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渣”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牡丹纹渣

说明:1981年黄堡吕家崖耀州窑遗址出土,耀州窑博物馆藏高10.9厘米口径12.3厘米外侈六瓣花口,六花瓣中央向外翻卷呈荷叶式,束颈,小圆肩,鼓腹,高圈足外折出平台。通体内外施青釉,釉色青绿,圈足内墙与外底为棕黄色。足底露胎,胎质均匀细密。器内花口部位的青釉下,用白化妆上绘有六竖条凸起出筋纹,犹如翻卷荷叶的筋脉。器外肩颈相交处饰以粗绕凹弦线,将挺秀的尊体分为整齐而具有节奏感的上下两部份。上下分层各 详情>>

北宋 耀州 窑青 青釉 釉刻 牡丹 纹渣 渣斗


明代景德镇窑青花留白龙纹渣

基本信息器物介绍相关资料基本信息【名称】:景德镇窑青花留白龙纹渣斗【窑口】:景德镇窑【器型】:渣斗【年代】:明代宣德【尺寸】:高14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1.9厘米。【收藏】:上海博物馆藏器物介绍明代景德镇窑青花留白龙纹渣斗,该器物青地白花的装饰工艺,元代即己流行,至明代初年更趋精进。其制作方法估计是先用剪纸的纹样贴在器物上,然后通体施青料,再揭去贴纸,上透明釉。此尊即采用这种装饰法,尊腹通体 详情>>

明代 景德镇 景德 德镇 青花 留白 龙纹渣 龙纹 纹渣


明景德镇窑青花留白龙纹渣

明景德镇窑青花留白龙纹渣斗高14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1.9厘米。青地白花的装饰工艺,元代即己流行,至明代初年更趋精进。其制作方法估计是先用剪纸的纹样贴在器物上,然后通体施青料,再揭去贴纸,上透明釉。此尊即采用这种装饰法,尊腹通体青色,留出白龙纹样,青白相映,给人一种特殊的艺术感受。但是这种青地留白的工艺技术难度较大,像这样的成功之作,为国内传世罕见之品。 详情>>

景德镇 景德 德镇 青花 留白 龙纹渣 龙纹 纹渣


明正统青花地留白龙纹渣

【名称】:明正统青花地留白龙纹渣斗【类别】:瓷器【年代】:明正统年间【文物原属】:【文物现状】:上海博物馆收藏【简介】:高13.2厘米。这类品种流传下来的极少。 详情>>

明正 青花 留白 龙纹渣 龙纹 纹渣


墨彩松竹梅纹渣

年代清道光款识:“大清道光年制”本朝官窑器敞口,宽沿,圆鼓腹,圈足,底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器身在纯净润白的釉面上,以墨彩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绘画细致、工整,一丝不苟。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其缘起苏东坡的诗句“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其意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因而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渣斗又名唾壶,用于盛装唾吐物, 详情>>

墨彩 松竹 梅纹渣 梅纹 纹渣


青白釉暗花缠枝牡丹纹渣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沿外翻,束颈,扁圆腹,喇叭状圈足。腹部饰以划线花卉纹。胎体坚致,釉色白中泛青,釉质光润,内外通体施釉,圈足底施釉不全,见部分砂底,砂底上见细密的旋胎纹及粘砂粒。 详情>>

白釉 暗花 缠枝 牡丹 纹渣 渣斗


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波莲纹渣

【名称】: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波莲纹渣斗【类别】:瓷器【年代】:北宋【文物原属】:北宋景德镇窑烧制【文物现状】:现存于世【简介】:高9cm、直径19.5cm。此器系北宋景德镇窑出品,喇叭口,圆鼓腹,圆底,足略撇。口沿内有一道刻划边框,内饰莲花、莲叶、莲蓬及水波纹,通体施淡青白釉,色调淡雅。【相关链接】景德镇窑、青白釉、渣斗 详情>>

北宋 景德镇 景德 德镇 窑青 白釉 水波 莲纹 纹渣 渣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