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俑”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北齐胡人舞俑

基本信息文物介绍基本信息【名称】:胡人舞俑【类别】:陶瓷【年代】:北齐时期【尺寸】:高25厘米【文物出土】:1972年寿阳县贾家庄村出土【文物现状】:山西博物院收藏文物介绍北齐胡人舞俑,该器物描绘一胡人老叟,头戴赭红色船形胡帽,赭红色左衽敞袖紧身长衫,白裤,船头形鞋。高鼻深目,络腮长须,满脸皱纹,笑容可掬,似在尽情歌舞,洋溢着豪放豁达的精神。高25厘米。1972年寿阳县贾家庄村出土。出于太宁二年( 详情>>

北齐 胡人 舞俑


南唐男舞俑

名称:南唐男舞俑类别:陶器年代:南唐(公元937-975年)尺寸:高44.5厘米收藏:南京博物院出土时间及地址:1950年江苏南京祖堂山出土文物鉴赏:南唐男舞俑头戴幞头,身着窄袖翻领胡服,丰颐阔额,两眼圆睁,朱唇皓齿,络腮胡须,袒胸露腹,足蹬乌皮靴,作扬手扭腰踏足舞蹈状。 详情>>

南唐 舞俑


三彩驼背乐舞俑

通高56.2cm,长41cm;驼高48.5cm1959年于陕西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载乐骆驼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形象逼真,比例协调,生活气息浓厚。骆驼四腿直立,勃勃挺起,昂首上扬,张口嘶呜。驼身施白釉,颈部上下、头顶、尾巴及前腿上部长毛处施赤黄釉。双驼峰上垫一平台,上铺向两侧下垂的长毛毯,周边垂丝为茄色,毯身菱形格纹饰为错落相间的赤黄及紫、白色。驼背平台上有七个男乐俑,背向盘腿环坐毛毯上,皆头戴帛 详情>>

三彩 驼背 舞俑


舞俑铜鼓

参见:西汉四舞俑铜鼓 详情>>

舞俑 铜鼓


唐陶女舞俑

【名称】唐陶女舞俑【类别】雕塑【年代】唐【文物现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简介】陶女舞俑,高21cm。唐代舞蹈与音乐结合紧密,特别是从中亚、西亚及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乐舞,深受人们的欢迎,成为时尚。不仅在节日庆典上有歌舞表演,富贵之家外出郊游也要带上伎乐。乐舞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此女舞俑上穿翻领半袖衫,下著长裙,束腰,头微侧。两臂一上举,一下垂,双腿一侧伸,一屈曲,腰肢轻扭,翩翩起舞 详情>>

唐陶 舞俑


陶乐舞俑

陶乐舞俑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唐墓出土高11~11.5厘米这组乐舞俑均跪坐或盘坐,手中分别持箜篌、拍板、横笛、排笙、琵琶、箫等乐器,作演奏状。唐代宫廷的表演艺术融纳了中外许多民族的乐舞,新编乐舞极为活跃。唐高宗(公元650~683年)后,根据演出规模,将乐舞统编为“坐部伎”和“立部伎”两类,各有固定的表演内容。“坐部伎”由6部乐舞构成,在堂上坐着演奏,规模较小,舞者3至12人,用丝竹细乐伴奏,风格 详情>>

陶乐 舞俑


陶女舞俑

这件唐陶女舞俑一件高21厘米,另一件高21.5厘米。女俑上穿翻领半袖衫,下著长裙,束腰,头微侧。两臂一上举,一下垂,双腿一侧伸,一屈曲,腰轻扭,翩翩起舞。从服饰与舞姿看,属于汉族传统的“软舞”,与女舞俑相伴还有分持琵琶、排萧、笙、钹、腰鼓的伎乐俑,有坐有立,当是按史籍中所称的立部伎与坐部伎制作的。立部伎与坐部伎同时出现,在考古发现的唐代陶俑中亦属罕见,这样的情况表示此组乐舞具有很高的等级。唐朝舞蹈 详情>>

陶女 舞俑


西汉四舞俑铜鼓

西汉四舞俑铜鼓通高27.2厘米。鼓面正中为一无芒角的圆饼,周沿凸起,通体无纹饰。鼓胴、腰间有四个扁平绳纹耳。鼓腰部鎏金,多已脱落。鼓面沿边插饰4个舞俑,服饰、舞姿各异。其中两个头蓄尖形发髻,耳佩大圆环,颈部戴多层项链,臂上戴镯,腹部佩戴圆形扣饰,左侧佩剑,剑带搭于右肩,身着短袖长衣,衣角开叉,腰部系兽皮,兽尾下垂,双手横伸作舞蹈状;另外两个人头戴尖顶帽,帽上饰品脱落,耳佩大环,臂戴玉镯,颈饰项链, 详情>>

西汉 舞俑 铜鼓


战国陶舞俑

陶舞俑战国高五厘米山西省长治县分水岭出土山西省博物馆藏泥质灰陶。这一队九个陶舞俑,制作纯朴,随手捏成,不假做作,各具姿态,纯真可爱,极为难得,表现出高度的塑造工艺。 详情>>

战国 舞俑


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

参见: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 详情>>

彩绘 双环 望仙 髻女 舞俑


东汉青瓦胎画彩男舞俑

基本信息简介基本信息【名称】东汉青瓦胎画彩男舞俑【类别】雕塑【年代】东汉【文物现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简介青瓦胎画彩男舞俑,高11cm。从此陶俑的形象与风格看,与洛阳烧沟汉墓出物相近。舞俑头戴小冠,长衣,大胯,双臂省略,犹如背手而舞,腰右扭,胯左出,一足踏地,一足抬起,躯体优美的曲线隐露于紧身长袍之中。此俑不大,匠人对局部细节未作过多的刻划,而是用一种大写意的概括手法,强烈、生动地表现了舞俑旋转的动 详情>>

东汉 青瓦 胎画 画彩 彩男 舞俑


舞俑

乐舞俑群制造年代:汉材料:陶规格:立俑高26厘米,坐俑18.5厘米收藏地:陕西历史博物馆介绍唐代艺术仍然注重反映世俗人情。殉葬陶俑中乐舞升平的场面更是比比皆是。在这组群俑当中,参与乐舞者达到7人。前方2名年轻女子梳双髻著长裙,挥舞巾袖作对舞状,衣裙轻薄,可见肌肤的起伏。后边围坐5人皆神情专注,每人手中都握有乐器,为前舞者合乐打拍。除舞者2人外,每位合乐者都加有托板。俑身遍体施黄釉,口鼻为刻划。该作 详情>>

舞俑


舞俑

男舞俑南唐公元937-975年高44.5厘米1950年江苏南京祖堂山出土。头戴幞头,身着窄袖翻领胡服,丰颐阔额,两眼圆睁,朱唇皓齿,络腮胡须,袒胸露腹,足蹬乌皮靴,作扬手扭腰踏足舞蹈状。现藏南京博物院。 详情>>

舞俑


青瓦胎画彩男舞俑

青瓦胎画彩男舞俑青瓦胎画彩男舞俑,高11cm。 从此陶俑的形象与风格看,与洛阳烧沟汉墓出物相近。舞俑头戴小冠,长衣,大胯,双臂省略,犹如背手而舞,腰右扭,胯左出,一足踏地,一足抬起,躯体优美的曲线隐露于紧身长袍之中。此俑不大,匠人对局部细节未作过多的刻划,而是用一种大写意的概括手法,强烈、生动地表现了舞俑旋转的动感,可谓是妙趣横生。这件东汉时期的陶俑作品充分显示了当时陶塑艺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详情>>

青瓦 胎画 画彩 彩男 舞俑


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

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通体彩绘,女舞俑头上梳着一种复杂而高峻的发髻,名双环望仙髻,是唐代著名发型,该发髻非常高,超过二尺,梳理该复杂的发髻特别费时,大约需六个小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者自己的头发不够,就事先做好一个假发髻,到需要的时候再戴到头上。戴假髻的风气在唐代很盛,所戴的假髻叫做“义髻”。基本信息文物鉴赏基本信息名称: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年代:唐朝收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出土时间及地址:19 详情>>

彩绘 双环 望仙 髻女 舞俑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又叫“骑驼乐舞三彩俑”。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驼高五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与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最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以及最昂贵的金缕衣并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简介制作背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简介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又叫“骑驼乐舞三彩俑”。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驼高五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与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最精美的青 详情>>

唐三彩 唐三 三彩 骑驼 驼乐 舞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