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查询结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止观


禅定属功德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属福德边。福德可以给人,功德不能给人,亦如财物可以赠送他人,聪明智慧无法赠送他人,功德是自己专有的。宝志公为观音化身,主持梁皇忏只能将郗氏夫人超度到忉利天,再上去要靠定力。舍利弗智慧第一,有人问佛:舍利弗何以有如此智慧?佛答:舍利弗心内如鼓,空空如也。一念不生,这是大定。随问随答,一经过考虑即落在意识心上,必须要用无分别智,无分别智与佛心,心心相映。教下的止 详情>>

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内容提要目录作者:圣严法师 著ISBN:10位[7801238257]13位[9787801238252]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2-1定价:¥12.00元内容提要《大乘止观法门》为慧思禅师晩平集其毕生思想大成之作。(上-日)在籍由教义的领导,进而进入教仪的实修。并在谆谆的善诱下,使一个凡人,深入法海,亲证法性。圣严法师一向注重学行兼顾,悲智双运,以学术研究作为修行的依准,来实 详情>>

大乘 止观 法门 研究


止观

由隋代智法师著的《摩诃止观》即《大止观》,是论述养生的佛教典籍。不仅对佛教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对养生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以便使其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详情>>

止观


读书止观

著作简介作者简介著作简介明末著名诗人学者吴与箕传世名作为《读书止观录》。所辑的中国先秦以来读书古训和读书掌故,既昭示了读书之法,又可察为人之道。《读书止观录》合五卷,前三卷是在陈继儒《读书十六观》和屠本晙《演读书十六观》的基础上新增而成的。吴应箕将不见于前两书的先贤读书心得、掌故、嘉言懿行收集汇录,分编为三卷。并将《读书十六观》和《演读书十六观》分别编为该书的第四、五卷,以“读书止观录”总其名。“ 详情>>

读书 止观


止观

寂止和胜观的简称。寂止:梵音译作奢摩地或三摩地,一切禅定的总括或因心不敬住外境,专一安住所修静虑之中。胜观:梵音译修作毗婆舍那,一切禅定的总括或因以智慧观观察事物本性真实差别。 详情>>

止观


删定止观

书名。三卷。唐·贞元二年(786)梁肃撰。收录在《卍续藏》第九十九册。系节略天台宗三大部之一的《摩诃止观》而成。共计十章,即大意、释名、体相、摄法、偏圆、方便、正观、果报、起教、指归。梁肃曾任唐代翰林学士,师事荆溪湛然,通达天台学。以有感于《止观》文义深广,初学者不易明了,因而删定要文撰成本书。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详情>>

删定 止观


童蒙止观校释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信息作 者:智凯,李安著丛书名: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出版社:中华书局ISBN:9787101003383出版时间:1988-02-01版 次:1页 数:63装 帧:平装开 本:32开所属分类:图书>宗教>佛教内容简介《童蒙止观校释》是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觊所著,简要阐述了天台宗的两大根本教义及其修行方法,既是佛教徒修行的基本入门书,也是一般群众学习气功的重要参考。 详情>>

童蒙 止观 校释


止观

止观荷蕙兰荷瓣02年湖北随州下山,新品荷瓣,开品稳定,叶长25公分,宽1公分,呈直立状,远看如壮苗的绿云。花葶高35公分,赤转绿转得很净,外三瓣收根放角,厚实,圆舌不下挂,辍以鲜艳夺目的红点,令人赏心悦目,此花最大的特点,花期长可达45-50天,花越开,瓣越厚越放角,花至凋谢都朝天绽放。 详情>>

止观


止观

【止观宗】天台宗的别名,因天台宗是以止观为主要的修法。 详情>>

止观


《摩诃止观

参见:摩诃止观 详情>>

摩诃 止观


大乘止观法门

大乘止观法门(第一卷:“南岳大乘止观序”,“南岳禅师止观序”,“南狱思大禅师曲授心要”。大乘止观法门(第一卷)(南岳大乘止观序南岳禅师止观序)大乘止观法门卷第一(南狱思大禅师曲授心要)大乘止观法门(第一卷)南岳大乘止观序两浙路劝农使兼提点刑狱公事朝奉大夫行尚书度支员外郎护军借紫朱頔撰鹤林示灭而来贤圣应世者非一。咸以六度万行通达大智。安住于法界拔济于群迷。金文宝轴具载于诸法之藏。若夫空一切法证一切性 详情>>

大乘 止观 法门


摩诃止观

《摩诃止观》,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是天台宗详述圆顿止观法门的主要著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即天台宗开祖智顗大师,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四月二十六日起,在荆州玉泉寺,一夏九旬间朝暮二时讲出,弟子章安灌顶笔录成书。原来题名《圆顿止观》,后来改称《摩诃止观》,前后有三本,现行本是第二本(通称广本)的再治本。介绍总结注释介绍《摩诃止观》全书分作序分、正说分两部分:序分是记录者灌顶略说本 详情>>

摩诃 止观


巧安止观

巧安止观:指巧用止观以安心。为天台宗十乘观法之一。善巧安心止观之略称。又作巧修止观、勤修止观、止观修习。谓巧用止观,以安心于法性之中。因既已发誓,故须依誓立行,然立行之先,须自止观入手。 详情>>

巧安 止观


天台小止观

【天台小止观】《佛学大词典》全一卷。又称童蒙止观。天台大师智顗撰。系相对于十卷摩诃止观(大止观)而名。本书仅以一卷之小册说示止观法门之要义,故一般通称为小止观。复因摩诃止观所说多深远幽玄,而小止观则极其素朴平明,故名‘童蒙’。其内容乃有关坐禅作法与坐禅用心,为一本坐禅指南书。天台小止观之内题及撰号有二种,一为‘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述’,一为‘略明开朦初学坐禅止观要门天台山顗禅师说齐 详情>>

天台 止观


童蒙止观

天台宗止观代表作。有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小止观》。二卷,隋·智顗撰。书分十章,即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行、正修、善根发、觉智魔事、治病和证果。 详情>>

童蒙 止观


止观

【小止观】全一卷(或二卷)。又作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坐禅法要、童蒙止观。隋代智顗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系天台智顗大师为其俗兄陈针所述,为有关摩诃止观之梗概及入道枢机之书。内容谓泥洹之法入门虽有多途,但论其捷便,则不出止观二法。止为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即策发神解之妙术,故示此二法必须常均等圆备。次立十科,阐说修习止观之诸要领。十科即是: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正修、善发、觉魔、治病、证果等 详情>>

止观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佛教著作。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佛教天台宗创始者陈隋间僧人智觊撰(一说由其弟子灌顶整理成书)。二卷。分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正修、善发、觉魔、治病、证果等10章。论述佛家修禅和觉悟的原则、方法、作用、意义。所述修禅法多与传统气功相通,且下手容易、弊端较少,故较有影响。此书历来被视为习禅的枢要,并且与后世气功学的发展关系密切。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国佛教思想资 详情>>

修习 止观 坐禅 法要


圆顿止观

简介章节单行本简介即《摩诃止观》。佛教著作。与《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台称天台三大部。天台宗的基本理论著作之一。原名《圆顿止观》。10卷(一作20卷)。由智顗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在荆州玉泉寺讲出,弟子灌顶笔录成书。据天台宗九祖湛然称,此书前后有三本:初本20卷,第二本10卷,第三本即现行本10卷。此书是天台宗详述圆顿止观法门(修行方法)的主要著述。全书分为序分和正说分两部分:序分略说本书缘起 详情>>

圆顿 止观


止观

禅定属功德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属福德边。福德可以给人,功德不能给人,亦如财物可以赠送他人,聪明智慧无法赠送他人,功德是自己专有的。宝志公为观音化身,主持梁皇忏只能将郗氏夫人超度到忉利天,再上去要靠定力。舍利弗智慧第一,有人问佛:舍利弗何以有如此智慧?佛答:舍利弗心内如鼓,空空如也。一念不生,这是大定。随问随答,一经过考虑即落在意识心上,必须要用无分别智,无分别智与佛心,心心相映。教下的止观也 详情>>

止观


止观辅行传弘决

【止观辅行传弘决】解释《摩诃止观》的著作。四十卷。唐·荆溪湛然(711~782)述。又名《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止观辅行弘决》、《止观辅行》。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是智之《摩诃止观》最重要的注释书,自古至今均广受重视。《摩诃止观》为‘天台三大部’之一,是智最重要的止观着作。止观是天台教义体系的精华,所说内容体大思精,后人难以轻易的把握其中妙旨。自从智34灭度后,天台教运渐衰,异解纷起;加 详情>>

止观 辅行 行传 传弘 弘决


止观和尚

【止观和尚】(人名)为唐道邃之号。【止观大师】小说《英雄志》人物:先为秦霸先手下情报组织“密十一”头目,怒苍山兵败后隐于山林为僧,与方子敬,伍定远等有交往。 详情>>

止观 和尚


止观讲义

基本信息内容提要编辑推荐作者简介目录基本信息作者:正果法师ISBN:10位[7300082971]13位[9787300082974]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08定价:¥19.80元内容提要本书是正果法师根据经论中对修习止观的教导,结合自身的修禅实践编述而成的。法师在书中论证,止观即禅定,修习止观,是为了保持人身不失。为证得寂静禅定,学佛的人,都要亲近善知识。为获得上界静虑, 详情>>

止观 讲义


止观十境

概述十境介绍十境智解概述依十乘观法所观之境。又云止观十境、十种观境。十境介绍即:1。阴界入境:又云阴入界境、阴入境、阴妄境。即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为对象作观。正修观时,唯取五阴中之识阴,即以日常现实之心动为对象,而观其即空、假、中之理。因行人所受身为五阴、十二入等所成,常自现前,故特以为初境。2。烦恼境:即对贪、嗔、痴等重惑引起之境作观。五阴、十二入等系随烦恼而起,故须观其原因之贪、嗔、痴由何而 详情>>

止观 十境


止观双修

止观双修,原为佛教天台宗所提出,乃是佛教修习的一种法门。它与禅宗的“定慧并重”、“定慧不二”的含义大致相同。“止观双修”即是通过“止”或“观”的具体宗教实践,从而体认佛理,把握佛法真精神,获得佛教慧解。佛教特别重视“止观”法门,它是断除一切烦恼,远离颠倒虚妄,成就定慧二法、获得根本解脱的法门。 详情>>

止观 双修


止观修行

止观之修行亦称安那般那(观出入息),这种修行是佛教里的一种修行方式,指的是“心的开展”;若用一般的说法,就是指“禅修”,亦可说是止观法门,它的目的在涤荡淫欲、憎恚、怠惰、焦虑、不安、疑惑等心智方面的骚乱不净,一方面又培养集中注意力、清明的心智、知识、意志力、精进力,分析力、自信、欢喜心、宁静的心境等优良品格,以冀最後导致如实知见一切事物本性的最高智慧,而证入最终的真理──涅盘。“止”,梵语奢摩他S 详情>>

止观 修行