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社火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基本概述 历史起源 起源传说 历史演变 表现形式 表演形式 种类区分 ( 血社火 地社火 车社火 马社火 ) 社火脸谱 地方社火 ( 陕西社火 山西社火 泾川社火 偃师社火 ) 基本概述 读音:Shè 详情>>

宝鸡马元脸谱社火马勺

名称:宝鸡马元脸谱社火马勺出自:陕西省宝鸡市类别:民俗规格:纵31.8cm,横21cm收藏:南京博物院赏析:宝鸡马元脸谱社火马勺多取材于神话与民间传说来表达人们的美好理想和追求,民间也用此悬挂室内以求避邪之意。 详情>>

宝鸡 马元 脸谱 社火 马勺


高台马社火

高台马社火祭神活动。每年正月初九举行,内容包括高跷、推推车、赶毛驴、花船、秧歌队、彩车、腰鼓队表演等,涉及表演、造型、语言、彩绘、手工制作等多种艺术类型。马社火顾名思义,就是在马背上演出的社火,是六盘山区群众根据居住的地形、地理特点和条件,借助畜力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衍生于秦腔,是一个只演不唱的剧种。但那些人物不是谁想演就能演的,也需要一些真功夫。表演者必须懂戏的内容,会骑马,根据剧中人物,穿戴 详情>>

高台 社火


河湟社火

传统的民间文娱活动。流行于河湟地区。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日至十五日进行。届时,先响鼓,后由社火头筹备,通知群众装“身子”(演员),待练习几天后开始向邻村送社火,灯官率领秧歌队、龙灯、狮子、高跷、旱船一行,在彩旗前引下进发。接社火一方,备办酒肴饭食、茶烟于一场面的接桌上,然后鸣枪放炮,敲锣打鼓,予以迎接。待灯官人等就位,送方社火头领队拉全场集体扭秧歌,之后按准备的节目分别出场表演,其他“身子”喝茶吃馍。 详情>>

河湟 社火


户县背社火

社火源于古时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远古人们认为火也有灵,将之视为神物加以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社火的意识逐渐增加了更多的娱乐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复的民间娱乐活动。现代的社火已经成为民间娱乐活动如锣鼓、芯子、高跷、竹马、跑旱船、舞狮子、耍龙灯的总称。这种民间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热闹,与节日期间的喜庆气氛非常吻合,所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每当耍社火时,彩旗招展,锣鼓开道,炮 详情>>

户县 社火


六盘山社火

图书信息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图书信息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8年12月1日)平装:221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16ISBN:9787227040408,7227040402条形码:9787227040408尺寸:28x20.8x2.2cm重量:1.3Kg作者简介杨继国,生于1952年,宁夏吴忠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原任宁夏文联主席、现任 详情>>

六盘山 六盘 盘山 社火


马元脸谱社火马勺

纵31.8cm横21cm现代陕西省宝鸡市 社火马勺多取材于神话与民间传说来表达人们的美好理想和追求,民间也用此悬挂室内以求避邪之意。现藏南京博物院。 详情>>

马元 脸谱 社火 马勺


民间社火脸谱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信息作 者:李继友绘画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9-1版 次:1印刷时间:2002-9-1纸 张:铜版纸ISBN:8532218474包 装:平装内容简介中国民间脸谱艺术渊源流长,其主要的发展轨迹与原始祭祀、原始社火表演有关。社火,泛指节日迎神赛会所演的杂技、杂耍。也有人称为“射虎”,义为取正压邪、祈福求祥。几千年来在中国各地民间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这些神话 详情>>

民间 社火 脸谱


南郑县协税社火高跷

基本简介基本内容基本特征(1、体量大2、原生态性和极强的完整性3、极强的民间性4、兼容性5、表演的高难度及自如灵巧性)主要价值历史渊源分布区域相关器具基本简介协税高跷社火,是协税社火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演形式,已历经千年传承,是当地群众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并经岁月的锤炼,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在社火艺术中别具特色。由此,使协税古镇被世人誉为“民间社火艺术之乡”,在陕南民间艺术领域有很 详情>>

南郑县 南郑 郑县 协税 社火 高跷


陕西社火脸谱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作 者:王瑶安,刘宗昉 编著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5-1版 次:1页 数:268字 数:100000印刷时间:2010-5-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SBN:9787547601761包 装:平装内容简介陕西社火脸谱是社火艺术的精华,是中国社火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艺术表现力强,与陕西厚重的历史文脉相承,是了解 详情>>

陕西 社火 脸谱


社火闹长安:为交响管乐队而作

图书信息作者简介图书信息书名:社火闹长安:为交响管乐队而作作 者:程宝华 作曲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0-1版 次:1页 数:41字 数:印刷时间:2011-10-1开 本:8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SBN:9787810964111包 装:平装22570164作者简介程宝华,作曲家,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曲教研室主任。1985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 详情>>

社火 长安 交响 管乐队 管乐 乐队 而作


协税社火

协税社火,以:“雄、奇、险、趣、美、斗”特点惊美于世。其扮妆优美逼真、摆架惊险刺激,精神内涵积极向上、表演内容情趣盎然、孔武雄壮,在普通“地社火”、“背芯子”(背社火)的基础上增加了铁制“T”、“L”、“Y”形等造型巧妙的芯子架,做成“悬台社火”。根据社火剧情的需要由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童男玉女或青少年和大姑娘扮成古戏曲的人物形象,将芯子巧妙地藏在演员的长袍大袖和裤腿内,只见演员不见“芯”(芯子) 详情>>

协税 社火


悬台社火

洋县谢村镇智果寺“悬台社火”最早始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年历史,据传社火为智果寺众僧所创。当时,在这座著名的皇家寺院里,有120多位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僧人。他们在集各地社火之精粹的基础上,创出了独具特色的“悬台社火”。因高可达10米,由下而望,悬若垒塔而得名。从现有资料看,一台台社火,虽层层装置莲叶、椅、船及演员,但无不精巧流畅。而且,与其他地方社火不同的是,“悬台社火”,还用木鱼、钟、罄等“ 详情>>

悬台 社火


宝鸡(马勺)社火脸谱

参见:马勺脸谱 详情>>

宝鸡 马勺 社火 脸谱


社火

挈社火即背社火,表演时由一身强力壮的小伙化装成故事人物,将背架绑于肩,让十岁左右的儿童扮成同一故事中的人物利于所背芯子之上,即形成一组背社火。它最大的特点是把大人背小孩这一习惯动作演变为民间艺术形式,保留了古朴稚拙的风格,据专家介绍,在全国各地社火中,背社火陇县一家独有。陇县北关村开创了挈社火的先河,已从上世纪开始。前几年在广东省游演,并获得奖项。挈社火和油桃齐名,作为陇县北关村的代表。一般上,称 详情>>

社火


长安侯官寨牛老爷社火

内容介绍基本特征历史渊源主要价值相关物品内容介绍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侯官寨的庄稼人都要耍社火,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特别是耍大社火时,“春官”牛老爷那可是重点欣赏的领袖人物。主要活动有:1、逗社火。侯官寨人耍社火,从逗社火开始。正月初四到初八晚,各社局爱好者开始挑逗其它社局,当地也叫烧社火,由北三社逗南四社,或南四社逗北三社,但自家不烧自家,且各家自有对象。主要有稻草逗狗,牛犁地,还 详情>>

长安 官寨 老爷 社火


长安社火

三秦民间艺术奇葩——长安社火民族管弦乐曲《长安社火》三秦民间艺术奇葩——长安社火社火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扎根生活,来自民间,深受群众欢迎。千百年来,它经历民间艺人及广大群众的不断创造、发展,去粗存精,丰富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广场表演艺术,是人民群众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长安社火艺术有芯子、平抬、亭子、马社火、走社火等数十种形式,风格各异、独具特色,其中不少形式和周秦汉唐 详情>>

长安 社火


社火

定义溧水的“打社火”(内容过程各种打社火)装饰历史定义所谓“打社火”,就是旧时春节期间乡村社会在酬神、祈神时进行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以欢庆丰收,祈望来年一方百姓平安健康。社,即古代祭祀土地神的仪式。社火也叫社鼓。溧水的“打社火”内容南京市溧水县柘塘镇,至今还流传着“打社火”活动。相传五代南唐时,今溧水县柘塘镇东南一公里处建有一座大山庙,供奉着“祠山大帝”。所以每年从除夕开始直至元宵节,溧水县柘塘镇 详情>>

社火


大白杨社火·芯子

基本简介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基本特征主要价值艺术特色相关器具与制品基本简介大白杨位于西安市西北郊三公里处,曾地处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中间的空闲地带,是龙首塬脊的最佳地带,又是秦、汉、隋、唐的皇家禁苑,毗邻秦代的“兴乐宫”,也就是汉代的“长乐宫”遗址,在这里,唐代建有“弘义宫”,明皇李隆基建有“梨园”,是中国戏剧,艺术的发祥地。大白杨社火·芯子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源于东周,兴于盛唐。一直沿袭的表 详情>>

白杨 社火 芯子


大营社火

社火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一项群众集体游艺活动,三门峡陕县大营村对社火却有另一种解释。大营村有万余人,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大村之一。大营的村名源于唐时驻兵屯田的兵营,村民按居住地结社,后逐步形成了东西南北四个社。每至春节、元宵时节,军士旌旗前导,战马结队助威,民户扮演高跷、坠子等紧随其后,热闹非凡。后来村里统一分工:北社出百马,南社扮平垛,东社演坠子。由此,大营村把社火称为“社合”,也称“社火”延续 详情>>

大营 社火


社火

地社火是由数名至数十名演员,在打击乐伴奏下,分别着不同服饰或脸谱,扮演不同人物角色,仅依靠动作、手势等哑剧手段,表现传统历史故事的民间春节社火舞蹈。流传在秦岭以南的洋县、城固县、佛坪县一带。角色舞蹈动作主要有[鹛马]、[将棰花子]、[跑场]、[双划裙]、[踏步划裙]、[提裙勾鞋]、[起脚]、[交鞭]、[瘸子步]、[大探步]、[挖窝]、[招手点豆]等16种;队形图有“绕∞字”、“半边月”等。表演剧目 详情>>

社火


定西社火

定西社火是城乡广大群众在春节期间普遍开展的传统性文娱活动。是一种*装扮,造型,技巧表演的民俗艺术,他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历史和现代人物,形成一个故事组合,雅俗共赏,寓教娱乐。这种来自黄土地与歌舞,戏剧向结合的民俗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每年正月初七八开始,十五六七结束。城区,集镇和村庄社火的节目和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舞狮子舞狮子俗称耍狮子 详情>>

定西 社火


东西常骂社火

灵宝市阳平镇东西常骂社火,由来已久,闻名遐迩。骂社火,原来叫“社合”。相传尧舜时期,人们为纪念轩辕黄帝和嫫母的公德,每年春季都要大举祭祀活动,用唱歌、跳舞祈祷吉祥,消除纠纷,合作向前。在后来自发活动中,有了好差之别,差的不服气好的,挑剔好的毛病,好的也不等闲视之,这就出现了骂的成份,骂的成份越多,村社越“合”不来,社合由此演变为“骂社火”。历史起源简介起缘挑社火骂社火出牌子拜请(探马三眼铳开场锣横 详情>>

东西 常骂 社火


丰城社火

“丰城社火”江西宜春丰城的一种传统文化,已申报的省级文化遗产,“社火”是源于人们对菩萨、历朝文臣武将的祭祀而来。从宋代起,各种祭祀活动流传开来,形成丰富多彩的“社火”文化。当地人源于人们对菩萨、历朝文臣武将的祭祀而来。基本信息概述历史渊源基本信息文化遗产名称:丰城社火所属地区:江西·宜春·丰城市遗产编号:Ⅹ-2遗产类别:民俗申报日期:2006申报人/申报单位:宜春市丰城市遗产级别:省概述河西地处丰 详情>>

丰城 社火


关中社火小调

关中社火小调是指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民间各类歌舞表演中所唱的民歌小调。如旱船调、竹马调、打连厢(也叫霸王鞭或打花棍)和关中秧歌调。社火小调和社火的起源可溯至唐宋以前,明、清之后更为风行,流传于关中各地。代表曲目有《十对花》、《九九图》、《摇船调》、《唱三国》、《小放牛》。音乐风格明快诙谐,节奏性强。关中秧歌以韩城、渭南、华县最有名,通常为2-3人表演,百年前的代表艺人有二旺、茂娃、卫生华、卫百福等。 详情>>

关中 社火 小调


侯氏社火脸谱

济南一绝:侯氏社火脸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清朝1820年,由老济南府历城郡的老先生“脸谱侯”制作,现在侯氏社火脸谱第六代传人:侯知辛,李小兰夫妇。侯氏社火脸谱由古时春社,秋社,春节等庙会上的祭祀时的扮神像社火活动中拌脸演变而来,脸谱主要有山东济南,泰安当地老百姓崇尚的保护神:关公,禄神,财神,钟馗,泰山石敢当,碧霞元君(泰山奶奶),姜子牙,秦琼,寿神,喜神,吕洞宾铁拐李八仙等,脸谱特色:多用辟 详情>>

侯氏 社火 脸谱


户县社火

基本信息内容介绍(户县社火的种类和形式社火的组织发起过程社火表演)主要特征主要价值历史渊源相关物品基本信息所属地区:陕西·西安·户县遗产编号:Ⅸ—5遗产类别:民俗遗产级别:省申报日期:2007年申报人/申报单位:西安市户县内容介绍户县社火的种类和形式户县的社火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芯子社火、平台社火、牛拉社火、马社火、背火、掮火、高跷、竹马、旱船、大头和尚、打钱杆、热蹩、火龙、地龙、舞狮子等近二十 详情>>

户县 社火


晋商社火

晋商社火源远流长,是由旧农村祭祀社神(土地神)时所演的社戏和春节元宵节期间民间闹红火的文艺演出活动演变而成。晋商社火源于秦汉百戏,随着晋中商业的繁荣,晋商对社火活动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规模、内容、档次有了很大提高。现在的固定日和相关活动节日活动影响相关资料现在的固定日和相关活动现在除了重大活动外每年元宵节期间为社火的固定日期,要在街道和广场挂彩灯、搭彩车、进行各种演出和街头文艺表演:抬棍、背棍、旱 详情>>

晋商 社火


晋中社火

晋中社火节晋中社火源于秦汉百戏,发展于唐,盛行于宋,丰富于明清,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成为中国社火文化的典型代表,2007年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社火之乡"的称号。如今,除重大活动外,每年元宵节是闹社火的固定时期。每到此时,城镇乡村都要在主要街道和广场挂彩灯、搭彩楼彩台、装彩车,进行各种演出和街头文艺表演。舞龙、舞狮、抛绣球、抬花轿、民间八音会吹奏、锣鼓大赛、晋剧、秧歌、小戏演唱等各种民间的演出活动竞 详情>>

晋中 社火


浚县社火

简介历史简介浚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浚县民间文化是构成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民族黄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民间社火是浚县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历史悠久,经历了上古虞舜至周朝时期的孕育,东晋后赵时期的萌芽,明清时的成熟,以及新中国成立至现在的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浚县社火玩会在整个豫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且独树一帜,是群众文化自娱自乐形式的大展示,是浚县 详情>>

浚县 社火


康县社火

基本概况起源传说当地表演现场图册基本概况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起源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皇帝叫苗庄王,他在琐阳城里过着安闲的生活。可是,有一天,敌人的千军万马包围了琐阳城,苗庄王并不着急。他慢慢的招集部队,商议对策。只见,敌人离城有二十里,安营打寨,营挨营,旗连旗。最前面有一个高士,骑着一匹骏马,后 详情>>

康县 社火


陇南社火

社火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从汉代的灯节逐渐演化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在《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有“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的诗句。对此,他解释说:“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后来,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九》中也说:“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蕃厘观,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 一,春姐二,春吏一,皂隶二,春官一。”社火流 详情>>

陇南 社火


陇县陇州社火

参见:陇州社火 详情>>

陇县 陇州 社火


陇县社火

“社火”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社火”的渊源是在祭祀土神谷神的活动中,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百戏”广场娱乐活动。起初,人们把社火称之为社虎,作为民间趋吉避凶的社祀方式之一,以后逐渐演变成了迎春贺年的娱乐活动。陇县社火起源于宋元,普及与明清、盛行于民国,发展在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现已发展成有固定脸谱、服饰、道具和表演时间的群众性民间艺术娱乐活动。简介一、陇州社火的起源与发展二、陇州 详情>>

陇县 社火


陇州社火

陇州社火,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形式多样,表演精彩。有尤显古战场的马社火、玄妙险峻的高芯、意趣横生的跷板、粗犷彪悍的背社火、威武雄壮的锣鼓队、传神夸张的社火脸谱等,它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传承着陇州民俗风情,喷芳着泥土气息,以其自娱性的强大生命力而丰富着中外文化。基本信息内容介绍主要特征主要价值历史渊源相关物品基本信息所属地区:陕西·宝鸡·陇县遗产编号:X-55遗产类别:民俗遗产级别:省申报日期:20 详情>>

陇州 社火


马勺社火脸谱

参见:马勺脸谱 详情>>

马勺 社火 脸谱


社火

马社火陕西陇县,甘肃庄浪县最普遍,规模最大的一种社火形式,由锣鼓队前列,按历史戏剧故事装扮成各个角色,骑骡马列队成行,于进行间变化动作姿势,叙述故事内容。 陇州“马社火”以扮演角色的演员骑在马背上而得名。用作社火的马,除对鞍辔进行装饰外,还要在马头上挂红,有的马额上扎饰“圆镜”。马背上的角色脸谱,按传说中的故事人物脸谱来化妆,称为“搭脸”,然后手再拿角色人物该拿的兵器,俗称“把子”,穿上社火剧装。 详情>>

社火


社火

“骂社火”,河南省灵宝县阳平乡的节日社火,也是中原汉族地区民间传统游艺活动的高潮,又称为“耍社火”。简介顺序来历活动(挑社火骂社火出牌子拜请制捏杆其它)简介这里所说的“骂”和普通意义上的骂已有很大区别,有一定的社会积极性。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到十六是约定俗成的耍社火时间。2007年还被评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河南省三门峡一些地方的民间传统奇俗,2007年还被评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初二到正 详情>>

社火


民间社火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于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在陕西、山西、河北、河南、辽宁等省都广为流传。社火的起源主要类型芯子社火社火脸谱西府社火社火的意义来源简介锣鼓类阁跷类高跷社火的起源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 详情>>

民间 社火


南郑县协税高跷社火

基本简介历史渊源基本特征主要价值相关器具与制品基本简介南郑县协税高跷社火表演曲目繁多,内容非常丰富,仅老艺人白敬民(协税镇上街村社火会会员)处,就保存有所扮演的新旧折子戏剧目180余个,大戏20多本。21世纪初期还表演的仍有120个。其主要曲目有《女娲庙降香》、《反五关》、《反冀州》、《哪吒闹海》、《万仙阵》、《黄河阵》、《吕洞宾戏牡丹》、《鸿门宴》、《许田射鹿》、《青梅宴》、《草船借箭》、《长坂 详情>>

南郑县 南郑 郑县 协税 高跷 社火


社火

概述来历社火时间概述又称耍灶火,是北方的传统民俗,每年过年过节举行,穿街过村进行表演,成为人们庆贺一年成就的盛会,现在为的是红火吉祥。来历一年四季的节日这么多,为啥只有在正月十五才热热闹闹地耍社火呢?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早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没有房子住,不是住在树林子里,就是挤在山洞里。那时候,大山里,平川上,天天都有凶恶的野兽猛禽出来吃人。人们躲又没处躲,打又打不过,天天都有很多人 详情>>

社火


牛老爷社火

牛老爷社火独行于西安市长安区引镇杨庄乡侯官寨村,属于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侯官寨村共有七个村社:上堡村社;北堡村社;狮子村社;东南村社;大庙村社;土地村社和龙门村社。其中上堡社为上社(即领头社),北堡社为次上社(即副头社)。基本概述历史渊源(简述牛老爷的前世)生存法则(奇怪护身符之一:村规护身符之二:和谐护身符之三:推广)2008年牛老爷社火实录基本概述各社除备好抬社火外,尚应备好不 详情>>

老爷 社火


平台社火

简介传承与发展其它相关简介解放前之三台城为潼川府及附郭三台县两级政府治所,有府衙门(今梓州宾馆)和县衙门(今县府大院)。当然,相应主管阴司鬼情的城隍亦是两级:府城隍庙在学街,县城隍庙在东学巷。清明节前后,农历七月十五及十月初一,为例行之城隍会期。天旱求雨,也免不了抬起专供游街的城隍雕像,巡行全城,甚是热闹。一行由半副銮驾作先导,回避、肃静两道大牌之后,张日月翡翠扇、持瓜斧戟□,大锣大鼓,唢呐高奏, 详情>>

平台 社火


陕南社火

陕南社火在汉中全市各县流行,一般在春节期间沿街、镇、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样,有悬台芯子、高跷、地社火等,以各种脸谱和服装扮演戏剧人物、各种场面,融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体,陕南悬台芯子社火尤为著名,多层钢架上迭次饰立戏剧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层者,惊险异常。其它还有舞狮、彩莲船、竹马、龙灯、板凳舞、贝壳舞等形式,丰富多彩。 详情>>

陕南 社火


陕南社火小调

陕南社火小调主要是年节或喜庆时演唱的陕南花鼓子。以锣鼓伴奏,曲调较固定而歌词多即兴编唱,七言四句者多。多见宫徽交替调式,音乐风格近川鄂花鼓音乐。曲目有〈赵钱孙李〉、〈回娘家〉、〈十对花〉、〈绣荷包〉、〈韩湘子渡林英〉。 详情>>

陕南 社火 小调


社火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基本概述历史起源起源传说历史演变表现形式表演形式种类区分(血社火地社火车社火马社火)社火脸谱地方社火(陕西社火山西社火泾川社火偃师社火)基本概述读音:ShèHuǒ解释:1,旧时村社迎神所扮演的杂戏。出处:范大成《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 详情>>

社火


社火马勺脸谱

参见:马勺脸谱 详情>>

社火 马勺 脸谱


社火小调

陕北民间在春节、庙会或其余喜庆之日的民间歌舞活动统称为耍社火,社火活动中唱的曲调称为社火小调。社火品种有陕北秧歌、跑旱船、狮子、龙灯、竹马、锣鼓、高跷(在陕南和关中有陕南花鼓子、采莲船、关中秧歌)等。有大小两种形式,一是在大型的群体社火活动中领唱的或一领众合的。小的形式为两人结对表演的。 详情>>

社火 小调


司竹纸社火

周至县丝竹乡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的火种庙会,是周至县境内三大庙会之一。其中,纸社火是丝竹乡火神庙的一大特色周至县的纸社火,兴于元末明初,做扎“纸火”祭祀亡灵,祈求平安。后来又加入了“赛纸扎艺术”,耍热闹等群众性娱乐活动。周至的纸社火曾参加过法国巴黎的艺术节活动。 详情>>

竹纸 社火


太原社火

概述红火类别概述太原社火作为民俗四大类之一的“文艺民俗”,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侧面,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泉。太原的民俗文艺源远流长、丰富灿烂,社火习俗就是其中最为夺目的一朵奇葩。社火,实际上就是太原人俗称的红火。古老的太原大地,久传着一句民谚,那就是“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弄红火。”当然,民间的风俗,由于受到地域、历史、经济、交通的影响,有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色。就拿这句民谚 详情>>

太原 社火


桃林坪花脸社火

简介内容价值简介大约在13世纪,井陉县小作镇桃林坪村南楸树梁进行了一场激战,多员名将浴血奋战,击败敌寇。后来,当地百姓为纪念当时的战斗场面,按老人的传说,精心组织,刻苦排练,组建了花脸社火,大约产生于15世纪。内容桃林坪花脸社火描述的是三国、梁山等故事中各员名将的战斗场面,共有16个回子,每个回子是一个故事(一场戏)。桃林坪花脸社火不唱不说,只有从脸型、招路上仔细观察才能辨认出演员的身份和戏的内容 详情>>

桃林 花脸 社火


社火

简介武社火的表演者简介太原自古为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在漫长的历史上,数不清的战争,使这块古老的黄土地,饱经战乱,同时也造就和陶冶了太原人的尚武乡风。年节下的另一种习俗活动“武社火”,就是这种尚武风俗的沉淀和缩影。所谓武社火,乃是由善于武术的习武之人和他们的弟子们组织进行的。这种节日红火的内容,既不似“哑老背妻”、“铁棍”、“背棍”等艺术的夸张和表演,也不似“太原锣鼓”、“跑场秧歌”,那样充满喜 详情>>

社火


西安大白杨社火芯子

参见:大白杨社火·芯子 详情>>

西安 白杨 社火 芯子


西府社火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颇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以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为代表。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讲究严格,谱样多而齐全。社火的种类很多,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地社火、血社火、黑社火等。大都在正月祭社、庙会迎神、祈雨时表演,宝鸡县赤沙镇的血社火是陕西乃至全国唯一保留的一个社火种类,它是每逢闰年表演 详情>>

西府 社火


血故事社火

血故事多取材于凶杀格斗的传统武戏、神鬼传说。如《铡美案》把铡头、挖眼、剖腹、剁脚、断手等血淋淋、阴森森的恐怖场景,通过血故事芯子妆扮把式精湛的技艺,用“特写”的表现方式,夸张地彰显给观众,教育人多行善举,不做恶事。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代又一代血故事芯子妆扮把式相继谢世,这一靠家族式的口传手授的,凝聚劳动人民深层次文化基因、体现民族特征、充分表现劳动人民优秀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的民间艺术瑰宝濒临灭绝的境 详情>>

故事 社火


社火

血社火简介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颇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讲究严格,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社火的种类很多,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地社火、血社火、黑社火等。大都在正月祭社、庙会迎神、祈雨时表演,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的血社火是陕西乃至全国唯一保留的一 详情>>

社火


社火

参见:社火 详情>>

社火


杨家堡社火

简介特点纸扎新内容(一、鹤寿图二、凤仪亭三、凤求凰四、贺氏骂殿五、李彦贵卖水六、文姬归汉七、西湖赠伞八、郑成功收复台湾九、杨门女将十、亭子)简介杨家堡社火始于清乾隆年代,当时为庆祝庞光镇城隍庙建成,群众以社火的文艺形式进行表演。杨家堡特点社火特长之点主要在于弃恶扬善,高台教化。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故与许多舞台戏曲相吻合,且取戏曲之典雅文采,舍弃粗俗与封建迷信之糟粕。其艺术特色擅长于“高、玄、巧、妙、 详情>>

家堡 社火


洋县社火

洋县社火,起源于元末明初,以明清最盛,它是以装哑剧的表现形式开展的一项娱乐活动。最初多以高跷、竹马,以后逐渐发展成单台、悬台社火。按类型可分为抬社火、地社火和骡马社火三种。现主要以抬社火和地社火为主,抬社火分为三种有悬台、转芯和小芯三种,小芯即为平台社火,轻便易装,选10岁左右儿童2—3人。画脸谱、着戏装,三至四人一抬,可游街转乡。转芯装有铁制或木制转轴。曲拐处精做“扇面”或古兵器样。备站“角色” 详情>>

洋县 社火


洋县悬台社火艺术

洋县悬台社火又称洋县高芯子社火。此种社火是以戏剧角色站在高台梁架上为表演形式,以人抬肩扛为主要运载方式的一种极为特殊的社火。它汇集了民间各种社火的精华,为陕西南部的洋县城乡所特有。基本信息内容介绍主要特征主要价值历史渊源相关物品基本信息所属地区:陕西·汉中·洋县遗产编号:Ⅸ—24遗产类别:民俗遗产级别:省申报日期:2007年申报人/申报单位:汉中市洋县内容介绍洋县社火种类繁多,但以洋县悬台社火最负 详情>>

洋县 悬台 社火 艺术


义县社火

"社火"亦称"射虎",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义县社火始称“九龙十八会”,流传于辽宁西部医巫闾山脚下大凌河、细河交汇的义县大榆树堡、张家堡、九道岭等乡镇一带。义县社火-简介义县社火-背景义县社火-起源义县社火-表演形式义县社火-保护义县社火现状(分布人们对义县社火的重视义县社火的价值)义县社火-简介义县社火所属地区 详情>>

义县 社火


永登社火

社火是民间艺术,因此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各地社火内容形式各有千秋。永登社火一般有龙、头场、小场(腊花)、铁芯子、狮子、熊、高跷、旱船、太平鼓组成。夜社火中还有滚灯。艺术特色相关信息历史沿革艺术特色永登县的社火以龙为头,青龙、黄龙各一。龙头龙尾用胶水纸筋拓塑而成,精巧而有气势,龙身用布料饰以彩色图案。每条龙长八九米,由七八个小伙子用木杆擎起,上下有序舞动,左右穿插,极有气势。接下来是春官、衙役、风婆 详情>>

永登 社火


圳头社火

“社火”旧时亦称“庙会”,在丰城市圳头乡及几个临乡范围内十分盛行。《圳头乡志》有这样记载:社火这一传统节日几近90%的村庄一年有一次,时间多为一天。一般都安排在每年的农历8月和10月,各村自有各村的固定日子。每逢“社火”来到,村人们便把“庙中菩萨”抬出到各村出游,或受许愿病人家还愿,或受人们朝拜。每至一村,拥挤着的人们全部跪下叩头。菩萨出游时,由几十或上百人组成仪仗队,杂以数十面彩色绣花龙凤旗开路 详情>>

圳头 社火


栎阳马踏青器山社火

马踏青器社火是芯子的一种形式,其表演大约出现在明朝晚期。那时非常简单,据说是两人抬一张桌子,高度不过五尺,坐人表演。至清代,随着社火团体的增多,竞争的增强,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芯子的高度增加,装扮的形式多样且更加险要。文化古镇栎阳每逢年节或庙会,就会有上街表演。附近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就连三原县的人也摸黑坐上马车赶来观看,栎阳小城到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马踏青器应运而生。基本信息内容简介主要 详情>>

栎阳 踏青 器山 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