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思”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寻思


词义 出处 词义 xún sī 口语中多读xín si 北方俚语。意为:琢磨。心里琢磨。 想;思索;考虑。 出处 宋 李昉《赠襄阳妓》:“夜深无睡暗寻思” 《后汉书循吏传刘矩》:“民有争讼, 矩 常引之於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 唐 白居易 《南池早春有怀》诗:“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 《三国志平话》卷上:“ 仲相 低 详情>>

北大寻思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作 者:李永新编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4-1版 次:1页 数:290字 数:175000印刷时间:2003-4-1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SBN:9787500435815包 装:平装内容简介今天我们面对的似乎是一个“无思”的代。在流行志物成为街坊时尚时,很少有人在真正地思考和阅读。生命变得单薄了,思想没有了存在的家。但也正因为这样,思考和 详情>>

北大 寻思


寻思

不寻思(不寻思)犹不料。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绝早侵晨,早与他忙梳裹,不寻思虚脾真箇。”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諕的我悠悠的魂魄飞,不寻思当街上正是哥哥睡。” 详情>>

寻思


寻思

一、名寻思,即推求诸法的一切名字,皆悉不实。二、事寻思,即推求五阴等事,皆系心识上变似的相分,因缘所成,离识非有,无有自性。三、自性假立寻思,即不管是名的自性,或事的自性,其独立性,皆不可得。四、差别假立寻思,即推求诸法名或事的差别相,亦惟假立,悉皆不实。行者对此四法,寻求思察,皆假有实无,名四寻思观。 详情>>

寻思


四种寻思

【四种寻思】[出阿毗达磨集论]一名寻思谓于诸法之中。推求一切名字。皆悉不实。是为名寻思。二事寻思谓于诸法之中。推求五阴等事。生灭无常。皆悉不实。是为事寻思。(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三自体假立寻思谓于诸法能诠名字及所诠义理中。推求自体。惟是假立名言。皆悉不实。是为自体假立寻思。四差别假立寻思谓于诸法能诠之中。推求差别。惟是假立名言。皆悉不实。是为差别假立寻思。 详情>>

四种 寻思


长信秋词·真成薄命久寻思

作品信息原文赏析作者简介作品信息【名称】《长信秋词》【年代】盛唐【作者】王昌龄【体裁】七言绝句原文长信秋词·真成薄命久寻思。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赏析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长信秋词五首》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写了宫怨,这一首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 详情>>

长信 秋词 真成 薄命 寻思


寻思

词义出处词义xúnsī口语中多读xínsi北方俚语。意为:琢磨。心里琢磨。想;思索;考虑。出处宋李昉《赠襄阳妓》:“夜深无睡暗寻思”《后汉书·循吏传·刘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於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怀》诗:“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三国志平话》卷上:“仲相低头寻思半晌,终不晓其意。”《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角哀寻 详情>>

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