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草”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莽草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树皮、老枝灰褐色。单叶互生或集生。莽草产江苏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贵州。莽草果实9月成熟,鲜果出种率3%至13%。 释义 植物形态 药理作用 考证 主治 各家论述 选方 其他 辨别八角和莽草 释义 药名:莽草 别名:芒草、葞、春草、石佳、红桂、鼠莽、红茴香、骨底搜、山木蟹、山大茴 汉语拼音:m 详情>>

莽草酸途径

莽草酸途径莽草酸途径(shikimicacidpathway)是指4-磷酸赤藓糖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化合后经几步反应生成莽草酸,再由莽草酸生成芳香氨基酸和其他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的途径。莽草酸通过苯丙氨酸生成桂皮酸,是桂皮酸的前体物质,过去一直把桂皮酸途径命名为莽草酸途径。但由于莽草酸同时又是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酸类的前体,它们与生物碱的生物合成又密切相关,由于无法限定仅由桂皮酸而来的苯丙素类化合物,所 详情>>

莽草 途径


莽草

莽草子也称药八角、野八角,瓣角不整齐,大多为8瓣以上,瓣瘦长,尖角呈鹰嘴状,外表极皱缩,蒂柄平直味稍苦,无八角茴香特有的香气味。取少许粗粉加4倍水,煮沸30分钟,过滤后加热浓缩,莽草溶液为浅黄色。是一种有毒的植物,不能食用本品的聚合果由7~12枚蓇葖组成,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直径25~30mm。蓇葖长10~20mm,宽6~9mm,厚2.5~4mm,外表面红棕色,具不规则皱纹,顶端具钻状喙,上侧多开 详情>>

莽草


莽草中毒

简介诊断依据综合救治简介水莽草中毒,《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有“治误食钩吻杀人解之方”。钩吻又名断肠草、水莽草、野葛、毒根等。钩吻中毒是指因吞食钩吻所致。以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顿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类疾病。本病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可因肺衰而死亡。诊断依据1.有吞食钩吻史。2.中毒症状主要有口、咽、腹部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眩晕,四肢麻木,言语含糊,肌肉松弛无力,嗜睡,吞咽困难,复视 详情>>

莽草 中毒


莽草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树皮、老枝灰褐色。单叶互生或集生。莽草产江苏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贵州。莽草果实9月成熟,鲜果出种率3%至13%。释义植物形态药理作用考证主治各家论述选方其他辨别八角和莽草释义药名:莽草别名:芒草、葞、春草、石佳、红桂、鼠莽、红茴香、骨底搜、山木蟹、山大茴汉语拼音:mangcao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ciumlanceolatumA.C.S 详情>>

莽草


莽草

莽草酸存在于木兰科植物八角(IlliciumverumHook.f.)的干燥成熟果实。八角为生长在湿润、温暖半阴环境中的常绿乔木,高可至20米。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南方。树皮灰色至红褐色。介绍植物来源性状药理作用专家评价(一种调味品是药三分毒,八角不例外。和八角一样“神”的植物很多)研发进展生物合成一般用途发展前途(一是抗菌抗肿瘤作用二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介绍莽草酸中文名称:莽草酸Englishn 详情>>

莽草


莽草

出自《广西中药志》。为蓼科植物头花蓼的全草。多年生草本,长15-25cm。枝由根状茎丛出,匍匐或斜升,分枝紫红色,节上有柔毛或近于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短或近无柄,柄基耳状抱茎;托叶膜质,鞘状,被长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5-3cm,宽1-2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有缘毛,边缘叶脉常带红色。花序头状,单生或2个着生于枝的顶端,花序梗具腺毛;花小,淡红色,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先端略钝 详情>>

莽草


莽草

词语拼音释义出处词语鼠莽草拼音shǔmǎnɡcǎo释义毒草名。人用以毒鼠,故名。出处《元典章·刑部四·自害》:“今后非因鬭殴杀伤,自行投河自缢及服食鼠莽草死者,如别无他故,官司无得理问。”亦省称“鼠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莽草》:“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故名。山人以毒鼠,谓之鼠莽。” 详情>>

莽草


莽草

参见:雷公藤 详情>>

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