砚、精工雕花砚、三边雕花砚、池头雕花砚、杂形雕花砚、天然雕花砚、太史砚、兰亭砚、蛋形砚、平板砚、顺水淌池砚、丹打砚、斗方砚、走水砚等。其品式设计均“因材施艺”、“因色构图”,主要采用浅浮雕、浮雕、深雕、半圆雕等办法,并注意欣赏与实用结合,保持古雅、朴实、形态自然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详情>>

端砚 品式


感悟端砚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基本信息书名:感悟端砚ISBN:753622962作者:欧忠荣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定价:128页数:280出版日期:2004-12-1版次:1开本:16开包装:平装内容简介本书不仅包容了端砚的悠久历史,文化性、审美性,以及端砚制作现状的方方面面,还集结了大量的图片,供读者赏析。书中“端砚感动人生”部分,是作者寻访端砚过程中的内心感悟以及与雕刻工艺师们交往的真实记述,情节生 详情>>

感悟 端砚


顾二娘圭璧合体端砚

该方清顾二娘圭璧合体端砚为一圭一璧合制的。圭长15.3厘米,下宽6.5厘米,上宽5.5厘米,璧径11.4厘米,厚2厘米,圭背砚底因石材所限而有稍许残缺,此砚为端石,微紫色,但在砚正面左侧有一条黄褐色皮,砚背面也飘有一丝黄褐色带,像这种带有色皮飘彩的砚石实为稀少。砚面上圭形中部刻圆形璧状。圭的正面中间起凸脊线,圭首随形雕一墨池,脊线两侧的池缘上各有一浅浮雕龙头纹。在圭的下方以汹涌的海水波涛纹来衬托, 详情>>

二娘 圭璧 合体 端砚


瓜蝶端砚

清长27.5厘米宽18.2厘米厚4.7厘米此砚石质细密滋润,且有天然花纹,蕉叶白、金银线。依石雕成瓜蝶状,中为淌池。砚背为片片硕大的瓜叶,寓意“子子孙,永绵绵”。 详情>>

瓜蝶 端砚


广玉铭琴式端砚

“广玉”铭琴式端砚制造年代:清材料:石规格:长19厘米,宽11厘米,厚2.8厘米收藏地:私家介绍此砚为传世品。砚体略扁,作琴式。中下部开卵形砚堂,砚堂上端凹入新月形砚池。砚背面亦依琴式,下端为半环形出廓式足,前端有两个扁圆式足,中部略凸起。砚正面上端镌刻篆书“笔砚精良,人生一乐”铭辞,末署“丁巳冬日广玉铭”楷书款识。背面中部镌重圈圆印“识趣”一方。砚体保存完好,刻工精细,尤其是砚石,只右侧有微绿色 详情>>

广玉 玉铭 铭琴 琴式 端砚


海水纹端砚

武汉博物馆馆藏文物。海水纹端砚造型美观,精细典雅。其形似椭圆,砚堂雕刻为汹涌澎湃的海水,其中有大、小两个活眼,在砚堂边沿一角别出心裁的雕有波浪纹,仿佛海水奔涌飞溅而上,十分新颖壮观。 详情>>

海水 端砚


胡正蒙铭五蝠云纹端砚

明代(公元1368—1661年)纵14.5厘米,横14.2厘米,高3.4厘米该砚原为省文物商店收购,1982年被挑选入藏本馆端砚,该砚端石琢成,石质细润如玉,色黑如漆,叩之无声,质刚而柔,握久水滋,为水坑佳石,砚面平坦,中心微凹,砚首琢多边形墨池,深1.2厘米。砚面沿雕五幅云纹,五幅似展翅飞翔,形态各异。砚系老坑端石,细润柔滋,确不多见。砚左侧镌椭圆形阴文篆刻“泆(yì)沁斋”三字。砚底铭文云:“ 详情>>

胡正蒙 胡正 正蒙 铭五 五蝠 云纹 端砚


虎伏状端砚

虎伏状端砚清长13.5厘米宽6厘米厚7.5厘米端石。随形。此砚依石天然状雕刻一伏虎,首尾相连,虎目硕大圆睁,虎耳劲挺直立,把其机警、勇猛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神完气足。虎背为砚膛,中间微凹,宜于实用。砚匣用紫檀木雕琢而成,主纹饰与辅纹饰相互穿插,层层展开。周边花草禽鸟辉映其间,工艺精美,典型的乾隆年间做工。 详情>>

虎伏 端砚


黄任铭墨雨端砚

该方清代黄任铭墨雨端砚高5.3厘米,长22.7厘米,宽18.3厘米。砚面凿了一大井字,中间为砚堂,上端有清周绍龙楷书铭,称此砚为黄任“十砚轩”之一。因石内含有墨色纹点,如细雨,故名“墨雨”。砚背浅浮雕肖像,有黄任篆书铭。砚体浑厚古朴,刻工典雅,刀法利落规整,人物线条流利圆润,堪称佳品。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详情>>

黄任铭 黄任 任铭 墨雨 端砚


箕形端砚

基本信息文物说明文物注释基本信息名称:箕形端砚年代:唐代材质:杂件收藏: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注音:jīxíngduānyàn文物说明长16、宽11厘米砚色紫,造型呈簸箕形,后端宽而高,前端窄而低,砚面呈斜坡状,后底置一对条状足。此砚保存完好,造型简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文物注释箕(jī):<名>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详情>>

箕形 端砚


九眼端砚

九眼端砚清长9.1厘米宽8厘米厚2.4厘米端石。石色泛青。雕制朴素无华。砚背九眼,其中八眼作圆柱状,高低错落取之自然,在如此之小的端石上天然生成九眼,亦可称石之上品,十分难得。此砚雕刻风格当属乾隆时期。 详情>>

九眼 端砚


菌式端砚

清长8.1厘米宽5.6厘米厚0.8厘米端州子石。随形而琢,作者着力于磨工,突出了菌类的丰腴圆润的质感。砚背以细致入微的刀法刻画出纤细的筋脉皱纹,使之浑然一体。砚堂尚存点点朱痕,证明此砚曾研过朱墨。古人称子石:"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坏笔者,为世之珍"。 详情>>

菌式 端砚


历代端砚鉴赏

图书信息作 者:黄永良 编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2-1版 次:1页 数:142字 数:印刷时间:2010-1-1开 本:大16开纸 张:铜版纸印 次:1ISBN:9787536242661包 装:精装内容简介端砚是砚中极品,产于广东肇庆(古称端州),白唐朝武德年间开采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端砚一直位居中华四大名砚之首,它以细腻滋润的名贵石质,灿烂多姿的石品花纹, 详情>>

历代 端砚 鉴赏


灵芝端砚

灵芝端砚清长15.7厘米宽13厘米厚2.2厘米白端。长方形,石产于广东肇庆七星岩。色纯白,宜研朱。砚池巧作灵芝状,构思新奇,琢刻精细。池内残存朱砂墨渍。白中泛红,古雅可爱。 详情>>

灵芝 端砚


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端砚

出版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出版信息作 者:王建华著                                                                                                                            丛书名:岭南文化十大名片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ISBN:9787540680718出版时间: 详情>>

岭南 文化 十大 名片 端砚


龙虎纹端砚

龙虎纹端砚清长24厘米 宽16厘米 厚3.1厘米砚作宽边浅池,池内浮雕一龙,奔腾于云涛之中。背刻一虎,回首翘尾,立于旷野。线条流畅,刻工精细,当为清代雕砚的上乘之作。石材为端溪下岩石。此文物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详情>>

龙虎纹 龙虎 虎纹 端砚


猫式端砚

清长18.8厘米宽11.5厘米厚3.5厘米砚选用上乘端石,石色青中泛紫,细腻,温润,砚身作猫式,寓圆于方,十分可爱。墨膛处作浅凹形,自然和谐。此砚的制作风格当是清中期。 详情>>

猫式 端砚


绵绵瓜瓞端砚

绵绵瓜瓞(é)端砚清长17.8厘米宽12.7厘米厚4.5厘米端石。随形。砚取石之天然形态雕琢成瓜形飞碟状。石色黑中泛紫。蝶身居中,六腿四须刻工洗练,刀法传神,似有动感。蝶眼巧用石眼,多了几分灵气。左右两翅琢为砚膛,光滑平坦,“蕉叶白”、“胭脂晕”辉映其上。上部瓜蔓藤绕,层次分明,深浅凹凸的雕刻手法,使藤蔓与瓜果之间有了空间感,形成砚池,真可谓独具匠心。此砚圆活肥润,是顾二娘琢砚的突出特点。另外砚上 详情>>

绵绵瓜瓞 绵绵 绵瓜 瓜瓞 端砚


明横经阁端砚

明横经阁端砚呈长方形,长29厘米,宽24.6厘米,高4厘米,重8.3千克。在明代早中期,端石并不像后来那么珍贵,大型砚时有所见。虽然方形砚在制作时浪费石材,但仍旧是明代砚的基本砚型。该砚石色深紫,石质特别细嫩柔滑,石品天青。在端石砚品中,纯洁无瑕疵的称为天青,这方砚通体紫色,浑然一体,没有任何杂色、石疵,纯洁而莹润。该砚的雕刻显得简洁、纯朴,又不失劲健大方。砚额雕出椭圆形墨池,砚堂成方形,反映了古 详情>>

明横 经阁 端砚


清康熙李光地铭端砚

该砚为清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铭的金蟾吐月流云纹端砚。其形中间稍大,而两侧略小,砚池作流云纹地金蟾吐月,以深雕技法出之。云层、金蟾层次分明,云层为圆弧形,乃清初风格;月为草绿色,边为黑圈,系端砚石中之翠斑,耀眼醒目。该砚膛较大实用性强,水坑石质,发墨益毫,呵气成晕,乃清早期康熙时开采的端石水坑佳品。 详情>>

康熙 李光地 李光 光地 端砚


清龙凤竹节端砚

清龙凤竹节端砚为两面砚,其一为剖面竹段形,池有眼作龙珠状,一螭龙匍匐其中,尾从虫蛀眼中伸出。另一面为飞凤。石上一眼巧作凤目,双爪缩于池中,双翅合抱砚堂。右侧铭曰:“制器原以利用,一器两用,器不器”。左侧铭:“斯砚也,任世上翻来覆去,吾自顺应有余,其类成德之君子乎。”该砚盖以花梨木作天地盖,雕成佛肚竹节形。饰以新篠。 详情>>

龙凤 竹节 端砚


清潘耒铭端砚

该方清代潘耒铭端砚高4.1厘米,长17.5厘米,宽10厘米。略呈椭圆形,砚背刻潘耒堂楷书铭“玉乳金膏,采自丹壑。縠理内含,星文外络。泽笔如濡,发墨如削。至德温纯,天容浑噩。千金之璧,以厚胜薄。传语后人,勿改勿斫。”潘耒爱砚癖,藏砚甚多。其所著《端溪砚石赋》等诗文中,独重端石。石质细腻,呵气留痕,制作时仅随形稍加琢磨,显得天然古朴,典雅端庄,堪称“千金之璧”。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详情>>

潘耒铭 潘耒 耒铭 端砚


清宋坑端砚

该件宋坑端砚,长17.1厘米,宽10.8厘米,高2.5厘米。砚中所雕翠竹居边拔地而起,有理有节,直耸云霄,云顶竹叶叠覆自然,得水墨效果之神韵,苍翠欲滴,疏爽生动。整个竹节、竹叶用工艺较难的铲地法所刻,立体感强,给人一种气势险峻、傲然挺立、刚正不阿的气质。云霞线条流畅、层次清晰,时隐时现于竹叶中。有了云霞的衬托,竹叶更给人一种豪迈凌云的感觉,居中上方砚池,匠心独具地设计为一轮弯月,托起云和竹叶,和整 详情>>

宋坑 端砚


清桃形端砚

清桃形端砚长12.5宽10.5厚3厘米。此砚造型为双桃微叠并蒂的椭圆形,石质坚细呈紫色。砚堂是以“桃”之剖面来表现的,略凹处为墨池。“桃”之双蒂归于一枝,枝上雕出三叶环抱桃形。竹木胎涂漆砚盒随砚形,盒面嵌紫檀,刻荷花纹饰,由盖顶延伸出六支紫檀雕刻的茎脉至盖边缘,下面饰联珠纹饰,构成一幅精美的图案。 详情>>

清桃 桃形 端砚


清朱彝尊消像端砚

该方清代朱彝尊肖像端砚长19.3厘米,宽12.3厘米。砚石系端溪大西洞上品,石质温润细泽,石品有青花、蕉叶白、胭脂晕等,间以金银线。砚面呈一平板,四周刻有浅边。背浅浮雕朱彝尊肖像。像上方有朱彝尊题铭:“北垞南,南垞北。中有曝书亭,空明无四壁。八万卷,家所储。鼠衔姜,獭祭鱼。壮而不学老著书。一片端溪石,晨夕心相于。审厥象,授孙子。千秋名,身后事。丁亥三月既望,秀水朱彝尊铭。”砚一侧刻“竹垞著书砚”五 详情>>

朱彝尊 朱彝 彝尊 消像 端砚


山水图端砚

清长23.4厘米宽20厘米厚2厘米端石。长方形。石色青中泛紫。石质细腻、温润。砚作平板状,亦称板砚。砚背巧妙地利用了石质中的不同颜色,依形雕刻出一幅山水图卷,远山近水,虚实结合,工细而不板滞,定出晚清制砚名家之手。中间一处磨平,上有郭兰祥刊刻诗句。郭兰祥(1885—1938)浙江嘉兴人,字和庭,号尚斋,画家。擅画花卉,亦工山水,能诗文,精篆刻。 详情>>

山水 端砚


淌池端砚

淌池端砚清长26.1厘米宽17.4厘米厚3.1厘米端石。长方形。石出端溪水岩。石质温润华滋。色黑中泛青,为康熙乾隆时期开采之上品。砚左下边缘处有“火捺(nà)”纹,纹色如芙蓉出水,美人薄醉。砚堂下部有一石眼,色翠绿,晕紧密,名“鸲(qú)鹆(yù)”。唐代诗人李贺《端州青花石砚诗》有“暗洒长弘冷血痕”句,知世人重石眼久矣。 详情>>

淌池 端砚


桃形端砚

参见:清桃形端砚 详情>>

桃形 端砚


云蝠端砚

云蝠端砚清长18.9厘米宽18厘米厚2.3厘米此砚石质细腻温润,且有蕉白火捺。砚身作随形不规则状。砚面上半部以浅浮雕手法勾出云蝠海水图案,受墨处平坦光滑,被翻卷的云气所包围。砚背雕刻精细,以丹凤朝阳为题材,并巧妙地利用石色变化雕出树木枝干,花鸟造型生动。从雕刻手法和题材看,此砚为清中晚期风格。 详情>>

云蝠 端砚


肇庆端砚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基本信息作者:王安平编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6242784出版时间:2010-03-01版 次:1页 数:198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艺术>鉴赏收藏内容简介《肇庆端砚》由高级工艺美术师、端砚技术标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安平编著,全面系统介绍了端砚民间工艺,肇庆历史与文化、端砚发展史、端砚砚石、端砚雕刻工艺、端砚雕刻创作艺术、端砚雕 详情>>

肇庆 端砚


肇庆市端砚协会

肇庆市端砚协会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的团体会员,是肇庆市端砚行业的群众组织。在肇庆市委、市政府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的关怀下,在肇庆市端砚及工艺美术业指导委员会的直接指导下,于2001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第一届理事会会长由吴家仿同志担任。2007年4月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邓达礼同志担任会长,副会长由黎铿、刘演良等17人担任,王建华连任秘书长。目前,市端砚协会有团体会员50家,个人会员300多人。其 详情>>

肇庆市 肇庆 庆市 端砚 协会


中国名砚·端砚

参见:中国名砚:端砚 详情>>

中国 名砚 端砚


中国名砚:端砚

图书信息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书名:中国名砚:端砚作 者:柳新祥 著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9-1版 次:1页 数:160字 数:印刷时间:2010-9-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SBN:9787535639158包 装:平装20961314编辑推荐本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中国名砚——端砚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端砚历史沿革、端砚的石品、端砚 详情>>

中国 名砚 端砚


奚萼铭、李鸿章褚德彝题松纹端砚

【名称】奚萼铭、李鸿章,褚德彝题松纹端砚【类别】笔墨纸砚【年代】清代【文物来源】中国嘉德2009秋拍【尺寸】16.5×11cm【成交价】RMB246,400【外形描述】石质细腻嫩滑,有油蜒光、碎冻、青花等石品。随形,以松纹为砚的主题,留出平坦的砚堂与墨池。硕大的松针与斑驳的松鳞交错在一起,生气盎然,镌刓精绝,可珍可宝。砚两端分刻“文彝轩藏逸品,松窗题”和“听涛,少荃题”。附满工红木盒(亦雕作松纹) 详情>>

奚萼铭 奚萼 萼铭 李鸿章 李鸿 鸿章 褚德彝 褚德 德彝 题松 松纹 端砚


蝉形青花端砚

参见:北宋蝉形青花端砚 详情>>

蝉形 青花 端砚


端砚

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有与端砚齐名的歙砚。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砚石端砚端砚坊起源和传说工艺特点(1、采石2、维料3、设计4、雕刻5、配盒6、磨光)主要 详情>>

端砚


端砚茶盘

端砚石端砚石特点文房四宝砚石起源和传说工艺特点端砚茶盘日常养护端砚石英文:Duanzhowink-stone。释文:占端州(即今广东省肇庆市)端溪砚坑一带产的砚石。端砚始于唐朝武德年问,已逾1300多年,其石质柔润、发墨不滞、三日不涸,被尊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石特点石质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石品花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等特点名列中国石砚之首。硬度适中; 详情>>

端砚 茶盘


端砚雕刻

端砚雕刻是制砚过程中极其重要和关键性的工序。艺人对砚璞因材施艺,因石构图;根据石质,去粗存精,认真构思,考虑题材、立意、构图、造型,以及雕刻技法、刀法、刀路等。定稿之后,开始“打大体”(俗称凿大坯),然后铲滑和细刻。铲滑是将“打大体”时的“凿口”刮平,使其起伏分明,线条清楚,玲珑浮突。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浮雕)与浅刀(低浮雕)雕刻;还有细刻和线刻。一般表现豪放刚健的,以深刀雕刻为主,适当穿插浅刀雕刻 详情>>

端砚 雕刻


端砚石品

是对端砚石天然花式的品名。端溪各坑洞出产的端溪砚石,各有特点,不少是贵重而难得,古人有不少评价。端砚石品与石质有密切关系。如砚石中有“蕉叶白者”,必然会有火捺或兼有青花;这种石品的端砚,石质则幼嫩、致密,坚实、润滑,而且易于发墨。为优质砚材。端砚石品很多,常见和名贵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火捺、猪肝冻、金星点、金银线、冰纹,其它还有鸡血纹、鸡脚筋、白辉点等。清代潘次耕《端石砚赋》 详情>>

端砚 石品


端砚石眼

石眼是端砚独有的特色。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长有石眼的端砚石十分宝贵和难得。《砚谱》:“端石有眼者最贵。”在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和梅花坑的少数砚石中可以见到石眼,宋坑砚石也偶有发现。石眼形体圆正或尖长,长在天青或青紫色的砚石上,呈青绿或翠绿略带微黄色,瞳子碧黑,深浅相间。别致者是晕作数重甚至十数重,如果兼有瞳子,看上去活象某种鸟兽的眼睛。石眼质地高洁、细润、晶莹有光。石眼的品类 详情>>

端砚 石眼


端砚文化村

端砚文化村概况(白石村特色白石村得名传说)周边景点(中国端砚展览馆张之洞碑拦街递品品砚园李氏宗祠)端砚文化村概况端砚,贵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首。自唐以来,便是朝廷贡品,其“呵气成墨,滑如肌肤”的品质堪称绝顶,这样的“天下奇珍”就出自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镇白石村,白石村现名中国端砚文化村,下文将端砚文化村称为白石村。白石村面向北岭山,背靠西江,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唐武德年间建村,全村28 详情>>

端砚 文化村 文化 化村


端砚制作技艺

端砚制作技艺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别属于传统手工技艺。此词条对端砚这种砚石进行了详细介绍。端砚制作技艺详细介绍一、简介二、起源和传说三、工艺特点四、制作过程(采石维料设计雕刻配盒磨光)五、主要工具(采石工具雕刻工具)六、发展现状与传承意义端砚制作技艺详细介绍所属地区:广东·肇庆文化遗产名称:端砚制作技艺遗产编号:Ⅷ-75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申报日期:2006年申报人/申报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遗产 详情>>

端砚 制作 技艺


广东端砚

端砚,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端现的历史悠久,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又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现列为“贡品”,端砚也因此而蜚声中外。端砚介绍艺术价值起源传说工艺特点制作过程(1、采石2、维料3、设计4、雕刻5、配盒6、磨光)主要工具端 详情>>

广东 端砚


近现代星云流水端砚

砚台曾在中国文房四宝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由于近现代墨汁的大量使用以及时人对研墨的不耐烦,砚台渐渐退出了实用,取而代之的是砚台加强了工艺观赏性,供人把玩、收藏。我曾见一方砚台表面雕满了花饰,没有砚池,我个人认为这已经不能叫砚台了,不管实用或观赏,总该留有砚池,哪怕是极小的一个砚池,这是底线,不能逾越,否则还能称作砚吗。这方“星云流水”砚也是观赏砚,但它将实用与雕刻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当然,人们不会真 详情>>

近现代 近现 现代 星云 流水 端砚


莲叶带眼端砚

传为徐世章旧藏,承续脉络清楚。端砚上自然形成的“石眼”也是判断其价值的重要标准。 详情>>

莲叶 带眼 端砚


梅花端砚

清代制作,风格清新,雕刻精致严谨。长15.6厘米、宽14厘米、高2.5厘米。砚两面刻过枝梅花,构图秀丽,拓本犹如一幅墨梅图。为清代端砚的珍品。长真居士名席佩兰,清初江苏人,善画兰竹。 详情>>

梅花 端砚


琴式端砚

清长22厘米宽13.5厘米厚3厘米石色偏紫,有“火捺”,石性温润,呵气可以研磨,且不损毫。砚作古琴式,造型质朴,琴身雕刻精细,包琴的丝绸流动感强,特别是一旁窥视的螭(chī)虎,有呼之欲出之感。砚身整体的随形打磨自然和谐,返朴归真。砚背有振涛铭文,云:“琴兮砚兮,以写我心。但得琴趣,何动弦音。松风一榻,花雨满庭。挥毫濡墨,和秋虫吟”。落款:振涛。 详情>>

琴式 端砚


清顾二娘圭璧合体端砚

说明:圭长15.3厘米,下宽6.5厘米,上宽5.5厘米,璧径11.4厘米,厚2厘米。这方清顾二娘圭璧合体端砚为一圭一璧合制的。圭长15.3厘米,下宽6.5厘米,上宽5.5厘米,璧径11.4厘米,厚2厘米,圭背砚底因石材所限而有稍许残缺,此砚为端石,微紫色,但在砚正面左侧有一条黄褐色皮,砚背面也飘有一丝黄褐色带,像这种带有色皮飘彩的砚石实为稀少。砚面上圭形中部刻圆形璧状。圭的正面中间起凸脊线,圭首随 详情>>

清顾 二娘 圭璧 合体 端砚


清莲叶形端砚

说明:长20厘米,宽17厘米,高3厘米。这方莲叶形端砚长20厘米,宽17厘米,高3厘米。砚材为端溪水岩,材佳质美,手感细润。含胭脂晕、蕉叶白等石品。砚作莲叶形,砚面为莲叶初展时卷边状,中为砚堂,近边作水池。砚背为整张莲叶带茎。品形大气,雕琢精美,是清代早期之作。该砚与沈石友所藏青莲华砚、天风海涛砚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莲池形砚,是佛门制砚中常用的,传世较多,现在的一些寺院中,偶尔还能见到。这种形制, 详情>>

莲叶 端砚


清雍正九龙祥云规矩端砚

【名称】:清雍正九龙祥云规矩端砚【类别】:石器【年代】:清雍正时期【文物原属】:清雍正时期端砚【文物现状】:现存于世【简介】:砚呈规矩形,10×10.6×2.9厘米。规矩者,方圆也,此砚寓方于圆,取天地之意。色紫,质润无杂。通体满工刻龙纹,四侧两两相对为双龙戏珠;砚底内圆外方,方框内有祥云环绕,圆极规准,内刻海水五爪立龙,龙姿威猛,栩栩如生。墩式四足上饰云纹,足底刻篆书“雍正年制”四字。砚池与砚体 详情>>

雍正 九龙 祥云 规矩 端砚


随形雕龙端砚

设计者根据石材自然形态加以雕刻,有朴实无华的整体感,也有精雕细琢的工艺美。 详情>>

随形 形雕 雕龙 端砚


一方上品端砚

【注音】:yīfāngshàng/shǎngpǐnduānyàn端砚因产地在广东的端州而得名。端州就是现在的肇庆。采集砚石的位置,在肇庆东郊斧柯山边的端溪水一带,所以端砚又叫端溪砚。唐代,端砚大多只是用来研墨。宋代以后,端砚的欣赏价值和文化内涵才渐渐丰富起来。后来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发展历经唐宋明清流传一千三百多年,但砚石的采集却是时断时续。明清两代端溪砚石的开采,还设有专门的官员监 详情>>

一方 上品 端砚


镖行天下之七星端砚

明朝年间,国宝“七星端砚”被一伙马匪“屠氏三雄”劫掠,负责护镖的京城镖局面临官府的严厉责罚。而这时马匪又向官府开出条件,释放被关押的马匪三当家屠玉豹,用以交换七星端砚。京城各大镖局准备联手配合官府将马匪一网打尽,而小王和史大龙紧却发现马匪兵竟然分两路,另有图谋。原来马匪是用国宝吸引官府和镖局的注意力,调虎离山,其实马匪真正的目的是劫掠三百万两皇杠。这时,官兵已经鞭长莫及,唯有小王和史大龙两个人浴血 详情>>

行天 下之 七星 端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