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鳞”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伯特氏锯鳞

分布深度特征生态经济利用伯特氏锯鳞鱼又称凸颔松毬、大鳞锯鳞鱼、伯特氏松毬鱼、凸颌锯鳞鱼,俗名铁线婆、铁甲,是辐鳍鱼纲金眼鲷目金鳞鱼科的其中一种。分布本鱼分布在印度太平洋海域,如南日本、台湾等海域。深度水深3~20米。特征本鱼之背鳍硬棘外缘为橙黄色,成鱼的下颚比上颚要来的突出。鳞片较为平滑,前鳃盖骨下无强棘,吻部较为短钝。体长可达30厘米。生态本鱼栖息深度依地域不同而有所改变,如在日本本州、四国南部 详情>>

伯特 氏锯 锯鳞 鳞鱼


锯鳞

中文名彩锯鳞蝰拉丁学名Echiscoloratus繁殖方式卵生。习性易发怒,富进攻性,通常隐藏石下和啮齿动物的藏身处。鳞片粗糙,受到惊动时,鳞片相互摩擦,发出嘶嘶声。体形特征身躯呈垂直平坦状,短小头部呈现三角锥状或箭头状的记号。食性主要有沙漠地区的鸟类、蜥蜴以及壁虎。 详情>>

彩锯 锯鳞 鳞蝰


黑肩锯鳞

黑肩锯鳞鱼(学名:Myrispristiskuntee)为鳂科锯鳞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台湾恒春、兰屿到马绍尔群岛及南非德班等珊瑚区以及台湾恒春、兰屿等。 详情>>

黑肩 肩锯 锯鳞 鳞鱼


锯鳞耳蕨

基本内容种中文名:锯鳞耳蕨种拉丁名:PolystichumprionolepisHayata科中文名:鳞毛蕨科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属中文名:耳蕨属属拉丁名:Polystichum国内分布:产台湾及云南中南部。中国植物志:5(2):011产地分布产台湾及云南中南部。形态特征植株高40-60厘米。根状茎短而斜升。叶簇生,近二型,能育叶较短小;叶柄深禾秆色,长13-23厘米,基部直径 详情>>

锯鳞 鳞耳 耳蕨


锯鳞

详情>>

锯鳞 鳞肽


无斑锯鳞

无斑锯鳞鱼,鳂科锯鳞亚科锯鳞鱼属的1种。侧线鳞数37,体长为体高之2.58倍,为头长之3.20倍,胸鳍内侧腋部无鳞,头部及身体为橙红色,各鳍亦为橙红色,无任何色带与色斑,眼大,口端位,尾鳍分叉细长。夜行底栖性鱼类,具群聚性,日间常成群聚于礁洞内,夜间则会游至附近沙质海底觅食,以小型甲壳类幼生为食。栖息深度多在10~50米深之水域内。印度西太平洋至日本南部。 详情>>

无斑 斑锯 锯鳞 鳞鱼


大鳞锯鳞

大鳞锯鳞鱼Myripristisberndi分类:金眼鲷目特征:体侧扁,呈椭圆形。眼大,口大,特征是下颔略长于上颌。鳞片大,鳃盖骨下角无棘且鳃盖後具黑色斜带。鱼体背红色,腹部色淡,尾鳍深叉,各鳍均具红色与白色缘。习性:生活于1~50公尺海域,白天常栖息在断崖陡坡或平台的凹陷洞穴中。能藉鱼鳔发出咕咕的声音,可能是作为示警或辨识的信号。肉食性,以浮游动物及小型底栖甲壳类为主。分布: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 详情>>

大鳞 鳞锯 锯鳞 鳞鱼


焦黑锯鳞

焦黑锯鳞鱼Myripristisadustus分类:金眼鲷目特征:体侧扁,呈椭圆形。眼大,口大,鳞片大。本属鱼臀鳍鳍条多于10,且鳃盖骨下角无棘。体背黄褐,腹部色淡,本种特征是背鳍、臀鳍与尾鳍缘均为黑色,尾鳍叉形。习性:生活于1~25公尺海域,白天常栖息在断崖或珊瑚生长丰盛地区的洞穴中。能藉鱼鳔发出咕咕的声音,可能是作为示警或辨识的信号。肉食性,以浮游动物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分布:印度-太平 详情>>

焦黑 锯鳞 鳞鱼


锯鳞

锯鳞蝰EchiscarinatusOrder目Squamata--有鳞目Suborder亚目Serpentes--蛇亚目Infraorder亚目Alethinophidia--真蛇下目Family科Viperidae--蝰科Subfamily亚科Viperinae--蝰蛇亚科Genus属Echis--锯鳞蝰属蝰蛇科(Viperidae)毒蛇,学名为Echiscarinatus,产于非洲北部至锡兰的 详情>>

锯鳞 鳞蝰


锯鳞

鱼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中等侧扁,眼大,口大,鳞片大,俗称大目仔,鱼鳃盖膜上黑褐色斑从鳃裂上缘下达胸鳍基部,本鱼背部呈红色,越往下方颜色越淡,自胸鳍以下则为白色,第一背鳍黄色,第二背鳍、臀鳍鳍条部及尾鳍红色。鱼体长可达到25公分。有孔侧线鳞片37~44片,夜行性,白天单独或成群聚集在礁洞内栖息。栖息范围可从浪拂区浅水域到55公尺深的水域。主要以鱼或甲壳类为食。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之温热带海域,台 详情>>

孔锯鳞 孔锯 锯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