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迹”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禹迹


yǔ jì 1.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语出《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孔传:"以升禹治水之旧迹。" 2.指夏禹治水的业绩。 详情>>

南部禹迹山摩崖造像

禹迹山摩崖造像,又名禹迹山大佛。位于县城东16公里的碑院镇大佛村。大佛刻凿在海拔667米的禹迹山腰,背岩而立,面南稍偏西。佛高18米,腰宽6.1米,下肢宽5.2米,脚掌长宽均1.3米。面颊丰腴,两耳齐肩,面容端庄,双目微启平视,表情于静穆威肃中寓慈祥。头饰螺髻,袒胸束腰,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右手施“说法印”状。内着僧衣,薄而贴体,外为袈裟罩体,僧衣末端略显飘逸,袖长过膝。大佛头部与下肢皆镂空 详情>>

南部 禹迹山 禹迹 迹山 摩崖 造像


禹迹龙门

桥位于今石桥乡仙江村侧,是横跨钟水两岸的天然大石桥,旧题“禹迹龙门”,为嘉禾八景之一。该桥东西向,中通一一孔,可通帆船。传说仙人用神鞭赶来两座石山,横截钟水,水阻不流,仙人用脚踢开一孔,呈上尖下宽三角形,水方畅流。桥两端各有一对石狮俯视,两侧为石栏杆,浮雕名人古画。西端建有石龙庙,全用浮雕火砖砌成,内塑齐天大圣等佛像,右旁竖一石碑,表面极为光滑,人称“石镜”,可照出人影,靠“石镜”右侧斜看,可见仙 详情>>

禹迹 龙门


禹迹寺古井碑

禹迹寺古井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鲁迅路(原都昌坊路)春波桥北侧。碑高151厘米,宽70厘米。镌爨宝子碑体“禹迹寺古井”5字。1985年11月立,绍兴周庸村书。碑阴镌记古井来历及与陆游渊源。 详情>>

禹迹寺 禹迹 迹寺 古井


禹迹

yǔjì1.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语出《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孔传:"以升禹治水之旧迹。"2.指夏禹治水的业绩。 详情>>

禹迹


禹迹

禹迹山位于南部县碑院镇,距县城20余公里。地处嘉陵江中游,属大巴山余脉,海拔655米。禹迹山因大禹治水留下足迹而名,大禹胜迹至今犹存。禹迹山作为川北地区重要的千年名胜之地自古有“阆南仙地”、“嘉陵第一名山”之美誉,也是历代先民朝山进香的佛教胜地。禹迹山群山环合,雄伟蜿蜒,有“九龙捧圣”之势。东有鱼池山、金鸡岭之秀,西有飞来石之奇,涛涛松林,风光绮丽,佛光照影,云海蔚蔚。南部十四景之一的“禹迹晴岚” 详情>>

禹迹山 禹迹 迹山


禹迹山大佛

禹迹山大佛简介近年情况禹迹山大佛恢复历史文物原貌禹迹山大佛简介禹迹山大佛,位于南部县碑院镇,因而又名碑院大佛,距南部县城15公里,是四川十大名佛之一。佛高17.5米,腰宽6.13米,下摆宽5.2米,肢掌长、宽均为1.3米。面颇丰满,两耳及肩,双目微启平视,鼻尖粗壮,鼻尾直贯额心,嘴角微微上翘,容态肃穆安详。头有肉髻,袒胸束腰,裸肘赤足,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托舍利一枚,右手高举,掌心向左,拇指 详情>>

禹迹 大佛


禹迹

《禹迹寺》是著名作家周作人的一篇散文。写的是绍兴名胜禹迹寺。禹迹寺由晋·义熙十二年时一位姓郭的将军所建,距今将近有1600年的历史。为纪念大禹而建。作者:周作人中国圣贤喜言尧舜,而所说多玄妙,还不如大禹,较有具体的事实。《孟子》曾述禹治水之法,又《论语》云:“子曰,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这简单的几句话很能写出一个大政治家,儒而近墨的伟大人物。《 详情>>

禹迹寺 禹迹 迹寺


禹迹

宋代绘刻的《禹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原石现在保存在陕西西安的碑林中。详细介绍历史传承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部所藏最早的中国地图是1136年刻绘的《禹迹图》的十九世纪拓本。这幅石刻地图原置于陕西省省会西安以西120里的凤翔府岐山县的县学中,描绘了传说中建于公元前2205年的夏朝大禹王统治地域内贡物运输的情况。这幅地图的作者不详,镌刻于宋代,按照裴秀的计里画方法绘制,但又参照唐代地理学家 详情>>

禹迹图 禹迹 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