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碗”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仿乾隆粉彩花卉薄胎碗

民国初年,福建省福州市出土。通高6.5厘米,口径12.9厘米,底径4.8厘米。釉上彩瓷,属粉彩瓷器,胎薄如蛋壳,施白釉。敞口,尖唇,碗壁弧内收,圈足。口沿描以金彩,碗内外紧靠金边下画一道粉蓝色弦纹,紧接着是一圈如意状纹。圈足处是一圈回字形纹,碗外壁回形纹与如意纹之间为主题纹饰:各式折枝菊花竞放,用粉红、黄、粉蓝、紫、绿、橙、灰等几色来描绘,工笔技法,金彩描边,内填粉彩,绚丽耀目,却不失曲雅淡怡。碗 详情>>

乾隆 粉彩 花卉 薄胎 胎碗


黄釉搅胎碗

基本信息文物鉴赏文物注释基本信息名称:黄釉搅胎碗年代:唐代材质:陶瓷收藏: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注音:huángyòujiǎotāiwǎn文物鉴赏此物高4.2、口径10.4、底径5.4厘米。搅胎碗敞口外撇,圈足底。此碗是用褐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瓷土相间揉合,经过拉坯成型,施淡黄釉焙烧而成。唯圈足胎色单一。此碗纹理变化多端,线条犹如行云流水,这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种新工艺,为河南巩县窑产品。文物注释瓷土: 详情>>

黄釉搅 黄釉 釉搅 胎碗


胎碗

中文名称:绞胎碗规格:高5.1cm、口径10.5cm出处:中国历代茶具年代:五代质地类型:瓷器功用类型:茶具栏目关键词:隋唐五代茶具主题词或关键词:碗绞胎辅助分类项:茶具绞胎又称搅胎,是产生于唐代的一种有特色的新的装饰技术。这种工艺的灵感来自于漆器的制作。这种技法在漆器制作上称为剔犀。剔犀是雕漆的一种,制法是用两种或三种色漆在器胎上逐层髹漆,干一层再漆一层,每层由若干道漆堆起,厚薄并不一致,待漆层 详情>>

绞胎 胎碗


胎碗

渣胎碗,顾名思义是贫困平民使用的一种粗瓷,故景德镇俗称为“灰可器”。这种碗虽说是胎质粗糙,彩色青灰,但那缀画满壁的青花纹样却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间文化信息,至今还有不少专家为解读其中之谜而争论不休呢。早在宋代,安徽省繁昌县柯家寨就是一个烧造瓷器的地方,史称“繁昌窑”。明朝万历年间,有一次他们偶然烧出一件色如玳瑁,形如寿翁的瓷器。地方官吏便忙不迭地进献给神宗皇帝。皇帝大喜,下旨要“繁昌窑”再烧造一 详情>>

渣胎 胎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