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极化


极化(polarization),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分化,使其性质相对于原来状态有所偏离的现象。如分子极化(偶极矩增大)、光之极化(偏振)、电极极化等。 电极的极化 ( 介绍 电极的去极化 电介质的极化 ) 光的极化 ( 基础 极化方式: ) 岩石极化 细胞极化 卫星参数极化 社会科学领域的极化 电极的极化 介绍 电极上有(净)电流流 详情>>

E-极化

E-极化(E-polarization):因电磁波是横波,变化的电场分量与磁场分量相互垂直、相互激发,能量相互转换而向前传播。从高空垂直入射到地下的平面电磁波在二维地电断面的情况下,均可分解为两组独立的电磁场。 详情>>

极化


E型极化

E型极化波(E-polarizationwave)是电磁测深中场源为垂直向下传播的平面电磁波,不论电场、磁场偏振的方向如何,总可以把它们分别分解在Y方向(地质体走向)和x方向(测线方向)。以地质体走向为准,对电场分量平行于走向的E。 详情>>

极化


H型极化

学科:地球物理勘探词目:H型极化波英文:H-polarizationwave释文:对磁场分量平行于走向的一组波Ex-Hy称为H型极化波。又因其电场分量垂直于走向,故又称为横电波、TE波。 详情>>

极化


Th类细胞极化群体的基础与临床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2年10月1日)平装:232页开本:16开ISBN:780121272X条形码:9787801212726商品尺寸:25.6x18.2x1.4cm商品重量:522g品牌: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ASIN:B0011ACKP6内容简介Th类细胞的极化群体是目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书系从基础和临床论述Th类细胞的专著。在基础方 详情>>

Th 细胞 极化 群体 基础 临床


表面极化

[表面极化]surfacepolarization致密状的金属矿或石墨的单个电子导体与围岩溶液接触时的激发极化效应,都发生在导体一溶液界面上,通称为表面极化。表面极化的大小,用在界面上所形成的电偶层的电位跃变值(ε)来衡量。(ε=V(2)-V(1))。V(2)表示导体一侧的极化场电位,V(1)表示围岩—测的极化场电位,ρ1是围岩电阻率,ρ2是矿体电阻率)。 详情>>

表面 极化


差异激发极化

差异激发极化法(differentialinducedpolarizationmethod):在外加电流场的作用下,单一电子导体(或矿体)与围岩溶液的界面上产生超电压(或称电位跳跃),这种极化称为表面极化。表面极化的程度用围岩一侧的电位V(1)和矿体一侧的电位V(2)'之差来表示,并且它与该点电场强度的法线分量E0成正比,△£=V(1)一V(2)一λEn,λ称表面极化系数。从实验和理论研究知道, 详情>>

差异 激发 极化


极化后电位

详情>>

极化 电位


极化阻滞

定义:超极化阻滞是指在急性低钾血症时,血钾浓度<2.65mmol/L,造成[k+]e减小,使得Em负值增大,Em与Et之间的距离加大,从而导致骨骼肌兴奋性降低,患者出现肌肉松弛无力甚至肌麻痹的现象。 详情>>

极化 阻滞


磁激发极化

magneticinducedpolarizationmethod是采用接地电极向地下供电,观测地下电流所引起磁场变化的一种激发极化法。工作时,供电极(AB)固定,距离可达千米。接收线圈在AB之间或周围进行测量。由于观测磁场不需要测量电极和导线,只需要高精度磁力仪,有可能发展为半航空方案。磁激发极化法也分为频率域和时间域两大类。时间域方案是在供电期间观测总磁场(H),断电后观测二次磁场(H2)。频 详情>>

激发 极化


极化强度

学科:地球物理勘探词目:磁极化强度英文:magneticpolarization释文:磁极化强度是单位体积磁性介质的磁偶极矩。 详情>>

极化 强度


极化天线

单极化天线单极化天线使用3根或2根天线作为一个射频组。3根天线时,两根天线负责接收,一个天线作为发射;2根天线时,一根天线作为纯接收天线,一根天线结合发射和接收功能。 详情>>

单极化 单极 极化 天线


电磁极化

标准模型预测希格斯粒子是具有质量的基本粒子,目前没有其他已知的基本量粒子的性质。希格斯粒子是唯一在标准模型所预测的粒子中还没有被观测到的。观测希格斯粒子的实验预期将可以帮助解释宇宙万物的质量。希格斯粒子预期将是和无质量光子(用来传递电磁作用力)、有质量的W和Z玻色子(用来传递弱作用力)。如果希格斯粒子存在,他是一个完整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完整的和普遍的组成部分物质世界)。欧洲核能研究中心 详情>>

电磁 极化


极化曲线

详情>>

极化 曲线


电子导体激发极化效应

inducedpolarizationeffectofelectronicconduction;主要指电极极化作用。电极极化作用是在激发场源(一次场)作用下,破坏了原有的电偶层形成的具有新的电势的电偶层。其特点是:电子导体两端具有势差。在电子导体的电流流入端产生负电性成称阴极,在其电流流出端产生正极性或称阳极。它与围岩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形成电偶层。 详情>>

电子 导体 激发 极化 效应


电子极化

指分子中各原子的价电子云在外场作用下,相对于原子核向正极方向偏移,使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的位置发生的变化. 详情>>

电子 极化


电子松弛极化

电子松弛极化是由弱束缚电子引起的极化。弱束缚电子:晶体中的晶格缺陷(热缺陷)、杂质缺陷、非化学计量比的组分缺陷等使电子能态发生变化,出现禁带中的局部能级上,形成所谓弱束缚电子。 详情>>

电子 松弛 极化


电子位移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构成电介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中的外围电子云相对原子核发生弹性位移而产生感应偶极矩的现象,称为电子位移极化。 详情>>

电子 位移 极化


电阻极化

resistancepolarization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和电极表面的某种类型的膜时产生的欧姆电位降。它主要决定于体系的欧姆电阻,并不与电极反应过程中的某一步骤相对应。其特点是:电阻固定时,电阻极化与电流成正比。当电流中断时,电阻极化迅速消失。采用断电测量法,可以消除电阻极化的影响。若整个电极反应过程的速度由电阻极化控制时,称为电阻极化控制(resistancepolarizationcont 详情>>

电阻 极化


极化电极

泛极化电极nonpolarizableelectrode当用金属电极向神经和肌肉施以电刺激或从神经和肌肉引导动作电流时,附着于活组织的生理盐水和金属间产生极化,于是所施与的电流或导出的动作电流的波形产生畸变,消除这种效应的电极便是泛极化电极。有数种,但都是使溶液与接触的金属带有共同的离子以防止极化[例如铂-铂黑型、锌-硫酸锌型、银-氯化银型、汞-甘汞型即甘汞电极(甘汞电极泛极化特性较前者差,但电位 详情>>

极化 电极


非接触极化曲线法

非接触极化曲线法(non-contactpolarizationcurvemethod)是一种利用矿物电化学活动性差异为基础的直接研究矿体矿物成分、规模等特性的地电化学勘探技术。工作时,通过两个布置在矿体、围岩介质中的供电电极向地下供入不同强度的激发电流。利用两个测量电极,一个布设在远离研究地段的地方,另一个沿地表或钻孔移动,在每一个测点上测定测量电位随供电电流的非线性变化规律—极化曲线。由记录的 详情>>

非接触 非接 接触 极化 曲线


极化过程

1期(快速复极初期)2期(平台期)3期(快速复极末期)4期(静息期)复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复极化过程分为四个时期。1期快速复极初期:心室肌细胞膜电位在去极化达顶峰后,即快速下降到0mV左右,至此形成复极化1期。此期是由于钠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而膜对K+通透性增强,K+顺浓度梯度外流而形成。2期平台期:此期膜电位0mV左右,且下降缓慢,动作电位图形比较平坦,称为平台期。内向电流(Ca2+内流) 详情>>

极化 过程


负激发极化效应

学科:地球物理勘探词目:负激发极化效应英文:negativeinducedpolarizationeffect释文:负激发极化效应是与一次场电位差符号相反的一种激发极化衰减电压。这种现象与浅部存在极化体并与电极排列的几何位置有关。 详情>>

激发 极化 效应


感应激发极化

[感应激发极化法]inductiveinducedpolarizationmethod又称不接地激发极化法,属于频率域激发极化法。它是一种供电和测量系统都不用接地电极,而采用不接地的供电线圈和测量线圈来发射和接收低频交变磁场。是正在研究试验的一种方法。 详情>>

感应 激发 极化


海洋激发极化

详情>>

海洋 激发 极化


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

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一)极化效应的主要内容:1、随着北方(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发展,南方(经济欠发达区域)的要素向北方流动,从而削弱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2、在国内贸易中,北方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3、南方的生产受到压制。(二)涓滴效应的主要内容:1、北方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2、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 详情>>

赫希曼 赫希 希曼 极化 涓滴 效应


激发极化测井

激发极化测井英文:inducedpolarizationlog释文:又称人工电位测井。当井内的供电电极向地层供直流电流时,在电流场作用下岩矿石被激发极化。当电流断开后,极化电场逐渐放电消失,在井内可以观测到随时间变化的极化电位或人工电位。激发极化电位的大小和衰减速度与岩矿石物理性质有关,因此通过观测井内激发极化电位幅度和变化规律,可以研究和划分钻井地质剖面。硫化矿物和高碳化的煤具有极强的人工电位活 详情>>

激发 极化 测井


激发极化发送机

激发极化发送机(inducedpolarizationsender):激发极化法所使用的仪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向地下供电,这部分称为激发极化发送机;另一部分用于接收激发效应引起的信号,称此为激发极化接收机。激发极化法分为直流激发极化法和交流激发极化法,因此仪器也分为直流激发极化法仪和交流激发极化法仪。直流激发极化发送机向地下供间断的方波电流。交流激发极化发送机向地下供连续的方波电流,并以两种 详情>>

激发 极化 发送机 发送 送机


激发极化拐点法

激发极化拐点法(inflexionpointmethod)是利用激发极化测深曲线的特征点确定极化体顶部埋深的经验方法之一。拐点是指转折点后曲线曲率有两次变化的点,即数学上某一函数二阶导数等于零的点。不同形状的矿体拐点对应的AB/2距离和求解的埋深H关系式略有不同。 详情>>

激发 极化 拐点


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参见: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 详情>>

极化 材料 器件 教育部 教育 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实验 验室


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

简介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学校极化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于2007年度被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技函[2007]103号);实验室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建设,学科覆盖华东师范大学拥有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点和物理学一级博士点。实验室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实验室欲建设有相当规模和结构合理的三支队伍,即善于创新研究的研究队伍、 详情>>

极化 材料 器件 教育部 教育 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实验 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 东师 师范 范大 大学


极化电极

在可逆电池的情况下,整个电池处于电化学平衡状态,两个电极也分别处于平衡状态,电极电位是由能斯特方程决定的,是平衡的电极电位。此时,通过电极的电流为零,即电极反应的速率为零。若要使一个不为零的电流通过电极,电极电位必须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值,这个就称为极化电极。 详情>>

极化 电极


极化电流

详情>>

极化 电流


极化电位差

[极化电位差]polarizationpotentialdifference又称“电极电位差”。是指两测量电极之间的电极电位差。当金属电极与土壤中水溶液接触时,很快自动形成电极电位,两电极的电极电位差习称极化电位差。在直流电法中,它是一种干扰,必须在测量之前设法消除。 详情>>

极化 电位差 电位 位差


极化

概念示例概念极化度(polarizability)又称可极化性,它表示成键的电子云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相对程度。极化度除了与成键原子的结构和键的种类有关外,还与外界电场强度有关。成键原子的体积越大,电负性越小,原子核对成键电子的束缚越小,键的极化度就越大。示例碳卤键的极化度顺序为:C-I>C-Br>C-Cl>C-F这与卤代烷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顺序一致:碘代烷>溴代 详情>>

极化


极化反射

当被检测物有高反光性时(如:镜子),如用普通的反射板型光电传感器检测,则接收器有可能接收到通过物体反射回的光线,而认为没有物体在有效检测范围内,因此,可能会产生误动作,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使用极化反射型传感器,则可避免类似的误动作。发射器发出一定方向的偏振光,经过反射板的反射,折回与发射光成90°夹角的偏振光。接收器只能接收与发射光成90°的偏振光。因此,当无物体时,接收器正常接收偏振光,输出状 详情>>

极化 反射


极化分离器

微波设备的极化分离器细金属杆形式的金属极设在引进正交偏振波的波导部件的圆形波导内,并反射水平偏振波分量使之通过波导部件周边壁形成的输出端输出,垂直偏振波分量在设在金属极后的基本呈矩形的波导中传播,并从另一输出端输出。由于矩形波导以对水平偏振波分量截止的结构形成,可以细杆形式用金属加工成反射装置,从而使极化分离器微型化。主控制器通过现场总线连接传感器、变送器、驱动器、执行元件、开关器件,其中,现场总 详情>>

极化 分离器 分离 离器


极化

西方国家把偏振光称为“极化光”。为什么叫做“极化光”呢?当这种现象在1908年第一次定名时,那个发明这个名称的法国工程师马吕斯关于光的本性有一个错误的理论。他认为,光是由一些象磁铁那样有南北极的粒子组成的。他想,那种从晶体中穿过的光,可能是南北极的方向全部相同。这种想法后来被证明是错的,但那个名称却已被人们牢牢地记住,无法再改变了。 详情>>

极化


极化过程

详情>>

极化 过程


极化继电器

详情>>

极化 继电器 继电 电器


极化雷达图像增强理论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极化雷达图像增强理论作 者:付毓生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4月ISBN:9787121061370开本:16开定价:18.00元内容简介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增强是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极化SAR的相干成像特性,其固有的相干斑噪声严重影响了后续目标检测、分类和识别等应用,因此极化SAR图像增强主要是进行相干斑抑制。本书从极化 详情>>

极化 雷达 图像 增强 理论


极化雷达遥感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基本信息作 者:(美)魔特 著,杨汝良 等译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0-1版 次:1页 数:280字 数:324000印刷时间:2008-10-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SBN:9787118058000包 装:平装内容简介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极化雷达遥感技术,讨论了通信系统和极化雷达遥感中的极化辐射、传输、散射以及接收中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全 详情>>

极化 雷达 遥感


极化离子源

介绍产生方法(原子束型极化离子源兰姆移位型极化离子源)发展介绍提供极化的离子流,以便经过加速而获得极化束的装置(见核的极化)。由于利用极化束进行核反应实验可得到有关核力、核结构、核反应机制、对称性及粒子物理的许多信息,因此从1953年起就开始了人工产生极化离子束的方法的探索。1960年终于建成首台极化离子源。目前世界上装备在各类低、中及高能加速器上的极化离子源已有几十台。产生方法人工产生极化离子束 详情>>

极化 离子


极化率测井仪

极化率测井仪英文:inducedpolarizationlogginginstrument;IPlogginger释文:在钻孔中直接测量岩石、矿石极化率的仪器。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当岩矿石通过一定的电流,岩矿石中会发生一系列电化学过程并产生电动势,并把这种现象叫激发极化效应。按照这种观点激发极化效应是岩矿石的电化学性质的一种表现。它是与岩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结构及围岩溶液性质有关系的一种效应。观测这 详情>>

极化 测井仪 测井 井仪


极化模色散

详情>>

极化 色散


极化区域

极化区域(polarizableregion)是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域增长极(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带动单位)的相互关联而相互依存。 详情>>

极化 区域


极化散射与SAR遥感信息理论与方法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极化散射与SAR遥感信息理论与方法作 者:金亚秋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1月ISBN:9787030226495开本:16开定价:90.00元内容简介《极化散射与SAR遥感信息理论与方法》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在空间遥感与对地观测中自然地表的电磁极化散射理论与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信息的理论建模与定量信息获取方法的研究成果。在阐述自然地表 详情>>

极化 散射 SAR 遥感 信息 理论 方法


极化思维

所谓极化思维,就是指人们往往根据绝对标准对自己的行为和经验做要么有要么无、要么好要么坏的二分评价。习惯于极化思维的人生活在一个没有彩色只有黑白的世界里,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天使就是魔鬼,不是好人就是坏蛋,不是成功者就是失败者,不是英雄就是懦夫等。譬如,某公司女职员在一次周末聚会上饮酒过多喝醉了,星期一没能去上班,待在家里。为了这一偶然事件,她一个星期都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因为,她认为人们要么是一个冷静 详情>>

极化 思维


极化探头

产品介绍主要参数使用方法产品组成注意事项产品介绍极化探头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工艺加工而成。它能有效的消除由于存在土壤IR降、杂散电流等因素所引起的电位误差,从而达到精确检测被保护构筑物上的保护电位值。主要参数探头内阻:200Ω~1.6kΩ使用温度:-20~40℃探头材质:工程塑料外形尺寸:φ110×185mm测试线长度:5米使用方法1、首先将极化探头底部的密封胶片去掉,并放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以上。2 详情>>

极化 探头


极化细胞

详情>>

极化 细胞


极头极化电容

详情>>

极头 极化 电容


交叉极化反干扰

详情>>

交叉 极化 干扰


接触极化曲线法

接触极化曲线法(contactpolarizationcurvemethod)是一种利用岩石矿物电化学活动性差异为基础的直接研究矿体矿物成分、规模和位置的地电化学勘探方法。工作过程中,供电电流由接在矿体矿化点上的电极和接在围岩介质中的辅助电极送入地下,测量电极的一端接在矿化点上,另一极布置在围岩中的任一点上。改变供电电流,逐渐激发不同矿物的电化学反应,记录下供电电流和测量电极的电位差。对该电位差进 详情>>

接触 极化 曲线


界面极化

界面极化是产生在非均相介质界面处的极化,是由于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子或离子在界面处聚集所引起的。 详情>>

界面 极化


近场源激发极化

近场源激发极化法(near-sourceinducedpolarizationmethod)是指测量电极与供电电极距离较近的一组轻便化的激发极化法。实践结果表明,它有如下几方面特点:①由于本法的测量电极离供电电极近,并进行电位(或电位差)测量,因此在相同条件下近场源激电法的观测信号强度较常规中间梯度装置要大得多,可以在供小电流条件下进行工作,从而使野外装备(特别是供电系统的装备)成十至百倍减轻,并 详情>>

近场 激发 极化


井中激发极化

井中激发极化法英文:inducedpolm'izationmethodinborehole,in-holeIPmethod释文:是在钻孔中应用的激发极化法。它的原理和地面激发极化法相同。井中激发极化法的优点是:供电电极或测量电极接近矿体,加大了勘探深度和范围。根据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相对位置不同,井中激发极化法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地面一井中方式,井中一地面方式、井中一井中方式。在单孔中进行的激发极化 详情>>

井中 激发 极化


极化

分子在外界电场(试剂、溶剂、极性容器)的影响下,键的极性也发生一些改变,这种现象叫极化性。例如:正常情况下Br—Br键无极性,μ=0,但当外电场E+接近时,由于E+的诱导,引起正负电荷中心分离,出现了键矩μ:这种由于外界电场的影响使分子(或共价键)极化而产生的键矩叫做诱导键矩,它与极性共价键的键矩μ不同,在极性共价键中,μ是由于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引起的,因此是永久性的。而诱导键矩则是在外界电场的影 详情>>

极化


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

图书信息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定 价:¥32.00库 存:有货,可送至全国作 者:李永桢 等著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9-1开 本:大32开ISBN:9787118069716内容简介本书是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的一本专著,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总结。本书系统地论述了雷达极化抗干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介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工作与成果。本书以介绍雷达极化抗干扰的基本原理和方 详情>>

雷达 极化 抗干扰 抗干 干扰 技术


理想极化电极

理想极化电极是无论施加多大的电压在电极表面都没有电荷转移发生的电极,Hg电极在电位窗口内可以看成理想极化电极。 详情>>

理想 极化 电极


理想极化曲线

idealpolarizationcurve在理想电极上得到的极化曲线。它不能直接测量出来,而是在测得实测极化曲线的基础上或根据实验数据的计算或用实测极化曲线外推而绘制出来。在对腐蚀过程的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时,常用理想极化曲线,如伊文思(Evans)腐蚀极化图就是一种简化的理想极化曲线组成的图,用它来分析、解释腐蚀问题极为方便。 详情>>

理想 极化 曲线


理想可极化电极

idealpolarizableelectrode有些电极如铂、金、汞等,在一定的电势范围内不能发生有电子得失的电极反应,外加电势不能驱使电荷在电极界面迁越,只改变界面双电层的结构。它类似于不漏电的电容器,电极本身无确定的电势而是随外加电势而变化,即电极极化十分容易,故称理想可极化电极。它是研究电极界面双电层结构和吸附现象的重要媒介。 详情>>

理想 极化 电极


极化

membranepolarization在离子交换膜表面发生水分子解离的一种现象。当向着有离子交换膜隔开的电解质溶液通直流电时,离子即刻作定向迁移。由于离子在膜中的迁移速度比在溶液中快,而溶液中的离子不能迅速补充到膜的界面,从而使膜界面的浓度低于主体溶液,迫使膜界面上的水分子发生解离(H2O→H++OH—),由H+和OH—离子传导电流,这就是常说的膜极化现象。膜极化现象对电渗析过程是不利的,在实际 详情>>

极化


凝胶极化

凝胶极化是指在膜分离的过程中,由于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不能完全通过膜,溶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导致膜两侧的有效压差减少,膜的通透量降低,当膜表面附近的浓度超过溶质的溶解度时,溶质析出,并在膜的表面形成凝胶层,这个过程就是凝胶极化。 详情>>

凝胶 极化


偶极极化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极性分子沿电场方向排列而发生取向,这种现象称为偶极极化. 详情>>

偶极 极化


极化分光镜

偏极化分光镜(PolarizationBeamSplitter:PBS)是由两个45度等腰直角棱镜底边粘合的而成的棱镜,当非线性偏极化光入射PBS时,PBS会反射入射光的s偏光(垂直入射线平面),并且让p偏光(平行入射线平面)通过。 详情>>

极化 分光镜 分光 光镜


极化电极

电极电位在电解过程中保持恒定,不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改变,这样的电极成为去极化电极。 详情>>

极化 电极


极化肌松药

去极化肌松药这类药物又称为非竞争性肌松药(noncompetitivemuscularrelaxants),其分子结构与ach相似,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胆碱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并且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易被胆碱酯酶分解,因而能产生与ach相似但较持久的去极化作用,使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NM胆碱受体不能对ach起反应,此时神经肌肉的组织方式已由去极化转变为非去极化,前者为Ⅰ相阻滞,后者为Ⅱ相阻滞,从而使骨骼 详情>>

极化 肌松 松药


极化

概述去极化剂是指过渡族金属的某些盐类如硫酸铜、硫酸银、硫酸氧钒等。这些盐类的阳离子的标准电极电势都比氢离子的高(如E(Cu2+/Cu)=0.3400VE(Ag+/Ag)=0.7994V)例如:极化剂对液体钽电容器高频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100V/100μF的液体钽电容器的电解质中加入去极化剂Fe2(SO4)3可以改善电容器在高频电路中的电性能,使之获得较低的ESR和较高的电容量C。 详情>>

极化


极化阻滞

定义:去极化阻滞是指急性高钾血症时,因细胞内K+与细胞外K+浓度的比值减小,导致Em负值减小,使得Em接近或等于Et(-55~-60mV)时,胞膜快钠通道失活,致使细胞形成兴奋的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处于去极化状态,患者出现肢体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甚至麻痹等现象。 详情>>

极化 阻滞


剩余电极化强度

详情>>

剩余 极化 强度


极化率测深断面图

视极化率测深断面图(apparentpolarizabilitysoundingsection)是利用大致垂直于矿体走向方向的按一定要求布置的视极化率(η)测深结果绘制的断面图。横坐标表示测深点位置,纵坐标表示AB/2大小(采用对数比例尺)。断面图的曲线是η等值线,数字是η值。视极化率测深断面图可直观地看出地下极化体的形态、大致产状和延伸情况等。 详情>>

极化 测深 断面图 断面 面图


极化天线

双极化天线是一种新型天线技术,组合了+45°和-45°两副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并同时工作在收发双工模式下,因此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节省单个定向基站的天线数量;一般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的定向基站(三扇区)要使用9根天线,每个扇形使用3根天线(空间分集,一发两收),如果使用双极化天线,每个扇形只需要1根天线;同时由于在双极化天线中,±45°的极化正交性可以保证+45°和-45°两副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满足互 详情>>

极化 天线


双频激发极化

双频激发极化法(dualfrequencyinducedpolarization)是采用伪随机场源的一种激电方法,它利用特殊设计的由幅度相近但时间间隔不同的矩形波列形成的双频波,其特点是电源利用率高,波形所含功率绝大部分集中在所需要的主要频率上,且主频之间的频差可以调节。由于两种频率信号是同时接收的,其效率高于一般的变频法。 详情>>

双频 激发 极化


双频激发极化系统

学科:地球物理勘探词目:双频激发极化系统英文:twofrequencyinducedpolarizationsystem释文:在交流激发极化法中,测量的参数是视频散率。它是由高、低两种频率的电位差计算的,因此也称为双频激发极化法。这种方法的仪器再加上这种方法的解释方法(软件)合称为双频激发极化系统。 详情>>

双频 激发 极化 系统


瞬态极化的统计特性及处理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基本信息作 者:庄钊文等著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3-1版 次:1页 数:325字 数:273000印刷时间:2005-3-1开 本:纸 张:胶版纸印 次:ISBN:9787118038637包 装:精装内容简介瞬态极化统计特性及处理是当前雷达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本书是雷达极化信息处理领域的一本专著,是作者们多年来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总结。本书以统计、动态的观 详情>>

瞬态 极化 统计 特性 处理


松弛极化电流

松弛极化电流一介质电容器在恒定电场作用下,由于有足够长的时间使极化达到稳定状态,所以加上电场后,电容器首先立即充电到Q1,尔后缓慢充电到Q2,如果此时切断电源,并将电容器两极板短接,则电容器立即放电,然后缓慢放电至零。而在充、放电时逐渐增加或减少的电荷(Q2-Q1)称为介质极化电荷、它是由电解质中的松弛极化产生的,相应的电流叫松弛极化电流 详情>>

松弛 极化 电流


土壤极化

为了分析人工纯林出现土壤退化的原因,刘增文曾提出了“土壤极化”的概念,并定义其为“在由同一树种形成的人工或天然纯林内,由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单一性、对物质利用吸收和选择性和对环境效应的特殊性,土壤性质往往呈现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趋势”。而且并将土壤性质极化划分为物理极化、化学极化和生物学极化,其中,物理极化包括土壤板结、砂质化、旱化、潜育化、壤质化和中生化等;化学极化包 详情>>

土壤 极化


团体极化

grouppolarization指在讨论后,团体的观点、态度和行为在评价或描述量表上出现向极端转移的现象。 详情>>

团体 极化


性状极化

详情>>

性状 极化


阳极极化

详情>>

阳极 极化


一次向中纤维去极化

一次向中纤维去极化Primaryafferentde-polarization一次向中纤维去极化Primaryafferentde-polarization略称为PAD。是在一次向中纤维的脊髓内终末所产生的去极化(膜电位减少方向的)电位。此终末在脊髓内神经元形成突触结合的部位,由其上面的其它神经元突触结合而构成的所谓夹层型突触产生的。在这种电位的发生中,从一次向中纤维所分泌的化学递质是减少的。 详情>>

一次 向中 纤维 极化


阴极极化

详情>>

阴极 极化


植物极化

植物极化vegetalization与动物极化相对照,对胚胎扩展为植物极的发生形式,此现象称为植物极化。另外也指使之引起植物极化的操作处理。对海胆卵用Li作用时,则通过植物极产生的内胚层将过剩地形成,常使原肠翻向外部而突出,成为外原肠胚,使外胚层的形成受到抑制,或有时外胚层完全不能形成。又如果对植物半球分离培养,结果比原有的发生形式将更趋向于植物极化。除Li以外,用缬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或其它药品 详情>>

植物 极化


自发极化强度

intensityofspontaneouspolarization每个电畴中原来已经具有的极化强度,常用Ps表示。在电滞回线上可用外推法将场强E=0,所对应的场强即为自发极化强度。钛酸钡等钙钛矿结构的铁电体具有自发极化作用;其结果是出现很高的介电常数。四方型钛酸钡室温下自发极化值为26×10Q/m。日益增多的材料正被发现具有自发极化作用。 详情>>

自发 极化 强度


自旋极化

定义相关描述应用定义自旋极化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让电子、原子核等带电粒子的自旋方向都朝向某一个特定的方向排列,从而产生产生磁性的几率在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电子自旋是作为实验事实接受的。其量子数为1/2,是电子的一个内禀自由度。就是说在极化时,电子的空间取向会有两种。在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电子的自旋可由Dirac方程直接给出。可以看作是一种相对论效应。相关描述电子同时具有电荷和自旋(磁矩)两种属性是人所 详情>>

自旋 极化


极化效应

什么是组极化效应组极化效应的产生原因什么是组极化效应在决策心理学中,人们把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时,集体决策往往会出现更加保守或更加冒险的两个极端转移的心理现象,称之为组极化效应,或群体极化效应。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对这一心理现象作了多次研究,都证明了这一效应的客观性。如心理学家柯根等人1967年的研究,就表明群体决策时会作出更加冒险的决定。他研究的结果是:个人单独决策时,倾向于认为需要有70%的 详情>>

极化 效应


薄膜极化

membranepolarization是离子导体激发极化效应的假说之一。当岩石颗粒间的孔隙截面积接近于散漫层的厚度时,则整个孔隙都处在离子散漫层内。孔隙内的正离子吸引负离子,排斥正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正离子沿电场方向运动较快;由于过剩正离子的,吸引,负离子则移动较慢。这样的窄孔隙称为正离子分选带或薄膜。在外电场作用下,电流流过薄膜时。过剩的正离子移动速度快。负离子在宽孔隙中比在窄孔隙中移动速度 详情>>

薄膜 极化


极化电极

[不极化电极]non-polarizingelectrode是—种特制的测量电位差用的接地电极。目前用的是将紫铜棒放在盛有饱和硫酸铜溶液的素烧瓷罐中,铜棒是通过由素烧瓷罐渗透的硫酸铜溶液的离子来导电的。这样的接地条件,可使电极的极化电位差减小到1毫伏以内,也减小了测量电极本身的极化电位左,故称为不极化电极。 详情>>

极化 电极


极化

是指跨膜电位处于较原来的参照状态(如静息状态)下的跨膜电位更负(膜电位的绝对值更高)的状态。概述例子白话用法参考参见外部链接超越极限的进化概述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定义:细胞膜的内部电位向负方向发展,外部电位向正方向发展,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极化状态加强。细胞膜的内部向负方向极化,外部向正方向极化,但其极化在非静止状态时变大的现象。细胞内部在超过静止膜电位时变负。通过向细胞膜进行 详情>>

极化


垂直极化

无线电波的极化,常以大地作为标准面。凡是极化面与大地法线面(垂直面)平行的极化波称为垂直极化波。其电场方向与大地垂直。 详情>>

垂直 极化


电池极化

定义简述定义当电池有电流通过,使电极偏离了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称为电极极化。简述通电前和通电后电极电位的差叫作过电位。平衡电极电位是一个没有电流流过时,静止的、相对理想化的状态时的一个电极电位。电池极化就是由于电流的流动,而打破静止状态后,实际电极电位偏离了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阳极电流产生的电极极化叫作阳极极化;阴极电流产生的电极极化叫阴极极化。在电极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电流越大,偏离平衡电极电位越严 详情>>

电池 极化


电化学极化

electro-chemicalpolarization是电极极化的一种。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化学作用相对于电子运动的迟缓性改变了原有的*电偶层而引起的电极电位变化,称为电化学极化。其特点是;在电流流出端的电极表面积累过量的电子,即电极电位趋负值,电流流入端则相反。由电化学极化作用引起的电动势叫做活化超电压。 详情>>

电化学 电化 化学 极化


极化

在电磁学里,当给电介质施加一个电场时,由于电介质内部正负电荷的相对位移,会产生电偶极子,这现象称为电极化(英语:electricpolarization)。施加的电场可能是外电场,也可能是嵌入电介质内部的自由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因为电极化而产生的电偶极子称为“感应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称为“感应电偶极矩”。电极化强度矢量的大小定义为电介质内的电偶极矩密度,也就是单位体积的电偶极矩,又称为电极化密度, 详情>>

极化


极化

电极化率polarizability;electricsusceptibility描述电介质极化性质的物理量。一个无量纲的纯数。有些电介质的P和E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类似于磁滞回线,称为电滞回线,这种性质称为铁电性,如酒石酸钾钠,钛酸钡等铁电体。铁电性一般只存在于一定温度范围内,当温度超过临界的居里温度时,铁电性随之消失。有些晶体材料如水晶等的极化各向异性,P和E的关系很复杂,其电极化率是一个 详情>>

极化


极化强度

电极化强度electricpolarization描述电介质极化程度和极化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电极化强度P定义为单位体积内分子电偶极矩p的矢量和,如图。式中Σ是对体积元ΔV内的全部分子求和。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极化后出现了束缚电荷,它产生的附加电场与外电场之和构成总电场E,各向同性线性电介质的电极化强度P与总电场成正比,即P=χeε0E式中χe叫电极化率,是描述电介质极化性质的物理量,一个无量 详情>>

极化 强度


电极极化

[电极极化]electrodepolarization;电子导体与围岩中溶液接触时,会形成电偶层,产生电位跳跃,这个电位跳跃便称为电子导体与溶液接触时的电极电位。当有外电场作用时,相对平衡的电极电位数值将发生变化。通常把在—定电流密度作用下的电极电位与相对平衡的电极电位的差值,称为电极极化。常见的有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等。由电极极化作用引起的电动势叫做超电压。 详情>>

电极 极化


电介质极化

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显示电性的现象。理想的绝缘介质内部没有自由电荷,实际的电介质内部总是存在少量自由电荷,它们是造成电介质漏电的原因。一般情形下,未经电场作用的电介质内部的正负束缚电荷平均说来处处抵消,宏观上并不显示电性。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束缚电荷的局部移动导致宏观上显示出电性,在电介质的表面和内部不均匀的地方出现电荷,这种现象称为极化,出现的电荷称为极化电荷。这些极化电荷改变原来的电场。充满电介 详情>>

电介质 电介 介质 极化


动物极化

动物极化(animalization)在棘皮动物早期发生中,原来只在动物极附近发生的造形过程和分化,而在实验条件下也可扩展到其他胚区,根据不同情况,对整个胚胎所表现的动物极发生方式的现象,以及引起这种现象的操作处理,都可称为动物极化。例如对海胆卵在受精前用硫氰酸钠等处理,其原肠的内陷、内胚层细胞及骨骼的形成等,原应出现于植物半球胚区的过程,此时全然不会出现,而变成永久性的囊胚,长的纤毛(顶毛)覆盖 详情>>

动物 极化


极化

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历史运动的一种基本趋势,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具体表现为三个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从意识形态论战走向分裂;“第三世界”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的形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出制衡两极的作用。这些因素的合力推动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多极化趋势出现后,两极格局并没立即瓦 详情>>

多极化 多极 极化


极化

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静息时细胞的膜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状态(polarization);当极化现象减弱时称为去极化。当膜由原来的-70mV到0mV就是去极化过程,而由0mV变化到20-40mV则是反极化过程,超过0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overshootpotential),此时膜的状态称为反极化状态。 详情>>

极化


非去极化肌松药

又称竞争性肌松药(competitivemuscularrelaxants)。这类药物能与ach竞争神经肌肉接头的NM胆碱受体,但不激动受体,能竞争性阻断ach的去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抗胆碱酯酶药可拮抗其肌松作用,故过量可用适量的新斯的明解救。本类药物多为天然生物碱及其类似物,化学上属苄基异喹啉类(benzylisoquinolines),主要有筒箭毒碱,阿曲库铵,多库氯铵和米库氯铵等药。由于 详情>>

非去 极化 肌松 松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