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制”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官制


官制是政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度。中国的官制,由来已久。大约自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出现了阶级,形成了国家,建立了政权,逐渐构成了一套职官制度。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已有一套维护奴隶主专政的职官制度,即《周礼》所谓“体国经野,设官分职”。到了封建社会,尤其是秦统一后的各代,逐渐形成完备的封建职官制度。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有一套适应当时政治形势、阶级关系、经济情况的职官制度。 详情>>

北齐官制

北齐官制(设置官员品级)北齐北齐(公元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共六帝。577年被宿敌北周消灭,享国二十八年。官制设置北齐官制,基本上仿照北魏,只有台省位号与南朝略有差别。《隋书·百官志》说:“后齐(即北齐)制官 详情>>

北齐 官制


春秋官制

西周的六卿首领,春秋时称为“正卿”或“冢宰”,也有称为“相”。正卿尚有一、二副贰,称为“介卿”。东周王朝的执政正卿,开始是郑伯,至隐公八年(前715年)后,是郑伯和虢公,郑伯为主卿士,虢公为右卿士。至桓公五年(前707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王以诸侯伐郑,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周公黑肩将左军。从《左传》行文看,大概右卿士的地位高于左卿士(中原各国尚右,南方楚国尚左)。从此以后,虢、周二公并 详情>>

春秋 官制


点读中国传统文化·皇帝与官制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出版社: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9年10月1日)平装:128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32ISBN:9787227042709条形码:9787227042709尺寸:20.8x14.2x0.6cm重量:440g内容简介《点读中国传统文化·皇帝与官制》分为“关于皇帝之类”和“关于职官与选官”两个部分,内容包括:中国历代皇帝之最、皇帝的庙号与谥号、中 详情>>

点读 中国 传统文化 传统 统文 文化 皇帝 官制


东周官制

基本概况春秋官制((一)王朝官制(二)列国官制)战国官制((一)官僚制度初步形成(二)列国中央官制(三)列国郡县制及其职官(四)列国爵制(五)列国选官制度)基本概况公元前770年进入了东周时期,包括春秋、战国两个阶段。这是一个由统一而进入分裂的时代,是社会转变的时代,也是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东周官制和西周官制有所不同,包括春秋官制和战国官制。春秋官制春秋初期,王宫首领太宰的地位相当重要,如僖公 详情>>

东周 官制


二晋地方官制

晋地方官制有郡、国二种,晋武帝灭吴以后,取得暂时统一,便改革秦、汉的旧制,重新分封五等爵士,与郡县制并行。其等级虽繁,但只有王、侯二级较为重要。王国以内史当郡守,侯国以相当县令,这与汉制相差不大。所不同的是,诸王多带刺史将军衔,典兵出镇;也有在中央任职,而本身并不出居所封之国。那些兼将军、刺史的,有长史、司马为其僚佐,事实上是代行其职权。南齐时又置典签,专在王之左右密切监视,权威反在刺史之上,称为 详情>>

二晋 地方 官制


官制史话

图书信息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版(2011年7月1日)外文书名:ABriefHistoryofOfficialSysteminChina丛书名:中国史话·制度、名物与史事沿革系列平装:191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32ISBN:9787509724552,7509724554条形码:9787509724552尺寸:20.8x13.4x1cm重量:181g作者 详情>>

官制 史话


韩国官制

李氏王朝的官制主要跟随中国模式,官职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长今受中宗册封为御医时,官职为正三品堂上官。在国王下面,中央机关方面最高的是议政府。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其首长为判书﹝正二品,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及 详情>>

韩国 官制


金朝官制

金朝是女真贵族建立的政权。金初,熙宗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废除了奴隶制的贵族会议,采取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金朝实行一省制,只设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不设中书、门下二省。虽以尚书令为最高行政长官,但仅是皇族贵戚的荣誉衔,因此下面的左右丞相便成为实际的宰相了,又有“平章政事”也为宰相。再下有左右丞、参知政事为执政。汉人可担任执政。金初还改变了过去部落组织猛安、谋克为兵民合一的制度,设置枢 详情>>

金朝 官制


金代官制

金代官制发展始末(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个阶段)朝廷官制(国论勃极烈制三省制单一的尚书省制)地方官制(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封爵制金代官制的影响金代官制的历史评价金代官制是经过了不断地发展和变革的过程而形成的,有女真本族的官制,也有辽和宋的官制,最后形成为具有金代特点的官制。金代初期官属的建立,大约是与女真部的产生同时出现的。《金史·百官志一》说:“金自景祖始建官属,统诸部以专征伐,嶷然自为一国”。这 详情>>

金代 官制


进士授官制

顺治三年(1646)三月十七日,清廷批准了吏部右侍郎金之俊的奏请,决定变通明朝进士授官制,使得“政体人情,俱得其平”。其具体措施如下:新过士除一甲外,二甲前五十名选部属,后二十名选评博中行;三甲前十名选评博中行,十一名至二十名选知州,二十一名至七十名选推官,其余尽数选为知县。 详情>>

进士 官制


官制

所谓流官就是朝廷任命的不世袭,有品级,有任期的官员.再纠正上面一个错误,它不是开始于清朝而是开始于明朝历史是这样的:我国从元朝开始实行土司制度,到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沿袭元朝的统治办法,设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允许世袭.但必须忠于朝廷,按期给朝廷交纳贡赋,这叫土司制度.永乐年间,西南两个宣慰司叛乱,明朝平定以后,改设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 详情>>

官制


蒙古汗国官制

斡耳朵宫帐制怯薛制蒙古前期的断事官成吉思汗时的必阇赤蒙古前期的中书省燕京行尚书省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大汗任用各族的文士为必阇赤,起草文书,并协助大汗和蒙古官员处理各地政务。管理中原事务的必阇赤耶律楚材等人,依照汉地的习惯,便以中书省官衔相称。忽必烈建国,正式建立中书省总理政务。李璮乱后,杀王文统,以皇子真金为中书令。此后,中书令均由皇太子兼领,成为虚衔。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以下,设右、左丞相为实任的宰 详情>>

蒙古 汗国 官制


南京临时政府官制

基本采取美国式的总统制,不设国务总理,而由临时大总统直接统辖各部。临时大总统和各部总长组成国务会议,决定重大政务。其法律根据是1911年12月3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临时大总统为最高行政首长,临时副总统的地位仅次于临时大总统,均由各省都督府代表会选举,以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当选。因属临时性质,任期未作规定。临时大总统因故不能视事,得委托临时副总统代理;因 详情>>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 京临 临时 时政 政府 官制


内阁官制暨内阁办事章程暂行谕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5月8日,清政府面对立宪派持续不断的请愿运动,被迫颁布了《内阁官制暨内阁办事暂行章程暂行谕》,即行宣布“组织责任内阁,采取各国君主立宪之制”,正式成立了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的“责任内阁”。《内阁官制暨内阁办事暂行章程暂行谕》对于新内阁的基本组织结构与职权作了明确的规定:内阁由国务大臣组成,国务大臣以内阁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和各部大臣充任,内阁总理大臣1人,协理大臣1—2人 详情>>

内阁 官制 内阁 办事 章程 暂行


秦代中枢官制

丞相国尉御史大夫卿大夫郎谒者仆射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客卿中尉典属国主爵中尉中常侍宫官武职官秦代的官制,部分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但是,秦统一六国后,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政务与事务间的关系,君主与臣下间的关系等等,都不可避免地有所更张,出现了一套严密的新制度。秦代中枢政权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战国时期,七雄并峙,都抱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但是中国最终为西方的戎族--秦 详情>>

秦代 中枢 官制


秦汉官制

一、中央的三公九卿等官二、秦汉的地方官制三、官秩和爵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朝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封建的政治制度也向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期,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统治,在职官制度上确立了中央朝廷的三公九卿制和继续实行地方的郡县制体制。三公九卿制在秦朝只是初具规模,由于秦王朝的短命,这一制度在西汉时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一、中 详情>>

秦汉 官制


魏晋南北朝官制

一、三国时期的官制二、两晋南北朝的官制三、官秩和勋爵这段时期是中国职官制度从三公九卿制向更高级的三省六部制演进的过渡时期。在这三百多年里,中国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和战争的状态,因此各个王朝的职官设置就有许多不同,而且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原来一些正规职官或撤消、或空有虚名,而一些临时性的“职务”反倒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造成这一时期职官设置的纷繁复杂。尽管如此,这一时期职官制度的主流还是与秦汉一脉 详情>>

魏晋 南北朝 南北 北朝 官制


五代十国官制

五代十国官制大体沿袭唐制,朝廷以三省六部为主干;地方官制也是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设县令,重要城市设府。变化较突出的是枢密院地位提高。唐代宗时设内枢密使,本由宦官担任,掌传递诏旨密奏。唐末改由士人充任。至后唐时,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可参议军国大政的决策了。后周规定枢密院专管全国军事,不管民政。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宋代中书、枢密对掌文武二柄的职官体制。五代十国的各个政权是唐末藩镇割据势力的延续 详情>>

五代 十国 官制


西周金文官制研究

图书信息中文名: 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作者: 张亚初刘雨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出版社: 中华书局书号: 9787101042696发行时间: 2004年06月地区: 大陆语言: 简体中文内容介绍本书所收职官资料,以两西周金文为限,在每一类职官中,一般讲是以时代早晚为序。对职这材料编了顺序号,在每一类职官及每一个具体职官后面,注明了有关材料的号码。比较全面地研究西周职官而有较大的影响的几篇著作重点地做了摘 详情>>

西周 金文 官制 研究


新朝官制

简介1、西汉末年的官制改革2、始建国年间的官制改革(2.1.中央官制改革2.2.地方官制改革2.3以军领政改革)3.五等爵制(3.1.五等爵制的实行与第一次封爵3.2.第二次封爵)简介新朝官制是中国新朝的官制。由于新朝正值王莽改制,而官制亦为改制的重点,故新朝官制多变,官名及职责也十分复杂。新朝官制上承西汉官制,下啟东汉官制,故欲了解该朝官制,必先对两汉官制有所了解。对於一些基本官职及相关知识,请 详情>>

新朝 官制


宣示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

基本信息详细内容基本信息在清廷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前后,国内要求实行立宪政体的呼声日上云霄,经过慈禧对立宪政体的"考察"和廷臣会议,清廷决定实行立宪政体,并决定从官制改革着手。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廷颁发了此谕:《宣示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谕》,又名:《宣示预备立宪谕》。这被视为是大清立宪改革运动的开始。详细内容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军谕)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内阁奉上 详情>>

宣示 预备 立宪 先行 厘定 官制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制沿袭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制沿袭作 者:刘焱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2月1日ISBN:9787503428616开本:16开定价:38.00元内容简介《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制沿袭》是官文化丛书第二部,较为完整、清晰地描绘了一幅中国封建官制从萌芽、产生、确立以及演变的脉络图。并结合史实,尝试对中国封建官制下形成的一些奇特的现象进行剖析,并探究其文 详情>>

中国 封建 帝制 下的 官制 沿袭


中国古代官制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第1版(1997年1月1日)丛书名: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平装:193页正文语种:中文开本:32ISBN:7100021901条形码:9787100021906产品尺寸及重量:18x12.8x1.2cm;182gASIN:B001147YJ4内容简介《中国古代官制》讲述了学习中国古代官制,首先要明了官和官制的概念。所谓官,作为一个整体,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说权力所在之处, 详情>>

中国 古代 官制


中国古代官制概论

图书信息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9年3月1日)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平装:289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16ISBN:9787500476467,7500476469条形码:9787500476467尺寸:23.2x16.8x1.4cm重量:399g作者简介李世愉,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 详情>>

中国 古代 官制 概论


中国官制大辞典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中国官制大辞典作 者:徐连达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1月ISBN:9787811185560开本:16开定价:118.00元内容简介《中国官制大辞典》辞目选录的范围尽可能扩大些。这一方面自然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作为政治制度主要内容的职官制度,不能也不可能同一些相关的典章制度和称谓截然区分开 详情>>

中国 官制 辞典


中国官制

作者:韦庆远ISBN:7806276823页数:417页开本:大32开出版社:上海东方出版日期:2006-1-1内容简介本书分别叙述了自古以来至1949年中国诸种重要典章制度的发展变化,同时考察了必然要受到各时期国体和政治体制统率和制约的各种单行制度。依据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涵,梳理和总结了中国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借以在洞悉政治制度“来龙”的基础上,把握“去脉”,使新的论述有所依凭,扎 详情>>

中国 官制


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信息作 者:徐连达著丛书名: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ISBN:9787540640200出版时间:2002-12-01版 次:1页 数:1239装 帧:平装开 本:32开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工具书图书>工具书>历史地理内容简介70年代末,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历史教学与研究迎来了一派明媚春光,史家们探索着并在实践中扩大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史学的教学内容 详情>>

中国 历代 官制 词典


北南面官制

938年,辽太宗统治燕云十六州后,实施了“北南面官制”的一国两制政策。北面官制,设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分别统领两部的兵马;设夷离毕法院,掌管刑狱;设大林牙院,掌管文翰;设敌烈麻都,掌管礼仪;设大国舅司,掌管后族事务。南面官制,设枢密使掌管汉人兵马大权。朝中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翰林院,国史院。南面官制不像北面官制分南北,而是沿用汉人的旧制,设左右,比如左丞右相。 详情>>

南面 官制


北宋官制

北宋的官制是相当复杂的。北宋政权虽然建立,但当时在南方和北方,还存在着南唐、吴越、漳泉、南汉、湖南、荆南、后蜀、北汉等八、九个割据政权。就是在北宋统治区域内,也还有不少节度使,他们既有土地,又有人民、甲兵和财富。在北宋中央政权中,还有一批在后周时同赵匡胤地位相当的禁军将领,他们都手握重兵。赵匡胤是靠他们的支持才夺取后周政权的,但又害怕这些人也用同样手段把自己搞掉。宋太祖和他的继承者以及他们的主要谋 详情>>

北宋 官制


北周官制

北周官制北周北朝之一。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公元557年—公元580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长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孝闵帝),国号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官制北周官制,刻意仿古,效《周礼》六官之制。《周书·文帝纪下》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春正月丁丑,初行《周礼 详情>>

北周 官制


朝鲜古代官制

朝鲜王朝的官职仿照中国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官服也是仿照明朝式样制作的。在剧中穿红袍可以与国王在殿中议事的那些官员就是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可见正三品堂上和堂下是朝鲜古代官制高下的分水岭。细分其他相关细分一、在国王下面,有辅佐机关——议政府,其首领称“领议政”,相当于中国 详情>>

朝鲜 古代 官制


春秋时期王朝和列国官制

西周的六卿首领,春秋时称为“正卿”或“冢宰”,也有称为“相”。正卿尚有一、二副贰,称为“介卿”。东周王朝的执政正卿,开始是郑伯,至隐公八年(前715年)后,是郑伯和虢公,郑伯为主卿士,虢公为右卿士。至桓公五年(前707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王以诸侯伐郑,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周公黑肩将左军。从《左传》行文看,大概右卿士的地位高于左卿士(中原各国尚右,南方楚国尚左)。从此以后,虢、周二公并 详情>>

春秋 时期 王朝 列国 官制


东汉官制

东汉的建立,是西汉旧皇族藉着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新朝的结果。所以东汉官制基本上沿习了西汉官制的制度,官名也没有多少改变。与西汉比较,东汉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大大加强皇帝权力,不设丞相(东汉末年曹操任丞相是特例),削弱三公的权力;刺史成为一级地方长官,废除地方军队;强化内朝权力,外戚、宦官掌握大权,这一官制对后来的三国官制也有较大的影响。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东汉官职列表(秩万石(月奉三百五十斛)秩中二千石( 详情>>

东汉 官制


改革官制

基本信息事件介绍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改革官制发生时间:581年所属年代:隋代事件介绍隋文帝即位后,即废除北周官制,恢复魏旧制。朝廷设尚书、门下、内史(中书)、秘书、内侍五省。前三省的长官实际是宰相,后二省则是宫廷内务机构。尚书省是最高的政务部门,置令一人,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为六曹,每曹设尚书一人,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这就是中央的「三省六部」制。此外又有 详情>>

改革 官制


官制

官制是政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度。中国的官制,由来已久。大约自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出现了阶级,形成了国家,建立了政权,逐渐构成了一套职官制度。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已有一套维护奴隶主专政的职官制度,即《周礼》所谓“体国经野,设官分职”。到了封建社会,尤其是秦统一后的各代,逐渐形成完备的封建职官制度。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有一套适应当时政治形势、阶级关系、经济情况的职官制度。官制简介中国 详情>>

官制


汉朝官制

汉朝是继秦朝以后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汉朝官制内容丰富,包括西汉官制和东汉官制,有中央官制,也有地方官制。这时期,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统治,在职官制度上确立了中央朝廷的三公九卿制和继续实行地方的郡县制体制。三公九卿制在秦朝只是初具架构,这一制度到汉代时得到进一步的调 详情>>

汉朝 官制


晋朝官制

魏、晋朝都是由手握军事力量的权臣逐步建立起来的,他们组成一套机构,完全在正规官制以外,自由行使职权。军、民、财不再各成系统,和三国官制一样,只要为了军事上的便利,都可以打破常规。自从魏晋开此先例,直到南北朝,一般制度都是由临时措置而逐渐成为习惯的。历史上称这些权臣所独自掌握的政权为“霸府”。霸府的中心人物就是幕僚与将领。及至霸府变为王朝,幕僚组成的机构就变为行政中枢,将领所统率的武力就变为常设的军 详情>>

晋朝 官制


辽朝官制

简介详述(北面著帐官北面皇族帐官北面诸帐官北面宫官北面部族官北面军官地方官制)简介辽朝是契丹贵族建立的政权,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两套官僚机构:一是北院,掌管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事物;另一是南院,掌管境内汉人州县等事。俗称北面官、南面官。北面官设有北、南枢密院,有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等为其长官。北枢密院掌管全国军政,类似唐朝的兵部;南枢密院掌管铨选、丁赋等政。枢密院下还设北、南宰相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 详情>>

辽朝 官制


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

《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是18世纪初(1706年),由琉球国政府官员(大夫)蔡应瑞等人编写的一份详细记录琉球国政府官员管理规范化的文献资料。该资料详细记述了17~18世纪琉球国官衔的等级、命名、分工;人事选拔机制;薪酬分配;服饰规范;君臣礼仪等各方面的规定,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琉球国的相关情况,是一份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考古、文化、服饰、风俗)。介绍凢士大夫子弟采地俸禄:典寳耳目官一、秀才俸四表。《冠带 详情>>

琉球 中山 王府 官制


官制

据《周礼》记载,周有六官(即天、地、春、夏、秋、冬),亦称六卿。为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冢宰就是宰相,统率百官,辅佐天子。司徒管土地和人民,宗伯管王族事务,司马管军事,司寇管刑法,司空管公共工程。 详情>>

官制


民国官制

中华民国官制,简称民国官制。"中华民国"(简称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中华民国时期政权组织形式先后实行过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君主制、执政制、大元帅制、委员会制、五院制等各种政体,但并未改变专制独裁的实质。历史背景北洋官制(前期后期)国民政府时期(官制公务员)历史背景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军制”和“中华 详情>>

民国 官制


明朝官制

明朝官制,即明朝官吏的选任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官制分两部分,选官制度和任官制度。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方、军事官制三部分。为了加强皇权,明朝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罢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首创的内阁则成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地方官制,明朝共设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军事官制,明朝设锦衣卫。武官第一次掌有监察百官万民之权。明朝官制在汉、唐旧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详情>>

明朝 官制


南北面官制

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所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担任者一般是契丹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重心所在。设置的北、南宰相府和北、南枢密院都是辽朝中央和权力核心机构,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唐代制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机构。较重要的机构有汉人枢密院和尚书省,由于决策权掌 详情>>

南北 官制


南面官制

南面官制,《辽史》记载极为疏略。辽太祖时曾任韩知古“总汉儿司事”,总管汉人事务,依唐制加号中书令。辽世宗时,建“政事省”,主管汉人事务。辽兴宗时,又改政事省为中书省。南枢密院是综理汉人军政的最高官衙。中书省只是管理汉人官民的一般行政事务,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为正、副宰相。辽代一些加号尚书、中书、门下的官称,多只是附加的尊称或封赠的虚衔。南面官中没有翰林院掌管汉文文书。官员有总知翰林院事 详情>>

南面 官制


南宋官制

南宋初期基本上沿袭北宋官制。宋代史料,特别是南宋史料时,有一个词汇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那就是“奉祠”。所谓“奉祠”,多数情况下就是拿钱不干活,回家一边呆着,名义上是去主管了一个道观,实质上是归乡里居。当然,具体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不妨从这一制度——“祠禄官制”的初设说起。祠禄制中央官制(中央集权枢密院与三衙三司使内侍省翰林学士诸寺监馆阁学士派出的外任官)地方官制中央监察机构祠禄制祠禄制是两宋特 详情>>

南宋 官制


秦朝官制

秦国的政治体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形成,灭六国完成统一后,秦始皇赵政引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历史上称为秦朝。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它与之前的秦国制度有所不同,也为后世历朝沿袭,其监察制度与九卿制度甚至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秦朝政权机构的构成中央官制(丞相御史大夫九卿)警卫、侍从与宫官(中尉将作少府典属国主爵中尉中常侍给事中詹事皇后诸卿)武 详情>>

秦朝 官制


秦汉官制史稿

在整个古代官制史中,秦汉的官制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秦汉管制的特殊地位又是和秦汉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致的。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时指出:“如果说,秦以前韵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作为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或者说是一种政治制度,放在世界史中去考察,这种专制主义的 详情>>

秦汉 官制 史稿


清朝官制

清朝所建立的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包括文京内官,文京外官,武京内官,武京外官等。简介总表(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详细分类(内阁中央行政机构军事系统行宪机构地方行政)官制服装简介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总表正一品太师、 详情>>

清朝 官制


清朝官制官服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皇帝,总结历史上各朝代的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按部门分类(内阁中央行政机构军事系统行宪机构地方行政)按官位分类补充按部门分类内阁明朝时为了进一步集权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利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清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 详情>>

清朝 官制 官服


清代官制

官员的品级清代官衔官员的服饰官员的称呼官员的品级清时非常重视官员的品级.当时官员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不能列入九品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列表如下: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职外官:无武职 详情>>

清代 官制


清代官制与服饰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书名:清代官制与服饰作 者:李理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1月ISBN:9787807226918开本:16开定价:45元内容简介说到清代官制与服饰,会让人们想到清代官制的复杂,而官制的复杂演变又决定了清代官制服饰内容的丰富。文武百官身上那别具特色的服装与佩饰:红蓝宝石顶、孔雀翎、红缨宽檐帽、披肩大领、马蹄箭袖、大襟旗袍、飞禽走兽补子,以及一挂挂朝珠和 详情>>

清代 官制 服饰


日本古官制官名

“日本古官制官名”是指日本前近代、律令制废止之前的统治机构名称。“官位”代表官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享受某某级待遇”,“官职”代表实际执掌事务,特殊情况下,官位与官职未必需要完全相符左示官职表。在社区中的朝廷俸禄应按照官位统一计算。京官(正一位关白(令外官)从一位太政大臣(太政官)正二位左大臣(太政官)正二位右大臣(太政官)从二位内大臣(令外官)从二位藏人所别当(藏人所)正三位大纳言(令制官、太政 详情>>

日本 官制 官名


三国官制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三国官制和汉朝官制基本相同,沿袭了东汉官制的内容。曹魏官制(曹魏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曹魏地方官制曹魏封爵制度)蜀汉官制(蜀汉中央官制蜀汉地方官制)东吴官制(东吴中央官制东吴地方官制)三国官职列表曹魏九品官制古代官 详情>>

三国 官制


官制

伤官制杀之术语伤官制杀成格条件:伤官制杀详解伤官制杀之术语伤官者,生我财神之谓也,如丁属火,戊属土,异性所生之五行,戊为丁之伤官。七杀者,克我之同性五行,丁之癸,伤官制杀取戊土制癸水,方止其害,可为日主所用。伤官制杀成格条件:一、伤官必须是月令中藏干司令透出在月干为伤官。二、日主身旺三、七杀透出有根四、伤官不被刑、冲、害、化。伤官制杀详解八字中的七杀,有很强的攻击性,具破坏性,有小人之性,必须制服 详情>>

官制


商朝官制

商朝的官僚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所谓的内廷官和外廷官,而这些官员都是中央官员。商朝施行分封制度,地方由诸侯统治,诸侯内部的官吏设置等,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记录。背景官制(内廷官外廷官)军事官制地方官制背景商朝的国家政体是以商王为核心的家族制度,辅之以其他联盟部族、臣服部族首领等。这个政体的中坚分子是商王的亲族。在这个时期,国家事务与商王的私人事务是难以严格区分的。商朝的官僚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所 详情>>

商朝 官制


官制

基本概述:形成原因:历史作用:世官制的衰亡:基本概述:“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是我国古代西周政权选任官吏的基本制度形成原因: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周初,为了扩大和巩固家天下,周天子以大分封的形式将统治权力、土地、人民封赐给同姓、姻戚、功臣,受封的卿大夫、诸候便成为王朝统治的政治基础。被层层分割的统治力的继承,即各级官吏的选任,是涉及王朝统治巩固与否的重大问题。历史 详情>>

官制


宋朝官制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宋朝官制,以元丰(宋神宗年号)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握有最高行政权者 详情>>

宋朝 官制


隋朝官制

杨坚建立隋朝后,按照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实行的仿照《周礼》的六官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介绍五省机构(尚书中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内侍省)御史台隋朝地方官制三省六部制与寺监制介绍正如《隋书·百官志》所说:“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隋代朝官 详情>>

隋朝 官制


太平天国官制

简介(前期后期)官阶简介太平天国在起义前,即在起义队伍中设立军职。初分前、后、左、右、中五军,各设军长、副军长、先锋长及所属百长、营长等官。旋仿《周礼》之制,改各级军官为军帅、师帅、卒长和两司马。1851年(咸丰元年)洪秀全称天王后,立四军师,即左辅正军师、右弼又正军师、前导副军师、后护又副军师;封五军主将,统率侍卫、总制、监军及军帅以下宫。同年秋冬,在永安封五军主将为东、西、南、北、翼五王,增加 详情>>

太平天国 太平 平天 天国 官制


唐朝官制

唐朝官制为唐中央政府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唐朝官员品级(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从四品下正五品上正五品下从五品上从五品下正六品上正六品下从六品上从六品下正七品上正七品下 详情>>

唐朝 官制


唐代官制

唐代官制分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少数民族政权的职官制几个方面。中央官制一、三省六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政事堂)二、监察机关三、事务机关四、诸卫五、诸军地方官制一、道州县二、都督与都护三、节度使与观察使少数民族政权的职官制一、突厥与回纥二、吐蕃三、南诏四、靺鞨渤海唐代散阶中央官制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袭隋制。《新唐书·百官志》云:“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以皇帝 详情>>

唐代 官制


官制

词解中国文官制度史国际认可文官制度史词解文官制:文官的一种编制与等级排序方法。文官制是国家对政府部门中的文职人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培训、晋升、调动、解职以及管理机构作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文官制即为文官制度。现代文官制度实质是一种较为完善和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中国文官制度史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为三公九卿,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基本架构自秦朝一直沿用到西晋,直到隋文帝创立“三省六部 详情>>

官制


西汉官制

西汉仿秦制,皇帝之下,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或称相国,丞相一人或两人(左右丞相);次于丞相的有太尉与御史大夫,分掌军政与监察。后丞相又改称大司徒,太尉又称大司马,御史又改称大司空,合称三公,三公之上有上公(太师、太傅、太保),为荣誉职,不常置。三公之下,分设九卿,总管庶政,又有九卿以外的列卿宫官,与将军尚书台。西汉官制(具体官制中央官制外朝官丞相长史司直掾属诸曹太尉御史大夫御史丞御史中丞侍御 详情>>

西汉 官制


西汉选官制

简介荐举科目(明经(通晓经术)明法(通晓法令)博士贤良方正孝廉茂才异等孝悌力田)考试的形式(对策射策)简介在我国历史上,剥削阶级的国家选拔官吏,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春秋以前,是贵族世卿政治,作卿、大夫的都是世袭的贵族。战国时,贵族世袭制度逐渐破坏。这个变化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机构和行政区域的扩大,也由于贵族们的养尊处优,渐渐失去管理政治的能力,贵族卿大夫的职务逐渐由他们的家臣来担任。封建 详情>>

西汉 官制


西周官制

西周的政治组织和社会制度,是因袭夏、商,经武王、周公、成王和康王几代建立起来的。《尚书·立政》载有不少周初官名,可以使我们了解西周如何设置官吏。近年来出土的大量周代铜器铭文中记载的周代职官,也可以与文献记载相补充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中央官制周朝官制包括西周官制和东周官制,从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把西周的职官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来叙述。在西周的每一个封区内,诸侯是最高裁判者,因为他们被赋予以“专扬于国” 详情>>

西周 官制


夏朝官制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最高统治者是“王”,其下设有各种职官。夏朝时期国家规模较小,机构也简单,没有明确的分工。在这个时期,国家的君主称为“后”或“王”。在王以下权力最大的是“史”,也称为“巫”。他们是上帝与人间的沟通者,上帝的旨意由他们传达给君主,再由君主来执行。简介(中央官制地方官制)政治制度政权结构历史记载简介《礼记·明堂位》说:“夏后氏官百”,百表示多。古代文献对夏朝官制缺少 详情>>

夏朝 官制


先秦官制

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到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产生的各个国家的官员制度。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阶级对立的时候,作为统治者一方面需要设立各种官吏,使之分职治事,以实现自己的统治意志,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时各种官僚机构即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级官吏便成为国家机器的体现者。一、关于原始氏族社会的“百官”二、夏朝的设官三、商朝的内、外服官制四、西周官制 详情>>

先秦 官制


官制

乡官:一乡所属官吏的总称。历代异制异名。如周之乡大夫、乡师、党正、族师、闾胥、比长;汉之三老、有秩、啬夫、游侥。隋唐以后多为无俸役职,如唐之里正、坊正;宋之衙前、耆长、壮丁、散从、承符、弓手。太平天国时期更大兴乡官,如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平时管理乡政,战时则为军官。乡官制就是以乡官来执行朝廷税收等事物的制度。唐以前是“乡官制”,唐以后是“职役制”;前者领俸位尊,是肥差,后者则是官府强制 详情>>

官制


元朝官制

元朝官制分为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中央政权下设三公、中书省、六部、枢密院、御史台、大宗正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和储政院;地方政权下设行中书省(职同中央中书省)、宣慰使司(职同中央宣政院)、诸路万户府、诸路总管府、散府、诸州、诸县和诸军。一、中央政权((一)三公(二)中书省(三)六部(四)枢密院(五)御史台(六)大宗正府,(七)宣政院(八)太禧宗禋院(九)储政院)二、地方政权((一)行中书省(职同中央 详情>>

元朝 官制


元代中央官制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行御史台)宣政院异於前代的机构其他元代中央官僚机构(大司农司翰林兼国史院集贤院太常寺司天监、太史院太医院通政院崇福司秘书监都水监)元代设官的特点忽必烈即位以后,“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他沿袭宋、金的制度,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机构。这套机构与其他各朝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特殊设置。自忽必烈建立这套官僚机构后,终元一代,未曾作太大的交易。这个机构的中枢权 详情>>

元代 中央 官制


战国官制

春秋后期,中原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某些卿大夫逐渐强大起来,许多力量较小的卿大夫陆续被强大的卿大夫所兼并;原来的国君由于宗族内讧、连年战争和“国人”(即国都中的士和工、商)的叛变,更由于农民的反抗斗争,逐渐衰弱了,慢慢的形成了战国管制。官僚制度的初步形成各王国中央官僚机构的建立郡县地方制的确立及其长官的设置郡县征兵制和常备兵制的推行官僚制度的初步形成春秋后期,中原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某些卿大夫逐渐强大起 详情>>

战国 官制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是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中枢机构及其职官制度。其实包括秦、汉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专制集权中央政体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朝所建立的内阁制等等。历史上各时期的中央官制(奴隶社会中央官制秦汉中央官制唐宋中央官制)明朝中央官制(三公三孤废中书设内阁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历史上各时期的中央官制奴隶社会中央官制夏代时已有辅佐夏王的六卿。司空为六卿之首,后稷掌农业,司徒 详情>>

中国 古代 中央 官制


中国历代官制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中文名:中国历代官制作者:孔令纪图书分类:文学出版社:齐鲁书社书号:9787533303570发行时间:1993年5月1日地区:大陆语言:简体中文内容简介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前代官制的基础上,都建立了有利于自己统治的官制,这种历史的继承性,构成了中国官制发展史,没有历史,也就没有今天,研究前代官制,正是为了今天能有所借鉴,旨在通过本书,对中国历代官制有所了解 详情>>

中国 历代 官制


中华民国官制

简介北洋官制(前期后期)国民政府时期(官制公务员)简介中华民国官制,简称民国官制。"中华民国"(简称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军制”和“中华民国官制”比较特殊。这一社会政治动荡的历史时代,军阀割据,曾相继建立过不同类型的政权和军政组织,它们纷繁复杂,政体各不相同,官制、军制各异,建制极不统一, 详情>>

中华民国 中华 华民 民国 官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官制

临时中央政府官制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情景中央执行委员会钢印临时中央政府官制基本照搬苏联模式,由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兼行立法权和行政权。其法律根据是1931年11月18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为最高政权机关,由各省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直属市、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及红军所选代表组成,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开幕。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情景大会 详情>>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 华苏 苏维 维埃 埃共 共和 和国 临时 中央政府 中央 央政 政府 官制


周朝官制

周朝官制,即西周开始实行的官吏制度。西周时代的政治思想以及官职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周严格的施行宗法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周天子-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人的统治序列。就官制而言,大体上有卿士-诸侯-卿大夫三等。卿士辅佐周天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诸侯治理国家、并且从诸侯手里领受世袭采邑。西周中央政制(三公和太宰六卿/五官/宫内官<<周礼>>典制天官 详情>>

周朝 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